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自然辨证法考试重点(共14页).doc
《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自然辨证法考试重点(共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自然辨证法考试重点(共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3年合肥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1、反馈与控制方法2、社会需要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3、人类中心主义4、归纳和演绎5、机械论6、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内容7、反科学思潮8、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基本思想9、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10、科学实验的特性11、机遇在科学发现中的意义12、自组织13、科学与人文文化14、观察、实验与理论的关系15、绿色设计的概念16、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17、生态系统规律18、人与自然的和谐19、创新型国家的内涵、特征20、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目标、总体战略方针和战略对策21、科学技术价值论22、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1、什么是反馈控制方法?用图示表示
2、出反馈控制方法的基本过程。1)反馈方法就是运用反馈原理,用系统运动的结果来调整和控制系统运动的方法。2)扰动输入控制信号、反馈信号控制作用输出在一个系统中,输出对输入的反作用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输出端的输出结果反过来作用于输入端时,对输入起强化作用。这时,反馈的结果起着使系统朝着偏离控制目标的方向运动,这种情况叫正反馈;二是,输出端的输出结果反作用于输入端时,对输入起削弱作用。这是,反馈的结果起着使系统朝着控制目标的方向运动,这种情况叫负反馈;3)负反馈可以使系统保持平衡和稳定。正反馈可以使系统前进,发生质的变化,使系统打破原来的状态,从稳定走向不稳定,是系统从一种状态走向另一种状态的桥梁。
3、1.反馈为本控制论的基本概念,指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反馈可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反馈方法是指运用反馈概念去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是一种以结果反过来影响进一步产生事物或原因的思考方法。2.控制是指对事物起因、发展及结果的全过程的一种把握,能预测和了解并决定事物的结果。控制方法有多种具体状态。控制方法的核心是一种在系统视野中如何处理好控制主体与控制客体的辩证关系。运用控制方法对复杂对象进行研究时,是对其控制流程加以综合性的考察,是以事物的系统要素、结构和功能关系的立场观察事物。2、社会需要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社会需求刺激技术发明活动的信念不断被用
4、来说明许多技术活动。人类为了满足自己基本的生活需要不断开发出各种技术手段。对关键原材料的需要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革新:一方面,人们通过发展提高关键物质的单位产量,另一方面,寻求替代性材料取代现有短缺材料。国际间经济竞争的需要同样也推动了技术的发展如信息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高技术发展已经被提及到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在其它领域技术发展也提示了需求对于技术发展的推动力量2、社会需求是推动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吗?1)、社会需求不是推动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社会需求刺激技术发明活动的信念不断被用来说明许多技术活动。人类为了满足自己基本的生活需要不断开发出各种技术手段。对关键原材料的需要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
5、术革新:一方面,人们通过发展提高关键物质的单位产量,另一方面,寻求替代性材料取代现有短缺材料。国际间经济竞争的需要同样也推动了技术的发展如信息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高技术发展已经被提及到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在其它领域技术发展也提示了需求对于技术发展的推动力量。2)、对于技术的发展来说,仅仅考虑需要和实用并不能说明人类所制作的物品的多样性。汽车的发展历史已经表明,需求并非刺激发明者去发展技术的唯一理由。汽车的发明并不是源于马匹的严重短缺,也不是国家领袖或有权威的人物的引导,或社会与个人对汽车交通的需求所致。或者说,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的发明创造了对汽车运输的需求,而不是对新动力的需求导致了汽
6、车的发明。这表明,技术的发展有其深刻的内在动因,仅仅从需求的角度还不足以完全提示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3、人类中心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1)进步性:人类中心主义是伴随着西方人本主义的出现而产生的文化观念,起初,它对于唤醒人类的主体意识 ,摆脱自然对人的束缚、控制,实现人自身的独立,具有启蒙性的作用,使人类从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状态。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被逐步强化,在这个过程,它也激发了人们的创造热情,鼓舞人们战天斗地,不断的按照自身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自然,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人类的存在和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推动着社会历史的整体进步。(2)局限性:人类中心主义发展
