高考物理选修35知识点归纳(共15页).doc
《高考物理选修35知识点归纳(共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选修35知识点归纳(共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波粒二象性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一黑体与黑体辐射要点诠释:1、热辐射固体或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在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这种由于物体中的分子、原子受到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对热辐射的初步认识:任何物体任何温度均存在热辐射。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随物体的温度而有所不同,这是热辐射的一种特性。对于一般材料的物体,温度越高,热辐射的波长越短、强度越强。物体在室温时热辐射的主要成分是波长较长的电磁波,不能引起人的视觉。当温度升高时,热辐射中较短波长的成分越来越强。例如投在炉中的铁块由于不断加热,铁块依次呈现暗红、赤红、橘红等颜色,直至成为黄白色。热辐射强度还与材料的种
2、类、表面状况有关。热辐射的过程中将热能转化为电磁能。2、黑体与黑体辐射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带小孔的的空腔,可近似看作黑体。如果在一个空腔壁上开一个很小的孔,如图所示,那么射入小孔的电磁波在空腔内表面发生多次反射和吸收,最终不能从空腔射出,这个小孔就成为了一个绝对黑体。 对上图中的空腔加热,空腔内的温度升高,小孔就成了不同温度下的导体,从小孔向外的辐射就是黑体辐射。 研究黑体辐射的规律是了解一般物体热辐射性质的基础。实验表明黑体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利用分光技术和热电偶等设备就能测出它所辐射的电磁波强度按波
3、长的分布情况。如下图画出了四种温度下黑体热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 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对实验规律的解析:物体中存在着不停运动的带电微粒,每个带电微粒的振动都产生变化的电磁场,从而产生电磁辐射。人们很自然地要依据热力学和电磁学的知识寻求黑体辐射的解释。德国物理学家维恩在1896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1900年分别提出了辐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理论公式。维恩公式在短波区与实验非常接近,在长波区则与实验偏离很大;瑞利公式在长波区与实验基本一致,但在短波区与实验严重不符。而且当波长趋于零时,辐射竟变成无穷大,这显
4、然是荒谬的。由于波长很小的辐射处于紫外线波段,故而由理论得出的这种荒谬结果被认为是物理学理论的灾难,当时被称为紫外灾难。为了得出同实验符合的黑体辐射公式,1900年底,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的概念。3、能量子辐射黑体分子、原子的振动可看作谐振子,这些谐振子可以发射和吸收辐射能。但是这些谐振子只能处于某些分立的状态,在这些状态中,谐振子的能量并不象经典物理学所允许的可具有任意值。相应的能量是某一最小能量(称为能量子)的整数倍,即:, 1, 2, 3, . n. n为正整数,称为量子数。对于频率为的谐振子最小能量为=h,其中是电磁波的频率,h是一个常量,后被称为普朗克常量,其值为h=6.6
5、2610-34Js。注意:宏观世界中我们说的能量值是连续的,而普朗克的假设则认为微观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或者说微观粒子的能量是分立的。借助于能量子的假设,普朗克得出了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如图所示,与实验符合令人击掌叫绝。 知识点二光电效应要点诠释:1、光电效应现象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光电效应中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光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阴极K和阳极A 是密封在真空玻璃管中的两个电极,K在受到光照时能够发射光电子。电源加在K与A之间的电压大小可以调整,正负极也可以对调。电源按图示极性连接时,阳
6、极A吸收阴极K发出的光电子,在电路中形成了光电流。利用这个图示的电路就可以研究光电流和照射光的强度、光的频率(颜色)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光电效应规律(1)存在着饱和光电流Is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a.在光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加,光电流趋于一个饱和值 b.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 如果用一定频率和强度的单色光照射阴极K,改变加在A和K两极间的电压U,测量光电流I的变化,则可得如图所示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表明:光电流I随正向电压U的增大而增大,并逐渐趋于其饱和值Is;而且饱和电流Is的大小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这一实验结果可以解释为,控制入射光的强度、频率不变时,从阴极K射出的电
