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二教学反思(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必修二教学反思(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高一语文必修二教学反思高一语文必修二教学反思我与地坛教学反思:我与地坛教学反思: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代表作,课文节选了一、二两个部分。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 叙述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 讲述的中心是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 作者最终由个人严酷的命运上升到生命永恒的流变, 超越了个体生命中有限的必然, 把自己的沉思带入到了生命全体的融会之中。教学中我采用的是“诵读体悟”法,诵读学生很投入,可是对文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体悟到。学生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能从地坛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我要求学生从第 5、7 节
2、的描写中寻找答案,费了不少时间。分析第二部分时学生虽诵读了,但不能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体悟不到作者对母亲深挚的感情和伟大而深切的母爱。 我建议学生找出文中关于母亲心理活动的语句和思考作者对母亲的态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反思这篇课文的教学, 我认为学生在理解文本时不能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带到文本中去,再有就是学生缺少那种人生经历,不能和文本产生对话。更主要的是我们的学生生活中情感缺位了。 他们对父母为他们付出的一切已经习惯了, 他们已经溺死在父辈爱的潮水中了。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部分学生已经串连起自我的生活体验,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了。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反思:最后的常春藤叶教
3、学反思:最后的常春藤叶是欧亨利的一篇小说。这篇文章采用文本探究的方式,用一连串的问题来和学生们一起来理清情节,分析人物,理解主题。教学思路是很清晰的,也便于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问题的预设与探究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这个角度是成功的。尽管课前经过了充分的准备,由于缺乏实践的原因,实际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最后的常春藤叶所属的专题是精神支柱,所在的板快是珍爱生命,所以同样一篇文章放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 琼珊在这里可以作为不热爱生命的反面典型。 另外贝尔曼画常春藤叶如何体现出他那种“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的。实际上作者在文章的前面都处作了铺垫。通过这样一节公开课我受益匪浅,认识到了自己
4、的不足,积累了经验,明白了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反思: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反思:我一直在积极探索“低起点,高落点”的课堂教学策略,它的评价依据是:教学是否注重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是否注重教学环节的层递性;是否注意教学基点提高的灵活运用;是否注重教学反馈的方式方法与效度。我觉得我的这堂课还是可用这些依据进行评价:开篇对圆和水的联想就很好的联系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理解,品味,感悟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过程;散文语言的品味,句式的套用就是教学基点提高的灵活运用,材料阅读后的谈感受以及“人生”的话题作文的写作实际上就是一种学习后的反馈。
5、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上完本课,我也深深感受到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注重培养学生语文方面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最终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教学目的。要真正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力行全过程落实”的三全理念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图片两组教学反思:图片两组教学反思:本文摄影照片占据了主要篇幅,这是以往教材所没有的,体现了新课程与时俱进的特色。摄影作品不同于文字作品,摄影师通过画面来表现主题,通过形象来发言,通过镜头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有着文本所没有的视觉冲击力。图片是瞬间的永恒,我们透过一幅幅画面可以想像到发生在
6、昨天的故事, 听到人物的心灵之声。 通过图画和图片的文字说明把握图画的内涵,理解摄影者的意图,这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学习本课的难点就在于怎样去阅读一幅图片,明确他所包含的深层含义。解读图片,了解其思想内涵也应该是一种语文能力。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落在了解读图片信息的方法上, 让学生能自己去解读一张图片, 尤其是一张关于历史,关于战争的图片。六国论教学反思:六国论教学反思:我不得不承认语文教学是一门技术,教师要有基本经验,能驾驭课堂,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其条件是教师对学生要十分了解。就如同老农对土地和农时的了解很重要,什么时候下种,什么时候浇水,都要选择最佳时机。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一分钟的感觉都要准
