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院智慧校园整体规划方案(详细版)(共14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学院智慧校园整体规划方案(详细版)(共141页).docx(1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日照市农业学校智慧校园整体规划方案(系统平台软件类)讨论稿2016.12专心-专注-专业目录第1章 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1.1.1 政策大力支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明确要求:1. 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2.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3. 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4. 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
2、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摆在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规划就“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1.1.2 教学创新改革需要使得学校师生对教学模式、教学环境、信息共享程度、教学资源获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本项目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教育信息化政策为导
3、向,将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全面帮助中职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信息共享、丰富教学手段,改善学习环境,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1.2 智慧校园内涵智慧校园是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泛在感知等信息技术,打造物联网、智能化、信息化的新型校园。智慧校园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能全面感知物理环境、识别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情境,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1.3 新常态下智慧校园发展趋势国内中高职信息化建设精力主要集中在IT基础设施、部门级独立应用上,该阶段最大特点就是“重硬件、轻软件”。而随着用户对信息化诉求的转变及各
4、种信息技术的促进下,中高职教育信息化呈一种新的趋势,即中高职信息化建设领域未来的发展主要围绕综合服务、资源共享、协作应用、移动应用、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层面展开。1. 综合服务面向师生的综合服务是未来中高职信息化建设的主流趋势,信息化需要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让师生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乐趣。2. 资源共享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在中高职领域的不断发展,使得中高职的信息化发展必然向智能化、自动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与共享,并可依赖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快速、便捷的获取信息。3. 协作应用学校作为一个小型的社会包含各个层面的用户群体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涉及大量围绕教学、
5、科研、日常生活的协作互动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的信息化建设也是未来中高职信息化建设的主题。4. 移动应用随着3G/4G技术的不断成熟、3G/4G资费的不断下调,使得更多的学校有条件为广大的师生提供更贴身更便捷的信息化服务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访问学校的信息化资源。5. 物联网物联网的兴起,为校园安全、节能环保工作带来新的思路,未来中高职将逐步采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为一体的一种新型智能化环境,为创建“平安校园”“节约型校园”工作打下良好基础。6. 云计算技术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在中高职领域的不断渗入,使得未来中高职的信息化发展必然向云计算的方向进行发展。其实,云计算提供
6、了一种管理大量虚拟化资源的方式,它们可以被自动的汇聚并提供服务,可以弹性的进行服务的提供和扩展。云计算不仅带来了新技术,如:虚拟化、自动化、标准化和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大大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提高效率;更带来了一种新的服务交付模式、一种服务化的理念,对提升用户体验、改进教学手段和创新管理文化都带来了新思路。1.4 智慧校园建设必要性智慧校园建设是教育信息化新常态下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也是中职学院抢抓机遇在新一轮的职业教育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的必由之路。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可以配合学校二次创业。帮助中职学院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打造职业品牌、增强产业发展,其建设水平是中职学院整体办学水平、综合实力和
