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狮子山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整理]狮子山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狮子山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2017年整理狮子山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精品文档. 一 前言1、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川主乡的川主河峨眉河交汇处的东南处,该隧道北坡(AK10+40)进洞,南坡(AK10+190)出洞。隧道全长150m.该隧道为单线隧道。 2、实习工作概况本次勘察为定测阶段。由于该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线路方案平面位置在初测基础上做了大量优化工作。因此,本次地质地质调查是在详细分析利用初测资料的基础上,于2011年7月17日至2011年7月18日。做了详细的地质调查工作。在外业地质调查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该地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
2、质特征。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有:隧道勘察、隧道围岩分级、实测隧道剖面等。通过这些内容的了解,掌握基础知识,达到学以致用,为今后工作做准备。二 隧道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 该工程地貌狮子山西面,属于山区地形,狮子山隧道开挖处的高程大致约480m左右。隧道最高埋深50m。植被覆盖较好。2、地层岩性该隧道洞身经过的的地层主要为第三系名山组砂岩。山坡表层覆盖有山坡表层覆盖有第四系全新统坡积黏质黄土,坡积、滑坡堆积粗角砾土、碎石土等。详述如下:名山组(E1-2):下部以砖红色-厚层砂岩为主,夹薄层泥岩;上部以砖红色泥岩为主,夹粉砂岩及细砂岩。产介形类及孢粉分石。厚度约150m.第四系(Q4):主要为冲积
3、、洪积、坡积和残积物。3、地质构造及地震参数狮子山隧道工程主要为砂岩,该出有一向斜。向斜两翼的产状为:北翼13546,南翼25521。F5断层穿过狮子山,但其规模不大,为小断层,其走向与两侧岩层走向相交,为倾向断层。岩层破碎带宽约20-30cm,该处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受构造应力的作用具有拉张破碎结构。特别是在隧道出口处岩体呈现散体状结构,节理发育尤为明显。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基本烈度大于七度,地震对该区的影响作用不明显。4、水文地质条件乐山市年平均气温17.8C,月份平均气温8.2C,7月份平均气温25.9C,最高气温31
4、C年平均降雨量1062毫米。主要包含两个方面:4.1地表水特征该隧道区域内山体冲沟发育,沟床纵坡比降较大,但汇水面积较小,常年流水仅有4条沟,沟水流量随季节变化大。4.2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情况及其变化特征本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内孔隙水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主要分布在隧道通过区的沟谷中,含水层主要为洪积层,其透水性较好。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自上而下径流,在低洼处以泉水的形式向沟谷排泄,但受季节影响较大。基岩裂隙水隧道穿过区基岩的风化、构造裂隙、节理、层理等较发育发育,连通性较好,为地下水的储存和运移提供了条件,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冰
5、雪融水,局部地段为地表水入渗补给为主,涌水量随补给条件和储存条件的不同而差异较大。4.3水化学特征狮子山隧道的地层为第三系名山组砂岩、泥岩砂岩。地下水对对砼腐蚀等级为H1.4.4隧道涌水预测狮子山隧道的地层为第三系名山组砂岩、泥岩砂岩。该区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表地形较平缓;地下水以裂隙渗流为主,地下水基本连续;地表地下水出露头极少。向斜为储水构造,在其轴部含水量丰富,应进行加强检测并进行超前预报。依据区域水文资料采用狭长水平廊道法,大气降水入渗系数对隧道正常涌水量进行预算,计算公式如下: 狭长水平廊道法:Q= Q:隧道涌水量(m3/d)B:隧道长度(m)K:渗透系数(m/d)H:
6、水柱高度(m),为天然状态地下水水位至隧道设计路面的平均水柱高度R:影响半径(m),为隧道排水条件地下水影响半径,采用经验公式R=2H求取。大气降雨入渗系数法:Q=Q:隧道正常涌水量(m3/d)F:汇水面积X:多年平均降雨量T:年时间K:入渗系数砂岩段以滴水为主,与裂隙和不同岩性接触带可能发生淋水及小股涌水,泥质段以渗水和滴水为主,局部可能发生淋水、小股状涌水;隧道开挖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时对围岩进行封堵。5、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一)特殊岩土隧道进口端含有第四系坡积砂质黄土,厚约4-5m,承载力较低,为松软土,须处理。具有湿陷性.(二)不良地质该隧道经过区域不良地质发育,主要可能包括滑坡、泥石流和
7、崩塌等,分述如下: 1、滑坡 隧道工程范围内三叠系砂岩,小区域断裂带F5及其次生断层影响,部分岩体破碎,沟坎陡坡坡积层极易失稳,滑坡极有可能发育,造成危害。 2、泥石流 由于隧道工程范围内各沟谷内谷坡坡积物较松散,降水集中的气候特点,区内各大支沟均有或大或小的泥石流发育。但隧道埋深较大,拱顶基岩厚度大于35m,沟内泥石流对隧道基本无影响。3崩塌由于隧道工程范围内有一部分岩石破碎,施工时可能有落石。三、隧道围岩分类结合该隧道通过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特征等工程地质条件,对隧道洞身围岩做以下分级:序号长度(m)围岩级别地层时代地层岩性岩体完整性13.2E1-2砖红色砂岩。中厚层较完整27.
