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五章胡汉、中印文化的融合课件.ppt
《6第五章胡汉、中印文化的融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第五章胡汉、中印文化的融合课件.ppt(1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文题n一、试题:n1.谈谈学习中国文化课程的主要收获n2.谈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n3.简评春秋战国文化在中国历上的地位和影响n4.简评秦汉帝国文化对中国封建文化的影响n5.试析“竹林七贤”与魏晋文化变革的关系n6.谈谈中国古代宗教的特点n7.谈谈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演变n8.简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n9.概述古代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影响n二、答题要求:n1.从以上题目中任选一题撰写一篇论述性文章,正文字数不少于1500字,不多于2000字。(20%)n2.围绕论题归纳出几个论点,进行必要的论证。可参考已有的论著,但不得大段摘录或者全文抄袭,同学之间也不的互相抄袭。(60%)n3.文章格式
2、要符合论文的基本格式(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语言要通顺流畅,要求手写,且书写要整齐认真。(20%)n4.论文递交必须本人亲自在签名单上签名确认,不可托人代交,递交截止时间为第16周最后一次课。第五章第五章 胡汉、中印文化的融合胡汉、中印文化的融合一、魏晋之际的文化变革一、魏晋之际的文化变革二、玄学与魏晋风度二、玄学与魏晋风度三、胡、汉文化的融合互补三、胡、汉文化的融合互补四、南、北文化的差异与整合四、南、北文化的差异与整合五、佛教华化与三教共弘五、佛教华化与三教共弘六、隋唐盛世与东西方文化交流六、隋唐盛世与东西方文化交流七、科举制度七、科举制度八、文史自觉八、文史自觉中国周秦
3、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n魏晋南北朝时期,从文化学的角度看,可以概魏晋南北朝时期,从文化学的角度看,可以概括为括为“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代” 。n作为这两个哲学时代生力军的,都是士这个知作为这两个哲学时代生力军的,都是士这个知识阶层,只因其价值取向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识阶层,只因其价值取向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精神。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士人,在纷乱的时代精神。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士人,在纷乱的文化氛围里,努力寻求着新的精神家园,士的文化氛围里,努力寻求着新的精神家园,士在创造着时代精神的同时,也规范着那个时代,在创造着时代精神的
4、同时,也规范着那个时代,引导着那个时代。引导着那个时代。“人性的自觉人性的自觉”的时代的时代n魏晋时代,鲁迅先生曾评之为魏晋时代,鲁迅先生曾评之为“文学的文学的自觉自觉”时代,或者称之为时代,或者称之为“为艺术而艺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术的一派”。这还只是停留在对魏晋文这还只是停留在对魏晋文学评价的层面。若从整个时代精神来讲,学评价的层面。若从整个时代精神来讲,可以称之为可以称之为“人性的自觉人性的自觉”的时代。的时代。一、魏晋之际的文化变革一、魏晋之际的文化变革n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n东汉末后东汉末后400400年,分崩离析年,分崩离析n东汉末:魏蜀吴东汉末:
5、魏蜀吴西晋统一西晋统一n东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北魏、东魏;北五胡十六国,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南方齐、北周;南方- -宋齐梁陈宋齐梁陈( (图片图片三国全图三国全图、西晋全图西晋全图、东晋全图东晋全图、南南北朝全图北朝全图) )n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和董卓之乱,乱世裂变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和董卓之乱,乱世裂变开始。开始。n先有先有魏、蜀、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魏、蜀、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然后演变为离乱,北方由十六国割据进为然后演变为离乱,北方由十六国割据进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嬗递,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嬗递,南方则是东晋、宋、齐、梁、陈的更迭。南方则是东晋、宋、齐、梁、陈的更