7、社会形象的重要体现。1.5 智慧校园建设效益1. 教学改革利用信息手段改进教学模式,提供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加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和沟通效率。 1) 改革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2) 丰富教学资源 3)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 2. 管理改进提供完善的应用系统支撑,积累高质量的业务数据,整合业务流程,提升业务运行效率提供科学全面的数据统计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1) 使校园环境在时间、空间上得到延伸,克服多校区的障碍2) 提高各部门协同效率,提供全面的决策依据3) 全局业务整体把握与监控3. 服务延伸利用信息技术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方便师生、生生之间的的互动交流;加强校
8、际之间,学院与社会的沟通,拓展视野,服务地方经济,推动学院良性发展。1) 提供校园文化的发展园地 2) 提供学校对外交流服务的窗口 3) 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第2章 现状及需求分析2.1 信息化现状分析中职学院是校园信息化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很早就开始注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人文素养的提升。在过去几年里,学校投入相当的经费进行了校园信息通信网络、计算机等基础硬件设备建设,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硬件基础支撑体系。同时,为了实现部分业务的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引进部分学校应用软件和平台。总体来说,中职学院信息化建设已初显成效。2.2 信息化现存问题分析中职学院信息化建设已有成果能够满
9、足学校过去日常办公、管理的需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凸显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整体规划学院早期信息化建设都是立足于解决本部门业务管理需求,没有从学校层面进行整体规划,业务全景模糊,信息化体系残缺,缺乏一套科学、健全、可持续化的智慧校园应用建设指导体系。2. 缺乏统一技术标准,信息孤岛严重学校现有应用系统来源较多,有自行开发、外购、上级单位下发,每个应用系统采用的编码规范、开发语言、技术架构、运行环境、数据库等都不尽相同,导致了各应用系统之间信息交互较弱,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数据无法联动和更新,阻碍了各部门之间业务协同。3. 原有应用陈旧、单一,应用效果不佳原有应用系
10、统在一定程度都存在着技术架构的落后,造成系统运行效率不高,性能不稳定等现象。另一方面,原系统在搭建时未充分考虑学校实际业务的需要,致使原系统在与当前的业务开展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匹配和不吻合,既有原系统中的功能缺失,也有原系统一些功能的浪费。4. 多重身份和密码体系,多重登陆界面,师生使用方便性不够 现有的校园网上面向全校师生访问的系统,各自维护和管理自己的用户信息,用户在访问不同的系统时,不仅需要输入不同的访问网址,而且还需要记忆不同的用户名/密码。同时,多个系统存在多套访问页面,且界面风格各异,用户无法通过终端界面统一获取已有的各类信息及服务,当各类应用新增和更新时也无法获知,这些给用户的使用
11、带来了极大的不便。5. 业务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模式不统一,更新维护困难学校各应用系统的开发平台、数据库和运行环境千差万别,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考虑。随着校园网上应用和资源越来越多,应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技术升级存在风险,从而也带来业务系统维护成本不断增加的问题。6. 现有应用重管理轻服务现象严重,为师生提供的信息服务不够全面 业务部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主要解决部门内部的流程及管理数据的积累,疏忽了领导的决策分析服务、师生的教学服务、生活服务,与目前实际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不符合。7. 数据资产利用不足,无法提供决策分析校务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没有很好汇总和沉淀,大量重要信息面临流失的风险。
12、数据资产利用存在一定问题,无法从全局角度为领导提供有效分析和辅助决策,指导学校业务改进。学校信息数据在多个应用子系统里按照不同的标准存储,这样导致从应用系统获得的源数据不唯一也不权威,当部门间需要数据共享或者学校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时,还需要对这些源数据进行繁琐的处理,包括截取数据字段以及按照本单位的数据标准对源数据进行转换才能得到可用的数据集,同时也导致学校缺乏一套标准的基础数据,难以在此基础上形成数据仓库,对学校决策进行支持。2.3 整体需求分析2.3.1 业务及功能性需求2.3.1.1 整体规划需求1. 自顶向下顶层规划设计需要从学院全局的视角出发,站在整体的高度,以信息化的思维,全面分析
