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注意事项.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注意事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注意事项.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注意事项来源: 时间:2007年10月31日13:40第二篇 基本构造规定 9.1.1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9.1.1的规定。表9.1.1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m)结 构 类 别 室内或土中 露 天排架结构 装配式 100 70框架结构 装配式 75 50现浇式 55 35剪力墙结构 装配式 65 40现浇式 45 30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类结构 装配式 40 30现浇式 30 20注:1 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现浇式的数值取用;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
2、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3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4 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9.1.2 对下列情况,本规范表9.1.1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1 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起)低于8m的排架结构(由于刚度大,温度收缩引起的柱顶水平位移可能导致柱中产生较大的约束应力);2 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的排架结构;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或经常处于高温作用下的结构(因为这些结构温度收缩所造成的约束应力将更为严重);4 采用滑模类施工工
3、业的剪力墙结构(因为这些结构整体性强,温度收缩所引起的约束应力也将更大);5 材料收缩较大(混凝土强度等级高、水泥用量多、流动性大的泵送混凝土及免振混凝土等情况)、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等。9.1.3 对下列情况,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9.1.1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1 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施工(混凝土后浇带:30m40m一道,宽度8001000mm,一般钢筋贯通不断。浇筑后浇带的时间不宜早于12个月);2 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应通过计算,按照应力变化和主拉应力的方向来设计和布置预应力钢筋);3采用能减少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局部加强、采用预制构件或叠合结构、设
4、置滑移层、采用膨胀剂补偿混凝土收缩、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建筑物顶部采用音叉式变形缝)。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时,尚应考虑温度变化或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由间接作用引起的内力对结构安全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对此应有足够的重视)。9.1.4 具有独立基础的排架、框架结构,当设置伸缩缝时,其双柱基础可不断开。结 构 缝 相 关 资 讯1混凝土中结构缝的概念(1)结构缝有10种类型:膨胀缝(伸缝)收缩缝(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抗震缝)体形缝局部缝施工缝拼接缝控制缝(引导缝,如预埋隔离片等)界面缝。(2)结构缝的8种做法:全部断开的缝上部断开的缝顶部断开的缝钢筋断开,混凝土接槎的缝钢筋搭接,混凝土接槎的缝钢筋焊接
5、或机械连接,混凝土接槎的缝钢筋连通,混凝土接槎的缝钢筋及混凝土连续浇筑后引导开裂形成的缝(3) 缝的设计原则应充分考虑现代建筑体形庞大、形状复杂、工厂混凝土收缩大等特点合理布置结构缝,减少约束应力的过大积聚;综合考虑各种结构缝的功能和受力特点,加以合并,一缝多能;合理构造:采用全断开、半断开、部分断开和后断开等不同形式,使其能够承当作为结构缝应有的功能和作用;缝的做法应能够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实现设计意图,具有可操作性;应配套采取建筑处理手法,做好防水、防渗等措施,将设缝对建筑物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2 混凝土结构的间接裂缝(1)约束应力及间接裂缝影响观感和使用功能影响结构的耐久性结构中产生次内
6、力改变结构计算简图(2)混凝土收缩的影响混凝土原材料及成分的变化混凝土抗裂性能相对降低施工工艺变化的影响结构形式的变化试验标准与实际工程差异的影响(3)温度变化的影响大气环境的温差施工早期的温差施工养护的影响3 确定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主要因素:结构所处环境混凝土成型方式结构形式其他措施:保温隔热、收缩率不同的混凝土材料、各种混凝土施工工艺(滑模等)9.2.1 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9.2.1的规定表9.2.1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环境类别 板墙壳 梁 柱C20 C25C45 C5
7、0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一 20 15 15 30 25 25 30 30 30二 a 20 20 30 30 30 30 b 25 20 35 30 35 30三 30 25 40 35 40 35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混凝土保护层相关资讯(1)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1 钢筋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锚固混凝土保护层愈厚,粘结锚固作用愈大2 保护钢筋免遭锈蚀混凝土的碱性环境使包裹在里面的钢筋表面形成钝化膜而不易锈蚀。碳化和脱钝会影响这种耐久性而使钢筋遭受锈蚀。一定厚度保护层是保证结构耐久性所必需的条件。
