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文言文四记复习(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文言文四记复习(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八下文言文“四记”复习题(6、1)小石潭记习题1.下面一段文字写小石潭周围的气氛,其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被认为是点晴之笔,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明确:这八个字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点,也深深浸透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情景交融。2. 下面一段文字写出了谭水怎样的特点?是如何写出的?作者又是如何描写游鱼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明确:潭水的特点是清澈。作者通过对水中鱼儿的描写,写出水的清。写游鱼,采用
2、了动静结合的方法,兼用了拟人化的手法。3.用原文回答:文章第一段从听觉的角度描写潭水的一个句子是“ ”文中间接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四而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5.句子“凄神寒骨邃。”流露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6.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是什么样,这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出了作者贬居生活的抑郁、悲凉。7.作者写小石潭概貌,依次写的内容是 、 、 。下文具体写的景物是 、 、 。8.写游鱼时,能体现水清澈的句子是 这句话跟上文的 相照应。写鱼时采用 结
3、合的手法。9.写潭的岸势时,文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子是 和 。10.文章写潭上凄清的气氛,其实是流露出自己的 的心情,这种写法是 。11.第一段中用行动写心情的一句是 。12.第一段主要是前文,点出小石潭的环境,又表现了发现小石潭的喜悦心情。试归纳作者“心乐之“的原因。(用原句回答) 13.第四段中的抒情的句子是 。这些句子含蓄地反映了他 的处境和 、 的心境。14.第一节中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时,用了 、 、 、 、 、 等几个动词写出了作者的欣然前往;写小石潭的概貌时,用 、 、 、 等词写出了石的不同形态,在对景物的描写中渗透着作者初来小石潭时的心情 。(用原句回答)15.写游鱼既有
4、 态描写,如 ,又有 态描写,如 ,其目的是为了从侧面烘托水的 。(明确:7.潭水、卷石、树蔓;游鱼、岸势、环境8.皆若依;水尤清冽;动静。9.斗折蛇行;其岸势互。10.寂寞、凄凉、孤愤,移情于物。11.伐竹取道。12.闻水声,如环;水尤清冽。13.四面竹久居。寂寞,凄怆,哀怨。14.行,隔,闻,伐,取,见;坻,屿,嵁,岩;心乐之。15.静,佁然不动,动,俶尔远逝,清澈)岳阳楼记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越明年,( ).政通人
5、和,( ) .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 .百废具兴( )2,翻译下列句子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译: 。.属予作文以记之。译:嘱托我写文章来记叙这件事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译: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3,回答下列问题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答:属予作文以记之。 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概括以上文段内容?答: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记叙) 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写滕子京的政绩,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缘由,为下文做铺垫。 腾子京“谪守巴陵郡
6、”,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努力处理政事,表现他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予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予观乎巴陵胜状. ( ) .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 ( )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7、( )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翻译下列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译:_.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译:_.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3,回答下列问题. 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概括以上文段内容?答:(写景
8、)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三,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A:.若夫霪雨霏霏. ( ) .连月不
9、开. ( ).浊浪排空;日星隐耀. ( ) .山岳潜形. (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 )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 ) .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 )B:.至若春和景明. ( ) .波澜不惊. (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 )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 ) .而或长烟一空. (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 )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翻译下列句子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至若春和景明,
10、波澜不惊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惊,有“起”、“动”的意思).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宠,荣耀;偕,一起).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译: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3,回答下列问题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答:浮光跃金。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静影沉璧。概括以上两段的内容?第一段:(写景、抒情
11、)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第二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第一、二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答:以物喜,以已悲。四,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1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微斯人,吾谁与归?( )2,翻译下列句子.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求,探求。为,指两种心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在朝廷里做官就为平民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
13、乐在天下人之后。(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3,回答下列问题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或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
14、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归纳以上文段的段意?(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文段中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文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在下面句中用横线画出
15、直接抒发“二者之为”的词语。答:(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综合学习:一、文学常识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二、给加点字注音谪(zh)守 朝晖(hu)夕阴 霏霏(fi) 薄暮冥冥(mng)霪(yn)雨 心旷神怡(y) 皓(ho)月 宠辱偕(xi)忘潜行(qin) 浩浩汤汤(shng) 潇(xio)湘 属(zh同“嘱”)三,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1、 微斯人,吾谁与归?(反问句、倒装句)四,朗读节奏,给下列句标上停顿。1、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2、 居庙堂之高/则忧
16、其民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醉翁亭记(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阅读训练】1、文中最能说明醉翁亭命名之意的一句话是“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之与“名之者谁”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两狼之并驱如故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写出文段中的两个成语 、