13、学院各项业务,建立业务模型、功能模型、数据模型、用户模型和权限模型,并结合信息化现状,进行技术架构与基础保障环境规划,进而设计出智慧校园总体技术方案与路线图。2. 构建学院业务全景图需要从智慧校园应用建设的范围和角度出发,通过对各组织业务活动的分析,逐层细化,逐步分解提炼出来的,它涵盖了智慧化教学、智慧化科研、智慧化管理、智慧化服务等方面的业务全貌,同时也是指导我校开展应用服务的建设指南。2.3.1.2 构建全局信息标准规范需求学校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各职能部门都制订了规范的流程,使工作有章可循。但在管理工作过程中,仍会发生由于人为原因而改变工作流程的事情。同时,学校虽制定了部分编码规范,但能够
14、应用与整个校园信息化建设比较完备的信息标准仍没有建成。这种现象的存在,给智慧校园建设的持续发展带来很多困扰,尤其给后续基础支撑平台以及应用系统的搭建带来了不便,因此,信息标准的建设势在必行,并且还有走在最前面。2.3.1.3 统一认证及服务需求需要以认证服务及信息安全为基础,构建统一用户管理、授权管理和身份认证体系。为学校众多的应用系统提供安全、方便、稳定的统一授权和认证服务,使学生、老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只使用一套帐号和密码就可以登陆所有授权的系统。2.3.1.4 资源梳理与统一规划需要依据全局信息标准规范,建立学院统一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并分析各个应用系统的数据需求,利用可靠的数据交换技术实现
15、各应用系统之间数据共享的便利性,彻底打破“信息孤岛”顽症,实现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确保数据一致性;建立校级数据安全保障机制。2.3.1.5 业务及功能贴合实际需求智慧校园应用系统业务流程和功能需贴合中职学院实际需要,能够真正解决师生用户在教学、管理、科研、学习中的痛点、难点,能够真正提升教学、管理效率。2.3.1.6 跨部门业务协同需求学校在早期信息化建设过程,缺乏统一规划。建成的应用系统仅限于部门内部使用,业务无法实现联动,各部门之间工作无法实现协同。智慧校园需建设面向教学、人力、科研、办公服务、生活管理服务的业务,建立一批面向学生、教职员工、管理人员、校领导、校友等以人为中心的一体化服务
16、,一批面向学校教学、科研、办公管理、校园生活管理和服务等应用业务和数字资源服务等以业务为中心的一体化服务。建立校内有机的业务协作关系,全面支持各种部门业务、部门间协作业务和学校全局性业务的实现和未来变化,真正实现校内主要业务部门工作协作和业务联动,能够将学校内的各种业务流程穿接起来,实现各种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例如能够支持学生从迎新、校内学习生活直至毕业离校的全过程、支持教师从招聘、入校报到、在校工作、从事科研教学、直至离校退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学校需要进行一体化系统的建设。通过它的建设,不断完善中职学院学生工作体系、教师工作体系、管理人员工作体系、领导工作体系,为智慧校园各类用户提供更为高效
17、、便捷的服务,提高各部门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在一体化服务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应用,扩展信息服务范围,延长服务周期,整合各类网络基础服务和各部门信息化资源,实现智慧校园业务全面、完整、便捷、人性化。2.3.1.7 一站式服务需求智慧校园全局应用的一站式服务是以“用户为主体、数据共享,资源汇聚和服务发布”为目标来构建的信息服务的统一窗口、应用整合的集成化环境。 其继承传统门户的服务能力,解决各新建应用的自身的单点登录;提供用户个性化服务特点;满足真正意义的互动操作服务;拓展门户对资源信息的发现、汇聚和整合,实现对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的信息管理和知识服务。2.3.1.8 移动服务设计需求智慧
18、校园建设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打造全新的数字化的校园生活,使广大师生和领导感受全方位高层次的服务体验,办公不再拘泥于时间、空间、地点。随着时代的变化,4G、WIFI等无线网络的普及,PC端的智慧校园解决方案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教职员工及学生群体的需求,将智慧校园扩展到移动终端设备的需求日益壮大。2.3.1.9 新建应用,提高核心业务管理效率需求学校目前已有应用单一,覆盖面窄、受众用户小,很多核心业务还是通过传统手工方式进行管理,效率低下。本期智慧校园建设应梳理各核心部们的需求,借助信息化手段,以应用系统的模式,实现传统线下业务向线上业务转变。新建一批核心应用可以帮助业务部门精细化管理
19、,并有效提升工作效率。2.3.1.10 保护原有发展新建和创新未来需求智慧校园建设应面向保护、发展、以及创新等方面来开展。必须继承原有基础,保护过去投资、现有投资和未来投资。新建的应用服务的实施关键在于如何实现统一规划、统一资源共享,如何促成实际需求和服务模式有效结合,建设与整体应用的融合。为了获得更佳总体用户服务和应用的成效,帮助业务部门梳理业务流的瓶颈,指导其业务的建设重点;采取成熟、有针对性的建设,突出关键部门和关键业务效益;遵循统一规划设计,分布实施的建设原则,一方面避免项目建设走弯路、实施周期计划难执行,业务关联松耦合以及决策力度弱等问题;另一方面为未来建设奠定基础平台、培养优秀的建
20、设团队和积累成功的建设和管理经验。2.3.2 非功能性需求2.3.2.1 稳定性和可靠性需求智慧校园建设需要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求,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和大并发访问的需要。2.3.2.2 智慧校园安全体系需构建全方位的信息安全体系,保障智慧校园信息访问和使用的安全性。2.3.2.3 科学项目管理和制度建设需求需要以科学的项目管理和制度建设作为支撑,建成项目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促进系统建设、运行维护、数据管理的规范化和规程化。第3章 项目建设规划3.1 建设目标中职学院智慧校园的建设以“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支撑“数据、服务、感知”等核心目标的实现,具体如下:1. 搭建“智慧型”校园环境