8、3 过厚的保护层将影响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确定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综合考虑粘结锚固、免遭锈蚀(耐久性)和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三个主要因素。规范给出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正是保护层厚度的最低取值。混凝土保护层相关资讯(2)1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基本值考虑了环境类别的影响,环境类别的分类如下:环境类别 环境描述 备 注一 室内正常环境 遵循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二 a 室内潮湿环境、露天环境及无侵蚀性水或土壤环境b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及与无侵蚀性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三 使用除冰盐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环境、滨海室外环境四 海洋环境 遵循 港口工程混凝土
9、及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J267五 化工及侵蚀性介质腐蚀的环境 遵循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 GB50010规范考虑了环境类别对混凝土的影响。2 构件类型的影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基本值把构件分成板墙壳、梁、柱3类。3 基础中钢筋保护层基础中钢筋保护层:无垫层40mm;有垫层70mm. 4 预制混凝土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保护层厚度可以减少5mm,处于二类环境中的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层并有质量保证措施时,可按一类环境考虑。预应力钢筋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受弯构件钢筋端头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10mm.肋形板主肋钢筋保护层应按梁的数值采用。5辅助钢筋
10、的保护层厚度梁、柱中的箍筋、构造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板、墙、壳中分布钢筋保护层可按基本保护层数值减少10mm,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小于10mm. 6 保护层的其他构造要求:61露天悬臂构件保护层的保护层要求:露天悬臂构件62厚保护层中的表面配筋的构造要求:厚保护层中的表面配筋63混凝土结构的防火对保护层的构造要求:混凝土结构的防火要求64 100年使用年限对保护层的要求:对处于一类环境中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房屋结构,要求将基本保护层增加40,并且还应采取表面保护及定期维修等措施。7 工程应用示例例9.2.1某框架剪力墙结构商务楼,现浇混凝土结构。各类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最大钢筋直径如下
11、表相应栏目所示,请确定各类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并填入表中。解: 先确定环境类别;再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受力钢筋直径确定保护层最小厚度,最后从中取较大值,具体保护层厚度见表中相应列数值。混凝土结构保护层一览表构件类别 环境条件 环境类别 混 凝 土强度等级 纵向受力钢筋 辅助钢筋直径 保护层厚 直径 保护层厚基础 有垫层 二a C20 18 40 10 30柱 室 内 一 C35C50 32 35 10 25梁 室 内 一 C30C40 25 25 10 15楼板 室 内 一 C25C30 12 20 8 12厕所、浴室 二a C25C30 12 20 8 12剪力墙 室 内 一 C25C35
12、 14 20 8 12雨蓬、檐口板 室外、有抹面层 二a C30 12 25 8 17钢 筋 的 锚 固 资 讯钢筋锚固机理钢筋的粘结锚固力系由胶合力、摩擦力、咬合力及机械锚固等构成。(1)拉拔试件 (2)s曲线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本构关系 锚固抗力与锚固长度的关系(1)末端带135弯钩 (2)末端与钢板穿孔塞焊 (3)末端与短钢筋双面贴焊钢筋机械锚固的形式及构造要求9.3.1 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普通钢筋 la d fy / ft (9.3.11)预应力钢筋 la d fpy / ft (9.3.12)式中 lat-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fy
13、、fy -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表4.2.31、4.2.31采用;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表4.1.4采用;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40时,按C40取值;d-钢筋的公称直径;-钢筋的外形系数,按表9.3.1取用。表9.3.1 钢 筋 的 外 形 系 数钢筋类型 光面钢筋 带肋钢筋 刻痕钢丝 螺旋肋钢丝 三股钢绞线 七股钢绞线 0.16 0.14 0.19 0.13 0.16 0.17注:光面钢筋系指HPB235级钢筋,其末端应做180弯钩,弯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3d,但作受压钢筋时可不做弯钩;带肋钢筋系指HRB335级、HRB400级钢筋及RRB400级余
14、热处理钢筋。钢筋绑扎搭接连接相关资讯钢筋绑扎搭接连接的机理(1)搭接传力的微观机理 (2)搭接钢筋的劈裂及分离趋势钢筋搭接传力的机理(1)搭接传力模型 (2)搭接传力的极限状态钢筋搭接传力的机理(1)接头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 (2)搭接破坏和龟裂鼓出搭接区域的裂缝状态9.4.1 钢筋的连接可分为两类: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的类型和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9.4.2 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如桁架和拱的拉杆)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当受拉钢筋的直径d28mm及受压钢筋的直径d32mm时,不宜
15、采用绑扎搭接接头。9.4.3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图9.4.3)。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 图9.4.3 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注:图中所示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搭接接头钢筋为2根,当4根钢筋直径相同时,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50%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当工程中
