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修订情况介绍.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修订情况介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修订情况介绍.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修订情况介绍.精品文档.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修订情况介绍高连玉(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110003) 摘要:根据原建设部建标2007125号文件的要求,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程回访、补充及验证性试验、座谈研讨的基础上,完成了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全部修订工作。规范修订工作充分体现了“增补、简化、完善”宗旨,充分吸纳了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新成果、新经验,充实了有关章节,较原版规范更加完善与系统,有着较多的创新亮点。为
2、使广大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了解本规范的修订过程及主要修订内容,本文将规范修订的过程、主要修订思路及相关内容进行介绍,以供参考。1 前 言2001版规范实施10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经历了高速发展历程,适逢我国科学发展、节能减排、墙材革新、低碳绿色等基本战略的推进及具体政策的落实阶段,在砌体结构基本理论及工程应用领域也收获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期间还经受了严重的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及人们对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反思,而这都与砌体结构材料选用、设计水平的现状及砌体结构的发展趋势,有着紧密的关系。鉴于10年后的今天与编制2001版规范时的环境、条件及技术水平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
3、了克服2001版规范的某些不足,更好地保证新版规范修订的先进性、系统性及完整性,与时俱进地将近10年来新涌现出来的砌体结构领域创新成果、成熟材料与技术充分体现的标准当中,规范编制组于2006年年初就向原建设部提出修订2001版规范的申请,并着手筹备具体的修订工作。2007年6月该申请获得原建设部的批准并向以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主编单位的编制组下达了新版规范修订计划。2 修订工作介绍在建设部尚未下达修订任务的情况下,编制组就为2001版规范的修订做了许多超前的准备工作。如:于2007年1月23日24日,砌体结构专业委员会在南京工业大学组织召开了2001版规范修订内容与修编深度研讨会,
4、结合2001版规范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近年来我国砌体结构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及国外研究动态,认真讨论了该规范的修订内容与深度,鉴于时间、人力及经费等情况,会议确定了本次规范的修订原则为“增补、简化、完善”。会后规范各章节的负责人便着手进行收集相关资料、组织修订内容研讨、制定进一步需补充的试验研究计划、筹备具体条文修订等项工作,规范修订工作在紧锣密鼓地展开着。为了进一步落实砌体结构专业委员会南京会议确定的“增补、简化、完善”的修订原则,明确各章节修订的具体内容和分工,通报南京会议之后的10个月各修编小组的工作情况,为正式全面启动规范的修订,委员会又于2007年10月21日至22日在江苏省宿迁市召开
5、了规范修订工作第一次会议的预备会议,与会专家通过两天的热烈研讨,确定了2001版规范的修订重点,即:(1)有关部门、单位和设计人员反映问题较多、较突出且急需修改的内容;(2)增补近年来砌体结构领域成熟的新材料、新成果、新技术;(3)简化砌体结构设计计算方法;(4)补充砌体结构的裂缝控制措施和耐久性要求。会议还确定了2001版规范修订大纲(草案),提出了修订组成员建议名单,以便于2007年12月6号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的第一次修订工作会议正式通过。2007年12月6日在长沙市召开了有建设部标准定额司领导及所有修订专家参加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修订
6、组成立暨第一次修订工作会议,经充分讨论,会议肯定了南京会议确定的修订重点与深度,通过了宿迁会议提交的修订大纲,确定了编制组成员并进行了具体分工。会议还就拟进行调查和试验研究的内容进行了研讨,并确定了修订进度。3 修订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3.1与节能减排、墙材革新相呼应,增添了成熟可行的新型材料近年来,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墙材革新工作的不断推进,诸如新型蒸压粉煤灰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磷渣硅酸盐砖、混凝土普通砖与混凝土多孔砖等新型墙体材料应运而生并已得到较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由于缺少指导设计与施工的技术标准,设计单位面对这些砌体材料无所适从,一些工程应用后,由于缺少相应标准的支撑,使得一些建筑出现了不