21、,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环境以基础网络、云计算、物联网为核心,构建中职学院高可用性、高安全性、创新型、感知型、绿色环保型的智慧型校园环境。提升有线无线网络服务能力,完成多种智能终端接入的自适应;整合虚拟化、云计算等技术,构建优质、高效、绿色环保的新一代校园网络中心,降低建设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2. 搭建 “数据中心”,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存储和可持续的积累过程IT系统中最有价值、最有待发掘的宝藏是积累的数据。从沉淀的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这才是信息系统真正意义的体现,而这方面可拓展的空间几乎是不可限量的。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如何充分利用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是IT建设与实施之后最重
22、要的工作,也是长期的工作。实现数据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应用,其建起是能够建立安全、稳定、有效、高质量、可持续的数据存取与管理机制。因此,在学校高度进行统一的规划,建立“数据中心”,以对各类数据、信息、资源进行统一存储的设计,才能满足上层业务不断变革的需求。通过校内信息标准的建设,指导校内的信息化建设,为学校信息化长期发展奠定基础;数据中心的建设也会加强不同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的力度,避免数据的重复维护,提高学校整体工作效率。通过数据中心的建设,提升学校数据整体的质量,为领导更准确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3. 搭建 “应用中心”,以跨业务域的管理平台为支撑,面向师生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的服务平
23、台,面向校领导提供辅助决策分析的平台,全面支撑学校发展战略 此处的服务为广义的服务,其内涵有三:a)面向行政人员的管理过程;b)面向师生的业务服务;c)面向各级领导的决策支持。4. 搭建 “感知中心”,提供丰富化、多媒介、多渠道、多形式的应用服务,让师生用户随时随地、方便的获取服务与支持 a)服务内容全面化;b)服务内容多样化;c)内容组织合理化;d)服务获取方式多样化;e)服务媒介多样化;f)服务形式多样化。5. 建立完善的支撑保障体系,规范智慧校园建设过程,支撑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的工作体系和管理机制,落实智慧校园各项目涉及的工作组织体系,提升信息化建设的统筹协调能力;完善信
24、息化经费预算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经费的持续投入能力,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一支结构优化、业务精湛、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信息化工作队伍,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健全运维保障机制,规范运维服务手段,梳理服务响应流程,提高信息化服务质量;完善运维服务队伍建设,提升服务品质,保障安全运行。3.2 指导思想与原则1. 职业素养养成与职业技能提升原则智慧校园的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和数字资源的建设,应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强调和突出中职学院特色,着力于职业素养养成和职业技能提升,努力探求和构建适合中职学院智慧校园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以及服务模式。2. 技术系统和组织体系协调发展原则智慧校园的建设要依据
25、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和信息化环境下的业务需求,进行技术系统的顶层设计,规划并改造组织结构与体系,包括组织机构、政策规范、管理机制和人员发展,使技术系统和组织体系相互匹配、协同推进。3. 以应用为导向原则智慧校园的建设要始终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体现在:a) 规划设计应根据业务需求确定软件系统的要求,根据软件系统的要求确定硬件系统的配置;b) 面向业务应用,构建技术系统和组织体系,推动智慧校园的有效应用;c) 以应用效果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评价目标。4.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统一规划不仅要考虑构建哪些技术系统,更重要的是要制订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顶层设计,寻求系统整合的方案。要确定有限目标,分步骤实施,
26、考虑不同建设项目的需求和业务流程特点,制定合理的分步实施计划。5. 承前与启后相结合原则既要着眼于新系统的建设,也要关注已有系统的利用和整合,更要重视技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6. 校内机构职责明确与协同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应用服务的需求分析和业务流程应由主管业务部门主导,同时要考虑校内不同机构之间及其与外部机构的协调运作关系。7. 技术的先进性和成熟性并重原则智慧校园的建设应考虑技术系统的持久性、扩展性和兼容性,选用先进成熟的技术。8. 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原则既要遵循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共性规律,也要考虑中职学院的差异性,以及中职学院的个性化特点。3.3 建设内容规划3.3.1 规划原则1.
