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育研习报告(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范生教育研习报告(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教 育 研 习 报告(20 13届) 学 院: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 业: 生物科学 班 级: 092班 实 习 生: 阮美霞 学号: 实习学校: 汤溪高级中学 实习带队教师: 唐恒钧 研习指导教师: 周阳 研习成绩: 2013 年 1 月 1 日 浙江师大教师教育学院制研习报告学院 生化学院 专业 生物科学 学号 姓名 阮美霞 实习学校 汤溪高级中学 指导教师 周阳 实习年级 高二 题目生物课堂观察报告以细胞膜和细胞壁为例引言课堂观察旨在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课堂观察可以有多角度多
2、方向,在细胞膜和细胞壁这一节课中我选取了教学环节、知识结构与教学顺序以及师生课堂互动两个角度来观察这一节课。本文通过对我的课堂观察报告进行研习并结合我在实习过程中的一些发现,指出了高中生物课堂在教学知识结构处理的一些意见,指出了高中生物课堂在师生互动方面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有效的进行师生互动提出了我自己的一些意见。正文一、 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旨在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课堂观察可以有多角度多方向,常间的课堂观察角度可以有:教学环节、知识结构与教学顺序(知识序);教学任务分析(分析学习任务的认知难度);课堂问答
3、、课堂互动分析(分析师生交互方式)等。本文主要从知识序和师生交互方式两个角度观察细胞膜和细胞壁这一节课。二、 教学环节、知识结构与教学顺序(一)、课堂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麻老师在教学“细胞膜和细胞壁”这一课时,基本忠实于教材的安排,即先讲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后讲细胞膜的结构组成和各部分成分的功能,再然后讲解生活中实例。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在做几道练习。最后讲解不同生物体细胞壁的成分和功能。表1 细胞膜和细胞壁的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教学环节具体内容时间(秒)时间导入实验:伊红染液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染液不会溢出细胞,说明有细胞膜。562.6%细胞膜实验:玉米胚染色实验。说明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性。3
4、0414.2%细胞膜的第一种成分:脂质。磷脂的结构、排布和功能。胆固醇的分布和功能。45121%细胞膜的第二种成分:蛋白质。蛋白质的分布和功能。22310.4%细胞膜的第三种成分:糖类。糖类的分布和功能。1647.6%小结:细胞膜的成分。874.1%实验:人和鼠细胞融合实验。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实例。33715.7%细胞壁植物、真菌、细菌细胞壁的成分。细胞壁的功能和特点。1637.6%随堂习题同学回答随堂练习并讲解共5题。32415.1%布置作业作业本细胞膜和细胞壁。150.7%从上表可以发现以下特点:一是麻老师课堂时间安排非常紧凑,主体内容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
5、构和功能占用整节课的的80.6%,导课和随堂习题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其中,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重点,细胞壁则是简单的讲解。二是麻老师讲解“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内容主要采用实验法。在讲解科学实验的过程中讲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三是麻老师能将课堂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用生活的例子来巩固所学。(二)、知识结构与教学顺序从下图中可以发现麻老师的知识结构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学科内部与生活实例相结合。在本课中,主体知识来自学科内部和实验教学,随堂习题则多数联系生活。二是逆转推理的逻辑结构。突出表现在,麻老师总是先从功能出发讲解,不管是细胞膜还是细胞壁都先讲述其功能,然后再来具体讲授细胞膜、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这
6、反映了她的生物学观点:结构决定功能。也体现了她思维的逆向发展性特征,从功能来看结构。三是麻老师讲授不同模块的知识时用的逻辑顺序是一致的。比如讲细胞膜和细胞壁的时候,都是先讲功能,再讲结构和组成成分。而在讲细胞膜中每一种组成成分的时候则都是先讲其组成成分,再讲这种成分有什么功能。在教学中应该强化学生对这些结构的认识。在本节课中具体表现在,从固定的角度构建知识体系,整体来说讲解细胞膜这一块内容时,先讲解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再讲解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特点,而在讲解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时,又是层层递进的,组成成分的结构、分布到功能逐一讲解。对于细胞壁这一块的内容也是按照同样的逻辑思维讲解的。三、课堂问答、
