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大题汇总【简答题(共15页).doc
《《教育心理学》大题汇总【简答题(共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大题汇总【简答题(共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教育心理学大题汇总【简答题论述题补充题(附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大题汇总一、简答题: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2、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怎样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答:例如,一名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方面存在困难,我们就可以应用智力测验、阅读测验或者与此有关的生理方面的健康检查等各种形式的测查手段,来找出困难的症结。当然,阅读困难也可能与个人的生活
2、经验有关,如父母离异、对儿童漠不关心或期望过高致使学习动机受挫,或者与教师关系不和、教学方法不当等致使儿童失去学习兴趣等。教师可以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困难或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追根溯源,准确了解学生,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心理健康发展。3、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答: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学科,任务是双重的,即:理论任务与应用任务。理论任务:如学习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遵循怎样的规律?学习迁移的机制何在?态度与品德形成的机制与条件是什么?课堂环境对学生学习及人格的发展究竟有何影响作用?对以上问题的研究至今没有统一结
3、论,因此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探索这些理论问题的答案,使教育心理学更加完善。应用任务:教育心理学需要用理论不断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发现、把握和正确运用教与学互动的心理活动规律,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更富有成效。4、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包括哪几个阶段?答:教育心理学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在此后的三十年里,美国的同
4、类著作几乎都师承了这一体系。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到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主要是围绕有效
5、的教与学的,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及其条件也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细致,如从认知层面研究问题解决过程、学习策略以及学习动机等,并且,教育心理研究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发展了许多有效教学模式,如合作学习等。5、 学习的特征有哪些?答:学习是个体凭借经验而产生的心理结构及其外显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的特征有:学习是变化,是个体产生的某种
6、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学习的效果和结果。这种变化是由经验引起的,这里的经验就是学习者学习过并且掌握了的内容。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会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甚至终生。学习是后天的习得活动,而不是本能活动,是个体独立存在于客观世界中通过不断的实践而出现的现象。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变化活动,任何其他人不能替代。6、 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答:主要掌握间接经验;具有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带有一定程度的超前适应性。7、 行为主义学习论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包括桑代克的试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说、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答:一、桑代克的试误说桑代克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他的试误说基本观点是
7、:学习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步减少,正确反应琢渐增加,最终形成固定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即在一定的剌激情景与某种正确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其中不需要观念或思维的参与.人比动物能够建立更多、更复杂的联结。桑代克认为试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个: (1) 准备律 个体进行学习事先有某种准备。特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2)练习律 学习要经过反复的练习。某种刺激与特定反应的联结,越运用就越牢固。 (3) 效果律指一个联结的后果会对这个联结有增强或消弱的作用。学习者如果获得满意的结果,其联结的力量就会增强;相反则消弱。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说经典
8、性条件反射是由前苏联的巴甫洛夫提出来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 (1) 基本观点: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固与恢复的过程。他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联系的形成。 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在他的经典实验中,将狗置于经过严格控制的隔音实验室内。食物通过遥控装置可以送到狗面前的食物盘中。首先向狗呈现铃声刺激,铃响半分钟后便给予食物,于是可观察并记录到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当铃声与食物反复配对呈现多次以后,仅呈现铃声而不出现食物时,狗也会做出唾液分泌反应。在铃声与食物经过多次匹配之后,单独呈现铃声而没有食物时,狗也会分泌唾液。此时,中性刺激铃声具有了诱发原来仅受食物制约的
9、唾液分泌反应的某些力量而变成了条件刺激,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即能引起的反应则叫做条件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2)巴甫洛夫指出了引起条件学习的一些基本机制,即学习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获得与消退。在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中,具有强化作用的无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泛化与分化。条件反射形成的初期,个体不仅对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也会对相关的、类似的刺激做出反应,即泛化。个体只对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反应,而对其他类似的刺激不做反应,就是分化。 总之,经典条件反
10、射学说解释了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揭示了学习的重要心理机制,条件反射成为后来行为主义对行为问题进行研究的重要方法。 三、操作条件反射说此学说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基本观点是: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称应答行为,另一类称操作行为。他认为应答行为是被动的,是被一定的刺激诱发的。而操作行为却带有主动的性质,虽然也受环境影响,但不是直接引发于某一明显的刺激。他通过白鼠的斯金纳箱实验得出,人类的学习要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强化刺激既不与反应同时发生,也不先于反应,而是随着反应发生。有机体必须先做出所希望的反应,然后得到报酬,即强化刺激,使这种反应得到强化。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中的
11、强化理论:强化是重要的影响行为的因素,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因为强化的作用,控制强化就能对行为进行控制。强化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强化也称正强化,当个体做出某种行为,随后或同时给予某种奖励,从而增强了个体行为反应的强度;中止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特定反应的概率,称为消极强化或负强化。8、 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苛勒的顿悟说、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建构主义学习论)答:一、苛勒的顿悟说苛勒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就是由于对情境整体关系作了仔细了解后豁然开朗,是经过突变学会的,学习是知
12、觉的重新组织和构造完形的过程。这种知觉经验变化的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发现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领悟,是由不能到能的突然转变。顿悟说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行为主义学派的简单化、机械化的弊端,选用灵长类动物作为研究对象,更接近与人类的学习,可他过分夸大了顿悟学习的作用,否认尝试错误的学习形式,是不恰当的。二、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建立起的理论。基本观点:他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对信息的接受和使用的过程,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件构成,学习主要表现为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加涅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领