27、基础支撑平台先行1)IT基础设施平台是支撑智慧校园应用系统所必需的运行环境,是首先需要建设的内容,但是要遵循实用原则,IT设备发展很快,更新很快,不要片面追求全而新;2)应用基础平台是支撑智慧校园应用系统作为有机整体运行的集成环境,以应用系统建设进度为参考,按照支撑平台的作用域来划分建设阶段。2. 基础应用先行1)智慧校园应用系统存在权威数据依存关系,应首先建设产生受依赖度高的权威数据的基础应用和基础模块;2)智慧校园应用系统存在流程环节依存关系,应首先建设受依赖度高的基础应用和基础模块。3. 高服务价值功能先行1)智慧校园快速体现建设效果是全校师生的一致诉求,高服务价值的功能可以在更广范围内
28、快速见效,学校的主要用户只有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和良好的体验后,才能拥有不断的热情投入到更深一步的信息化建设中;2)快速见效可以坚定学校决策层对智慧校园建设的信心,才能为更深一步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4. 高成熟度功能先行1)高成熟度的产品功能可以快速贴合用户的需求,保障智慧校园的建设成果;2)高成熟度的服务与管理模式可以稳定系统架构,推进项目进度。5. 投资匹配1)智慧校园建设既要符合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同时也需要符合学校自身的发展要求,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阶段性匹配;2)适度的投资分期,可以最大化地降低风险,并寻求匹配的解决方案。3.3.2 内容规划序号系统名称数量备注
29、一期建设内容(2016.122017.5)1、应用支撑平台1.1中职学院信息标准与规范1套新建1.2ROD统一身份认证平台1套新建、整合1.3ROD统一门户平台1套新建、整合1.4内容管理系统1套新建、整合1.5ROD数据交换平台1套新建、整合2、应用系统软件2.1招生就业管理系统1套新建、整合2.2迎新管理系统 1套新建、整合2.3ROD学生管理系统1套新建、整合2.4ROD教务教学管理系统1套新建、整合2.5ROD教学资源管理平台1套新建、整合2.6办公自动化(OA)系统1套新建、整合2.7图书馆管理系统1套新建、整合3、原有应用系统整合3.1原有应用系统整合(认证、应用发布、数据)若干待
30、调研后确认需要整合的系统,目前暂不详二期建设内容(2017.62017.12)1、应用支撑平台1.1云平台(虚拟化软件、云管理平台)1套新建、整合1.2移动校园平台1套新建、整合2、应用系统软件2.1人事管理平台1套新建、整合2.2综合实训管理平台1套新建、整合2.3顶岗实习管理系统1套新建、整合2.4校企管理系统1套新建、整合2.5精品课程制作平台1套新建、整合2.6在线学习系统1套新建、整合2.7在线考试1套新建、整合2.8统一报表平台1套新建、整合2.9决策分析平台1套新建、整合2.103D虚拟校园1套新建、整合第4章 项目总体设计4.1 设计理念1、智慧校园要与学校职业教育的理念相匹配
31、,应用系统与业务的匹配度、利用率要高,注重为教职工、学生和家长服务,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2、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提升部门服务创新理念,大力推行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创新化,提升教职工的业务技能和素质,为学生、家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塑造中职学院的新形象。3、以家长、学生及用人单位为中心,为家长、学生及用人单位设计多种创新服务及体验,提供亲切和及时的服务。为家长、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提供一个即时了解中职学院教学、生活等全方位信息的窗口和互动渠道。4、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体现出对职业教育的信息技术支撑作用。4.2 设计标准和规范4.2.1 教育管理
32、信息化标准智慧校园建设的信息标准完全遵循以下标准,主要包括:国家经济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标准化规范、标准化工作导则-信息分类编码规定(国标GB7026-86),教育部公布的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教育管理基础代码、教育管理基础信息、教育行政管理信息、教育统计信息以及中职学校管理信息等。4.2.2 教育信息化技术规范包括教育信息化技术规范、网络教育技术规范、教育和训练技术规范、计算机化训练规范、计算机辅助教学规范、智能授导和元数据规范等。4.2.3 软件设计与开发规范1. 软件工程方法在软件设计、开发过程中,运用新一代软件工程开发方法(Rational Unified Process)体现迭代式增
33、量开发、使用模型驱动、以软件体系结构为核心的三个鲜明特征。2. 软件设计开发的标准国际标准:信息技术互联国际标准(ISO/IEC 11801-2002),以及与其等同的国家标准。软件开发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计算机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术语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1部分:质量模型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2部分:外部度量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3部分:内部度量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4部分:使用质量的度量软件文档管理指南高电压冲击测量仪器和软件第一部分:对仪器的要求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信息技