7、课堂互动分析(分析师生交互方式)(一)、课堂师生互动观察百分比利用互动分类体系,对本节课后15分钟的课堂进行分析后发现:麻老师认为需要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在生物任务的分析中也体现出她在这方面的努力,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她给予学生主导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都还可以。但在课堂后15分钟,学生主导活动的时间约为0,而教师主导时间却占约7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后半段的新课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解为主。麻老师主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向学生展示各种知识体系及其结构。其次,在课程最后的课堂练习中多以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进行,通过该环节主要反馈学生对于当堂知识的掌握情况。综
8、上所述,故而在教学过程后半段中,学生主动活动的时间较少,而教师主导的时间较多。图1 课堂11类活动类型百分比 图2 师生互动百分比(二)、生物课堂问答分析本节课中麻老师共提了72个问题,学生没有提出问题。对该课的问答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第一,提问的类型主要集中在机械性问题,占所有问题的27.03%,主要是“对不对?”“是不是?”等形式,学生回答的类型也常是机械性地判断是否(占34.72%)。对提问后停顿时间的分析表明,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停顿不足3秒的占62.50%。由此可见,年轻教师麻老师的课堂上能调动学生思考的深层次问题较少。第二,有42个推理性问题(占58.33%),提问后学生沉默的几乎没有,
9、另有30个问题由教师自己回答或问而不答,占所有推理性问题的71%。因此,学生回答推理性问题的比率偏低。根据笔者的观察,出现这种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并不习惯回答这类问题,而麻老师多设计梯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自问自答帮助学生思考。第三,回答问题的方式比较单一。提问后让学生集体回答的比率约为58.33%,另有41.67%为问后不答或教师自答。这样的答问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无法改变学生不愿思考的习惯。在笔者的课堂观察中也确实发现,在麻老师与学生之间问答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学生学习不投入现象。表2 细胞膜和细胞壁的课堂问答行为类别频率百分比提出问题的类型1、常规管理性问题2、机械性
10、问题3、记忆性问题4、推理性问题5、创造性问题6、批判性问题020942100.00%27.03%12.50%58.33%1.39%0.00%回答方式1、问前先点名2、问后让学生齐答(或自发回答)3、问后叫举手者答4、问后未举手者答5、问后不答(或教师自答)04200300.00%58.33%0.00%0.00%41.67%停顿1、提问后,没有停顿或不足3秒2、提问后,适当停顿3秒以上,学生未出现不投入状态3、提问后,停顿过长,学生出现不投入状态4527062.50%37.50%0.00%学生回答的类型1、无回答2、机械判断是否3、认知记忆性回答4、推理性回答5、创造评价性回答31259704
11、3.06%34.72%12.50%9.72%0.00%教师理答方式1、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2、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3、不停顿提出其他问题或继续演讲4、重复问题或学生答案5、追问、沿着学生的答案演讲或解释6、等待数秒后提出辅助性问题7、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8、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理由00282269700.00%0.00%38.90%30.56%8.33%12.5%9.72%0.00%第四,从教师理答方式可以发现,麻老师希望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重复问题或重复学生答案占30.56%,而且整节课不存在打断学生回答,或对学生回答进行消极评价的情况,即使在学生未能回答周全的情况下也是如此。结论综上
12、对本节课的课堂观察,我发现在教学环节、知识结构和教学顺序上教师应该要综合授课班级的知识起点、班级学生的学习风格以及个性特点选取适合授课班级的教学活动,课堂氛围活跃而积极探索的可多采用探究法教学,多设置课堂实验;善于理论思考的则可多选取一些经典例题,在例题中贯穿知识。知识结构要顺应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最重要的是一节课的授课思维最好保持一致,并贯穿始终,这样有利于学生课后总结和复习。教学顺序和教学方法密不可分,一般而言教学顺序应该顺应学生的思维发展,顺应学生的知识结构层次水平,但在这些基础上也要考虑教师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去探究,去实验,那一些知识并不一定要
13、建构在某些知识之上,换言之可以跳跃性的教学,这也是对思维能力的一种锻炼。 其次,在课堂师生互动方面,由于我所观察的课是一节公开课,在本节课中 “问答”的仪式还是普遍存在。当教师提问后,如果学生不能快速作答,教师就会一脸焦急的重复问题,或给予初步分析,或改由其他学生回答,甚至包办代替,自问自答,丝毫不考虑是否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去形成答案,这样的师生互动不利于学生思考。师生的互动应该是鼓励性的,交流式的,教师更应该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不该只是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流畅性。一种好的师生互动答应当是环环相扣的,能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让学会在领略生物知识的过程