13、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关注的是学生如何以认知模式选择和处理信息并做出适当的反应,偏重信息的选择、记忆和操作以解决问题,重视个人的知识过程。因此在学习方法上,主要指导学习,主要给学生以最充分的指导,使学习沿着仔细规定的学习程序进行。三、认知结构学习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他认为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基本观点: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强调发现学习。布鲁纳认为,教学一方面要考虑人的已有知识结构、教材的结构,另一方面要重视
14、人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内在动机。他提倡发现学习法,以便使学生更有兴趣和自信地主动学习。发现法的特点是关心学习过程胜于关心学习结果。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说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已有的认知结构、学习内容的结构、学生独立思考等的重要作用。这些对于中小学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是有积极意义的。四、认知同化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他认为学习变化的实质在于新旧知识在学习者头脑中的相互作用,那些新的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关系,进行同化和改组,在学习者头脑中产生新的意义。主要观点:1、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个体获得有逻辑意义的文字符号的意义,是
15、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而非人为的练习。有意义学习过程就是个体从无意义到获得意义的过程,它依赖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2、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是教师直接呈现知识及其意义,学生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得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系统知识,要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并能得到巩固,主要靠接受学习。这种学习与“师讲生听”的满堂灌教学有质的不同,它是通过教师的传授来接受事物意义的过程,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五、认知目的论。该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尔曼提出的,他认为学习的结果不是建立剌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而是有机体的
16、内部变化要在剌激与反应之间发生作用。关于学习托尔曼有以下观点:第一,一切学习都是有目的的活动。第二,为达到学习目的,必须对学习条例进行认知。托尔曼认为个体的行为表现为整体的行为,这种有目的的整体性的行为是学习认知的结果。六、社会学习论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主要观点:1、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在社会情境下,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可迅速地进行学习。观察学习包括四个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生过程;强化和动机过程。2、自我调控。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3、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
17、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预期,也就是个体在面临某一任务活动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珍、自尊等方面的感受。自我效能的形成主要受五种因素影响,包括: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的唤起以及情境条件。班杜拉在学习问题的研究中,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改变了传统学习理论重个体轻社会的思想倾向。七、建构主义学习论基本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每一个人自己决定的。个体是以自己的经验建构现实和解释现实,由于个体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其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建构知识。建构主
18、义学习论的基本观点主要体现在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三方面:第一,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人类知识的主观性。第二,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在师生共同的活动中,教师提供帮助和支持,使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第三,学生观,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9、 简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答: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10、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各阶段的具体特征如下:(1
19、)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其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感知运动图示。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示。(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相当于小学阶段,儿童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真正运算能力,先后获得各种守恒概念,但运算的形式和内容仍以具体事物为依据。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1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
20、段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个体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第一阶段(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第二阶段(2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儿童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如果父母允许幼儿去做他们能力所及的事,鼓励幼儿的独立探索愿望,幼儿就会逐渐认识自己的能力,养成自动自主的个性。第三阶段(4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儿童有可能把他的活动范围扩展到家庭之外。第四阶段(611岁):
21、勤奋对自卑的冲突。该阶段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这个时期,绝大多数儿童已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并期望他完成的社会任务。第五阶段(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两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揭示了人格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教育任务和方法。12、学习动机的种类有哪些?答: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近景直接性动机和远景间接性动机。13、学习动机的作用有哪些?答:引发作用;定向作用;维持作用;调节作用。14、简答学习动机
22、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耶克森多德森定律)答: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多德森认为,一般情况下,学习难度是中等的时候,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学习动机微弱或过于强烈都不利于学习,只有当学习动机的强度适中时,才会取得最理想的学习效果;当学习难度变化时,两者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学习难度很小,学习动机必须十分强烈才能取得好的学习结果;学习难度很大,适当降低学习动机的强度才能促进学习。15、简答学习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归因理论、成就动机理论)答: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七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和理解需
23、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认为,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但也并非绝对对立,在个体发展过程中,高级需要出现得较晚,满足高级需要要具备较好的外部条件,如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斯金纳认为,人们之所以具有某种行为倾向,是因为个体先前就建立了这种行为和相应刺激的牢固联系,而这个牢固联系是因受到强化而建立的。一般说来,过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有收到强化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更高;反之,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则会降低。三、归因理论:归因是指个体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行为结果形成原因的过程。进行归因时,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心理学 教育 心理学 汇总 答题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