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电网雷电密度图编制说明(共37页).doc
《华东电网雷电密度图编制说明(共3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电网雷电密度图编制说明(共37页).doc(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华东电网有限公司科学技术报告华东电网落雷密度分布图绘制说明华东电网有限公司上海市南京东路201号二八年五月目 录专心-专注-专业前言雷击是造成输电线路跳闸停电的主要原因。掌握地区的雷电活动规律,无论是对于新线路的防雷设计,还是对已建成线路的防雷改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电力部门在划分雷电活动强弱地区时,仍然是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该地区的雷暴日的数量,而在计算输电线路的落雷次数时采用的参数是雷暴日乘以地面落雷密度。运行经验表明,该方法计算的落雷次数比真实值偏低,且也无法反映不同落雷密度地区的差异,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上世纪7O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基于磁场定位和时差定位原
2、理的雷电定位系统,使雷电定位更为准确、统计数据更为全面,能够为雷电活动的参数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华东电网雷电定位系统投运十多年来,运行情况良好,已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可用于探寻、掌握华东地区的雷电活动规律。本报告立足于华东电网雷电定位系统多年积累的基础数据,结合华东地区的实际需求,研究了华东电网落雷密度分布图绘制的方法,检验了所推荐落雷密度分布图的科学性,最后指出落雷密度分布图对于电网建设运行的重要指导意义。1 落雷密度分布图绘制的必要性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承受工频电压、操作过电压和大气过电压时,都可能会发生外绝缘闪络事故。近几年,通过线路调爬等措施使线路的污耐压水平得到提高,线路在工频电压
3、下的可靠性明显提高。同时,在超高压输电系统中,操作过电压已被限制在较低的幅值水平,极少发生因操作过电压导致线路闪络的故障。国内外运行经验表明,大气过电压(雷电)引起的绝缘闪络已成为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表1-1 2004年2007年华东电网500kV线路雷击跳闸统计年份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华东2004雷击跳闸次数012311935雷击跳闸率(次 /100km.a)00.2380.3680.2820.6670.284雷击占总跳闸的百分比042.8%57.9%20%64.3%43.2%2005雷击跳闸次数1671722雷击跳闸率(次 /100km.a)0.180.0970.2260.0080.518
4、0.179雷击占总跳闸的百分比25%50%43.8%8.30%46.7%39.3%2006雷击跳闸次数191761144雷击跳闸率(次/100km.a)0.170.1370.40.4170.8450.311雷击占总跳闸的百分比50%50%80.9%60%100%70.9%2007雷击跳闸次数011163939雷击跳闸率(次/100km.a)00.1460.3510.1360.570.236雷击占总跳闸的百分比0%55%72.7%50%69.2%60.9%近年的华东电网500kV线路跳闸情况见表1-1,可见雷害引起的线路跳闸故障所占比例较高。2004年2007年的华东电网线路雷击跳闸率范围在0.
5、1790.311次/100km.a,平均达到0.253次/100km.a,与国家电网公司要求的0.14次 /100km.a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华东电网500kV线路设计时,大多取40雷暴日作为设计依据。然而,运行经验表明,按常规雷暴日设计的线路防雷水平明显偏低,达不到相应线路跳闸率的要求,主要原因包括,1)雷暴日不能有效反映区域雷电的密度,一天中无论多少次雷击均统计为一个雷暴日;2)随着输电线路的建设发展,线路越来越多的经过偏远地区、少人居住区,而这些区域的传统雷暴日统计数据往往空缺或缺乏准确;3)雷暴日不对对地放电与云间放电进行区分,而防雷设计中最关心的就是地面落雷。华东电网雷电定位系统投运十