7、确,对每一个环节的处理都要操作熟练,否则,课堂不会流畅。语文教学更是一种艺术。同样的问题,怎么处理,大有学问。怎样讲出一篇文章的个性?文学常识是听老师的精彩介绍, 还是让学生自已介绍?一节课当中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掀起高潮,把学生的心扉撞开?当学生的探究渐入佳境,怎样推动他们把思考再深入一下,使高中语文课堂达到应有的深度?结束语如何将课堂的探究引向深入?这台上的几分钟, 就靠台下长时间的学习与探索。著名教师授课,就像著名艺术家表演,自然流畅,水到渠成。从这方面说,我的学养和经验的积累还差得远。阿房宫赋教学反思:阿房宫赋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我很注重对文言知识的积累,也要求学生务必把课文中的文言知
8、识记牢,只有把文意弄懂了,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丰富的知识内涵。一开始,我对学生是很有信心的,我相信他们能根据教辅书的内容自主梳理。然而,我错了。当我口干舌燥地解释了一大通之后,学生还是用茫然无措的眼神看着我时,我才意识到,这些学生有一个很大的弱点,那就是,他们对语法知识一头雾水,有听没有懂,连带的,根本没有多少学生弄得懂我所说的文言知识。同时也使我意识到,学生要学习好文言文,必须把语法知识补上。于是,我专门花了一节课的时间,为他们讲本应在初中时该学却又没学的语法知识。内容包括词性、句子成分和关联词语。讲完之后,收获还是挺大的。虽然学生对语法知识还是一知半解,但这对他们学习文言文已经有很大
9、的帮助,基本上达到我预设的目标。梳理好知识点之后,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就简单多了。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丰富的知识储备是教师不可缺少的,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无论是新课程还是旧课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永远的目标。新课程背景下的课,要忌浮虚,讲实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同时教师也要参与学习,与学生共同成长。三尺讲台,亦甘亦苦。我愿把讲授语文课当成一门艺术,让它带给学生终生的享受,也给自己以人生的慰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反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反思:有人曾
10、说, “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 ”常读常新, “每次品读,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好的文章何尝不是这样。因此,我觉得在文言文的教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欣赏好的文章,陶冶他们的性情,让他们得到美的享受,这才是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落日教学反思:落日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把讲台让给学生, 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对文本的解读。 我只是作为一个学生在旁边认真倾听,个别地方稍加补充(尽量不打断他们) 。他们的讲解也许不很精彩,也许不够深入,但因为是自己读出来,品出来的,就能吸引学生。从课后的检测结果来看,课堂效率并不低。从另外一个层面看,几位同学走上讲台,担
11、任了老师的角色。他们还有些紧张,也不太知道该如何驾驭课堂。但同学们羡慕的眼光和热情的掌声已经让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欢乐。这种宝贵的经历是终身难忘的。相信下次他们会更大胆,也会做得更好!看来我们做老师的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智慧,相信他们是有能力的,也是很有潜力的。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的能力。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教学反思: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教学反思:阅读课就是要牢牢抓住这两个大家熟知但却又很难把牢的特征, 否则就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课。课堂上,形式丰富多彩,让学生在自由反复的诵读实践中对文本有了渐行渐深的解读,如让学生自选片段,自由朗读等,让学生品读细节就花了把阅读文
12、本放在极为显著的位置,符合阅读教学一定要抓牢阅读的课程改革思想。揣摩、品味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情感思想等。把握文本中的那些很有语文研究价值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去深入研究,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赏析文句、文段,去品味解读对人物的情感。内容选择和处理都基本符合语文的要义,能够体现阅读教学的语文特质。把引导学生获取文本中的语文味放在阅读教学中的首要位置, 让教学全程始终彰显文本本身的语文性, 我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想阅读课应该这样去体现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实际上,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积累、感悟是读的任务,为表达运用服务。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是一条被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能有效
13、提高语文能力的方法。苏教版新课程的设计,坚持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以写促读的编写特色,并有所发展。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是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 (叶圣陶语)一篇篇课文是读写结合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也是学习表达的例子。因此,在选读篇目的教学中,我想挖掘读与写的结合点,组织片段写作训练,克服传统的“空”对“空”的指导。描写对象是站在学生面前的“我” ,让全体同学感受教师思想的宽容,让同学们人人有话说,人人畅所欲言,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一点遗憾:教科书后的第三题的五则名家细节谈尚未链接;学生描写的片段受课堂时间的限制而无法展示,可能会影响学生
