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共31页).doc
《2012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共3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古生物地史学复习题(共31页).doc(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古生物地史学习题第二章1、什么叫化石(fossil)?研究化石的意义是什么?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遗迹; 研究意义:为研究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提供证据,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恢复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环境,为古板块运动和演化提供证据。2、什么是石化作用?有几种主要形式?石化作用: 地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及其生命活动的痕迹在被沉积物埋藏后,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随着沉积物的成岩作用,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形成化石 。 * 矿质填充作用:生物硬体组织中的一些空隙,通过石化作用被一些矿物质沉淀充填,使生物 硬体变得致密和坚实。* 置换作用:石化
2、作用过程中,原来生物体的组成物质被溶解,并逐渐被外来矿物质填充。常 见置换作用有硅化、钙化、白云石化、黄铁矿化。* 碳化作用:石化作用过程中生物遗体中不稳定的成分经分解和升馏作用而挥发和消失,仅留 下较稳定的碳质薄膜而保存成为化石。3、化石形成和保存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生物本身条件最好具有硬体 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 低能、碱性、还原等 埋藏条件 化学、生物成因的沉积物 时间条件 迅速、长期埋藏 成岩条件 压实小和重结晶作用微弱4、化石的保存类型 (根据化石保存特点分) (1) 实体化石:经过石化作用保存下来的全部生物遗体或部分生物遗体的化石 (2) 模铸化石:生物遗体在岩层中的印模和铸型。根据其
3、与围岩的关系分4类: 印痕化石:生物尸体陷落在细粒碎屑或者是化学沉积物中留下生物软体的印痕。 印模化石:生物硬体在围岩表面上的印模,包括外模、内模。 核化石:生物体结构形成的空间或者是生物硬体溶解后形成的空间被沉积物充填固结后形成与原生物体空间大小形态类似的实体。包括内核、外核。 铸型化石:当贝壳埋在沉积物中已经形成外模和内核之后壳质全部溶解并被矿质充填形成的化石。 (3) 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的古代生物生活活动留下的遗迹和遗物。 (4) 化学化石:地史时期生物有机质软体部分虽遭受破坏而未能保存为化石,但分解后的有机成分(脂肪酸、氨基酸)残留在岩层中。5、化石的分类等级是什么? 界(king
4、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6、化石命名的优先律、单名法、双名法、三名法是什么意思? 单名法:属(各亚属)及其以上单位的学名用一个词位来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 双名法:种的命名用用两个词表示,在种名前加上它所属的属名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种名。 种名第一个字母小写,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 三名法:亚种的命名在属和种名之后,加上亚种名。亚种名第一个字母仍小写。 优先律:生物的有效学名是符合国际动物、植物和菌类学命名法规所规定的最早正式刊出的名称。未定种sp. 不定种sp.indet 相似种、比较种cf. 亲
