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docx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引言】迈克尔逊干涉仪是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A.A.Michelson)发明的。1887年迈克尔逊和莫雷(Morley)否定了“以太”的存在,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提供了实验依据。迈克尔逊用镉红光波长作为干涉仪光源来测量标准米尺的长度,建立了以光波长为基准的绝对长度标准,即1m=1 553 16413个镉红线的波长。在光谱学方面,迈克尔逊发现了氢光谱的精细结构以及水银和铊光谱的超精细结构,这一发现在现代原子理论中起了重大作用。迈克尔逊还用该干涉仪测量出太阳系以外星球的大小。因创造精密的光学仪器,和用以进行光谱学和度量学的研究,并精密测出光速
2、,迈克尔逊于190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实验目的】(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和调整方法。(2)测量光波的波长和钠双线波长差。【实验仪器】迈克尔逊干涉仪、He-Ne激光器、钠光灯、扩束镜【实验原理】1.迈克尔逊干涉仪结构原理图1是迈克尔逊干涉仪光路图,点光源S发出的光射在分光镜G1,G1右表面镀有半透半反射膜,使入射光分成强度相等的两束。反射光和透射光分别垂直入射到全反射镜M1和M2,它们经反射后再回到G1的半透半反射膜处,再分别经过透射和反射后,来到观察区域E。如到达E处的两束光满足相干条件,可发生干涉现象。G2为补偿扳,它与G1为相同材料,有相同的厚度,且平行安装,目的是要使参加干
3、涉的两光束经过玻璃板的次数相等,波阵面不会发生横向平移。M1为可动全反射镜,背部有三个粗调螺丝。M2为固定全反射镜,背部有三个粗调螺丝,侧面和下面有两个微调螺丝。 2.可动全反镜移动及读数 可动全反镜在导轨上可由粗动手轮和微动手轮的转动而前后移动。可动全反镜位置的读数为:. (mm)(1)在mm刻度尺上读出。(2)粗动手轮:每转一圈可动全反镜移动1mm,读数窗口内刻度盘转动一圈共100个小格,每小格为0.01mm,由读数窗口内刻度盘读出。(3)微动手轮:每转一圈读数窗口内刻度盘转动一格,即可动全反镜移动0.01mm,微动手轮有100格,每格0.0001mm,还可估读下一位。由微动手轮上刻度读出
4、。注意螺距差的影响。3.He-Ne激光器激光波长测试原理及方法光程差为: 当=0时的光程差最大,即圆心所对应的干涉级别最高。转动手轮移动M1,当d增加时,相当于增大了和k相应的角(或圆锥角),可以看到圆环一个个从中心“冒出” ;若d减小时,圆环逐渐缩小,最后“淹没”在中心处。 每“冒”出或“缩”进一个干涉环,相应的光程差改变了一个波长,也就是M1与M2之间距离变化了半个波长。若将M1与M2之间距离改变了d时,观察到N个干涉环变化,则 或由此可测单色光的波长。4.钠双线波长差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从条纹最清晰到条纹消失由于M1移动所附加的光程差:钠双线波长差:Lm是视场中的条纹连续出现两次反衬度最
5、低时M1所移动的距离。 【实验内容】1.测He-Ne激光的波长(1)激光直接照射到分光板中部,调整调节螺丝使观察屏上的最大最亮的2个反射点严格重合。(2)放入扩束镜,使光斑均匀地射到分光板上,调节拉簧螺丝,使屏上出现的圆环的圆心移动到观察屏中央。(3)调节微调鼓轮向一个方向转动几圈,当看到观察屏上有条纹吞吐了,记录M1的初试位置d1。(4)继续转动微调鼓轮,每吞吐50个条纹记录一次M1的位置, 连续记录8组数据。2.测钠光的双线波长差(1)点亮钠光灯,使光源与分光板等高并且位于分光板和M2镜的中心连线的延长线上。转动粗调手轮,使M1和M2至G1的距离大致相等。 (2)取下并轻轻放置好观察屏,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迈克 干涉仪 实验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