7、同类型的工程质量问题。虽然一些省(市)编制、发布了一些地方技术标准,然而由于各地技术力量参差不齐、研究手段不一、试验研究深度局限,使得同一种砌体材料的不同地区标准指标差异较大,设计方法与构造措施也不尽一致。有的砖(或砌块)的制作工艺及砖型、砖的物理及力学性能指标不适合用作承重砌体的块体材料,也被一些地区编制了地方标准,这无疑将为墙体的耐久性、建筑寿命及安全带来严重隐患。编制组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科学试验,将目光瞄准近年来涌现出来的,采用新工艺、新装备,各项性能指标优越,应用技术比较成熟且得到大量发展的新型蒸压粉煤灰砖、新型蒸压硅酸盐砖、蒸压磷渣硅酸盐砖、混凝土普通砖与混凝土多孔多孔砖纳入规范修
8、订范围,这既改变了各地各自为政、标准不一、应用水平不一的现状,还有利于砌体墙材向着高品质方向科学发展,将对墙材革新、对各地墙材产品结构调整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如为推广利用新的制砖工艺和设备制作出的高品质蒸压硅酸盐砖,新修订规范的术语名词中就赋予了这类砖以全新的概念,强化了制砖设备的定位、蒸压养护制度的确定及砖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如砖的强度等级限值,碳化系数、软化系数、抗冻融性指标的设定)。为了使条文规定准确、科学,编制组与国家标准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 50574编制组、CECS标准蒸压粉煤灰砖建筑技术规范CECS 256、混凝土砖建筑技术规范CECS 256编制组进行充分接触与磨合,已
9、就砖的术语、定义达成共识,新的定义、术语已在这些规范中得到体现,拉动了非烧结块体材料的科学、高品质发展。此外,还根据国家新标准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 50574规定并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对用于承重的非烧结普通砖及多孔砖设定了折压比限值。保证了砌体墙的设计及应用质量。这种与其他领域(设备制造业、生产企业等)及其他相关标准相互照应、相互统一、相互整合的编制思路本身就是标准编制工作的一项创新。3.2关于砌体专用砂浆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墙材革新工作的大力推进,传统的黏土砖砌体正在被混凝土空心砌块、混凝土砖、蒸压硅酸盐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蒸压磷渣硅酸盐砖)及蒸压加气混凝土等非烧结块体材料所取
10、代。由于这些新型墙体材料有着诸多的不同于普通黏土砖的特殊性,作为砌体结构也必须要采用与自身性能相适应的砂浆进行砌筑和抹灰。以确保新型砌体结构的质量与安全。然而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着建材与建工相互脱节的“二层皮”现象,建材与建工的信息不对称,缺少不同砌体应使用专用砂浆必要性的宣传,基础研究不到位(缺少针对性与适用性),再加上建材部门编制的砂浆标准与工程应用技术标准的分离(建材的砂浆标准没能很好地与设计、施工标准对接),而设计、施工及质检人员又缺乏对专用砂浆性能的了解,形成了商家的专用砂浆性能无人知晓或卖不出去,设计、施工人员仍在沿用传统砂浆的局面。由此导致新型墙材砌体质量的降低,势必影响了墙材革新工
11、作的整体推进。砂浆作为砌体材料之一,其物理力学性能及工作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砌体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研制并批量生产与工程常用块体材料相匹配的专用砌筑砂浆和专用抹灰砂浆,提高砌体结构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避免或减少砌体结构工程质量事故,是目前实际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墙材革新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必由之路。伴随着名目繁多的新型墙材的大量涌现,市场上也出现了种类繁多、良莠不分、质量参差的多种“专用砂浆”,使得设计、施工单位无从鉴别,可以说已到了不加以整顿及严格规范,一定会影响墙体的质量与安全,进而会影响整个墙材革新工作的整体推进。如由于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是半干压法生产的,制砖的钢