34、术程序设计语言、环境与系统软件接口独立于语言的数据类型信息技术软件测量功能规模测量第1部分:概念定义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别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1部分:概述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2部分:策划和管理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3部分:开发者用的过程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4部分:需方用的过程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5部分:评价者用的过程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6部分:评价模块的文档编制信息技术软件工程 CASE工具的采用指南软件工程 GB/T19001-2000应用于计算机软件的指南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第5部分: 软件工程监理规范软件工程软件生存周期过程用于项目管理
35、的指南信息技术软件维护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配置管理中文办公软件文档格式规范软件工程软件测量过程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风险管理中文办公软件应用编程接口规范行业标准:信息行业相关标准HB 6464-1990软件开发规范HB 6465-1990软件文档编制规范HB 6466-1990软件质量保证计划编制规定HB 6467-1990软件配置管理计划编制规定HB 6468-1990软件需求分析阶段基本要求HB 6469-1990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编制规定HB 6698-1993软件工具评价与选择的分类特性体系HB/Z 177-1990软件项目管理基本要求HB/Z 178-1990软件验收基本要求HB
36、/Z 179-1990软件维护基本要求HB/Z 180-1990软件质量特性与评价方法HB/Z 182-1990状态机软件开发方法SJ 20778-2000软件开发与文档编制SJ 20823-2002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配置管理SJ/T 10367-1993计算机过程控制软件开发规程SJ/T 11234-2001软件过程能力评估模型SJ/T 11235-2001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4.3 总体架构设计三层(N层)的分布式架构:分层从逻辑上将子系统划分成许多集合,而层间关系的形成要遵循一定的规则。通过分层,可以限制子系统间的依赖关系,使系统以更松散的方式耦合,从而更易于建设、维护和升级。平台主
37、要业务系统的实现中将采用典型的三层(N层)体系结构,将中职学院智慧校园平台分为门户访问层、应用服务层、信息资源层、校园网络层和基础设施层。从建设的角度讲,通过这些层次的划分,使得系统开发人员的分工更加明确,负责每个层面的技术人员只需要掌握相关的技术和接口,而不必掌握全部的技术,降低了开发人员的技术难度;对业务人员来讲,只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业务逻辑的实现上,并可以通过管理和配置的方式来适应未来业务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变化。从上图可以看出,中职学院智慧校园平台从逻辑上划分为如下功能层次,包括:门户层、应用层、资源层、数据层、基础设施层。4.3.1 门户层门户展现层,描述了系统涉众,可通过统一的一站式的
38、门户,访问中职学院智慧校园平台的所有业务功能。门户作为整个系统的信息存储与展示中心,把中职学院的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集成到统一的信息平台之上,根据每个用户使用特点和角色的不同,形成个性化的应用界面。一站式门户中为用户提供了多种访问系统的渠道:多种形式的浏览器客户端、邮件、短信;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及访问多个系统的单点登陆。同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网站定制等。在门户中,根据应用的特征,又分成了内部用户门户和公共用户门户。内部用户门户是既是教职员工的办公平台,也是学校与学生、家长、合作企业的互动平台。通过注册用户门户实现所有应用系统的集成,同时根据权限的设置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公共用
39、户门户是中职学院对外宣传、服务的窗口,通过此门户为公众提供各种信息、服务。4.3.2 应用层应用层,为实现中职学院智慧校园平台提供支持。在应用功能组织上,根据中职学院业务特点,将中职学院智慧校园应用服务分成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教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文化生活和数字化社会服务六大块。4.3.3 资源层智慧校园平台的信息资源按照需求分析的信息分类可分成:通用教学资源、仿真实训资源、数字场馆和数字图书馆,对与后续新增资源类型都可无缝接入。4.3.4 数据层智慧校园的数据层根据教育部最新的数据标准和规范,搭建一个面向应用、安全可靠、操作便捷、技术先进、规范统一、灵活可扩展的数据平台,