5、近种aff. 新属gen.nov 新种sp.nov第三章1、什么是集群绝灭与背景绝灭? 地史上短时期内许多门类生物近乎同时绝灭,使生物界绝灭率突然升高的绝灭方式。 地史上绝大部分时期具较低的平均绝灭速率(百万年0.11个种)的绝灭方式。2、什么是渐变论和间断平衡论?达尔文认为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自然选择作用使微小的变异在极其漫长的世代遗传中积累出现性状分歧,进而在遗传中积累达到种的等级,就形成新种,他认为自然界没有飞跃,这种观点被称为渐变论。间断平衡论:生物界即存在相对均匀、缓慢、渐进的发展变化,也存在不均匀、突然、瞬时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两种过程相互交替出现。生物演化是突变
6、与渐变的辨证统一。3、什么是生物进化的不可逆性?已演变的生物类型不可能恢复祖型,已灭亡的类型不可能重新出现。生物器官一经退化,就不会在其后代中恢复原状,已经退化消失了的器官也不会再度出现。4、什么是相关律和重演律? 相关律: 环境条件变化使生物的某种器官发生变异而产生新的适应时,必然会有其他的器官随之变异,同时产生新的适应。 重演律: 生物总是在其个体发育的早期体现其祖先的特征,然后才体现其本身较进步的特征,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简单重演。5、地史上集群绝灭有几次?各在什么时期?5次:奥陶纪(O)志留纪(S) D3f1D3f2(法拉斯法门) PT TJ KE第四章1、原生动物概述:筳 真核单细胞
7、动物;是一个能够独立生活的有机体;个体微小;具有“类器官”;有些种类具有骨架或能分泌外壳;生活于淡水、海水及潮湿的土壤中。2、古生物学家把生存时限短地理分布广保存好易于在一定地层中发现的化石,称为标准化石。3、蜒壳的基本形态及构造?指出图中构造名称4、腔肠动物概述:珊瑚 腔肠动物属于低等的二胚层多细胞动物,是真正的后生动物; 有明确的组织,但无真正的器官分化;身体多呈辐射对称,少数两侧对称;体壁由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胶层组成;外胚层细胞可分泌钙质或角质外骨骼,但有的腔肠动 物不具造骨能力; 中间有一空腔,司消化和吸收,称为腔肠; 在消化腔中央有口,既是食物进口,又是废物排泄口,口的周围具一圈或多
8、圈的触手; 有些种类具有刺细胞,有御敌作用;上面的口既是食物的进口,又是废物的排泄孔; 大多数为海生,少数生活于淡水; 腔肠动物的两种基本形态是水螅型和水母型。水螅型营固着生活,水母型营漂浮生活5、四射珊瑚有哪四种构造组合带型?每种类型包括哪些构造? 单带型 隔壁+横板 双带型 隔壁+横板+鳞板 隔壁+横板+泡沫板 隔壁+横板+中轴 隔壁+横板+中柱 三带型 隔壁+横板+鳞板+中轴 隔壁+横板+泡沫板+中轴 隔壁+横板+鳞板+中柱 隔壁+横板+泡沫板+中柱 泡沫型 泡沫板充满整个珊瑚体 6、比较四射珊瑚与横板珊瑚的不同点?软体动物概述: 双壳纲、头足纲 数量多、分布广,是动物界第二大门类; 适
9、应能力强,陆上和海上均有代表,如蜗牛、田螺、乌贼等; 身体可分为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四部分, 外套膜包裹内脏团并且常分泌钙质硬壳; 水生种类鳃呼吸,陆生种类以外套膜当肺呼吸双壳纲1.概述水生、两侧对称,具左右两瓣外壳双壳纲由两瓣外套膜包围成外套腔,腔内具瓣状鳃瓣鳃纲足位于身体前腹方,常似斧形斧足纲有些种类足后伸出一簇丝状足丝,用于附着在外物上,足丝发育的成年个体,其足常退化;背部以铰合构造和韧带相连,壳内以闭肌伸缩司壳体开合;后方以进、出水管司代谢作用。2.双壳类基本特征两瓣壳一般相互对称、大小相等;每瓣壳本身前后一般不对称; 固着、躺卧、漂游生活者壳形变异3、如何确定双壳纲的前后?确定壳的
10、前后可据下列特点: 一般喙指向前方; 壳前后不对称者,一般后部较前部为长; 放射及同心纹饰一般由喙向后方扩散; 新月面在前,盾纹面在后; 有耳的种类,后耳常大于前耳; 外套湾位于后部; 单个肌痕时,一般位于中偏后部。两个肌痕有大小不同时(异柱),前小后大。壳的前后确定以后,将壳顶向上,前端指向观察者的前方,左侧壳瓣为左壳,右侧壳瓣为右壳。头足纲1.概述软体动物门中发育最完善、最高级的一个纲全部海生、食肉动物、海底爬行或水中游泳两侧对称,头、眼发育、位于前方,中央有口。腕的一部分环列于口周围,用于捕食;另一部分则靠近头部的腹侧,构成排水漏斗,是独特的运动器官。头足类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感觉器官
11、都较其它软体动物发达鳃呼吸 四鳃:具外壳 二鳃:具内壳或无壳2、外壳类基本特征壳饰 光滑或具装饰 平行壳口边缘:生长纹、生长线 平行旋卷方向:纵旋纹、纵旋线 垂直旋卷方向:横肋 网状饰 壳刺和瘤3、头足纲缝合线类型及其特征?菊石式:鞍、叶都分出许多小叶。 齿菊石式:鞍浑圆,叶部呈锯齿状。棱菊石式:叶部呈尖棱状,鞍叶数目较多。无棱菊石式:鞍、叶都呈宽圆状,鞍叶数目较少。鹦鹉螺式:无明显的鞍叶之分,呈平缓的波状。4、鹦鹉螺类体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有哪几个类型?依据隔壁颈的长短、弯曲程度和连接环形状划分。5种类型:无颈式:隔壁颈甚短或无,无连接环直短颈式:隔壁颈短而直,连接环直亚直短颈式:隔壁颈短而