14、中学会学习。附录参考文献:1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分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22(3):54-58.2林丽玲,点燃智慧火花成就课堂精彩J.新课堂设计室.课例剖析,2011(218):47-49附录一:麻艳芳老师细胞膜和细胞壁课堂实录题目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艺术引言一篇佳作不仅体现在精彩绝伦的开头和似“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效的结尾,还体现在中间各环节之间的无痕迹的过渡上。一节高质量的课也不例外,巧妙的水到渠成般的过渡不仅能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从整体上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在刚接触高中生物学知识时知识总是零散的,不系统的。而对于学生来说这些零散的知识并不利于学生
15、吸收理解,零散的知识就好像是散落的珍珠,如果没有一根线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就很容易遗失。对于一堂课而言那根将知识点串联起来的线就是课堂的过渡。它把课堂教学的各个部分艺术地结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若忽视它,课堂的教学结构定会松散、凌乱。本文结合自己所授课光合作用、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谈谈生物教学中的过渡艺术。正文一、巧妙过渡的必要性有些教师在备课时,精心地备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彩的导入及恰到好处的结尾等,但从来不备中间环节的过渡,觉得它无足轻重,于是在课堂上就出现了“讲完了这一点,下面我们讲”或“接下来我们讲”等所谓的连接语,使整堂课显得生硬干涩毫无生气,给人以胡乱拼凑的感觉。相反,运
16、用恰当的过渡方式不仅有利于知识的传播,而且能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但这一切必须源于在平时教学中要针对“过渡”加强挖掘加强尝试,要有创新设计的意识。二、过渡的基本要求(一) 水到渠成,自然合拍知识间的过渡就像铁轨间的接头,要让学生在接受时感到自然流畅,思维无结才好。过渡不能华而不实,不能与内容相游离或无关紧要,不能胡乱拼凑。(二) 激发兴趣,富于创新教师要熟知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思维的特点,使过渡既能引领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解读与构建,又能激发学生一定的创新意识。(三) 前后联系,加强整合知识间的联系有的外在化,有的则潜在化,这就是要求教师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去发掘新旧知识、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7、,以求得最佳过渡设计,使各环节之间既自然顺畅又联系密切,且有利于知识间的统一。(四) 语言凝练,点睛之效过渡的方法很多,在能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的同时,还要对教师的语言做一些要求,寥寥数语,水到渠成,就不需要滔滔不绝;精辟几字能画龙点睛,就不需要画蛇添足。三、过渡的几种方式(一)引言过渡1、故事式。“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故事的引入会使学生兴趣倍增,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讲“细菌”之前,我出示两组日本侵华战争中的细菌战图片,同学们看后各个义愤填膺,我适时引导:“为什么日本人能够利用细菌杀死无数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呢?”自然而然地就过渡到了“细菌”这一新课内容
18、。2、俗语式。俗语因其通俗易懂而为学生们所熟悉,所以把俗语引入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食物链”的有关内容时,我用一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入,学生在我生动的诠释中体会到生物之间确实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从而自然地进入食物链的学习中。(二) 中间过渡1、并列式。有时一章的内容较多,前后内容之间缺乏因果关系,这时应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自然过渡。例如,在学习完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一节后,再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总结回顾:“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因此我们常把叶绿体比
19、喻为“能量转换器”,但是生命所需要的直接能源并不是太阳能或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而是要通过细胞质中的另外一种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所需,这就是呼吸作用。 2、递进式。教学中,有的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在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这一课时中,讲完小分子的跨膜运输以后,讲大分子的非跨膜运输,可以这样设计过渡:我们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知道小分子物质能通过磷脂双分子的孔隙进出细胞,人体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不仅需要氨基酸、葡萄糖、无机盐离子这些小分子物质,同样也需要摄取多肽、多糖这些大分子的物质,那么这些物质是怎么进出细胞的呢? 3、联系实际式。理论
