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7种文言文特殊句式(共9页).doc





《高考语文:7种文言文特殊句式(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7种文言文特殊句式(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考语文:7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3主语后面
2、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4“者”“也”都不用。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如:刘备,天下枭雄。5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7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二)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
3、“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式。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2在动词前边用“见”“受”表示被动,构成“见(受)谓语”的形式。如: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受)谓语于”的形式。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3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见”是助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它总是紧挨着动词;“为”是介词,它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4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构成“为所”式。如:
4、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自产生后,就成了古汉语最常见的一种被动句形式,并且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里。但是,在古汉语里,“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被承前省略了,变为“为所”的形式。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5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式,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6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三)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在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5、。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更为常见。主要原因之一是文言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句子若是重复前边的词语又啰唆,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多了。句子中是否省略了成分,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境去推断。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成分补出来。主语的省略,可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等形式。如:(1)承前省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2)蒙后省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对话省(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
6、)甚急!”2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不过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也不是非常个别的现象。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有时省略的谓语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出,才能不影响意思的表达。(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2)蒙下文谓语而省略。如: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3)共喻省略,即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如: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后公改(任)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3省略宾语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所省多是代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文言文 特殊 句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