7、到极端,必然导致无视自然界对人的优先性存在、自然界的承受能力以及各种原始协调的关系,完全根据人自身的需要、愿望去掠夺、索取自然界,甚至无视自然规律的存在及其对人类的制约性。其最终结果必然导致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自然界存在状态的根改变,原来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条件的恶化,使人类的现实生存和未来发展陷入困境。纵观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后,由于人类中心主义的极端扩张,以及以此为指导的实践活动的展开,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不协调关系日益加剧,出现了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系统失调。4、科学思维逻辑方法:归纳与演绎的关系1)、归纳法是从个别或特殊事物概括
8、出共同本质或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逻辑学上叫归纳推理。演绎法是从一般原理推论出个别或特殊事物及其结论的方法,逻辑学上叫演绎推理。2)、关系:归纳和演绎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是归纳的指导。归纳出来的结论可以称为演绎的前提,而演绎的结论往往又是归纳的指导思想。4、.归纳与演绎的关系答:归纳和演绎二者都是对立统一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A,思维程序不同,归纳的前提是个别事物,终点是一事物。演绎相反;B,前提与结论关系不同。归纳前提范畴,结论大。演绎前提的范围大于结论。C,结论的必然性不同,归纳法的结论无必然性,演绎法有。联系:演绎必须以归纳为基础
9、。归纳必须以演绎为指导。由于人们认识事物是由个别到平常,由平常到个别,所以从个别中归纳出平常,由平常知道个别。5、(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1、物质和运动观点 2、机器的自然图景 3、严格的机械决定论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原因 第一,当时的生产水平和知识水平的限制。 第二,这种自然观的形成,受到自然科学分门别类、孤立静止的研究方法的影响。 第三,这种自然观满足了当时科学发展的需要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大贡献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对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贡献;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
10、,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这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的意义;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反对抽象的思辨,强调经验的和实证的方法,主张用分析还原的方法去研究对象,把对象分析、还原为它的终极组成因素,然后在思想中把这些因素重建为一个整体。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性质与局限性 1、机械性。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它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按规律运动着的,但它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器,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局限性:1、否认了有机界与无机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性质上的差别;2、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的多
11、样性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性质上的差别;3、它不把自然界理解为一个过程,而把自然界看做是按某种必然规定的机械的构成,认为自然界的运动只是永远绕着一个圆圈旋转,具有严整的秩序,不存在偶然性,而运动只有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其变化的原因在于物质的外部即外力的推动。2)、形而上学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是与当时经验自然科学所运用的还原分析的方法密切相关。局限性1、孤立地考察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撇开它广泛的总的联系;2、不是把自然界看作是运动的,而是看作静止的;3、不是看作本质上变化着的,而是看作永恒不变的;4、不是看做活的,而是看做死的。3)、不彻底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割裂了自然界与人
12、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认为自然界是孤立于人的实践领域之外的原始的自然存在物。局限性:必然导致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割裂,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和神学目的论。认为自然界的产生与发展是同有神论者信仰的超验的上帝相联系的。6、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它包括哪些研究内容?自然辩证法是以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从人和自然的关系出发,论述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相互关系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的科学。基本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6、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
13、、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
14、社会。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7、科学主义和“反科学思潮”科学主义的主要思想可概括为:认定真正的科学知识只有一种,即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最权威的世界观,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知识,高于一切其他类的对生活的诠释。 科学主义将科学技术看成是解决人类一切问题的工具, 将一切与科学不相符的人类认识与价值信仰看作没多少价值或是错误的,应反思批判。如现在提出“以人为本”,建 立“和谐社会”,“关心弱势群体“,就是对唯科学主义的有力批判。但反科学主义不能走向极端,否则会走向“反科学”,不利于科技的发展。20C下半叶出现在西方学术界的“反科学思潮”,具体表现在激进的后