17、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 本语段的中心句是 2、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泻出于两山之间也 泻 有亭翼然 翼 饮少辄醉 辄 3、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哪两句话进一步说明“醉翁“二字的深意,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8、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阅读训练】1、 写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乐亦无穷也”一段中写春夏秋冬景色的原句。春: 夏: 秋: 冬: 2、联系全文,可以从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一种( )A、被贬之后的抑郁心情 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 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3、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 和 。4、语段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也具有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中所抒发的 的旷达胸襟。5、下列各组语句中叫横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往来而不绝者 帅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9、 B、临溪而渔 把酒临风C、宴酣之乐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宴酣之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6、下列各组中加横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非丝非竹 无丝竹之乱耳 B、往来而不绝者 以为妙绝C、行者休于树 捕蛇者说 D、杂然而前陈者 其一犬坐于前7、“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8、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拓展比较阅读】(一)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甲文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20、。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乙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日出而林霏开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水落而石出者 A、黑质而白章 B、云归而岩穴暝 C、学而不思则罔 D、吾恂恂而起3、把下面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甲乙两段文言文都是写景的名段,却表达了作者不同的
21、心境。甲段写了 的景色,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乙段写了 的景色,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附参考答案:(一)【阅读训练】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B 3、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 4、有座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张开翅膀一样,高居在泉水的上边。醉翁的情趣不在酒,而是在于山水之间。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泻:倾泻 翼:象鸟张开翅膀 辄:就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知心而寓之酒也。(二)【阅读训练】1、春:野芳发而幽香 夏:佳木秀而繁阴 秋:风霜高洁 冬:水落而石出者 2、B 3、美丽的山水景色 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D 6、B
22、 7、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也说明太守治理有方。 【拓展比较阅读】(一)1、隐没,隐藏 离开 散开,消失 2、B 3、野花开了,散发着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4、阴雨连绵 悲(悲伤、忧伤); 朝暮四季 乐(喜悦、欢乐) 满井游记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发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
23、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一、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茗mng 罍li 髻鬟j hun 汗出浃背ji B偕ji 膏go 娟然jun 飞砂走砾sho C蹇jin 靧hu 倩女qin 脱笼之鹄h D呷xi 廿nin 明媚mi 羽鳞鬣li 二、加粗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饮少辄醉 未百步辄返 B波色乍明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C于时冰皮始解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冻风时作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E风力虽尚劲 游人虽未盛 三、没有用比喻修辞的一句是( ) A若脱笼之鹄 B
24、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四解释下列加黑词语。(1)冻风时作() (2)廿二日天稍和()(3)麦田浅鬣寸许() (4)凡曝沙之鸟()(5)夫不能以游堕事() (6)恶能无纪()(7) 泉而茗者( ) (8) 罍而歌者( ) (9) 红装而蹇者( ) (10)柔梢披风( )六翻译句子1.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 2. 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3.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4. 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5.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6.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四、问答思考题
25、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第一段描写了何时何地何景? 3.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 4.从第二段的景物描写中可看出作者游览满井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5.文段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六填空:1.满井游记是一篇 ,全文 以 为线索组织材料。2. 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3.表现作者春游满井轻松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_4.描写波光的比喻句是:_。5.描写山峦为晴雪所洗后的鲜艳明媚的比喻句是:_ _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题1B 2D 3C二、阅读题1若脱宠之鹄;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
26、也2C。注意原文中语言点:将舒未舒意为将要舒展开还尚未完全舒展开;披风意为在风中散开。3悠然自得4修辞方法:排比(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借代(呷浪之鳞,鳞代指鱼);从人的活动和动物的活动两方面写出了春的信息。三、问答思考题1.本文是从写水光山色、柳枝麦芽、游人欢欣、鱼鸟之乐、作者的内心感受等方面来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2.描写了京城早春时节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的景象。3.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4.天稍和与余寒犹厉相呼应;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与飞沙走砾相呼应;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与局促一室之内,欲
27、出不得相呼应。5.作者游览满井时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6.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参考答案: 1.本文是从写水光山色、柳枝麦芽、游人欢欣、鱼鸟之乐、作者的内心感受等方面来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描写了京城早春时节“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的景象。 3.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 4.“天稍和”与“余寒犹厉”相呼应;“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与“飞沙走砾”相呼应;“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与“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相呼应。 5.作者游览满井时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 6.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参
28、考答案:1(1)yn zh qin hu(2)zho xi ji j hun(3)nin zh p li(4)xi o jin li(5)l yn mn hu(6)w hi h2(1)起。(2)暖和。(3)在这时。(4)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麦苗不高。(5)像鱼鳞似的。(6)晒太阳。(7)坏,耽误。(8)怎,怎么。3(1)飞:使(沙石)飞扬。使动用法。走:使(碎石)滚动。使动用法。(2)泉,汲泉水。名词用作动词。茗,煮茶。(同上)罍,端酒杯。(同上)红装,着红装。(同上)蹇,骑驴。(同上) 提示:此题意在考查对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4D 提示:“然”用在形容词后表示为“的样子”,A、B、C三
29、项都是这个含义,D项表转折。5C 提示:其余都做结构助词,可译为“的”。6(1)初、始,副词突然,副词(2)一起,副词与一起,动词7(1)被动词(2)宾语前置句(3)判断句 提示:此题考查对句式的辨别能力。8明 袁宏道 中郎 公安9(1)初、始(2)吸而饮10亮晶晶地好像镜子刚打开,清凉的光突然从匣里射出来似的。11写了郊游所见所感。出游前习惯于江南气候而对北方的寒冷有一种压抑感。主要写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以及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12写山写水是重点,运用白描的手法来刻画。13最后一句是作者的总括一句。这一句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14,C 提示:C项中“察”应理解为“仔细地思考”。15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明摆着的事,但是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变成真的有老虎了。16庞葱担忧邯郸距离大梁太远,有人挑拨离间,使魏王对自己失去信任。17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