7、子的数目和初速度相同,当增加电压时射到阳极A的电子的速度增大,根据Inqvs可知电流增大,但速度增大不能无限地增大,最大速度是光速,所以电流存在饱和值。当光电流达到饱和时,阴极K上所有逸出的光电子全部飞到了阳极A上,即:Is= ne,其中n是单位时间内阴极K上逸出的光电子数。控制电压和光的频率不变,增大入射光的强度,n增大,饱和电流越大。因此光电效应的上述实验结果也可以表述为: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2)存在着遏止电压和截止频率a.当所加电压为零时,电流I并不为零只有施加反向电压,电流才有可能为零由上图可见,A和K两极间的电压为零时,光电流并不为零,只有当两
8、极间加了反向电压U=-UC0,无论光多么微弱,从光照射阴极到光电子逸出,这段时间不超过10-9s。光电效应的发生时间如此之短,通常称它是瞬时发生的。3、波动理论解释光电效应规律的疑难但是按照波动理论,应得出如下结论:光越强,光电子的初动能应该越大,所以遏制电压UC 应该和光的强弱有关,但事实是在入射光的频率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入射光的强度,遏制电压不变;不管光的频率如何,只要光足够强,电子就可获得足够能量从而逸出表面,不应存在截止频率,但事实上存在截止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小于截止频率时,无论入射光多么强,都不会看到光电效应;如果光很弱,按照经典电磁理论估算,电子需要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的时间才能获
9、得逸出表面所需要的能量,这些结论都与实验结果相矛盾。 众多的疑难呼唤着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理论。知识点三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要点诠释:1、新理论的诞生光子说(1)背景普朗克在研究热辐射规律时发现,只有认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理论计算的结果才能和实验事实相符。每一份能量叫做一个能量子,每个能量子的能量为=h。 受普朗克的启发,爱因斯坦认为:光在空间传播正向粒子那样运动,这个粒子后来被称为“光子”(2)内容 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一个光子,每个光子的能量为=h。(3)爱因斯坦的光子与普朗克的能量子的异同 相同点:都认为能量是不连续的,而
10、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能量为=h。(能量量子化)不同点:普朗克认为能量子仍以波的形式传播;爱因斯坦认为光子在空间的传波向粒子一样。注意:爱因斯坦的光子与牛顿的粒子有着本质的不同。光子是只有能量而无静止质量的粒子,而牛顿的粒子是指实物粒子。2、光子说对光电效应的解释光是由一个个光子组成,被光子“打中”的电子,这个光子的能量就全部给这个电子,而没有被光子“打中”的电子,则一点能量也没有获得。得到能量的电子,动能立即增大,而不需要积累能量的过程。如果这个能量足够大,则电子就挣脱金属的束缚而射出来,即产生光电效应;如果这个能量不足以挣脱金属的束缚,则不能产生光电效应。频率一定时,光强越大,即光子的数目越
11、多,获得能量的电子也越多,即光电子的数目与光强成正比。3、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1)逸出功: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功的最小值当光子照射到金属上时,它的能量可以被金属中的某个电子全部吸收,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后,动能就增加了,如果电子的动能足够大,能够克服内部原子对它的引力,就可以离开金属表面逃逸出来,成为光电子,这就是光电效应。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后可能向各个方向运动,有的向金属内部运动,并不出来。向金属表面运动的电子,经过的路程不同,途中损失的能量也不同,因此从表面出来时的初动能不同。只有直接从金属表面出来的光电子才具有最大初动能。这些光电子克服金属原子的引力所做的功叫做逸出功。(2)光电效应
12、方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mvm2跟入射光子的能量h和逸出功W之间有如下关系:mvm2 = h- W这个方程叫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对于一定的金属来说,逸出功W的值是一定的。所以入射光子的频率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越大。在入射光频率一定时,如果入射光比较强,即单位时间内入射的光子数目多,产生的光电子也多,所以光电流的饱和值也大。4、光电效应的应用利用光电效应可以把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动作迅速灵敏,因此利用光电效应制作的光电器件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文化生活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光电管就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光电器件。光电管的类型很多,如图所示为其中的一种。玻璃泡里的空气已经