8、2E1-2砖红色砂岩。中厚层较完整3140-6E1-2砖红色砂岩。中厚层较完整6-8E1-2暗红色砂岩,巨厚层较完整410.5E1-2暗红色砂岩,巨厚层较完整517.50-14E1-2暗红色砂岩,巨厚层较完整14-17.5E1-2泥质砂岩,中厚层较完整618E1-2泥质砂岩,中厚层较完整712E1-2泥质砂岩,中厚层较完整815.61E1-2含有泥质夹层,薄层较破碎916.50-9.51E1-2含有泥质夹层,薄层较破碎9.5-16.52E1-2风化裂隙。泥质夹层,薄层破碎 四、隧道工程地质问题分析1、隧道洞口边坡稳定性分析隧道进出洞口地层表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厚度为4-5m,呈蠕动松散状结
9、构;隧道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在隧道两端的冲沟地段,岩石节理普遍发育,区内节理以陡倾斜交为主,同时地势左高右低,地质条件较差,进洞口处砂岩,属于;出洞口为夹泥质砂岩,节理发育明显,部分呈散体状,属于2。综上洞口段支护结构设计采用超前支护,以稳定掌子面、控制地表下沉、减小对相邻结构物的影响为目的,超前支护分为混凝土拱壳方式、水平喷射注浆方式和长管注浆方式。2、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围岩基本分级由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2个因素决定。具体见下表岩石坚硬程度分类表坚硬程度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 岩极软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MPafr6060fr3030fr1515fr5fr5岩石坚硬程度等级的定性分类坚硬程度
10、等级定 性 鉴 定代 表 性 岩 石硬质岩坚硬岩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基本无吸水反应。未风化微风化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砾岩、硅质石灰岩等。较硬岩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有轻微吸水反应。1、微风化的坚硬岩石;2、未风化的大理岩、板岩、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砂岩等。软质岩较软岩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轻易击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1、中风化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2、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千枚岩、泥灰岩、砂质泥岩等。软岩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浸水后手可捏碎,辧开。1、;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2、中风化强风化的
11、较软岩;3、未风化微风化的页岩、泥岩、泥质砂岩等。极软岩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浸水后手可捏成团。1、全风化的各种岩石;2、各种半成岩。完整程度结构面发育程度主要结构面的结合程度主要结构面类型相 应 结 构 类 型组数平均间距m完整121结合好或结合一般裂隙、层面整体状或巨厚层状结构较完整121结合好或结合一般裂隙、层面块状或厚层状结构2310.4结合差块状结构较破碎2310.4结合差裂隙、层面、小断层裂隙块状或中厚层状结构30.40.2结合好镶嵌碎裂结构结合一般中、薄层状结构破碎30.40.2结合好或结合一般各种类型结构面裂隙块状结构0.2结合差碎裂状结构极破碎无序结合很差散体状结构岩
12、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分类 平均间距为主要结构面(12组)间距的平均值。岩体完整程度分类完整程度完 整较完整较破碎破 碎极破碎完整性指标0.750.750.550.550.350.350.150.15注: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度与岩块压缩波速度之比的平方。f干/f湿0.75为软化岩石。岩石质量按RQD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极差的RQD0.25%。岩层厚度划分:巨厚层h1m;厚层1h0.5;0.5h0.1;h0.1。岩体结构类型划分岩体结构类型岩体地质类型结构体性状结构面发育情况岩土工程特征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整体状结构
13、巨块状岩浆岩和变质岩,巨厚层沉积岩巨块状以层面和原生或构造节理为主,多闭合,间距大于1.5m,一般为12组,无危险结构。岩体稳定,可视为均质各向同性弹性体局部滑动或坍塌,深埋洞室的岩爆块状结构厚层状沉积岩,块状岩浆岩和变质岩块状柱状有少量贯穿性节理裂隙,结构面间距0.71.5m,一般为23组,有少量分离体结构面互相牵制,岩体基本稳定,接近弹性各向同性体层状结构多韵律薄层、中厚层状沉积岩,副变质岩层状板状有层理、片理、节理,常有层间错动变形和强度受层面控制,为各向异性弹性体,稳定性较差可沿结构面滑塌,软岩可参生塑性变形碎裂状结构构造影响严重的破碎岩层碎块状断层、节理、片理层理发育,结构面间距0.
14、250.5m,一般3组以上,有许多分离体整体强度很低,并受软弱结构面控制,呈弹塑性体,稳定性很差。易发生规模较大岩体失稳,地下水加剧失稳。散体状结构断层破碎带、强风化及全风化带碎屑状构造和风化裂隙密集,结构面错综复杂,多充填粘性土,形成无序小块和碎屑完整性受极大破坏,稳定性极差,接近松散体介质岩体质量基本分类完整程度坚硬程度完 整较完整较破碎破 碎极破碎坚硬岩AAAA AA较硬岩BBBBBB较软岩CCCCCC软 岩DDDDDD极软岩EEEEEE狮子山隧道围岩的分类见下表序号长度(m)围岩级别13.227.23140-66-8410.5517.50-1414-17.5618712815.6191
15、6.50-9.519.5-16.523、隧道施工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分析1施工环境影响因素分析隧道建设中产生的噪声、冲击、振动:废碴、废气;污水及生活垃圾等,对周围的动植物群、原有的地下设备(如排水管线、地下文物古迹等)、水文地质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破坏。噪声与振动由于在硬岩中修建隧道,从效率、经济、技术等各方面看,钻爆法都是开挖隧洞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爆破振动效应、爆破噪声和冲击波就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噪声和振动的主要来源。隧道排水隧道工程水质污染有2种,一是隧道内污水和混凝土搅拌厂的污水流入河流等公共水域,致使人们的生活用水PH料堆放区和办公生活区。作业区与办公生活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整理 狮子山 隧道 工程地质 勘察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