12、模十分光亮,在高压力成型时会使砖质地密实、表面光滑,吸水率也较小,这种光滑的表面影响了砖与砖的砌筑与粘结,使墙体的抗剪强度较普通黏土砖低1/3(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就给出了较低的抗剪强度指标)从而影响了应用。因此,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除给定的砌体抗剪强度偏低以外,还给出了高于烧结普通砖砌体的高厚比修正系数(=1.2),而高厚比修正系的增大,必将减小高厚比b和轴向力的偏心距e对砌体受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系数j,众所周知,砌体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应按式 进行计算,其结果必然会降低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因此,应及早研发出工作性好、粘结力高、取材方便、经济合理的专用砂浆,以形成蒸
13、压粉煤灰砖的成套技术。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0.1.24条:规定“采用蒸压灰砂普通砖和蒸压粉煤灰普通砖的砌体房屋,当砌体的抗剪强度仅达到普通黏土砖砌体的70时,房屋的层数应比普通砖房屋减少一层,总高度应减少3m;当砌体的抗剪强度达到普通黏土砖砌体的取值时,房屋层数和总高度的要求同普通砖房屋。”为了更好地推广新型结构体系,必须实施完整配套的砌体技术,及不同的块体采用必须采用专用砂浆砌筑,以实现新材砌体的先进性、安全性。借鉴发达国家专用砂浆的应用经验,根据GB 50574的规定,本规范已将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专用砌筑砂浆(Mb)、蒸压加气混凝土专用砌筑砂浆(Ma
14、)、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专用砌筑砂浆(Ms)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灌孔混凝土(Cb)作为新型砌体的重要组成,第3章的砌体强度设计条文中已列出采用专用砂浆砌体强度设计值表格,而此举正是材料科学与砌体结构有效整合与嫁接的一项创新举措。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非烧结块材砌体专用砂浆技术规程(CECS)已于2011年底通过审查,2012年初即将颁布实施,该标准对上述系列专用砂浆的材料性能指标、结构设计强度、检验规则、应用技术、施工质量与验收及试验方法等作出了规定,这些规定已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做到无缝对接,解决了非烧结块材推广应用的关键技术的同时,为设计、施工带来极大的方便,也拉动了新材砌体
15、结构更加科学发展。3.3关于耐久性砌体结构的耐久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配筋砌体结构构件钢筋的保护,二是对砌体材料保护。原版规范中虽均有所反映,但编写的比较分散,而且对砌体耐久性的要求或保护措施相对薄弱一些。随着人们对工程结构耐久性要求的关注,有必要对砌体结构的耐久性进行增补和完善并单独作为一节。砌体结构的耐久性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既有相同处但又有一些优势。相同处是指砌体结构中的钢筋保护增加了砌体部分,而比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好,无筋砌体尤其是烧结类砖砌体的耐久性更好。本规范耐久性规定主要根据工程经验并参照国内外有关规范增补的:1 关于环境类别环境类别主要根据国际标准配筋砌体结构设计规范ISO 965
16、2-3和英国标准BS5628。其分类方法和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很接近。2 关于钢筋保护层配筋砌体中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要求,英国规范比美国规范更严,而国际标准有一定灵活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英国规范认为砖砌体或其他材料具有吸水性,内部允许存在渗流,因此就钢筋的防腐要求而论,砌体保护层几乎起不到防腐作用,可忽略不计。另外砂浆的防腐性能通常较相同厚度的密实混凝土防腐性能差,因此在相同暴露情况下,要求的保护层厚度通常比混凝土截面保护层大。2)国际标准与英国标准要求相同,但在砌体块体和砂浆满足抗渗性能要求条件下钢筋的保护层可考虑部分砌体厚度。3)据UBC砌体规范2002版本,其对环境
17、仅有室内正常环境和室外或暴露于地基土中两类,而后者的钢筋保护层,当钢筋直径大于No.5(=16)不小于2英寸(50.8mm),当不大于No.5时不小于1.5英寸(38.1mm)。在条文解释中,传统的钢筋是不镀锌的,砌体保护层可以延缓钢筋的锈蚀速度,保护层厚度是指从砌体外表面到钢筋最外层的距离。如果横向钢筋围着主筋,则应从箍筋的最外边缘测量。砌体保护层包括砌块、抹灰层、面层的厚度。在水平灰缝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指从钢筋的最外缘到抹灰层外表面的砂浆和面层总厚度。4)本规范的5类环境类别对应情况下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采用了国际标准的规定,并在环境类别13时给出了采用防渗块材和砂浆时混凝土保护层的低限