6、迭。四魏合一,两晋合一,北齐、北周、宋、四魏合一,两晋合一,北齐、北周、宋、齐、梁、陈,简称魏晋六朝。齐、梁、陈,简称魏晋六朝。东晋n(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小朝廷,虽然在今天我们将其作为一个朝代写进中国的古代历史,但事实上东晋的统治范围却仅限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土地,东晋时代,曾经内部四分五裂。东晋政权维持了长期的偏安统治,到公元420年被刘裕所建立的宋所取代,共享国103年,历4代11帝。 n在此期间,中国北方一直由后赵、前秦等控制,并且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两个时代东晋-十六国、南北朝近三百年的时间。五胡乱华五胡乱华n五胡乱华是中国五胡乱华是中国南北朝南北朝时
7、期北方多个时期北方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大规模南下而造成与汉族政权对峙的时期。又大规模南下而造成与汉族政权对峙的时期。又称称永嘉之乱永嘉之乱或或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n五胡是指五胡是指匈奴匈奴、鲜卑鲜卑、羯羯、羌羌、氐氐五个少数民五个少数民族。族。n由于晋廷的腐败和汉官的贪污残暴,五胡在八由于晋廷的腐败和汉官的贪污残暴,五胡在八王之乱后纷纷举兵,史称五胡乱华。在西晋灭王之乱后纷纷举兵,史称五胡乱华。在西晋灭亡后,华北地区战火纷飞,掠夺与屠杀不断。亡后,华北地区战火纷飞,掠夺与屠杀不断。 十六国n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共有共有成汉成汉、前赵前赵、后
8、赵后赵、前凉前凉、前燕前燕、前秦前秦、后燕后燕、后秦后秦、西秦西秦、后凉后凉、南凉南凉、西凉西凉、北凉北凉、南燕南燕、北燕北燕及及胡夏胡夏等国。等国。魏晋之际社会变革引起文化的变革魏晋之际社会变革引起文化的变革n文学文学建安风骨建安风骨n经学经学玄学玄学n乱世裂变,世家大族(豪族)崛起,并拥乱世裂变,世家大族(豪族)崛起,并拥有私人武装。九品中正制的实施又加剧了有私人武装。九品中正制的实施又加剧了政治贵族化和权力分散。豪族庄园经济导政治贵族化和权力分散。豪族庄园经济导致的割据性使朝廷对学术的干预弱化。经致的割据性使朝廷对学术的干预弱化。经学的地位急剧下降。学的地位急剧下降。建安七子建安七子 n
9、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建安”(公元(公元196年年220年)。年)。建安建安年间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括:孔融孔融、陈琳陈琳、王粲王粲、徐干徐干、阮瑀阮瑀、应玚应玚、刘桢刘桢 n“七子七子”之称,始于之称,始于曹丕曹丕所著所著典论典论论文论文。这七人。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所以“七子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七子中除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
10、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曹操,地,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n七子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与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与三曹三曹一起,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他们对于诗、赋、一起,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建安风骨建安风骨n【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子等人诗文
11、的俊爽刚健俊爽刚健风格。风格。n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三曹”(曹操曹操、曹曹丕丕、曹植曹植)、)、“七子七子”(孔融孔融、陈琳陈琳、王粲王粲、徐干徐干、阮瑀阮瑀、应玚应玚、刘桢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建安风骨”的独特风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短歌行短歌行n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n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2、 n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n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n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衿,悠悠我心。n但为君故,沈吟至今。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n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n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n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n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n越陌度阡,枉用相存。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n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n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n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n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经学的衰落,导致与之相连的名