40、为学校未来数据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校领导进行综合查询和决策分析提供所需的数据信息。4.3.5 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是智慧校园建设和运行的基础,主要包括综合布线系统、综合管网弱电系统、园区骨干汇聚接入及无线网络系统、服务器主机、存储、安全系统等基础硬件设备。除此之外,由数据库系统、应用服务器、目录服务器等构成的智慧校园应用系统的数据汇聚、运行支撑环境也属于基础设施的范畴。4.4 扩展接口设计智慧校园平台包含了职业院校大部分业务部门的业务,而且涉及的业务系统较多,因此在设计上必须考虑到系统间的接口,如:学生信息、教职工信息、学生成绩信息等,在多个系统中都有涉及。同时,还需考虑与现有系统、
41、其他将来的扩展业务及与上级主管单位应用对接预留接口。4.5 关键技术路线智慧校园建设应采用当前市场最先进、主流技术,包括但不限于SOA、面向对象组件技术、Web Service、工作流技术、J2EE技术、流媒体、分布式、LDAP、CAS、Birt。4.5.1 面向服务集成SOA面向服务技术架构(SO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是当今技术发展的趋势,其松耦合的特点,特别适合于智慧校园平台当前以及今后的需要,为此将采用SOA技术完成中职学院智慧校园分析与设计,保证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良好的维护性。4.5.2 面向对象组件技术面向对象的组件技术是一种完全独立
42、于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开发环境,着重于开发构成应用程序“业务对象”的可重复使用的组件,实现软件“即插即用”。可以加强中职学院智慧校园平台的可操作性、可扩展性、语言独立性和跨平台的操作能力。4.5.3 Web ServiceWeb Service技术主要包括可信简单对象访问控制协议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可信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Web Service Description Language)和可信统一描述、发现集成协议UDDI(Universal Description,Discovery Integration)。Web Service体系
43、框架包含以下部分:1. 可信的Web Service运行环境:提供可信Web Service的运行管理机制;2. 面向智慧校园门户信息平台的UDDI注册表和系统可信Web Service的安全管理服务。4.5.4 工作流技术将工作流技术与智慧校园进行融合,实现服务框架下的具体应用系统中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办互动工作,将信任服务、授权服务和工作流等业务流程有机融合紧密结合在一起,构成安全的工作流业务系统,为不同业务系统集成提供实现的技术手段。4.5.5 J2EE技术J2EE是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的缩写,J2EE是企业应用的开发平台,适用于创建服务器
44、应用程序和服务。J2EE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把在企业级开发中最基本的而又显得零散的,低层次的语义(如连接池和各种事务)封装到一个基于包容器(Container)的体系结构中,而使得开发者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处理过程中。这也正是J2EE的优势所在。J2EE技术可以在Internet基础上构架多层企业应用,可以支持分布式企业应用模型,可以提供可扩展的,模块化的组件开发模式及组件装配技术。基于J2EE的企业应用可以方便快捷地部署到任意J2EE平台产品之上,从而实现“一次开发、处处可用”的理想目标。下图是J2EE标准组件及其相互关系的示意图:J2EE的组件按功能可划分为:Application Compon
45、ents、Web components、Database Access三大类,分别负责企业应用、Web应用、数据库操作。下图是J2EE组件分类及标准。J2EE中提供了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组件需要的所有服务,例如组件生命周期的管理、数据库连接的管理、分布式事务的支持、组件的命名服务等等,可以提供程序更加高效地运行于应用服务器中,支持多种客户端的访问。基于J2EE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可以实现以下三个目标:1. 集成性:集成性主要反映在对应用程序互操作能力的支持上。它要求分布在不同机器平台和操作系统上、采用不同的语言或者开发工具生成的各类商业应用必须能集成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企业计算框架。这一集成框架必须建立在网络的基础之上,并且具备对于遗留应用的集成能力;2. 可用性:要求所采用的软件构件技术必须是成熟的技术,相应的产品也必须是成熟的产品,在至关重要的企业应用中能够稳定、安全、可靠地运行。另外,由于数据库在企业计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软件构件技术应能与数据库技术紧密集成;3. 可扩展性:集成框架必须是可扩展的,能够协调不同的设计模式和实现策略,可以根据企业计算的需求进行裁剪,并能迅速反应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保证当前应用的可重用性,最大程度地保护企业的投资。4.5.6 流媒体技术流媒体是指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