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的心理发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儿期的心理发展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主讲:邵辉第一单元 新生儿的发展1第二单元 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2第三单元婴儿的学习3目录CONTENTS第四单元婴儿的认知发展4第五单元婴儿的言语发展5第六单元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6绪言:婴儿期是指:03岁。人的生命从受精卵开始经历280(10月怀胎)天。这个阶段称为产前期。围产期是指第28周出生后1周。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 02周 38周 938周第一单元 新生儿的发展1新生儿:01个月。新生儿是婴儿 开始独立发挥生理机能、建立正常的生活节律,以维持生命机能的重要时期。 新生儿的反射行为:反射行为无意义的无条件反射有意义的无条件反射食物反射(觅食、吮吸、吞咽)、防御反射(眨眼
2、、呕吐、喷嚏)和朝向反射。抓握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围抱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新生儿的睡眠觉醒模式觉醒/啼哭睡眠睡眠新生儿每天只有2-3个小时(不规律则可能有某种异常)的觉醒时间,呈现出婴儿的“天真快乐反应”。新生儿的啼哭是成人照料的信号和导向。新生儿的啼哭的原因有:饿了、大小便了。1、感觉适应。婴儿第一声哭的原因:接触到胎外冷空气刺激。2、出现条件反射。新生儿的心理发展第二单元 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2婴儿的大脑1、人的脑细胞约100亿,就像银河系星星一样多。出生后脑细胞的数量就是恒定的。2、大脑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早期经验两者结合的产物:可塑性、可修复性。1、天资不聪明的孩子经过教育开发智商
3、可提高20-30。可塑性2、天资聪明的孩子在不良的环境下潜力得不到开发,能力增长也会减缓。3、早期的“感觉剥夺”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展停滞甚至萎缩,甚至永久性伤害。哈罗猴实验1、一侧大脑受损后,另一侧大脑半球可能会产生替代性功能。2、5岁前语言中枢受损,另一侧大脑的产生替代,语言中枢转移到右脑。3、盲人往往可以发展出敏锐的听力弥补失明带来的不便。4、自闭症儿童某种感觉迟钝,一定伴有另一种感觉敏锐。可修复性婴儿动作发展的意义1. 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2. 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指标。(婴儿智力测试相当部分是依据动作发展水平格赛尔量表)3. 动作的发展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手是脑的
4、延伸,工具是手的延伸)4. 动作的发展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大动作:翻、爬、滚、走、跑、跳。精细动作:抓、握、提、拉、压、推、转、投掷、五指分化。手眼协调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 行动能力行动能力自理能力自理能力独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个体成长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第三单元婴儿的学习3婴儿学习的机制1、婴儿先天就具有学习的能力 。2、婴儿学习最早表现在胎儿末期。(胎教的理论基础)3、模仿是婴儿最重要的学习手段。4、条件反射是婴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5、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第四单元婴儿的认知发展4感觉的发展 1、视觉:颜色识别、视觉集中、
5、追视能力、手眼协调能力。2、听觉:听觉辨别、语音感知、音乐感知、视听协调能力。3、深度知觉视崖实验意义: 婴儿从6个月起即产生了“深度知觉”。婴儿很早就具有了识别危险的能力。有的研究甚至发现与成人相比,婴儿有着非常惊人的感知外界刺激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惊呼:“新生儿并非新手”、“有本事的婴儿”。 因此,婴儿期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早教: 我国谚语:从小看大,三岁至老。 巴甫洛夫:如果从出生第三天开始教育就晚了两天。 蒙台梭利:儿童出生后头3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整个一生中的任何阶段。如果从生命的变化、生命的适应性和对外界的征服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来看,人 的功
6、能在0-3岁这一阶段实际上比3岁以后直到死亡的各个阶段的总和还要长,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可以把这3年看作是人的一生。第五单元婴儿的言语发展5 三阶段:婴儿的发音1、简单发音阶段。2、连续音节阶段。3、学话萌芽阶段。婴儿的发音特点1、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婴儿最初的发音呈现出普遍的规律性。3、3岁左右的婴儿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2、婴儿真正掌握母语的各种发音,要到第一批词出现时才能开始。婴儿词汇发展1、婴儿在11.5岁之间掌握第一批词汇,大约 在50-60个。多为叠词,如奶奶、妈妈、球球、狗狗等。2、3岁左右时,词汇量增加到1000个左右。婴儿词汇特点1、词汇涉及的都是熟悉的事物:人、食物、玩具