13、教也出现经学的衰落,导致与之相连的名教也出现危机。危机。n n名教即礼教,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名教即礼教,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n名教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名教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也就是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也就是“三三纲五常纲五常”之教。之教。名教:三纲五常名教:三纲五常n“三纲三纲”是指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君、父、夫,同时
14、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n“五常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的行为准则。 社会裂变,名教斯文扫地社会裂变,名教斯文扫地: :n1 1、“三纲三纲”受到严重挑战。受到严重挑战。鲍敬言力主取消鲍敬言力主取消国君,弥衡说父与子国君,弥衡说父与子“譬如寄物瓶中,出则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离”。(教材(教材P112)n
15、2 2、“五常五常”受到冲击。受到冲击。东汉尊礼贤之人东汉尊礼贤之人的的“下榻下榻”气节(陈蕃待徐稚之礼)已荡然无气节(陈蕃待徐稚之礼)已荡然无存。存。n 3 3、社会奢靡成风,腐朽残暴。、社会奢靡成风,腐朽残暴。司马炎、司马炎、司马衷、何曾、王济、王敦、王恺、石崇等帝司马衷、何曾、王济、王敦、王恺、石崇等帝王大臣豪族是奢靡腐朽残暴的典型人物。王大臣豪族是奢靡腐朽残暴的典型人物。二、玄学与魏晋风度二、玄学与魏晋风度n玄学玄学n魏晋风度魏晋风度魏晋玄学魏晋玄学n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玄玄”这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老子老子:“
16、玄之又玄,众妙之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门。” 王弼王弼老子指略老子指略说:说:“玄,谓之深者也。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n豪族庄园地主、高官、名士在乱世裂变中没事做,坐豪族庄园地主、高官、名士在乱世裂变中没事做,坐在一起谈古论今,谓之在一起谈古论今,谓之“清谈清谈”,一时成为风气,叫,一时成为风气,叫做做“玄风玄风”。n魏晋时人注重魏晋时人注重老子老子、庄子庄子和和周易周易,称之,称之为为“三玄三玄”,而,而老子老子、庄子庄子则被视为则被视为“玄玄宗宗”。n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何晏、王弼、王弼、阮籍阮籍、嵇
17、康嵇康、向秀向秀、郭象郭象等。等。 玄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玄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n1、以、以“三玄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为主要研究对象。n玄学家一般以研究玄学家一般以研究老子老子与与庄子庄子为为主,同时亦研究主,同时亦研究周易周易,并以,并以老子老子、庄子庄子注解注解周易周易。n例如:王弼著的例如:王弼著的周易注周易注与与周易略例周易略例两书,就是以老庄解两书,就是以老庄解周易周易的代表作。的代表作。 2、以辩证、以辩证“有无有无”问题为中问题为中心。心。n魏晋玄学把老庄哲学中的魏晋玄学把老庄哲学中的“有无有无”问题当作讨问题当作讨论的中心课题。以何晏、论的中心课题。以何晏、王弼王弼为代表的玄学贵
18、为代表的玄学贵无派无派把把“无无”当作世界的根本和世界统一性的当作世界的根本和世界统一性的基础。基础。n崇有论崇有论者者裴頠裴頠则反对贵无思想,否认无能生有,则反对贵无思想,否认无能生有,认为有是自生的,自生之物以有为体。郭象也认为有是自生的,自生之物以有为体。郭象也反对无能生有,提倡万物自生独化之说。反对无能生有,提倡万物自生独化之说。n他认为世界是由众多的具体物构成的,他认为世界是由众多的具体物构成的,“有有”之外并不需要有一个之外并不需要有一个“无无”(绝对的无)作为(绝对的无)作为自己存在的依据。自己存在的依据。 3、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哲学的基本内容。、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哲学的基本内容