20、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活动,新教材、新大纲都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例:在光合作用这一节讲光合色素的作用时可以这样过渡:我们都知道要进行光合作用光合色素是必须的,那它在光合作用中到底起着怎么样的作用呢?(学生思考后不得)那大家家里面有太阳能么?其实光合色素就好像是太阳能的电板,它能捕捉、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成为其他形式的能力。4、 发现过程式。现在各中学所普遍使用的初中生物教材(浙科版)特别注重生命科学发展史的教学,这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非常好的素材。这部分内容往往涉及多个经典实验,教师可以根据年代展开教学,也可以采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2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链形式进行教学,但我认为后者的效果可能会更好。5、创设情境式。情境教学对于生物课来讲是最适宜不过了。通过情境把知识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情境中学,自然顺畅,教学效果很好。(三)结尾过渡1、展望式一堂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并不是孤立的,互相之间总会又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因此,结尾课用展望式与下节课取得联系。例如,讲完食物链后再讲食物网时可用这样的语句展望:“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实际上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并不仅仅是形成一条简单的食物链。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生物(例如,鸟可以吃草,也可以吃虫);一种生物也可以被多种生物所捕食(
22、例如,鸟可以被鹰捕食,也可以被蛇捕食),因此,各食物链相互交错成网状,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食物网”2、提问式用提问作为课与课之间的过渡,使知识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系统性更强。结论四、总结研习教学视频,思考光合作用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这两节课中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发现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就分析总结这两节课当中的过渡艺术,我谈谈高中生物课程衔接教学的一些浅见。(一)吃透高中教材,从教材内容上搞好初高中生物的衔接。将衔接的知识点梳理归纳后,教师要根据高中阶段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区分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不同处理。另外,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温故”而“知新”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旧知
23、识同化新知识的能力,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二)钻研教材,认真研究教学方法,从教学方法上搞好高中生物的衔接教师通览教材、课标,重点理解和把握高中生物内容主题的互补和递进关系。高中教师要熟悉教材,确定新学年开始的授课内容并制订出授课计划,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生物知识的复习,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高中生物学知识。此外,高中生物必修教材讲述的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其中涉及了不少数学、物理和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在遗传学部分,讲述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时需要用到数学的概率和统计方面的知识,讲述DNA的结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时需要以化学的物质结构作基础,讲述有丝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24、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时需要物理的力学方面的知识等等。(三)了解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从学习方法上搞好高中生物知识点的衔接1、突破“死记硬背”的简单模式2、深入了解学生,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3、强化能力培养,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附录参考文献: 1郭喜青.论课堂教学中的过渡技能J.教育探索,2001(12):55-56.研习工作总结自我总结:研习:分享、反思的过程师范生在实习前学过很多理论知识,而这些理论知识在我们潜意识里或许并不觉得重要,也曾一度感慨无用和浪费时间。我们都曾疑惑过,迷惘过。然后我们经历了教育实习。在实习期间我们忙碌着备课、听课,同样也忙着懊悔和反思,后悔当初为