12、直,仅尖端微弯,连接环微外凸弯短颈式:隔壁颈短而弯,连接环外凸全颈式:隔壁颈达到或超过后一隔壁,连接环有的存在节肢动物门 三叶虫 门类最庞大,占现生动物的85%,如虾、蜘蛛、蚊子、苍蝇等; 生态领域极广,几乎遍布所有生态领域,部分寄生; 体节愈合成头、胸、腹或头、胸、尾三部分; 每一体节通常具一对附肢,附肢又分成若干节; 体披甲壳或厚皮,几丁质或磷酸钙质,脱壳生长;三叶虫身体扁平,披以坚固的背甲,腹侧为柔软的腹膜和附肢。背甲为两条背沟,纵向分为一个轴叶和两个肋叶;背甲成分以碳酸钙和磷酸钙为主,质地较硬。长卵形或圆形,通常长3-10cm,最小不及5mm,最大可达70cm。从结构上可分为头甲、胸甲
13、和尾甲。 1、三叶虫头甲的构造特征有哪些?2.三叶虫的面线类型及其特征?三叶虫面线:穿过眼和眼叶,眼叶前端的为面线前支,眼叶后端的为面线后支。根据面线后支延伸方向分四种类型:后颊类面线后支交于后边缘前颊类面线后支交于侧缘角颊类面线后支切于颊角边缘式面线面线处在头甲边缘,从背视看不到腕足动物 海生、底栖、单体群居、不分节、具真体腔、两侧对称的无脊椎动物; 两瓣壳,大小不等;壳质主要为钙质或几丁磷灰质; 滤食性生物,摄食器官是纤毛腕;腕足动物壳体外部构造特征?半索动物门笔石纲口索:口腔背面向前伸出的一条短盲管。海生,个体小,群体动物,绝灭生物,经石化蒸馏作用而保存为碳质薄膜化石。正笔石的十种胞管类
14、型及其特征?12、笔石的生态及地史分布特征?固着(树形笔石)或漂浮(正笔石)。可以生活在滨海半深海。往往保存在页岩中,即黑色笔石页岩,反映了缺氧的还原环境:页岩相、黑色笔石页岩相。地史分布:2C1(O-S盛)第五章 脊索动物和古植物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分类 身体背部具一条富弹性而不分节的脊索支持身体。 具背神经管,位于身体消化道的背侧,脊索(脊柱)就在它的下方。 具咽鳃裂,水生的脊索动物终生保留咽鳃,而陆生的脊索动物仅见于胚胎期或幼体阶段。1、脊椎动物亚门的分类? 有头、躯干和尾的分化,又称有头类; 脊索只见于个体发育的早期,以后即为脊柱所取代; 躯干部具附肢(偶鳍或四肢),少数种类附肢退化
15、或消失; 除无颌类外,均具备上、下颌; 具完善的中枢神经系统,位于背侧,其末端发育为大脑,循环系统位于身体腹侧; 具内骨骼;2、两栖纲的一般特征及进化意义?(两栖类登陆的条件) D3-现代,C-P繁盛(1)成年用肺呼吸,肺功能不完备,靠湿润的皮肤帮助呼吸(2)五趾的四肢,陆上支持身体和运动;(3)早期身披骨甲或硬质皮膜防止水分蒸发。3、爬行纲的进化特征 C2-现代(1)终生用肺呼吸,可以完全摆脱水体;(2)身披鳞甲或角质板,能保护身体,防止体内水分蒸发;(3)大脑较发达;具五趾型四肢;骨骼全面硬骨化;(4)繁殖后代出现了羊膜卵。包裹胚胎,防止干燥和机械损伤。可在陆地上进行繁殖。4、鸟纲 J-现
16、代.(1)最成功的飞行脊椎动物;(2)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37.0-44.6C),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3)身体流线型,具羽毛,前肢成翼,骨骼致密轻巧,髓腔大; (4)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 (5)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造巢、孵卵、育雏),保证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5、哺乳纲 T - Rec.(1)最高等的脊椎动物;(2)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3)牙齿分化,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 (4)身体结构比爬行动物更进化和坚固,一般具快速运动的能力; (5)恒温、胎生、哺乳 哺乳动物的牙齿:门齿、犬齿、臼齿根据食性不同,臼齿又可分出不同类型:切尖
