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OCR格式版.docx
《2022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OCR格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OCR格式版.docx(20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BeiJING NORMAL UNIVERSl IV PUBLISMIMC GROUP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 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 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 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 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 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各课程标准,
2、坚持 了正确的改革方向,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教育质量提高作 出了积极贡献。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 “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 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 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 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义务教育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进 行修订完善。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 育。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 水平,加强体育美育
3、,落实劳动教育。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 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 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 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二、修订原则(一)坚持目标导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 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 循。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全面 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 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 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
4、课程思想性。(二)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 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 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 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 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三)坚持创新导向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 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 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前言l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坚持与时俱进,反 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
5、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 课程时代性。三、主要变化(一)关于课程方案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 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 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 体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 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九年9522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 程设置。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 “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 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 选择开设。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
6、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 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 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 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 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二)关于课程标准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 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 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统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 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
7、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 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 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 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 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四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 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 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 “为什么教” “教 什么” “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 “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 用、管用。五是加强
8、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 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 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 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 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 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 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认真、行而不 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 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
9、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 贡献!3|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一、课程性质1二、课程理念2三、课程目标4(一)核心素养内涵 4(二)总目标6(三)学段目标7四、课程内容16()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9(二)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28(三)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34(四)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43(五)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48(六)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56(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61(八)生命的延续与进化67(九)宇宙中的地球72(十)地球系统78(十一)人类活动与环境84(十二)技术、工程与社会90(十三)工程设计与物化102五、学业质量112(一)学业质量内涵112(二)学业质量描述112
10、六、课程实施118(一)教学建议118(二)评价建议120(三)教材编写建议128(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30(五)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133附录137附录1核心素养的学段特征137附录2课程内容中使用的行为动词141附录3教学案例142附录4学生必做探究实践活动1822一、课程性质科学是人类在研究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 系统,以及获得这些知识系统的认识过程和在此过程中所利用的方 法。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可将科学分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 学、地球科学等分支。这些分支具有研究方法的差异,也共享一些通 用的科学方法,呈现出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的趋势。科学为技术和工 程提供了理论
11、基础。科学、技术与工程的相互促进作用日益增强,推 动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生产方式 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水平;科学为人类认 识和理解自然与社会提供了独特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精神力量和 价值观念,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在广义的理解中,科学 也包括技术与工程。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 实践性。科学课程有助于学生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从亲近自然 走向亲近科学,初步从整体上认识自然世界,理解科学、技术、社会 与环境的关系,发展基本的科学能力,形成基本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 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12、观,为今后学习、生活 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助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经济 社会发展和科技强国建设。二、课程理念1. 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养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充分发挥科学课程育人功能,为全体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与 发展机会,满足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学生核心 素养的发展,以了解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 工程等领域的一些常见基础知识,并初步形成基本的科学观念为基 础,以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 培养为重点,促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形成清晰和精准的科 学课程目标。2. 聚
