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专业主要课程简介.doc
《地理科学专业主要课程简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科学专业主要课程简介.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理科学专业主要课程简介地理学引论课程内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地理学的产生发展和主要学派,基本地理过程和基本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的区域协调和持续发展,地理技术,现代地理学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地理学近期重点研究的领域。考核方式:作业、开卷考试教 材:地理科学导论王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地理学思想简史杨吾杨,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参考书目:地理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出版社1989年;论地理科学钱学森,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理论地理学概论王铮、丁金宏等,科学出版社1994年;现代地理学辞典左大康主编,商务印书馆1990年地球概论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
2、方式:闭卷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整个大的宇宙空间以及基本的天文学知识,同时了解地球内部的基本结构,即对地球系统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与认识,为学习地理学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课程内容:地球概论是关于行星和地球的基础知识。它是以地球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其研究内容分为两个方面,即地球的天文学和地球的物理学。前者主要讲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以及地球和月球的关系,这是本课程的重点,这部分还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地理坐标和天球坐标。后者简要讲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内外结构及其物理性质。参考书:刘南,地球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地质学基础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56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的: 地
3、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对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学习和培养地理思维的有重大作用,能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地球观和世界观,初步掌握地质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其他地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 课堂讲授侧重于地质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论述、说明;室内实验室内实习是使学生加深、融会贯通课堂讲授内容的过程,安排在有关章节授课之后,在实验室中,借助实物标本、模型、等教具进行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野外实习结合课堂和校内教学内容,使学生在野外对矿物、岩石、构造等地质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进一步深入理解。参考书:陈智,基础地质学,地图出版社;宋春青等,地质学基础,
4、高教出版社;赵不亿等,普通地质学,地质出版社;张宝政等,地质学原理,地质出版社。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72 学分:4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基本规律以及天气变化的基本原因,为深入理解地理环境形成、演变规律等奠定基础。课程内容:系统介绍气象学与气候学有关内容,包括大气能量、水分和大气运动、大气环境、大气系统,在此基础上分析气候系统的形成、气候属性、气候变化及人类对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城市气候等。参考书:周淑贞、张超,城市气候学导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王绍武,气候系统引论功,气象出版社; Lockwood JG ,气候
5、成因,卢言文芳译,气象出版社,1985。地貌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54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认识各种地貌并理解各自的形成原因,是地理专业野外考察的必备知识。课程内容:地貌学是地理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先修课要求:地质学基础。参考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高等教育出版社;地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54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理解水循环规律,并认识水圈在地球表层系统的角色和作用,是地理及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课程内容
6、:主要介绍水文要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以水循环和水量平衡为纲,着重研究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参考书:黄锡荃,水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武吉华,自然地理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熊怡,中国的河流,人民教育出版社。土壤地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72 学分:4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壤的形成原因,土壤肥力及其土壤的基本物质循环,并认识土壤圈在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中的作用,充分理解土壤在生态环境变迁中的响应和反馈功能,认识土壤环境变化对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作用和保证人类粮食安全的关键性。课程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的组成、
7、性质和分类土壤的形成条件及地理分布规律;土壤基本实验,土壤学野外采样及其土壤剖面野外判别常识和土壤化学基本理论。参考书:李天杰,土壤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南京大学等,土壤学基础与土壤地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土壤,科学出版社;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系统分类课题组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植物地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63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并系统学习植物的分类知识,掌握植物生长和演替的基本规律,并了解基本的生态学知识,认识地理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和植物的逆境生理。课程
8、内容: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包括人类活动及生物之间的影响),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主要类型,生物区系,生物地理野外调查方法。参考书:武吉华、张绅编,植物地理学,哈尔滨地图出版社;北京大学等编,植物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地图和测量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72 学分:4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图和测量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绘制教学地图的能力,同时掌握基本的土地、工程测量基本技能。课程内容:地图和测量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同时包括土地、工程基本测量知识和实践技能。参考书: 蔡孟裔,
9、新编地图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测量与地图学,高教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54 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课程目的: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常用软件的应用,硬件设备的操作,以及信息处理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课程内容: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科学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遥感数值图像处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对图形图像的三维仿真表达方法和实际应用、专题应用信息系统和电子地图以及常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参考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黄杏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黄杏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统,张超主编,高
10、等教育出版社;地理信息系统导论,Kang-tsung Chang 著,陈健飞等译,科学出版社。遥感概论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54 学分:3 考核方式: 闭卷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遥感基本原理、遥感图像的获得和解译方法,并了解遥感的最新技术进展。课程内容:遥感基本概念;遥感理论基础,包括遥感电磁辐射基础、遥感光学基础;遥感数据获取,包括传感器、航空遥感、航天遥感和微波遥感;遥感数据处理,即图像校正和增强;遥感信息提取,包括图像目视判读和计算机信息提取,以及遥感技术应用。参考书:梅安新等,遥感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刘慧平,遥感实习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吕国锴等,遥感概论,高等教育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科学 专业 主要 课程 简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