19、。n秦汉时期的哲学,注重宇宙生成问题,秦汉时期的哲学,注重宇宙生成问题,n魏晋玄学则主要讨论宇宙本体问题。玄魏晋玄学则主要讨论宇宙本体问题。玄学贵无派把学贵无派把“无无”当作当作“有有”的存在根的存在根据,提出了据,提出了“以无为体以无为体”的的本体论本体论思想。思想。 n玄学贵无派把“无”当作“有”的存在根据,提出了“以无为体”的本体论思想。他们认为,在形形色色的多样性的现象背后,必有一个同一的本体,否则多样性的现象就杂乱无章无以统一,并认为这个本体即是无。在他们看来,“有”不能作为自身存在的根据,“有只能依赖于本体“无”才能存在。郭象既反对“无中生有”说,亦反对有必“以无为体”说,主张有之
20、自生说,并认为“有”是各个独自存在的,不需要一个“无”作为自己的本体。 4、以解决、以解决名教与自然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为其哲学的关系问题为其哲学目的。目的。n先秦的老庄学以崇尚自然,反对名教先秦的老庄学以崇尚自然,反对名教(即儒家礼教)为基本特征,而魏晋玄(即儒家礼教)为基本特征,而魏晋玄学的老庄学,除了阮籍、嵇康之外,总学的老庄学,除了阮籍、嵇康之外,总的来说是的来说是以调和儒道、调和自然与名教以调和儒道、调和自然与名教为根本目的。为根本目的。 n王弼用以老解儒的方法注周易与论语,把儒道两者调和起来;他从本末有无的哲学理论出发,认为名教是“末”,自然(即“无”或“道”)是“本”,名教是自然
21、的必然表现,两者是本末体用的关系,是统一的。郭象提出了名教即自然的理论,认为“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并把身在庙堂从事名教政务,然其心则逍遥无为,叫做“游外弘内”,所以道家的自然与儒家的名教是一致的。阮籍、嵇康的老庄学与王弼、郭象的玄学有所不同,表现了反儒的倾向。嵇康声称“每非汤武,而薄周孔”,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 5、以、以“得意忘言得意忘言”为方法。为方法。n玄学的主要代表王弼、郭象等针对汉儒玄学的主要代表王弼、郭象等针对汉儒支离烦琐的解释方法,强调在论证问题支离烦琐的解释方法,强调在论证问题时应注意把握义理,反对执著言、象,时应注意把握义理,反对执著言、象,
22、提出提出“得意忘言得意忘言”、“寄言出意寄言出意”的方的方法。法。 魏晋玄学的发展阶段魏晋玄学的发展阶段 n1、正始玄学、正始玄学(约240249)n 盛行于魏齐王正始年间,故名。代表人物为王弼(226249)、何晏(?249)和夏侯玄(209254)。都是贵无派。何晏人称“傅粉何郎”,企图齐一儒道,调和自然与名教的矛盾。王弼宣称无是自然,有是名教,“名教出于自然”。他们反复辩论清谈。n在魏晋时期,对言意关系的理解分歧较大,大致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荀粲的“言不尽意”论。认为儒家经典都是圣人之秕糠,如象外之意,系表之言,蕴而不出,因此言不能尽意。二是王弼的“得意忘言”论。强调认识问题主要是把握义
23、理,而不必执著言象。这对提高理论思维水平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否认言、象在深化义理认识中作用的倾向。三是欧阳建的“言尽意论”。认为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于彼,非名不辨,主张言能尽意。2、竹林玄学、竹林玄学(约255263)n 竹林七贤的玄学。他们是:阮籍(210263)、嵇康(224263)、山涛(205283)、向秀(约227272)、刘伶(约221300)、王戎(234305)、阮咸(图片竹林七贤、嵇康像)。n除了向秀,都属于贵无派,并极力反对名教。惟有向秀主张自然与名教统一,合儒道为一,还提出了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的主张。他的自生自化自然观形成了由贵无向崇有过度的中间环节
24、。(嵇康和老大山涛山巨然、司徒钟会的故事。五色散即寒食散)竹林七贤n 3、西晋玄学、西晋玄学(约263316)n 这时的玄学朝着两个方向发展。n一是阮籍、嵇康的贵无方向,空虚颓废、嗜酒极欲、放浪形骸,最终使贵无派走向了没落。真正能代表贵无派思想的只有王衍(256311)。n二是向秀的崇有方向,以裴頠(267300)和郭象(257312)为代表。裴頠作崇有论,反对贵无学说,“有”是万物存在和变化的基础。由此而肯定了名教的作用。郭象作庄子注,融汇儒道,认为万物“自生”而“独化”,各自独立,不需要任何条件。在思想上也主张“独化于玄冥之境”,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最终把崇有论也推向了极端。 4、东晋玄学、
25、东晋玄学(约317420)n 以张湛为代表。司马氏政权南迁,社会矛盾尖锐复杂,进一步导致思想上的空虚。n超生死、得解脱超生死、得解脱的问题是这一时期玄学的中心内容。n张湛综合何晏贵无和向秀崇有学说,提出“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的思想,认为“气散形朽”,人生短暂,所以主张“肆情纵欲”、及时行乐的人生观。最终把玄学引入了绝境(反映了门阀士族的没落)。魏晋玄学魏晋玄学-历史地位历史地位n魏晋玄学在中国魏晋玄学在中国哲学哲学发展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上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上承先秦两汉的道家思想,克服承先秦两汉的道家思想,克服了汉代经学的弊病,开创了糅了汉代经学的弊病,开创了糅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章胡汉 文化 融合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