14、表现自我的积极性。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很难,由于他语言上的特点。很多学生全向我反映读不顺,感觉不对劲。写景散文只能靠读去感受语言的优美。结合自己几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值得记录:1、预习至关重要,课前必须熟读课文,不然课堂上老师再精彩的讲解都有可能没有良好的效果。2、作者的生平介绍,理解文章所写时的社会背景、历史现状才能更好的领会文章的感情基调。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充分了解作者及其一些作品。3、文章第十自然段中“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了布谷咕咕的啼声。
15、 ”一个男生提出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停顿, 第一种是 “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 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了布谷咕咕的啼声。 ”另一种是“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了布谷咕咕的啼声。 ” ,有点出乎意料,让我激动。两种停顿就是两种气势,两种画面,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这就是大师的手笔。4、好的写景散文是连贯而一的,这里却是节选,使文章失去了应有的美感,也防碍了学生的理解。 文章的开头提到了著名导演安东尼奥尼, 学生对于这个意大利电影导演的风格一无所知。有点反感这种节选的形式。这种经典的散文只有在不断的朗
16、读、品味才能理解,才能感悟语言的美。越来越感觉学生的学习很被动,早自习时间如果不是老师督促根本就不愿开口大声朗读。学习是自觉的行为,只有怀有对知识的渴求之心,才能有所收获。边城教学反思:边城是诠释爱的,祖孙之爱、男女之爱、兄弟之爱、父子之爱、友朋之爱、乡邻之爱、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乡土之爱组合成的人伦社会之爱。 边城是要阐释美的,自然之美、人物形神之美、人事之美、人情之美、人性之美,还包括作品本身结构行文的诗性的美,无处不美。而这爱和美的背后无疑暗伏着一种缺憾,一是作者要描画的人生、社会本身的缺憾,比如“美丽的都不容易长存”的凄凉的故事结局, “人类灵魂的相互孤立” ,小
17、说流溢的神秘宿命气息等。这爱和美在从很久以前开始的现实中的消失,这就是所谓“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 。边城有非常清晰的人生社会理想的诉求。 “我将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来作朴素的叙述。我的读者应是有理性,而这点理性便基于对中国现社会变动有所关心, 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 各在那里很寂寞的从事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这作品或者只能给他们一点怀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给他们一次苦笑,或者又将给他们一个噩梦,但同时说不定,也许尚能给他们一种勇气同信心! ”小说践行着作者想要建造“
18、精致、结实、匀称的供奉人性的中国的希腊小庙”的理想。如此美丽,如此丰富, “边城”让人心驰神往,想来教和学都该是极其美丽的事情。但是我显然被冲昏了头脑,忽略了学生可能存在的阅读障碍,也忽视了对最佳课堂结构的追求,于是我最初的尝试是失败的。本课的教学关键就在于找到学生情感的共鸣点,并且营造让学生迅速进入的“场” 。学生情感的共鸣点在哪儿,我们不能想当然地替学生做主,得让他们自己说,于是就有了课堂开始阶段“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表达你的阅读感受”的环节设计,学生的表达指向是丰富的准确的, 这样, 一个看似简单却意蕴深刻的问题的提出就顺理成章了请问这究竟是一篇小说还是散文?学生肯定会说是小说,因为教
19、材就是这样介绍的。但是我将坚持说边城更像散文,因为她具备散文情意真、内容美、形式自由的三个特质。然后让学生去寻找文本中的美点,探讨美在何处,怎么美,为什么美。于是引领学生或者说被学生引领共同走入边城的角角落落,在沈从文如诗的文字美丽的肌理褶皱里,领略茶峒的秀丽风光,体会边地淳朴的民风,理解翠翠美丽的形神,感受翠翠、祖父、傩送等人间真挚、朴素的爱和闪耀在他们身上的美丽的人性光芒, 为故事的忧伤而忧伤, 为这一曲古朴的爱和美的颂歌而神往,悄悄逼近边城这一次对人生、社会“观” “想” “望”的全面描摹。任何交流都需要特定的和谐的有张力的“场” 。 边城的“场”在何处?城市少年看得见天空中被夕阳烘成的
20、桃花色的薄云吗?杜鹃的叫声是怎样一种叫声?泥土草木和各种甲虫类气味是怎样一种气味?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如何变成一片黑色?那小小草莺夜半的吵闹和闭着眼的安睡与繁密如落雨的虫声是怎样美妙的复奏?我曾试图利用音像的资料来帮助我建造这个“场” ,但很快就被自己否定掉了,史绍典主任“课堂要原生态”的叮嘱更坚定了我远离现代技术的主意。 因为所有形象直观具体的解释都有可能是对丰富的简化, 对真实的歪曲,对深刻的疏离。于是我赤手空拳,试图用最原始的说和写,思考和交流来营造这个“场” 。转接是流畅的,过程是自由的,气氛是民主的,不要预设,拒绝灌输,在行走中寻找闪亮的星星, 捡拾美丽的珠贝。 当然还有开头那 “中国另
21、外一个地方、 另外一种事情、另外一种人生” ,结尾“蕴藏的热情、隐伏的悲痛”的点拨,帮助我营造着这个“场” 。我们所依靠的只是我们那一颗颗敏感善良的心、聪慧正直的脑。但是,我感到了力不从心,我还是觉察到了学生、我与边城的疏离,我和学生的疏离,我和所有在场者的疏离,我有了逃走的欲望,逃到边城中去,逃到那一个似乎存在似乎不存在的地方去。我发现我的官能的不足,发现我的认知的浅薄,我渴望将自己的这些体验汇入到边城所在的那一条人类整体经验的河流中去,虽然未知前方在何处。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反思: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反思:林黛玉进贾府9 页的教材让我唏嘘,怎样在短短的几课