6、多年来,覆盖了华东四省一市,运行情况良好,积累了大量的雷电基础数据。通过上述数据的统计分析,可得到年度落雷密度等线路设计基本参数,这不仅避开对雷暴日的统计误差,而且可更精确、更全面、更客观的反映线路雷击状况,直接指导线路设计与运行。因此,非常有必要及时开展基于雷电定位系统数据的华东电网落雷密度分布图的绘制工作。2 线路防雷设计现状及不足2.1 国内线路防雷设计规定目前,我国输电线路的防雷设计原则:1)通过设计线路的防雷电反击绝缘水平,来控制一定的耐雷水平和雷电反击跳闸率;2)通过设计一定的保护角来控制线路的绕击跳闸率。根据电力标准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的相关要
7、求,导线对杆塔的空气间隙应符合以下三种电压要求:工频电压、操作过电压和雷电过电压。500kV输电线路的防雷设计要求如表2-1所示。表2-1 500kV线路防雷设计要求反击耐雷水平(kA)125175防绕击耐雷水平采用双避雷线,保护角不大于15度雷电过电压间隙(cm)330(370)操作过电压间隙(cm)270工频电压间隙(cm)130悬垂绝缘子串的绝缘子个数(片数)25(28)注:括号内雷电过电压间隙与括号内绝缘子个数相对应,适用于发电厂、变电所进线保护段杆塔。由表2-1可见,对于常规500kV线路的防雷过电压要求往往决定了线路绝缘子的最小空气间隙。2.2 线路防雷设计的主要雷电参数2.2.1
8、 年落雷密度Ng当线路设计中确定了反击耐雷水平和保护角后,根据线路走廊内的每年落雷数量,就可以计算出线路的跳闸率。同样在已经投运的线路中,年线路走廊附近实际的落雷数基本决定了每年的跳闸次数。实际上,线路设计和运行中最关心的雷电参数是落在线路走廊内的年落雷总数,它取决于线路高度、宽度和线路所在地区的年落雷密度。因此,可以认为线路防雷设计的核心雷电参数是年落雷密度,即一年内每平方公里的地面落雷次数,在本文中以Ng表示。目前,由于国内传统的线路防雷设计中无法获得年落雷密度Ng,在计算每年每百公里的线路雷击次数N时,一般采用了近似公式进行计算,如式(2-1)所示。N0.1T(b+4hav) 式(2-1
9、)其中T为年雷暴日数;表示每一雷暴日、每平方公里的地面落雷次数,单位:次/km2.雷暴日;T的乘积表示该地区的年落雷密度,单位:次/km2.a;ha为地线(或者导线)的平均高度;4*hav为我国根据模拟试验和运行经验提出的等值受雷面积的宽度;b为两根地线之间的距离。实际上,现行标准中用T得到该地区的年落雷密度,即Ng。通常在40雷暴日情况下,取0.07(经验数据),对应的年落雷密度Ng为2.8。 由于雷电定位技术应用较早,美国电网企业积累的落雷密度相关数据已经利用于线路的设计。在IEEE Std 1243-1997:IEEE Guide for Improving the Lightning
10、Performance of Transmission Lines中,其防雷设计计算中优先选取雷电定位系统的记录的落雷密度(ground flash-density ,GDF)作为计算依据,只在无法获得这个数据时,才根据落雷日或落雷小时进行估算。图2-1 根据1989年1998年雷电定位系统数据绘制的美国年平均落雷密度2.2.2 雷电流幅值概率我国一般地区雷电流幅值超过I的概率可按下式(2-2)求得: 式(2-2) 式中:P为雷电流幅值概率;I为雷电流幅值,kA。由于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雷电流概率分布会有一定差别,可考虑借助雷电定位系统提供的雷电流参数,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使这项参数更精细化、更
11、准确的满足电网要求。2.3 线路防雷设计中的不足如上所述,在传统线路防雷的设计环节中,基于雷电观测手段的局限性,存在一系列的假设和经验公式。在目前华东雷电定位系统发展已较为成熟的条件下,有必要对相关的雷电参数进行精细化处理,主要包括:(1)用雷电定位系统积累的数据得出年落雷密度Ng ,以代替基于雷暴日的T的估算方法;(2)借助于雷电定位系统的雷电流分布对现有的统一概率分布曲线尝试进行细化。目前,作为防雷工作精细化的第一步,就是利用雷电定位系统的数据初步研究华东地区雷电活动的规律,统计分析华东地区的落雷密度,并进行落雷密度分布图的绘制。3 华东地区雷电分布的基本规律 3.1 华东电网雷电定位系统
