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曲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全套(共10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曲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全套(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曲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全套(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曲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全套【文学常识】本诗选自_乐府诗集_(北宋郭茂倩编),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一起,并称为“_乐府双璧_”。【知识积累】1. 重点解词(1)唯:只。(2)市鞍马:买鞍马。(3)旦:早晨。(4)朔:北方。(5)百千强:有余。(6)傍地走:跑。【突破训练】1. (2019,唐山路北区三模)(1)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B.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营的生活。C. “将军百战死,壮士
2、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D.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C项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使用互文手法,虚写将军和壮士共同拼死作战,有人战死,有人战后归来的情景。(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不做官,即刻还乡的愿望。【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先从原诗句找到信息,即“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再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2. 赏析“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的
3、妙处。运用动作描写(或: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写木兰回乡后的一连串动作,写出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装束的喜爱,表达了木兰归来后的喜悦之情。【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应先找准赏析的角度,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也可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然后进行具体赏析。3. 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运用比喻的修辞,以双兔奔跑难辨雄雌,比喻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却未被发现,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用双兔一起奔跑,难以辨认雄雌,来比喻木兰身为女子在男子们的队伍中征战多年却未被发现,表现了她的谨慎和机敏。(二)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登幽州
4、台歌的作者是_陈子昂_,_唐_代文学家。【知识积累】1. 重点解词(1)怆然:悲伤的样子。(2)涕:眼泪。【突破训练】1. (2019,曲靖)(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 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B.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C. 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D. 全诗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写作手法。B项中,“古人”指的是古代那些能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2)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请赏析诗中
5、的“独”字。示例: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意。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体现诗人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本题从炼字角度考查诗句赏析。要注意该字在诗歌内容和情感表达上的重要作用。2. (2019,石家庄43中终模)【甲】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乙】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甲诗中,诗人为什么“独怆然而涕下”?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又由这种遭遇想到了天地悠悠,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解析
6、】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这需要在复习时,熟练掌握诗歌情感。(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 甲诗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意思是前代明君已成为历史,后世自当有明君贤士出现,却无缘相见。B. 乙诗前两联,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两个“空”字,怅惘之情昭然可见。C. 乙诗的颈联,写登楼所见明丽之景,和煦的阳光下,汉阳平野中树木葱翠;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D. 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乙诗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了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D项“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的说法错误。登幽州台歌并没有描写诗人所见景物,而
7、是直接抒发了登上幽州台的感受。(三)望岳【文学常识】这是一首古体诗。作者_杜甫_,字_子美_,自称_少陵野老_,_唐_代伟大的_现实主义_诗人,与李白合称“_李杜_”,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被后人称为“_诗圣_”,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_诗史_”。【知识积累】1. 重点解词(1)钟:聚集。(2)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3)荡胸:心胸震荡。(4)眦(z):眼眶。(5)会当:终当,终要。【突破训练】1. 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定睛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也似乎要裂开。2. 品味颔联中“钟”字或“割”字
8、的妙处。“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的景色聚集于泰山,表现了泰山神奇秀丽的特点。“割”字是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3.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 一、二句以设问引出下文。句中的“岱宗”指泰山,下句用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表现泰山绵延不尽之势。B. 三、四句的上句用虚笔写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实写山之两面明暗分明,直接表现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C. 七、八句写盼望登顶之情。“会当”意为“终要”,写诗人由望岳产生登岳的想法,似写登山,实为明志。D. 全诗紧扣“望”字来写,赞美
9、泰山神奇秀美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写作手法。B项中,下句通过写山南山北的明暗不同,间接表现泰山的高大雄伟。4. 有诗评,读望岳可见“杜子心胸气魄”。请你结合对望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理解,解读杜甫的“心胸气魄”。杜甫的“心胸气魄”在他青年时期是胸怀天下、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在他经历“安史之乱”后,则表现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两者一脉相通,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升华。【解析】 本题考查诗人形象和情感,综合度比较高。要分别抓住两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人胸怀的句子“会当凌绝顶”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进行分析。(四)登 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七 年级 下册 语文 古诗 词曲 阅读 练习题 答案 全套 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