16、确有必要增大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50%;对柱类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应根据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计算:llla (9.4.3)式中 ll-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la-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按本规范第9.3.1条确定;-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修正系数,按表9.4.3取用。表9.4.3 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修正系数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25 50 100 1.2 1.4 1.6相关资讯: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公式(9.3.11)、(9.3.12
17、)和(9.4.3)算得纵向的受拉钢筋最小搭接长度如表9.4.31表9.4.31 纵向受拉钢筋基本最小搭接长度(理论计算值,=1.2)钢 筋 类 型 混凝 土 强度 等级C15 C20 C25 C30 C35 C40光园钢筋 HPB(I)级 44.3d 36.7d 31.8d 28.2d 25.7d 23.6d带肋钢筋 HRB(II)级 55.4d 45.8d 40.0d 35.2d 32.1d 29.5d HRB400(III)级、RRB400(III)级 55.0d 47.6d 42.3d 38.5d 35.4d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为了方便施工及验收,
18、将纵向受拉钢筋最小搭接长度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要求进行了适度调整和归并,给出了附录B-纵向的受拉钢筋最小搭接长度。建造师和施工监理师在理解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范的相关条文后,可根据钢筋的强度、外形、直径及混凝土强度等级等指标,更准确合理地应用规范。表B.0.1 纵 向 受 拉 钢 筋 最 小 搭 接 长 度钢 筋 类 型 混凝 土 强度 等级C15 C20C25 C30 C35 C40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注意事项(2) 来源: 时间:2007年10月31日13:40 第三篇 梁板构件的构造规定10.1.1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应
19、小于表10.1.1规定的数值。表10.1.1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mm)板 的 类 别 最小厚度单向板 屋面板 60民用建筑楼板 60工业建筑楼板 70行车道下的板 80双 向 板 80密肋板 肋间距小于或等于700mm 40肋间距大于700mm 50悬臂板 板的悬臂长度小于或等于500mm 60板的悬臂长度大于500mm 80无 梁 楼 板 15010.1.2 混凝土板应按下列原则进行计算:1 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2 两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 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或等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2) 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
20、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的构造钢筋;3) 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或等于3.0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10.1.3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正弯矩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长度要求。10.1.4 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1.5h,且不宜大于250mm.10.1.5 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下部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10.
21、1.6 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的三分之一。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图10.1.6)。10.1.7 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按下列规定:1 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三分之一;该钢
22、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内且尺寸较大时,也应沿柱边或墙的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上述上部构造钢筋应按受拉钢筋锚固在梁内、墙内或柱内;2 嵌固在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其上部与板垂直的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七分之一;在两边嵌固于墙内的板角部分,应配置双向上部构造钢筋,该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四分之一;沿板的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
23、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沿非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可根据经验适当减少。10.1.8 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钢筋外,尚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 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加大,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注: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限制。10.1.9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 注意事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