12、的构成与功能华东电网雷电定位系统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福建5个分系统、51个探测站组成,是国内探雷电定位探测站数最多的区域性雷电定位系统,其结构图与布点图如图3-1、图3-2所示。目前,上海有朱泾、南汇、崇明岛、长兴岛、青浦、芦潮港、金山电厂、电试院等8个探测站;江苏省有东海、淮阴、盐城、泰州、南通、金坛、徐州、泗洪、六合、高淳、吴江等11个探测站;安徽省有合肥、芜湖、蚌埠、淮南、淮北、安庆、黄山、阜阳、滁州、六安、宣城、池州等12个探测站;浙江省有湖州、嘉兴、绍兴、宁波、建德、临海、衢州、丽水、温州、金华、龙泉等11个探测站;福建有福州、漳平、厦门、南平、莆田、三明、邵武、宁德、蒲美等9
13、个探测站。各探测站所测信号分别送各省前置机,再转发定位计算主机,同时通过省际网络送往其他省市的分析主机。各省市分析主机可以利用所有需要的探测站信号进行定位,使得各个地区都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华东电网雷电定位系统的中心站位于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中心站采用了前置机、位置分析仪、服务器、专线终端的冗余结构,各计算机各司其职,同时相互备份雷电参数,可以保证在有些设备故障情况下的雷电数据的完整。图3-1 华东电网雷电定位系统结构示意图华东电网雷电定位系统采用时差定位和方向定位相结合的原理,积累了大量雷电数据,特别是2004年以后,四省一市形成完整的雷电定位网络,雷电时间、空间数据更加准确、完整,适用于华
14、东地区的落雷密度等雷电参数统计分析。图3-2 雷电探测站布点示意图3.2 华东地区雷电分布的一般规律3.2.1 华东地区雷电分布的时间规律雷电分布的数据来自雷电定位系统,而雷电定位系统自身也在不断完善发展中,早期雷电定位系统探测站较少,各省市间没有联网,雷电探测效率相对较低。从2004年开始,华东地区雷电定位系统的构架与功能日趋完善,因此以2004年2007年的数据为研究工作的对象,并对其中部分不合理的定位数据进行了删除等预处理。每个自然年度是雷电活动的基本周期,通过对一年内每天华东地区内的落雷数统计,可以对雷电活动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图3-3为整个华东地区2004年2007年分日的雷击次数统
15、计,图3-4为华东地区2004年2007年平均分月的雷电数据统计。根据对雷电定位系统的数据分析和研究,华东地区雷电分布存在一定时间规律,具体为:(1)不同年份雷电数的时间分布都比较相近,雷电发生的高峰期一般为7、8月份,并前后延续到6月和9月;(2)3月-5月,一般会有持续时间较短的雷电小高潮的发生。图3-3 2004年-2007年分日雷击次数统计图3-4 年-2007年平均分月雷击次数统计3.2.2 华东地区雷电分布的空间规律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的闪电分布存在普遍规律:(1)中国陆地闪电密度平均值随海陆距离的变化显著。中国陆地闪电密度一般随海陆距离的增加,在125km 处达到峰值,这是海陆过渡
16、带;海陆距离超过125km后,闪电密度平均值逐渐降低;在海陆距离超过2400km后,闪电密度平均值又有升高。(2)中国陆地闪电密度分布的区域性差异是显著的,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闪电密度高值带(中心)与中尺度地形有不同的对应关系。中国东部湿润地区高闪电密度带经常出现在南北或东北西南走向、海拔5001500m的中尺度山脉和丘陵地区附近,两者水平尺度和走向大体一致,而闪电低密度带则经常出现在山间盆(谷)地和平原区。对照上述规律,从华东雷电定位系统的数据可以看出华东地区的雷电活动除了随机性以外,存在一定的重复性,有部分地区处于较强的雷电活动区域,这为绘制华东电网落雷密度分布图奠定了基础。3.3 小结通过