18、值,并参照国外规范规定了某些钢筋的防腐镀(涂)层的厚度或等效的保护。随着新防腐材料或技术的发展也可采用性价比更好、更节能环保的钢筋防护材料。5)砌体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要求基本上同混凝土规范,但适用的环境条件也根据砌体结构复合保护层的特点有所扩大。3 无筋砌体无筋高标号砖石结构经历数百年和上千年考验其耐久性是不容置疑的。对非烧结块材、多孔块材的砌体处于冻胀或某些侵蚀环境条件下其耐久性易于受损,故提高其砌体材料的强度等级是最有效和普遍采用的方法。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采用多孔砖或混凝土空心砌块时,应将其孔洞预先用不低于M10的水泥砂浆或不低于Cb20的混凝土灌实,不应随砌随灌,以保证灌孔
19、混凝土的密实度及质量。鉴于全国范围内的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等蒸压硅酸盐砖的制砖工艺、制造设备等有着较大的差异,砖的品质不尽一致。又根据国家现行的材料标准,本次修订规定,环境类别为35等有侵蚀性介质的情况下,不应采用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新版规范与新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关于墙体材料耐久性规定进行了统一,避免了以往不同版本标准指标不一致的做法,将墙材的碳化系数、软化系数做了不应小于0.85的规定,其耐冻性指标也与新颁布国家标准的要求相一致,按不同温度分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本次修订增加了提高砌体耐久性的有关规定,这将更有利于砌体材料向高品质方向发展,也提高了新材砌体结构
20、的质量与安全。3.4关于构造要求(1)近年来,随着工程质量要求的提高,砌体结构构造越发显得重要,调查表面,一些看起来似乎不显眼的构造,若不引起重视,也将影响砌体质量,对此标准组贯彻了“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要把近年来被认为行之有效的好构造纳入规范修订稿当中。如墙体拉结筋的埋入长度,2001版规范没区分实心砖砌体与多孔砖、空心砖砌体,拉结钢筋的埋入长度均为600mm。未考虑采用的多孔砖(空心砖)的孔洞削弱了钢筋的锚固能力,因而多孔砖(空心砖)墙体开裂较普通砖砌体严重。在进行了震害调查及验证性试验的基础上,给出了“拉结筋埋入长度从墙的转角或交接处算起,对实心砖墙每边不小于500mm,对多孔砖墙和砌
21、块墙不小于700mm”的规定。对于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2001版规范规定“对石砌体、蒸压砖和混凝土砖砌体,其伸缩缝最大间距须在烧结普通砖的基础上乘以0.8的折减系数。”编制组考虑到现在的建筑必须按国家标准做好节能保温设计,已不再有传统的清水砌体墙,墙体的有效保温措施将有利于墙体免受外界温度变化影响,在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表的附注中,加了一条注解,即:当墙体有可靠外保温措施时,其间距可取表中数值。此举即科学又合理,体现了已确定的修改“有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反映的问题较多”的宗旨。(2)近年来,我国城乡建设速度与规模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主导建筑体系也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调查表明,砌体大多成为了填充
22、墙或围护墙。而2001版规范的所有条文几乎都是针对承重砌体构件的。相比之下,对自承重墙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较少,虽然有一些图集给出了设计方法构造,由于基本是缺乏系统、深入试验研究的经验,使得一些工程的填充墙出现了开裂及墙身劣化。对此,编制组决定在新修订的规范当中,对自承重砌体墙的有关内容进行充实与完善,编制组安排了长沙理工大学、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重庆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对自承重墙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其结论充实了自承重墙静力计算、构造、防裂及抗震等内容。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填充墙应配置拉结钢筋与柱(墙)进行可靠拉结”,还规定“砌体隔墙与柱宜脱开或柔性连接”。这样的规定在实际操作
23、中是较难实现的。工程实践表明,预埋于柱(墙)内的拉结筋的预埋位置对不准砌体灰缝的情况经常发生,使得可靠拉结成为空话,即使拉结钢筋(拉结件)位置准确,由于填充墙后期的徐变在预埋拉结筋(拉结件)处受到约束而产生墙体开裂。编制组在借鉴了国外的做法并经研究,做出了“填充墙两端宜卡入设在梁、板底及柱侧的卡口铁件内,墙侧卡口板的竖向间距不宜大于500mm,墙顶卡口板的水平间距不宜大于1500mm”的规定,从而较好地实现了国家标准抗震规范的要求,也解决了长期困扰以来年难以解决的框架结构中填充墙局部因墙体徐变受拉结筋制约而导致墙体开裂的难题。 此外还针对框架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特别是新型砌体材料填充墙中普遍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修订情况介绍 结构设计 规范 gb 50003 2011 修订 情况 介绍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