13、抽出,有的管里充有少量的惰性气体。管的内壁涂有逸出功小的金属作为阴极。管内另有一阳极A。当光照射到光电管的阴极K时,阴极发射电子,电路里就产生由a到b的电流。知识点四康普顿效应要点诠释:1、光的散射光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因而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散射。2、康普顿效应英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色散时,发现在色散的X射线中,除了与入射波长0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0的成分,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能不能把光看成波而解释这个现象呢?不能,因为光是电磁波,入射光将引起物质内部带电微粒的受迫振动,振动着的带电微粒从入射光吸收能量,并向四周辐射。这就是散射光。散射光的频率
14、应该等于入射光的频率,因而散射光的波长与入射光的波长应该相同,不应出现0的散射光,综上所述,若将入射光看成是波的话,那么散射光的波长和入射光的波长相同,不会出现0的散射光,即经典理论与实验事实出现了矛盾。康普顿用光子的概念十分成功地解释了这种效应,他的基本思想是,X射线不仅具有能量,也像其他粒子那样,具有动量,X射线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发生碰撞时,不仅要遵守能量守恒定律而且要遵守动量守恒定律,求解这些方程,可以得出散射光波长的变化量,理论结果和实验符合得很好。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地解释了光的粒子性的一面。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除了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3、光子的动量一定的质量m与
15、一定的能量E相对应:E=mc2光子的能量E=h借用质子、电子的动量定义p=mv有: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要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而光子动量变小。从p=h/看,动量p减小意味着波长变大,因此有些光子散射后波长变大。知识点五粒子的波动性要点诠释:1、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无可争辩地表明光具有波动性;而光电效应又无可争辩地表明光是具有能量的光子流,也就是说光具有粒子性。从古代光的微粒说,到托马斯杨和菲涅尔的光的波动说,从麦克斯韦的光的电磁理论,到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我们可以看出:光既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这就是光的本性。(1)大
16、量光子的传播规律体现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体现为粒子性。(2)频率越低,波长越长的光,波动性越显著;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的波,粒子性越显著。(3)可以把光的波动性看做是表明大量光子运动规律的一种概率波。2、粒子的波动性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如电子、质子等。他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即每一个运动的粒子都与一个对应的波相联系,而且粒子的能量和动量p跟它所对应的波的频率和波长之间,也向光子跟光波一样,遵从如下关系:=hp=mv=h/由于这种波不是由电磁场引起,而是由实物的运动形成,这种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后来称为物质波,亦称德布罗意波,而=h/mv=h/p
17、称为德布罗意波长公式。说明: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在一般情况下,对于电子和其它微观粒子,不能用确定的坐标来描述它们的位置,也无法用轨道描述它们的运动,但是它们在空间各处出现的概率是受波动规律支配的,故物质波也是一种概率波。3、物质波的实验验证光的干涉和衍射是光具有波动性的有力证据。因此如果电子、原子等实物粒子也真的具有波动性,那么他们就应该像光波那样也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这是验证物质波是否存在的一条途径。1927年,英国物理学家GP汤姆逊用电子束穿过很薄的金属片,观察到了电子的衍射图样,从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宏观物体的质量比微观粒子大得多,它们运动时的动量很大,对应的德布罗意波长很小,所以平
18、常根本无法观察到它们的波动性。知识点六概率波与不确定关系要点诠释:1、概率波光既表现出波动性又表现出粒子性,很难用宏观世界的观念来认识,必须从微观的角度建立起光的行为图景,认识光的波粒二象性。如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子通过双缝后,对某一个光子而言,其运动是不可控制的,但对大量光子而言,它们落在光屏上的位置又有规律性,即某些区域光子落点多,另一些区域光子落点少,落点多的区域就是亮条纹,落点少的区域就是暗条纹。这说明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波动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粒子性。光的波动性不是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而是光子自身具有的属性。光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可以通过波动的规律确定。因此说光波是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物理 选修 35 知识点 归纳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