17、华东电网雷电定位系统数据的总结与相关研究成果的引用,充分说明华东地区雷电活动存在时间与空间的普遍规律,可以通过绘制华东电网落雷密度分布图来反映区域雷电活动的强弱,指导输电线路的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同时,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雷电定位数据可作为基础数据,适用于华东电网落雷密度分布图的绘制。4 落雷密度分布图的绘制方法4.1 落雷密度分布图的绘制要求落雷密度分布图反映的是一定时空范围内单位面积雷击次数的分布规律,正确合理划分落雷密度分布图需要做到:1)空间上要求区域单元格式合理,面积大小合适,与地图及雷电定位系统的精度相符合;2)雷电密度的等级划分上,范围涵盖完整能包括所有的雷电密度,界限分明,并具
18、有可操作性;3)时间上尽量反映多年雷电活动的重复性;4)落雷密度分布图层次清晰,可在地图上明确标出,且直观明了便于使用。4.2 落雷密度统计网格尺寸的确定雷电定位系统能够较为精确地测得某个落地雷的具体地理位置、雷击时间、雷电流幅值和极性,避免人为的误判和漏判,统计单位面积年度落雷次数,可计算某一地区的年度落雷密度。鉴于雷电定位系统的数据采用经纬度格式,雷电分布图的单位面积统计单元考虑采用以经纬度来划分网格的方法,首先对华东地区进行网格区域划分,然后对雷电数据库进行查询,得出各网格区域的年度雷电数,除以相应的网格面积,得到年度落雷密度。经纬度网格的面积分别考虑选取1010km2(经纬度0.1o0
19、.1o),55km2(经纬度0.05o0.05o),11km2(经纬度0.01o0.01 o)三种基本尺寸,通过实际绘图比较,发现:利用55km2网格绘制的落雷密度分布图网格大小适中,图片质量相对精细,且可避免雷电定位误差的影响,能够比较直观清晰的反映华东地区的落雷分布,推荐使用该尺寸。4.3 落雷密度的等级划分由于华东地区落雷密度的分散性较大,为了使分级合理,且涵盖完整,对自然分割、线性相关与指数相关等三种分级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与优化选择。4.3.1 自然分割法划分自然分割是指根据统计区域内落雷密度的自身分布特点进行相应的划分。该方法的优点为保证每组数据中的数值最为集中,组与组数据之间的差异
20、最大,划分的等级层次更加分明,在研究分析阶段使用比较合适;缺点为由于这种划分方法将根据统计数据的情况而发生变化,直接用于工程实际非常不方便。4.3.2 线性相关划分 线性相关划分是指,结合传统防雷设计中雷暴日概念,在落雷密度等级的划分上,将其中一个级别和最常使用的40雷暴日(即NgT2.8次/km2.a)对应,然后通过上述公式反推对应的“折算雷暴日”TdNg/,将对应雷暴日的分级落雷密度划分如下,如表4-1所示。该方法和传统方法有比对,计算简便,但分级较多,用于工程实际存在一定不便。表4-1 落雷密度和雷暴日线性相关划分方法雷电分级落雷密度Ng(次/km2.a)线性折算雷暴日 (日/a)I N
21、g 2.80-40 2.8Ng 4.240-60 4.2Ng 6.360-90 6.3Ng 8.490-1208.4Ng 10.5120-150Ng10.51504.3.3 指数相关划分指数相关划分与线性相关划分方法相似,只是选择IEEE标准的指数推算公式,进行雷暴日的折算,如式(4-1)所示。Ng 0.04Td1.25 式(4-1)根据上述公式,可以求出雷暴日和对应落雷密度的关系,其30雷暴日对应的落雷密度为2.8次/km2.a,与我国电力行业标准的40雷暴日对应落雷密度较为相近。表4-2 雷暴日和落雷密度对应表雷暴日(日/a)落雷密度(次/km2.a)100.201.302.404.505
22、.606.708.809.9011.0882510012.6491111014.2495412015.886813017.55857考虑到雷暴日指数相关时落雷密度变动幅度较大,对应等级划分定为5级,如表4-3所示。该方法和传统方法有比对,分级比较简明,更符合雷电活动的规律。表4-3 落雷密度和雷暴日指数相关划分方法雷电分级落雷密度Ng(次/km2.a)指数折算雷暴日 (日/a)INg 2.80-302.8Ng 5.330-50 5.3Ng 8.150-70 8.1Ng 11.170-90Ng11.1904.3.4 划分方法的最终选取通过以上3种划分方法的比较,本报告采用指数相关的方法进行落雷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华东 电网 雷电 密度 编制 说明 3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