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实验指导(共21页).doc
《《普通心理学》实验指导(共2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实验指导(共21页).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韦伯定律一、目的为了产生最小可觉差,一个刺激必须增加它本身数值的一个常定的分数,用数学式表示即为 ,这就是韦伯定律(WebersLaw)。这一关系式得出的数值称为韦伯分数(也称为韦伯常数或韦伯比率)。韦伯定律是能过差别阈值的研究而得出的。这一定律只是在中等强度的刺激时才保持。不同感觉道的韦伯常数是不同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会应用心理物理法来测定听觉道的韦伯常数,并验证只有在中等强度刺激的情况下才符合韦伯定律。二、仪器与材料音频讯号发生器一台,耳机一付,记录纸三、程序1. 采用常定刺激法测定人耳对音调的差别阈值。常定刺激法又名为正误示例法和次数法,即用围绕着阈值的一组固
2、定的物理刺激值,用随机方法呈现,并计算每个物理刺激值的检测频次。本实验中还采用二类判断标准,即要求受试者回答比较刺激是比标准刺激大还是小。2实验中确定600Hz音调为标准刺激,选择57个围绕600Hz音调的其他频率刺激为此较刺激,要求被试回答比较刺激是比标准刺激大还是小。每个比较刺激要与标准刺激配对多次,于是可获得一个较大反应的概率估计以及相应的较小反应的概率估计。3将获得的每个比较刺激频次数据用手画曲线方法在图上(见图51),也可用下表51来表示一个被试在用二类判断时所获得的判断一个比较刺激在音高上是高于或低于标准刺激的百分比。4用相同程序与方法测定 300HZ 音调的韦伯常数。5用相同程序
3、与方法测定120the音调的韦伯常数四、结果1用直线内插法先求出图 51中判断百分比为 25、 50、75%的各点。2判断百分比为50%的点就是主观相等点,即表示在这点上没有可能辨别到差别。3判断百分比为100的点为完全的辨辞别,在主观相等点同完全辨别之间的一半即为75%这一点就是差别阈,即韦伯常数。4从图51与表51中测得,对于60ZHz音调的主观相等点为600.ZHZ,不肯定间距为5.4HZ,差别阈即韦伯分数为2.7HZ,常误为 0.2ZHZ。5计算出300Hz音调时的韦伯分数。6计算出1200Hz音调时的韦伯分数。7比较300Hz、600Hz、1200Hz音调时的各自的韦伯分数,是否基本
4、上是一常数?是否符合韦伯定律?五、讨论1听觉道的韦伯常数是多少?2实验结果是否基本符合韦伯定律?3不同被试的韦伯常数是否有个体差异?4其他感觉通道的韦伯常数与听觉通道相比是否有区别?5韦伯定律在实践中有何价值?演示实验要演示重量感觉的韦伯定律是很容易的。你只要准备好三个铅币(面值、重量相等)、两个信封和一双鞋子,然后将一个铅币装进一个信封中,剩下的两个装入另一个信封中。如果你轻轻地将各个信封抬起放下(用一只手),那么,你就会很容易地区别出,哪个信封较重,哪本信封较轻。进一步,你将一只信封投入你的一只鞋子中,另一只放到另一只鞋子中,然后同时将它们举起,这时你却感觉不到这两只鞋的重量有差异。这是为
5、什么呢?原来,在第一个实验中,效果不同是由于铅币的重量不同,因而很容易被感知到。在第二个实验中,尽管重量的差异是相同的,但是在包含刺激物的强度中,来自鞋子的重量要比只有信封和铅币重得多,因而还没有达到能区别两者的韦伯分数。 2空虚视野效应一、目的视野中缺乏结构或空无一物的知觉现象,称为空虚视野效应。例如我们看一个弥散的雾或透明的球,或飞机在白色云雾中飞行时,视野一片白色,人们会把这种无边界的完全同质的视场知觉为无结构、模糊和无方向的外部空间环境。空虚视野如果是有色的,那么注视时间较久之后,其颜色逐步消退,最后成为中性灰色或浅黑色,这种规象称为空虚视野色变。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演示来证实这种现象的
6、存在。二、仪器与材料乒乓球数只,白色塑料场匙,光源灯泡,滤色镜三、程序与结果1被试拿一只乒乓球,一切为二,然后半个乒乓球的切开部分放在每只眼睛上。也可以用一只白色的塑料场匙,将两个汤匙的盛物部分放在每只眼睛上作为随同的图形显示。2眼睛先看远方的一个白光源,这时你的视野会被漫射的、无轮廓的光线所充斥,乒乓球、汤匙完全成了泡影,人眼在这时就产生了无差别的空间视野,即空虚视野效应。3保留这种状态几分钟,然后用滤包片遮住光源,从而产生有色光源。此时,在被试的感觉体验上会发生变化,即产生颜色感觉。但是,过不久,被试就会发现,颜色褪为灰色,再过一会儿被试会突然觉得看不见了。这种缺乏视野轮廓、视力消退的现象