25、什么没有好好学习理论知识,反思如今应该如何弥补。对于教学,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却依旧迷惘而无所求。每个人都在思考,到底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准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到底应该具备哪些技能和素养?幸运的,我们在实习期间的迷惘有了一条解决的途径教育研习。教育研习指的是师范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对教育实习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等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以提高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而开展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其本质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以研究为主要特点的学习活动,其课程价值在于促进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教育研习作为最后一门师范生的教育类理论课程,它在教育实习之后进行,是体验了实战经验
26、以后的一种反思和总结。每个同学在实习期间都有所得有所思也有所问,都在教育研习里得到了很好的总结。本次教育研习分为2部分进行。一块是文本研习。另一块是视频研习。我就这两块谈谈自己的收获。文本研习,涉及到与教育实习工作任务相关的各种文档,包括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堂观察,班主任工作和习题课讲解5块内容。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将班级40个人分成5大组,分别讲解一块内容。每位同学上台就自己小组的主题范围之内在确定一个小角度入手讲解自己的文本内容,并结合自己的教育实习提出一个相关问题进行研讨。显然这种方式是非常成功的,每位同学都有话说,言论也非常的自由。在大家的经验分享中我们渐渐领悟到应该怎样去管理班级,怎
27、样处理班级事务、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如何听课、备课以及进行教学评价等等。在文本研习这个过程中,我们讲许多的理论知识结合教育实习的实战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在这个分享和提问的过程中,每个人对于教学技能的领悟又有了新的发现,我们发现教学设计不仅要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更要考虑学生的潜在教学活动,我们也发现说课除了那些条条框框的内容以外,更重要的是你到底是怎么进行教学实践的以及你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同时在研习分享的过程中,在同学间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懂得了如何去处理某些教学内容、如何处理课堂突发的情况。总之,文本研习从一种更高的理论层次对我们的教育实习进行了系统反思和总结。视频研习,每个小组从语言表
28、达技能、板书板画技能、导入技能、结束技能、过渡技能、强化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实验演示和操作技能、课件制作与使用技能等方面选择一到两个点来分析自己在教育实习期间所拍摄的教学视频。视频研习是最能反映教学实际的,人总是这样善于批评别人,而往往看不见自己。自己的教学也是一样的,我总觉得自己上的课还行,但看了视频以后觉得真的太糟糕了。教学视频就像是一面镜子,直观的折射出你的优点和缺点。对教学视频的研习过程中,同学们在分享自己的教学视频过程中同时也分享了自己在处理教材、讲授知识点的许多技巧,让人受益匪浅。感受最深的是吕冰洁分享的演示教学法,她将每个同学当成一个脱氧核苷酸,来掩饰DNA的结构,还分享了
29、许多在课堂中能遇到的许多演示教学法。以及张璐红的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演示方法,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感慨一节课不是只要把知识点结构、内容讲清楚就行了,那只是最基本的、低层次的教学。上好一节课最关键的还是要把这节课上生动,上有趣,让底下的同学能听的下去,进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和快乐。在视频研习中,各小组同学选择了课堂教学中的不同角度,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对实习中自己的上课视频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与全班同学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比其他同学的教学视频反思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吸收总结了许多教学方法。我深刻的体会到反思分享的重要性,集体的力量是那么的重要。总之,在教育研习中我收获颇丰。有系统教学技能的深入学习,但更多的是一些零碎的教学思想的体验。我一直相信这些零碎的教学思想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会发出璀璨的光芒,指引我去探索更为广阔的教学领域。研习评议研习教师考核意见(客观评价研习中的态度、表现等):研习成绩考评考评等级:A等 B等 C等 D等研习指导教师(签名): 20 年 月 日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