22、时,把这篇文章讲全讲好?这个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作为一部古代小说, 红楼梦的有关文学常识不得不讲,作者介绍,社会背景,等等,这些文学常识都要为同学理清楚。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用电视剧红楼梦中的人物剧照或电视剧片段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调节课堂气氛。这样做容易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片中人物的外在形象上,而忽略了对名著语言的品味鉴赏, 这与语文教学的宗旨是相悖的。 语文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在上这节课时,上课前没有组织观看剧电视剧红楼梦 ,也没有向学生展示与红楼梦有关的图片资料,而是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间接性,通过“点评式读书法”的介绍和运用,再加上对欣赏方法
23、的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贴近文字,走进文字,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从而领略文字所蕴涵的丰富内容,从文字中感受形象,感受文学大师运用文字的高超技艺,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比如: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堂课,在教师示范部分,我就提示学生特别注意“愁” “病”等词来体会她的“体弱多病” ,注意“含情目”一词来体会她的“多情” ,并在原文加上一些点评符号如着重号等以提醒学生注意。接着对这一段文字点评到: “气质超凡脱俗,容颜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这
24、样,不仅使学生通过对一些关键词的理解一步步地走进文字,更深入地理解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还提示学生要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 “认真揣摩语言,细细咀嚼品味” 。这样一来,其实就是让学生将那些朦胧肤浅的感觉用文字进行加工、提升从而表达出来的过程。换言之,也就是引导学生读文学作品从“看热闹”的层次提升到审美鉴赏的层面。这样的教学处理, 既避免了学生浅尝辄止的不良思维习惯, 又使学生能更明确更有深度地理解文字、解读名著,提高鉴赏力。1、欣赏品味语言,让学生在审美中获得精神愉悦语文课通过文字的间接性,引导学生想象品味其中的韵味,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获得精神愉悦,
25、审美享受。引导学生体会曹雪芹描写人物不仅写人物外在的形貌,还通过极精练的语言写出了人物的神韵的高超技艺。2.提供舞台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本堂课,引入了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力求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课堂情况来看, “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展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形成课堂教学民主化的氛围。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能力,而且落实了本课的重点点评式读书法的运用。从学生的点评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情况来看,学生经过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够从多方面展开对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的鉴赏。离开了老师的讲解
26、,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都大大超出了老师们的预料,教师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学生不会欣赏或欣赏不到位的问题。 因为在让学生自由发挥各自的认知水平去鉴赏作品的同时,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是个性化的,而这样的一种氛围以及学生们积极热情的参与过程,已经使自主学习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学生间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3.需要改进之处(1)可以将读书方法的介绍和学生对鉴赏方法的感悟结合起来。虽然本课着力给学生提供实践“点评式读书法”的舞台,但这种舞台只集中体现在课堂的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则体现得不够。前半部分大多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课堂上的双边活动,特别是学生这一方的活动不够热烈。 究其
27、原因, 是教师过于拘泥于课前的教学设计, 认为在 “教师示范”部分,就要完全由教师来完成,其实可以在教师示范完一个例子后,引导学生完成以下的各项内容。比如,四种鉴赏方法的点拨,教师可以在点拨完一个后,引导学生感知、品味具体的语言材料,让他们自行探究、进而总结归纳其它的几种鉴赏方法,这样学生的自主活动会体现得更充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会更明显地体现出来。(2)对语言的朗读品味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语文课离不开对语言的涵咏品味。好的语言大多意味隽永,可多意会,少言传。虽然小说的篇幅较长,不像诗歌散文那样便于诵读吟咏,但还是可以挑选出一些精彩的片断,让学生体会,品味。可采用单个地读,分角色地读,对读的情况进行评价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品味,发掘其中的妙处。本课的前半部分有两次齐读,后来因为时间关系就没有对文本进行朗读,使得鉴赏点评有些游离文本。如果在不同的阶段,穿插对精彩段落的品读,如王熙凤出场时的语言,夸赞林黛玉的语言等,会使学生在品读文本中不断加深理解感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长久的回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