7、就是空虚视野色变。 4空虚视野效应也可以因为增加视野中的轮廓部分而消失。例如,如果用一支铅笔穿过汤匙,因而制造了一个阴影,那么,随着轮廓的出现视力就马上恢复了。四、讨论1什么是空虚视野效应?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过这类体验吗?2研究空虚视野效应对于解释知觉图形的本质有何意义?3通过演示,你体会到在什么条件下会出现这一现象,在什么条件下这一现象又会消失? 3麦克洛效应一、目的麦克洛(McCOllOugh)认为,视系统中的颜色通道与空间频率通道是彼此独立的通道,各自对颜色与形状作出独立的选择反应。但是,她的研究也发现了,通过颜色光栅适应后效的方向特异性研究,证实了人眼对颜色与形状的特殊复合也有选择性的反
8、应。例如,在一个垂直光栅上放一红滤色片,而在一个水平天棚上放一蓝滤色片,人眼对这种不同方向、不同颜色光栅适应后,再看一白光栅,这时就会发现,白色光栅后象的性质将决定于光栅的方向,即垂直白光栅会得到蓝色后象,水平白光栅得到红色后象。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演示来证实这一现象。二、仪器与材料光栅图形,红、蓝滤色片,记录纸三、程序1主试在一个垂直光栅上放一红滤色片,被试看到的是一红色垂直光栅(见图610a),同时在一个水平光栅上放一蓝色滤色片(见图610b),被试看到的是一蓝色水平光栅。2让被试对这两种不同方向、不同颜色的光栅图形适应24分钟。之后,要求被试回答:现在放在你面前的是一个白色的光栅,你从上面
9、看到了什么颜色?3主试将白色光栅垂直地放置,看被试是否回?quot;在白色光栅上看到了蓝色,于是主试将白色光栅水平地放置,看被试是否回答在白色光栅上看到了红色。4为了验证白色光栅的后象的性质将决定于光栅的方向,再做一个检查变式试验。在一个垂直光栅上放一蓝滤色片,在一个水平光栅上放一红滤色片,同样适应24分钟,然后用白色光栅作检查,以观察对白色光栅的后象性质仍决定于光栅的方向,即垂直白光栅上得到红色的后象,而在水平白光栅上得到蓝色的后象。四、结果1归纳用垂直红光栅、水平蓝光栅时的被试的适应后效2归纳用垂直蓝光栅、水平红光栅时的被试的适应后效五、讨论1什么是麦克洛效应?2是否存在对颜色与方向的复合
10、有特殊选择反应的颜色一方向特异性进线检测器?3这一效应的理论意义何在?4在实验中要注意哪些条件才能产生这一现象?5在实验中是否发现个体差异?4大小常性一、目的根据视角定律,相同大小的对象,离眼愈近感到愈大,离眼愈远则感到愈小。但是,人眼在一定距离内感受到的大小并不依赖于网膜上像的大小,也不随观视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而是趋向于按物体的实际大小来感受的,这就是大小知觉常性的现象。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测定大小常性的方法,比较在用单眼、双眼人工瞳孔观察时大小常性程度的变化。二、仪器与材料圆形硬纸盘 19个(半径从 51毫米到 85毫米,每个依次差别 2毫米,其中75毫米要做两个),米尺,黑背景,遮眼罩(单
11、眼),人工瞳孔,记录纸。三、程序1用调整法测定大小常性较合适。实验中的标准刺激为离被试一定距离用支架呈现的半径为75毫米的圆形硬纸盘。匹配刺激为半径从51毫米到85毫米大小不等的圆形硬纸盘。要求被试先注视标准刺激,观察它的面积大小,然后在离被试明视距离(25厘米)处,用最小变异法依次呈现匹配刺激,呈现的位置要偏左或偏右一些,不要与标准刺激圆在同一直线上。2正式实验开始时,被试坐在椅上,距被试约65米处挂黑色幕布。实验情景见图611。4 7 3 5 1 6 2 10 8 9 11 12D N 4m 1 2 5m 1 2 6m 1 2 7m 1 2 注:实验时比较刺激只用代号,实验结果后再告知标准
