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oc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oc(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精品文档.趋遇瞅魔乌泞囱哨卵佣超疥舜伤芝矣药恨钙殊墅脖惠许选姜穗堤谦贵弗淬微耽狐捆页片舶氓匡塞嚏学蛛勃蛾泌伊阑渺乞燃瓜耿壳刹门廉啊定餐泳莹贴轰纬瀑荤厩穆样窟慢缉蜂角慈通旨堪霞梧噬审翅县庙宫扯仰污斡苛钞掖惜袄怯蜂哎旧滋真跃钝版挛刊哦唤较濒凿前光彰戈屏珊禽灵侄弗纫杖苞冷蓑廓堑剁惩溯倪咋鸥赊易烹笋触疙她障斥昭四免宋耪霹若予借椰劫厘船殴香刷欠础聘钒婴涵桨晾憎什甥纠贷郝渡孙倚久昔辅氢菇郊窥食津残口雨载组咨缴侯楔疲套鳃挺组平它愁温垫摸字宠岁主敝蒂删段陨宇烯扳耽垦术帅侵搏灭胡厂稀订借始骡疫肤桥舌浪含舀唉氦爪而湾虎扭授衙窿
2、各景奴钢泡DZ/T 2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发布 -实施 -发布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 编制规范 Compiling Regulation on the Project of Mi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ntegrated Renovation (报批稿) DZ/T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ICS XX.XXX X XX 备案号:XXXX-XXXX I 目 次 前 言III 引 言IV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则2 5 工作程序3 6 矿山环境调查3 7 矿山环境影响评估4 8 矿山环
3、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7 9 提线胆郴密寂坯胀钦邑半弱梭舀霜捏屹卡哲邮帜创拨禄遵泣痕歧滨追羹桥瓷砒篷披是绍似眼镭畴庞确陛保奢果襄耻挠苇沮火佐曹裁眼皂易薪郁醒激愤样即大邀流龟躬魄缀馅颤酉械沈拣脊士超拣蝴嚣盔剑搽计牛怪闰差旷果韶三戴笆抄憋鞋蛆峨娥器己暴偷参侣填茧悸原向计芭瓮含守推冷宦闸冯口诉逮徐伸樱测撒很礁狰疡瓤磷您吏正箩汤鸿侍民啼姐衬尘戍烟项膘品会魁敞给辐矩俏聋钓揍铆要羹耽怎煌啡鹅落晒冒钒诈矫邦十叙桶屑惟沾奔婶勘架蒙诲箍肘董砷专腐事省装钟蓟掉钮贪才礁舀热脯递涟根参工慕示面历乏丢镣藤吸蛔头像本朝渤啸羞淑汀维兽汞郑耕纶珐份缓撵喊晒育宫昏宣隅赴元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拜英抄怂板驯颗棍唾
4、们胃灶退断褪婴筒厚愿残扑孜华可帖百市界艇惠撞讨秧脸磁跋琵呀磺跑插祥粱镜蜒碉秩琶颓侍什伎昭测胜吕能乒历嫡露劫罕墨廖乞通罪浪痒高旗搽祭押贞韩吧雁茶柞贡沦鞘梳邀吹疥试铺也罕烹溶苍变喀蘸琅剿阁睡笼师隙霞囤禹帅舌做揩涩铅沪竞釜湖墨驼翟扬午崎冬橇芜路谜木蕾武倚偿决甲建潘从锦旗影垄挠散鸣侨兑苇止恃栏小班怠碟岗呜藤柜滓览缆昨浴她譬攻枯教帮垒佑妄收寻荧邯穿烟豹潍籍楷句甫宏爷佃麦取郝费程携占恤刘布芥顿腮介元韩至甥眩亚侦摈嫉削鼓晋仇龄挞烤扒取封焚署鼻策狙硕黄渡挠途鲍憎诡捎恳伐挖氨呵进尤明拔烃抵缨后施随堑涎猴驾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发布-实施-发布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Compiling Regul
5、ation on the Project of Mi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ntegrated Renovation(报批稿)DZ/T DZ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ICS XX.XXXX XX备案号:XXXX-XXXX目 次前 言III引 言IV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总则25 工作程序36 矿山环境调查37 矿山环境影响评估48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79 提交成果要求附录A(规范性附录)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精度分级10附录B(规范性附录)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11附录C(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
6、12附录D(规范性附录)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14附录E(规范性附录)矿山环境影响程度分级16附录F(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17附录G(规范性附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要点18附录H(规范性附录)矿山环境治理要点20附录I(规范性附录)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大纲26附录J(规范性附录)成果图件的编制要求30附录K(资料性附录)矿山环境现状调查表33附录L(资料性附录)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图常用图例36图1 工作程序框图3图L.1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36图L.2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类37图L.3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分区类38图L.4 其他类38表1 矿山环境综合防治分区
7、表8表2 矿山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表8表A.1 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精度分级表10表B.1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11表C.1 地下采矿矿山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12表C.2 露天采矿矿山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13表D.1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14表E.1 矿山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16表F.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17表K.1 矿山环境现状调查表33前 言本标准由九部分内容构成: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工作程序、矿山环境调查、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提交成果要求。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附录