13、焦核心概念,精选课程内容遵循“少而精”原则,聚焦学科核心概念,精选与每个核心概念 相关的学习内容,设计相应的系列学习活动,做到适合年龄特征、突 出重点、明确要求,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探究、实践与思考,在学 习学科核心概念的基础上,理解跨学科概念,并应用于真实情境。根 据“六三”学制和“五四”学制各自特点,合理组织与安排课程 内容。#3. 科学安排进阶,形成有序结构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科学安排学习进阶。一是学习 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二是学习活动从简单到综合。 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有机整合,规划适合不同学段的、螺旋上升的 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设计适合不同学段的探究和实践活动
14、,形成有 序递进的课程结构。4. 激发学习动机,加强探究实践倡导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科学活动,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 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内在动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 位,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各种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设计 适宜的探究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积极思维。倡导以探究和 实践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 验,经历科学探究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的过程;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 互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反思、应用和迁移,促 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5. 重视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构建素养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改进结果评价,重视正确价值
15、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强化过程评价,重视“教一学一 评” 一体化,关注学生在探究和实践过程中的真实表现与思维活动; 探索增值评价,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激励作用和促进作用,关注个 体差异,改进学习过程。综合评价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评价的 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强调主体多元、方法多样、内容全面,充 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等多主体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三、课程目标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依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学段特征,体 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定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一)核心素养内涵科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 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
16、需要的正确价 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 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1. 科学观念科学观念是在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 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观念既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一些具体 观念,如对物质、能量、结构、功能、变化的认识;也包括对科学本 质的认识,如对科学知识的可验证性、相对性、暂时性的认识,对人 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以及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认 识;还包括科学观念在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从科学的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
17、2年版)互关系的认识方式,主要包括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创新思维等。模 型建构体现在:以经验事实为基础,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和概括,进 而建构模型;运用模型分析、解释现象和数据,描述系统的结构、关 系及变化过程。推理论证体现在:基于证据与逻辑,运用分析与综 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方法,建立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 系并提出合理见解。创新思维体现在: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 提出新颖而有价值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 探究实践探究实践主要指在了解和探索自然、获得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 题,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 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体现在:理解
18、科学探究的一 般过程和方法;提出科学问题,并针对科学问题进行合理猜想与假 设;制订计划并搜集证据,分析证据并得出结论;对结果进行解释与 评估;准确表达观点,反思探究过程与结果。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体 现在:了解技术与工程实践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针对实际需要明确问 题,提出有创意的方案,并根据科学原理或限制条件进行筛选;实施 计划,利用工具和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根据实际效果进行修改迭代; 用自制的简单装置及实物模型验证或展示某些原理、现象和设想。自 主学习能力体现在:自主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监控学习过 程、反思学习过程与结果。4. 态度责任态度责任是在认识科学本质及规律,理解科学、技术、社会、
19、环 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科学态度体 现在: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探究和实践;有基于证据和逻辑 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严谨求实;不迷信权威,敢于大胆质疑,追求 创新;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社会责任体现 在:珍爱生命,践行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热爱自然,具有节约资 源、保护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对与科学 技术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遵守科学技术应用中 的公共规范、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捍 卫国家利益。核心素养的学段特征见附录1。(二)总目标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
20、奠定 基础。1. 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形成初步的科学观念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掌握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初步 形成基本的科学观念,并能用于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2. 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掌握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联想 与想象、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突破定势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及其在科 学领域的具体应用;能基于经验事实抽象概括出理想模型,具有初步 的模型理解和模型建构能力;能合理分析与综合判断各种信息、事实 和证据,运用证据与推理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 初步的推理与论证能力;能对不同观点、结论和方案进行质疑、批 判
21、、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和方案,具有初步的创新思维 能力。#三、课程目标I3. 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具有初步的探究实践能力掌握观察、实验、测量、推理、解释等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 学探究的意识,理解科学探究是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解 决科学问题的主要途径,理解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 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和反思评价等要 素,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技术与工程涉及明确问题、设计 方案、实施计划、检验作品、改进完善、发布成果等要素,具有初步 的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能根据自身特点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监控 学习过程,反思学习过程与结果,具有初步的
22、自主学习能力。4. 树立基本的科学态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能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并基于证据和逻辑得出结论,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敢于大胆质 疑,追求创新;善于与他人合作和分享,包容不同的观点;热爱自 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 续发展的责任感;能对与科学技术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 值判断,尊重科学,反对迷信;遵守科学与技术应用的公共规范、法 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捍卫国家利益。(三)学段目标学段目标科学观念12 年级认识常见物体的基本外部特征,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知道生活 中常见的力
23、,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认识周边常见的植物和动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和生长过 程;知道植物和动物的生存需要环境条件。续表学段目标12 年级能描述太阳升落、季节变化和月亮形状变化等自然现象,说出天气 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的共同家园。知道自然物和人造物存在区别;知道常见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决定 了其功能,知道简单的制作问题需要定义和界定。34 年级认识常见物体的某些特征和常见材料的某些性能;认识物体有多种 运动形式,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了解日 常生活中能存在的不同形式。能区分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特征,并能对植物和动物进行简单分类; 认识植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义务教育 科学 课程标准 OCR 格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