15、现代主义、“强纲领”科学知识社会学、极端的环境主义者等的论述中。它表明科学事业是非常复杂的,对科学研究纲领、技术设计,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过 程的选择,是一个困难而复杂的问题,若不加批判地接受。 走向科学技术悲观论甚至“反科学”,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和应用。8、波普的证伪主义模式的基本观点:科学问题猜想证伪新问题。科学的起点:从问题出发;科学的研究方法:猜想反驳方法;科学的标准:用“可证伪性”代替“可证实性”;科学的发展方式:P1TTEEP2;其中P1表示问题,TT表示试探性理论,EE表示批判性检验、排除错误,P2表示新的问题。波普证伪主义模式表明:1、科学始于问题,并终于问题。9、科学理论的发展
16、模式20世纪以来,有三种科学理论的发展模式:累积式发展观,否证式发展观和社会历史观。累积式发展观包括:古典归纳主义的积累发展观;逻辑实证主义的累积发展观。否证式发展观既是“证伪”。该观点认为:科学理论就是在不断地提出猜想,发现错误,而遭到否证,再提出新的猜想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所以其认为科学发展的模式是:问题猜想证伪新的问题。社会历史观主要由库恩提出,其认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革命新的常规科学新的危机。科学发展的模式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答:科学发展的模式有三种。(1)“平滑-积累型”。优点:正确解释科学进化,反映了人们认识发展的趋势。缺陷:未解决科学革命问题。(2)“
17、猜想-反驳型”。优点:A,提出科学理论提出的多元径。B,在科学认识中表现出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态度。C,突出科学认识中科学革命的作用。缺陷:A否认通过逻辑方法提出科学理论。B否认科学进化。C否认客观真理存在,在认识上陷入了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3)“范式转换型”。优点:A完整反映了科学进化和科学革命的统一。B注重了科学认识中的社会因素缺陷:A把范式看成非理性因素,忽视了理性,逻辑因素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B割断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科学发展的模式(归纳主义的积累模式、波普尔的证伪模式、库恩的历史主义模式)答:归纳主义的累积渐进模式认为:科学的发展史许多绝对真命题的积累,观察次数越多,观察范围越广泛
18、、越深入,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来的理论就越普遍、越正确、波普的证伪主义模式的基本观点:科学问题猜想证伪新问题。科学的起点:从问题出发;科学的研究方法:猜想反驳方法;科学的标准:用“可证伪性”代替“可证实性”;科学的发展方式:P1TTEEP2;其中P1表示问题,TT表示试探性理论,EE表示批判性检验、排除错误,P2表示新的问题。波普证伪主义模式表明:1、科学始于问题,并终于问题。2、科学搜索中要大胆猜想,反对狭隘的经验论。3、科学是一个永不止息的动力系统,是一个不断革命的过程。库恩同意波普对科学知识的动态考察,但他认为波普所要求的可证伪性只有在科学发展的非常时期才可能出现,在通常情况下,并没有这种“
19、根本性”的判决检验。因此,科学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交互的过程,其实质是“范式”的转换,即库恩用“范式”来说明科学的发展。 波普的否证主义所强调的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科学理论的更替,旧理论不断的被推翻、被新理论取而代之的过程。他忽视了科学受传统束缚的常规阶段。而库恩认为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危机时期、革命时期与新的常规科学时期。在新的常规科学时期,科学家在新的范式引导下继续累积前进,然后又出现大量新的反常,陷入新的科学危机,引起新的科学革命,有更新的范式代替新的范式,而进入更新的常规科学时期。总结为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革命新的常规科学。
20、10、科学实验的特点科学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特点:(1)、可以简单和纯化研究对象,(2)、可以强化研究对象及其条件,(3)、可以使研究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重复出现,(4)、可以模拟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再现时过境迁的现象,(5)、可以经济可靠的认识和变革自然。11、如何理解观察试验中的机遇?在科学观察和科学试验中要注意机遇的作用。科学研究有许多意外发现。在科学研究中能够通过意外事件把握机会而导致科学上的新发现,称为机遇。把握机遇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创造性能力。1)、机遇是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人
21、们往往由于某个偶然的事件或机会,意外地发现了新的自然现象,并由此导致了科学技术的新突破。具有意外性和偶发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意外的发现了与原来研究目标完全不同的自然事物与现象,加以研究,取得与研究目标不同的重大发现;另一类是意外地发现了与预期不同的事物与现象,经过研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方式、新手段,完成或部分完成了原来的研究目标。2)、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a机遇给研究提供了先导,启发了人们追寻机遇背后隐藏的自然界的新信息,导致作出科学发现。b机遇能为技术发明提供线索,导致在技术上作出重大发明。c机遇能为研究提供新的生长点,启发人们深入研究,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促进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3)、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合肥 工业大学 2013 自然 辨证 考试 重点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