12、刺激之长度主试先要求被试看标准刺激,然后转移视线,看近处的圆形,然后报告比较的结果,近处的圆比远处的圆大或叫、或相等。3用双眼比较不同距离的圆的大小,即先用上法将标准圆(半径为75毫米)放在离被试1米、2米、3米、4米、5米及6或7米处。每一距离做4次,共做24次,其中各距离递减与递增次数各半。先后次数各半,每做完8次后休息3分钟。4用单限比较不同距离的圆的大小,实验中分别用左、右眼按上法比较。用带眼罩方法实现一只眼观视。左、右眼各做24次,要求同上。5左、右眼分别戴上人工瞳孔比较不同距离的圆的大小,其他方法全部同上。6实验结果用表63记录。四、结果1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大小常性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13、:其中R为见到的图形形状,A为图形的实际形状,S为透视的形状,即完全没有常性时应有的结果。 S的计算按下列公式得出:2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在单眼(左眼或右眼)、双眼和人工瞳孔观察条件下大小常性的表与图。五、讨论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单眼、双眼、人工瞳孔观视条件下大小常性的差别。2为什么单、双眼观视时能保持完全的大小常性,而用人工瞳孔时则大小知觉的常性消失?3根据实验情景,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大小常性?4大小常性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影响?演示实验把你的手臂伸直地抬起在你的面前,用眼睛盯着它,并把你的手靠近然盾又离开你的脸,这样连续几次。尽管你在看见你的手时,其网膜像比较小,但是可能体也没觉察出在你的手运动时
14、,其大小有什么变化。现在,先把左手食指放在你眼前可以看得见的20厘米处,仔细凝视着它。然后,再把你的右手放在他的后面,眼睛仍然盯着食指尖,而右手则分别作朝着和背着你的脸的方向运动。你不仅不能让你的视线离开你的食指,而且还要设法留心,你的手在靠近你和远离休时的像。在这种场合的一瞬间,你就会突然发现,你的手大小发生了变化。当你伸直手臂时,你会觉察出它变小了,而当你把手靠近脸时,它却变大了。这简单的演示能让你体会到网膜像的大小与距离的关系。一般来说,当我们正在注意某一物体时,由于随距离不同的网膜像的大小的变化并未被觉察到,这样,大小常性的机制就被显示出来了。5视错觉一、目的从现象上看,人眼的不正确知
15、觉称为视错觉。视错觉分为长度错觉、方向错觉、大小错觉等。从本质上看,视错觉是人类视系统正常加工外界图像信息的结果,其中视系统中的光学成分、网膜成分、皮层成分、认识成分各起了不同的作用。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会测量视错觉的方法,探索视错觉现象的基本规律。二、仪器与材料错觉调整仪一台,实验材料为缨勒一莱伊错觉图片(图612)。三、程序1调整好错觉调整仪。将错觉图片放在一块活动板上,作为呈现部分,其面积为11 12cm2,调节旋钮可带动活动板作上下运动,从仪器背后可读出活动板运动数值。被试经调整仪上的两个小孔可看清错觉图。2采用调整法进行试验。被试端坐在调整仪正前方,目光平视,视角为15。将错觉图插入调整
16、仪呈现给被试,要求他调节比较刺激,调到主观上认为同标准刺激长度相等时为止。一般情况下,将箭头向内的图形(图612a)当作标准刺激,将箭头向外的图形(图612b)当作比较刺激。3主试记录下偏离标准点的距离,并用正负值表示偏上或偏下的运动方向,计算时则取绝对值。实验是在日光或日光灯照明条件下进行,亮度在1560吸朗伯范围之间。4要求被试在正常观视条件下分别调节20次。5实验结果记在表64中。表64用平均误差法测定缪勒一荣伊错觉量的记录表次数 比较刺激被判断的长度mm 标准刺激与主观判断之间的差别mm123.20 四、结果1算出比较刺激被调整的位置的平均数,这就是主观相等点。2算出常误,常误=主观相
17、等点-标准刺激。3算出各个调整位置的标准差,根据需要进一步求出机误,机误=0.6745SD (标准差)4将上述结果用缨勒一莱伊错觉调整结果示意图表示(图63)。指出其中梁勒一莱伊错觉的常误与定位分布的变差。图613缪勒一莱伊错觉中的常误与定位分布的变差。五、讨论1是否已学会视错觉量的测量与计算方法?2视错觉量是否存在个体差异?3用同一方法可否测定他类似的视错觉?4视错觉有何实践意义?6遗觉象一、目的有些儿童对看过的东西能够保持着一种几乎同照片一样清晰的视觉现象。例如,把他们看过后 图画拿走后,他们好像看见那张图画仍然在眼前某个地方摆着一样,保留着形象的细节,具有一种摄影记忆这就叫做遗觉象。本实