17、型、脊齿型、瘤齿型6、从猿到人的发展演化经历哪些演化阶段?(1)、南猿 440100万年,分布于非洲南部和东部,具有粗壮的颌及厚层珐琅质的齿,直立行走,身高1.3米,脑量400-500ml。(2)、能人 250160万年,头骨壁薄,眉脊不明显,脑量500700ml,颊齿比南方古猿非洲种窄,直立行走,可以使用砾石制成的石器。(3)、直立人 18030万年,在亚、欧、非洲等地有发现,如我国云南的元谋人;陕西蓝田人,是直立人的不同亚种。北京猿人也属于直立人的一种。(4)、智人 早期智人(2010万年)(山西丁村人)(德国尼人)晚期智人(10万年-现代)(旧石器时代)(周口店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18、)7、脊椎动物演化中的几件大事 颌的出现:有效捕食(棘鱼、盾皮鱼开始),在进化中 有重要意义; 水生陆生:进化史上又一里程碑(水陆两栖); 羊膜卵:它的出现是进化史上的第三件大事,完全脱离水,成为真正的陆生动物; 变温恒温,卵生胎生: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加快了动物发展的步伐,以致最后产生人类;古植物学研究意义:生命起源:最早出现的生命属于植物界 地层划分:尤其对元古宙地层和各时代非海相地层最为重要 古环境:古植物是划分、恢复地史时期古大陆、古气候和植物地理分区的主要标志 矿产方面:古植物本身参与成矿如铁矿,石油,油页岩,煤等,各种藻类亦可以形成礁、藻煤、硅藻土等植物的形态和结构一般有根、茎、
19、叶和繁殖器官等部分的分化,形体结构复杂; 具输导作用的维管束; 主要为维管植物,适于陆地生;生殖器官原始类群(原蕨、石松、节蕨、真蕨):生殖器官为孢子囊,载孢子囊的叶称为孢子叶。同孢(孢子母细胞大小一致)和异孢(大小不一致)。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是异孢,雄性的孢子囊称为花粉囊,可聚成各种形式的孢子叶着生生殖枝(小孢子叶球);雌性生殖器官叫胚珠,受精后发育成种子。(2)茎的分枝:二歧式:等二歧式 不等二歧式 二歧合轴式:叉枝交替成为主枝侧出式:主枝生长快,成较粗的中轴,主轴的侧芽发育慢,成较细的侧枝4、说出下列蕨类植物叶中标出的构造名称。5、地史时期植物界演化阶段?(1)菌藻植物阶段(Ar-S
20、3)水生。低等菌类和藻类。为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丝状体或片状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具维管束。(2)裸蕨植物阶段(S3-D2) 植物登陆。生活于滨海潮湿低地。裸蕨为主,有原始的石松、节蕨、真蕨。(3)蕨类植物阶段(D3-P2)蕨类植物:石松纲、节蕨纲、真蕨纲+裸子植物:种子蕨纲、科达纲繁盛。C-P:第一造煤期(全球最大造煤期)。(4)裸子植物阶段(P3-K1)裸子植物: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真蕨纲繁盛。T3-K1:第二造煤期。(5)被子植物阶段(K1-Q)E(古近纪): 乔木;E3后出现灌木、草本。Q:与现代的植物面貌相似。E+N(古近纪-新近纪):第三造煤期。第六章 生物与环境1、生物的
21、生活方式根据海洋生物居住地段和运动方式的不同分:底栖生物:指生活在水层底部,经常离不开基底的生物。底栖活动型生物、底栖固着型生物游泳生物:游泳生物有游泳器官,能主动游动,动物身体常呈流线型,两侧对称,运动、捕食和感觉器官发达。浮游生物:浮游生物没有真正的游泳器官,常随波逐流,被动地漂浮在水中。2、影响生物生存的主要环境因素:温度 水深 光线 盐度 底质 气体 海拔 生物因素3、群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领域内的所有种的总和。 (群落有居群所组成)居群:一个群落中某一种的所有个体的总和构成一个居群。特征种:一个群落中往往存在着为该群落所特有的种,该种在其他群落中缺失或少见,可以用来作为该群落的标志,
22、该种就被称为该群落的特征种。生态系统:由群落及其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还原者或分解者4、什么叫标准化石和指相化石,有什么重要意义?标准化石:指那些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利用这些化石既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也可以用于地层年代对比。指相化石:指能够反映某种特定的环境条件的化石,可以推断环境5、形态功能分析法深入研究化石的基本构造,力求阐明这些构造的功能,据此重塑古代生物的生活方式。第七章 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和古地理沉积环境: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的自然地理单元。沉积相:在特定的沉积环境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古生物 史学 复习题 3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