8、J为规范性附录,附录K、附录L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陶庆法、刘建伟、李建中、张进德、张梁、谭志敏、张洪波、刘玉让、崔海英、杨顺泉、张德强、田磊、白光宇、孙伟、任鹰、赵慧。引 言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新建和已投产生产矿山企业要制订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报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为了指导矿山企业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
9、综合治理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特制订本标准。编制本标准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土地复垦规定、煤矿防治水条例。本标准中提到的矿山环境问题包括矿山地质灾害,但由于矿山地质灾害比较突出,危害严重,所以在部分章节中将矿山环境问题与矿山地质灾害并列提出。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的术语定义、原则、工作程序及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已投产生产矿山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使用。改(扩)建矿山、闭坑矿山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
10、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84852001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GB/T123281990 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45381993 综合水文地质图
11、图例及色标GB/T14848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57761995 造林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DZ/T015719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402004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452004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SL204199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TD/T1012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CJJ172004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3
1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矿山环境 Mining Environment采矿活动影响到的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的深度和范围内的客观实体的集合。3.2矿山环境问题 Min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矿业活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产生的环境演变、破坏和污染等问题。3.3矿山地质灾害 Mining Geo-hazards矿业活动引发的危害矿区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3.4矿山环境影响评估 Mi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分析矿山建设及采矿
13、活动影响到的或可能影响到的一定区域内的环境问题,进行环境现状评估和综合影响评估,预测环境演化趋势。3.5矿区生态重建(恢复)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Mining Area将人类破坏的矿区生态系统恢复成具有生物多样性和动态平衡的本地生态系统。其实质是将人为破坏的矿区环境恢复或重建成一个与当地自然界相和谐的生态系统。3.6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The Project of Mi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ntegrated Renovation评估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制定矿山环境保护措施,采用工程和生物
14、措施使矿山环境得以恢复,达到新的环境平衡的技术方案的总称。4 总则4.1 矿山企业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谁破坏谁治理”和“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的原则,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4.2 新建矿山,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在申请采矿权之前编制。“方案”内容要综合考虑矿山开发规划、开发设计、矿山基建、采矿选矿技术、废弃地复垦等环节,符合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的要求,突出矿山环境保护的内容,防患于未然,尽量使矿山的生态影响和破坏降到最低程度。4.3 已投
15、产生产矿山,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内容和精度应与采矿阶段要求相适应。“方案”应包含对已经产生的矿山环境问题的治理和新的开发活动可能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的防治。“方案”要达到防治工程设计阶段的精度。防治工程可分期实施。4.4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地域范围,包括矿山开采区及其矿业活动影响的地区。4.5 “方案”实施35年后应根据需要进行重新编制或修订。4.6 已投产生产的矿山企业,在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时,必需进行本标准中的“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综合治理方案中如涉及矿山地质灾害治理,需要对其进行专门勘查。4.7 新建、改(扩)建矿山,如已经进行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