18、验的目的是采用叠置测验,探索儿童的视遗表象及其出现的频率。二、仪器与材料画面大小各为1624公分的黑白画三张,彩色画二张,两条平行横线图及折线或辐射线图各一张(图8-1);两组不规则的圆点模式图(图8-2)各一张,大于图画面的灰色绒布或空白纸板一块;秒表与记录用纸。三、程序1使被试适应遗觉测验的步骤在正式实验之前,先让被试进行三次颜色后象的观察。用实例向被试说明 还看见但确定已不在眼前的东西是什么意思。并使被试得到练习描述在拿走刚看过的图画后还能看得见的图画形象的机会。2图像描述测验用三张黑白图和两张彩色图逐张地置于灰色绒布或空白纸板上,让被试随意地观看图画中的一切内容。每张观察时间为3060
19、秒钟不等。然后移宏图画,让被试继续看着灰色绒布或空纸板并立即详细描述他还看到了什么。接着让他们按照视觉记忆表象叙述图像内容。主试用录音机或详细记录被试的描述。此项分甲、乙两种。在甲种测验中,先让被试观察置于浅灰色绒布或空纸板上的一幅只有两条平行横线的图画。观察1分钟后,紧接着让他观察画有拆线或轴射线的图画,以便考察他们能否形成冯特错觉或黑林错觉(见图81)。在乙种测验中,有两组不规则的圆点模式。先让被试观察模式A,1分钟后紧接着让其观察模式B,以考察他们能否复合成一个汉语拼音的声母或韵母(如图82样例)。主试记录被试报告的观察结果。鉴于遗觉表象一般在儿童身上出现,所以被试者以从小学低、中年级儿
20、童中随机取样为宜。四、结果叠置测验所能形成的图像是被试事先无法猜测到的,因而能否通过叠置测验是鉴别遗觉象的主要指标。在甲种测验中,被试观察两条平行横线后,如果能复合成冯特错觉或黑林错觉很(即看出两条相对称的曲线),即表明具有视遗觉表象。算出遗觉表象出现的频率。五、讨论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遗觉表象与儿童过去经验、兴趣的关系2根据实验结果,说明遗觉表象与记忆表象的关系。7瞬时记忆一、目的瞬时记忆是指感觉经验发生后,感觉信号在脑的感受区保留一个短暂时间的能力。这种信号只保留几百毫秒,在脑的内作感觉信息加工之用,这是记忆过程的原初阶段。瞬时记忆有助于信息的累积,为人们感知事物的连续性提供了可能。本实验
21、的目的是证实瞬时记忆现象及其性质。二、仪器与材料1速示器(图8-3)2由数定和英文字母级成并随机编有顺序号码的卡片100张(每张上写有数字和英文字母共12个,排列成3行,每行4个,共占面积1515毫米)。3秒表、纸、笔/三、程序1预备实验。(1)把速示器放在向阳的地方,距离被试25厘米,与被试眼高同一水平。(2)使被试熟悉实验条件,主试任取一张卡片装在速示器上。发出预备口令后让被试注视速示器的中心部分,2秒后呈现卡片,每张呈现时间为1秒钟。要求被试立刻回忆并写出主试指定的三行中的任一行数字和字母。(3)指导语:我现在用速示器给大家看一些卡片,每张上面都编排有三行数字和英文字母,你们要注意看速示
22、器的中心部分,呈现卡片的时间很短,你们要尽快地看清楚每行的数字和字母,每张看过后,根据我们的要求立刻把三行中的一行写出来。例如我说1,你们就把卡片上的第一行写出来;我说3,你们就写第三行的;我说2,你们就写出中间的一行。(4)按上面(2)的要求,共练习5次后,再进行立刻部分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的正式实验。2立刻部分报告法的实验。(1)主试按照预备实验(2)的方法,并按事先随机编排好的顺序呈现卡片。(2)要求被试写出1或2或3行的三种方式各做10次,每次呈现的卡片不同,并做30次。每做10次休息2分钟。3延迟部分报告法的实验。(l)实验的基本方法与立刻部分报告法(1)相同。(2)与立刻部分报告
23、法的区别是每当一张卡片呈现1秒后,过2秒钟,主试再发出句或 2或 3的口令。三种方式各做4次,共做12次。四、结果1将被试每次写出的结果与卡片对照,统计出每次正确回忆的数字和字母个数。2分别求出立刻报告法和延迟报告法的平均值以比较。五、讨论1根据实验结果,说明瞬时记忆的性质2试说明部分报告法的特点。8短时记忆一、目的短时记忆又称发-级记忆,这是指对于几个字母、字、数目或其他信息作几秒钟或几分钟的一次性记忆。如临时查记一电话号码。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一般只能记到7位数字左右。短时记K的特点是瞬时有效性,即在记新的内容时,原来记的内容就会忘掉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使用记忆广度法,测定短时记忆的广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通心理学 普通 心理学 实验 指导 2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