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基础知识及其概念(共10页).doc
《统计学基础知识及其概念(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基础知识及其概念(共10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概念篇总体: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务的整体,亦称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指标: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调查的范围,即所要调查的总体,它是由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即调查对象中的一个一个具体单位,它是调查中要调查登记的各个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
2、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抽样调查:是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又称为概率抽样或称为随机抽样。 抽样调查是抽取总体重的部分单位,收集这些单位的信息,用来对总体进行推断的调查方法。这里的总体是指抽样推断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整体,它是由所要研究的范围内具同一性质的全体单位所组成的整体。被抽中的部分单位构成样本。一般的,将总体记作N,将样本记作n。面谈访问法:是由访问员与被调查者见面,通过直接访问来填写调查问
3、卷的方法。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复合分组体系:多个复合分组组成的分组体系。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频率:是将跟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或比重。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的总称。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表明现象总体发展的结果。平均指标: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4、 是将一个总体内各个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标志变异指标:是表明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强度相对指标:是不属于同一总体的两个性质不同但相互间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比值,是用来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利用程度的综合指标。加权算数平均数:是在总体经过分组形成变量数列(包括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有变量值和次数的情况下,将各组变量值分别与其次数相乘后加总求得标志总量,再除以总体单位数(即次数总和)而求得的数值。标准差:是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发展速度: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
5、根据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对比求得,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几倍或百分之几,常用倍数或百分数来表示。由于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又可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概率抽样:概率抽样在抽取样本时不带有任何倾向性,它通过从总体中随机抽选单位来避免这种偏差,因而对总体的推断更具代表性。比例分析法:比例分析法又名“比率分析法”,是用倍数或百分比表示的分数式,即通过计算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对比值,来揭示和对比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事物的水平和效益的好坏,或分析部分和整体之间比例关系的分析方法。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
6、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 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周期性普查制度、经常调查制度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三大类。周期性普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由国务院组织,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普查的统计调查制度。经常性调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由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其他部门共同制定,进行年度和定期(半年、季度、月度等)经常性统计的统计调查制度。非经常性调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由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其他部门共同制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实施或一次性实施的专项调查、试点调查等临时性统计调查制度。基本单位:
7、是指我国境内除住户以外拥有一定活动场所并从事一定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单位。增加值:也称追加价值,是所有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之和,即追加到中间投入上的价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出: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产量,即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农林牧渔业总产出一般采用“产品法”进行计算,即将每种产品都按产品产量乘以相应的单价求得每种农产品的产出,然后将各种产品的产出相加求得。工业总产出:是指工业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工业总产出一般采用“工厂法”计算。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是指批发零售贸易
8、企业、单位一定时期内从事商品的购进、保管、整理、包装及销售等服务活动总量的价值,反映批发零售贸易活动的总成果。它表现为通过商品购销活动追加到商品上的价值,也就是商品销售收入减去商品进价所得的差额,即毛利。能源统计:是运用综合能源系统经济指标体系和特有的计量形式,采用科学统计方法,研究能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加工、转换、输送、储存、流转、使用等各个环节运动过程、内部规律性和能源系统流程的平衡状况等数量关系的一门专门统计。能源消费量:是指能源使用单位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的数量。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是指能源消费企业购进的在报告期某一时点尚未消费,在原材料、能源供应仓库(或场
9、地)中实际结存的商品库存量。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总计: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按其流动性(即资产的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和递延资产。流动资产:指企业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短期投资:指企业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的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
10、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合计: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按偿还期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指企业债务的偿还期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的短期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等。长期负债:指企业债务的偿还期在一年以上或者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实收资本: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包括货币、实物、无形资产等各种
11、形式的投入。增值税:是以法定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计税一句是纳税人销售货物的销售额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税率分为4%、6%、13%和17%。财政拨款:是指单位本年度实际收到的上级财政拨款,含一般预算拨款和基金预算拨款。收支结余:是指行政(事业)结余和经营收支结余的合计项。行政(事业)结余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年度各项事业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经营收支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年度各项经营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单位从业人员:是指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长期职工:是指用工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职工。包括原固定职工、合同
12、制职工、长期临时工,以及原国有单位使用的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的人员和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原计划外用工。临时职工:是指用工期限不足一年的在岗职工。竣工房屋面积:指在报告期内房屋建筑按照设计要求已全部完工,达到住人和使用条件,经验收鉴定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可正式移交使用的各栋房屋建筑面积的总和。二、其他篇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2. 标志可以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指标与标志的联系1. 有许多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2. 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
13、存在着变换关系。由于研究目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也会不同,有的指标可能会变成标志,有的数量标志也可能变成指标。统计的工作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承上启下)统计分析(最终目的)统计的认识过程统计的认识过程是:从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到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统计分析)。这种质-量-质的认识过程是统计的完整过程,虽然每个阶段有各自的独立性,但它们又是相互连接的统一过程,缺少哪个环节都会出现偏差。普查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普查比任何其他调查方式所搜集的资料都更全面、更系统,但普查工作牵涉面广,工作量大
14、,所需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普查的组织方式有两种:一是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二是由被调查单位填报。抽样调查的特点1. 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2. 根据样本的资料推断总体的数值初级资料搜集的方法1直接观察法 2报告法 3面谈访问法 4邮寄访问法 5电话访问法 6互联网访问法统计调查误差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图示法:1直方图 2折线图 3曲线图 4饼图统计表的构成 统计表是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构成。统计指标的三个要素:1指标名称 2计量单位 3计算方法 实际统计工作中,使用的是另一种涵义的统计指标,这种涵义的统计指标是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如2005
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亿元,这时统计指标除包含上述三个要素外,还包含了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和指标数值等另外三个要素。统计指标的种类(一)按统计指标所说明的总体现象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外延指标)和质量指标(内涵指标)。(二)统计指标按作用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四类,分别反映现象的规模、水平、结构、比例、集中分散程度等数量特征。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段时期内累计规模的总量指标。如:2005年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90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827.2亿元,这
16、些都是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状态上规模的总量指标。例如:期末物资库存量、2005年底我国国有企业单位职工人数2569.6万人、年末企业固定资产数等。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在于:1. 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一般情况下,包含时期越长,指标数值越大,包含时期越短,指标数值越小。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的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2. 时期指标的各期数值可以相加,表示现象在更长时期内发生的总量;时点指标的数值不能相加,因为相加的数值没有实际意义。平均指标的特点1 它是一个代表性的指标,代表总体各个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它代表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集中趋势。2
17、 它把各个单位某一标志数值的差异抵消掉,而反映总体的综合特征。加权算术平均数 = (各组变量值*各组次数) 各组次数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1. 指标数值所属的时期长短或时间间隔应该一致;2. 指标数值所属的总体范围应该一致;3. 指标的经济涵义应该相同;4. 指标数值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应该一致。发展速度发展速度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对比求得,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几倍或百分之几,常用倍数或百分数来表示。由于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又可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一) 定基发展速度地基发展速度是指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
18、最初水平)之比,表明这种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因此也叫“总速度”,用公式表示如下:(二) 环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是指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表明这种社会经济现象逐期的发展速度。如果计算的单位时期为一年,那么这个指标也称为“年速度”,用公式表示如下:(三) 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1.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哥哥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用公式表示如下:2. 将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相除,即可求得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此外,在实际统计工作中,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常计算年距发展速度,用公式表示如下:水平法,又称几何平均法,其特点是:从最初水平 出发,每期平均发展速度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计学 基础知识 及其 概念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