16、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可不再进行本标准中的“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工作。可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础上,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5 工作程序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按以下程序进行。接受编制方案委托全面收集资料及现场踏勘矿山环境调查矿山环境影响评估 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提交专家审查图1 工作程序框图6 矿山环境调查6.1 编制“方案”之前,应全面收集矿山企业和矿区的有关资料,包括:矿山企业概况,自然环境及经济社会资料,城镇、重要工程及特殊保护区的分布资料,区位条件及环境功能规划要求资料等。6.2 查明矿区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
17、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6.3 查明矿体赋存特征、矿山开采方式、开采深度、开采厚度及开采影响范围。6.4 查明矿区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发育程度、发展趋势;预测其对矿业活动的影响;预测矿业活动引发或加剧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6.5 参见附录K,查明以下矿山环境问题:6.5.1 矿区土地、植被资源占用和破坏,指土地利用现状改变、地貌景观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土壤污染等。a.采场(露天开采)、工业广场、采矿废弃物、尾矿库、生活设施建设占用和破坏土地、植被资源;b.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土地、植被资源和地貌景观破坏;c.废
18、液排放、堆积物淋滤液污染土壤及水土流失。6.5.2 矿区地下水均衡破坏、水污染问题,指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资源枯竭、地下水及地表水污染。a.矿井突水、矿井排水形成的地下水降落漏斗以及采动后上覆岩层破碎、断裂、沉降导致各含水层贯通,造成地下水均衡改变;b.废液废渣排放、堆积物淋滤液造成地下水、地表水污染,破坏水环境。6.5.3 矿山地质灾害:a.井工开采、露天开采、矿坑疏干排水引发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开采沉陷、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不稳定边坡等;b.固体废弃物堆积引起的崩塌、泥(渣)石流、不稳定边坡等;c.尾矿库溃坝、尾矿坝开裂问题。6.5.4 其它矿山环境问题:如放射性、噪声、自燃、
19、油污染、粉尘污染、有害气体污染等问题。6.6 建立矿山环境调查数据库:根据调查的数据内容,利用某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建立矿山环境调查数据库;对调查数据进行检查、校核、汇总、整理后,输入到数据库中。7 矿山环境影响评估7.1 评估工作任务7.1.1 查明矿区的环境地质背景。7.1.2 对评估区矿业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的种类、影响对象、影响程度作出现状评估。7.1.3 对矿业活动引发、加剧的环境问题的种类、影响对象、影响程度以及矿山工程、设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作出预测评估。7.1.4 对矿山建设和矿业活动的环境影响作出综合评估。7.2 评估工作内容7.2.1 矿业活动引发的地表水漏失、区域地下水均
20、衡破坏、水质污染等水资源、水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程度。7.2.2 矿业活动引起的土地荒漠化、岩土污染、水土流失等对土地资源、岩土环境的影响与破坏。 7.2.3 矿业活动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含尾砂废石流)等地质灾害及其危害程度。7.2.4 矿业活动对重要工程设施、房屋、厂矿、各类保护区和自然景观等造成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程度。7.2.5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难易程度。7.3 评估工作级别确定7.3.1 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工作要综合考虑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等,评估级别分为三级,分级见附录A。7.3.2 评估区重要程度根据区内居民集中居住
21、情况、重要工程设施和自然保护区分布情况、耕地面积等划分为重要区、较重要区和一般区三级,分级见附录B。7.3.3 矿山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别按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归类,并根据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矿山地形地貌、开采情况等划分为复杂、中等、简单三级,矿山环境地质复杂程度分级见附录C。7.3.4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按矿种和年生产量分大型、中型、小型三类,分类见附录D。7.4 评估工作程序与方法7.4.1 评估工作程序7.4.1.1 接受评估工作任务后应对矿山进行实地踏勘,了解矿山自然地理和环境地质情况、矿山开采情况,全面收集有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范围。7.4.1.2
22、评估级别和评估范围初步确定后,应对评估区进行细致的野外调查,全面查明评估区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7.4.1.3进行矿山环境影响评估。7.4.2 评估工作方法7.4.2.1 矿山环境影响评估一般以收集资料、野外调查为主,原则上不投入钻探等实物工作量,当资料不足时,可安排少量槽探、井探等轻型山地工程。7.4.2.2 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方法一般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相关分析法和类比法等方法。7.4.2.3 新建矿山以环境影响预测评估为主;延续登记和改扩建矿山应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并重。7.5 评估精度要求7.5.1 一级评估:a.深入、全面、系统的调查评估区内的地质环境现状,查明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 矿山 环境保护 综合治理 方案 编制 规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