7、、动物、交通工具。2、婴儿理解的词义与成人不尽相同,或扩大词义,或缩小词义,或部分与成人的理解重叠。3、1.52.5岁是婴儿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3岁末基本掌握了母语语法的规则系统。婴儿句子的发展1、单词句多词句2、 简单句复合句1、与婴儿交流的内容:限于眼前的事物,配合手势。2、适应婴儿的言语发展水平:多用叹词、变调。3、适合与婴儿说话的请用技巧:慢、顿、重复。4、采用互动方式和促进发展的策略:姿势、游戏、演示、示范、扩展。婴儿与成人之间的言语交往第六单元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6婴儿的气质类型按四型划分(巴斯): (1)情绪性。情绪反应突出,负面情绪反应占优势,多表现为愤怒、悲伤和恐惧。
8、(2)活动性。表现为积极探索环境,乐于从事运动性游戏 。有的表现出攻击性,有 的喜欢从事富有刺激性和探索性的活动。 (3)冲动性。他们情绪反应强烈,极易冲动,不稳定而又多变,缺乏情绪和行为的 自我控制。(4)社交性。具有强烈的社会交往求,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接触和交流。与人交往很 容易变得“自来熟”。婴儿的气质类型按三型划分(托马斯): (1)容易型。生活有规律、节奏明显;容易适应尊长环境、新经验;主动探索环境,对新异刺激反应积极,愉快情绪多。反应情绪适中。 (2)困难型。生理节律、生活规律性差,难以适应新环境,对新异刺激消极被动, 缺乏主动探索积极性,负面情绪多,情绪反应强烈。 (3)中间型。对
9、环境适应缓慢,对新鲜事物反应消极,适应较慢,情绪经常不愉快;但是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会对新颖刺激慢慢产生兴趣,在新情境中逐渐活跃起来。婴儿气质&早教不同气质婴儿要因材施教早期教育应创造不同的环境教育婴儿的社会性微笑1、自发性微笑阶段。(03月)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6月)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6月)1、自发性的哭泣。(生理反射性哭,适应、信号功能)2、应答性的哭泣(不适宜的内外环境刺激引起的哭,表达、)3、主动操作性的哭(学习得来,如看到打针哭,看到白大褂的医生哭)婴儿的社会性哭泣婴儿的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指婴儿在离开母亲,遭遇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的情况下,产生惊恐、躲避反应。婴儿的分
10、离焦虑(三阶段)1 1、最初阶段。啼哭、悲伤,呼唤妈妈、拒绝陌生人以及痛苦的求助,愤怒的抗议。、最初阶段。啼哭、悲伤,呼唤妈妈、拒绝陌生人以及痛苦的求助,愤怒的抗议。2 2、第二阶段。婴儿在无人理睬、无法摆脱陌生环境、无从改善困境的情况下,渴求妈妈的急、第二阶段。婴儿在无人理睬、无法摆脱陌生环境、无从改善困境的情况下,渴求妈妈的急 切愿望受到打击,希望破灭,在悲戚中尝受失望,便减少啼哭,出现情感冷漠。切愿望受到打击,希望破灭,在悲戚中尝受失望,便减少啼哭,出现情感冷漠。3 3、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婴儿在无能为力、无可奈何之下,开始寻求可亲近的陌生人,表现出、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婴儿在无能为力、
11、无可奈何之下,开始寻求可亲近的陌生人,表现出 似乎超脱分离焦虑困扰的状态,企图去适应新的环境。似乎超脱分离焦虑困扰的状态,企图去适应新的环境。分离焦虑的不良影响 婴儿处于分享焦虑阶段时,身心都会受到影响,他们睡眠不好,易受惊扰,食欲不良,甚至出现食欲问题。如果这种状态严重、过分会影响婴儿智力的发展、个性、社会适应性的发展 。地震后送进孤儿院的孤儿心理上会产生什么不良影响婴儿的社会性依恋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依恋的两个阶段1依恋关系明确期(712个月至24个月)在此阶段,婴儿对于特殊人的偏爱变得更强烈。由于婴儿运动能力的发展,他们
12、可以去主动接近亲近的人和主动探索环境,同时他们把母亲或看护人作为一个“安全基地”,从此点出发,去探索周围世界;当有安全需要时,又返回看护人身边,然后再进一步去探索。此阶段的婴儿不但形成了分离焦虑离开照看者时感到不安,而且形成了陌生焦虑对陌生人的谨慎与回避。他们以反抗、紧握、恐惧等对待与亲人分离。2目的协调的伙伴关系(24个月以上)2岁以后,婴儿能较好地理解父母的愿望、情感和观点等,同时能调节自己的行为。例如他现在能够忍耐父母迟迟不给予注意,也能够忍耐同哥哥、姐姐或同电话铃声和家务竞争注意的需要,还能够忍耐同父母的短期分离,他相信父母将会返回。依恋三种类型(一)安全型依恋这类婴儿将母亲视为安全基
13、地,母亲在场使儿童感到足够的安全,能够在陌生的情境中积极探索和操作。对母亲的离开和陌生人进来都没有强烈的不安全反应。占人群的70%。依恋三种类型(二)回避型依恋 母亲在场或离开都无所谓,自己玩自己的,实际上这类婴儿与母亲之间并未形成特别亲密的感情联结,被称为“无依恋婴儿”。这类婴儿占20%。依恋三种类型(三)反抗型依恋 这类婴儿缺乏安全感,时刻警惕母亲离开,对母亲极度反抗,非常苦恼。母亲回来时,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安抚,表现出矛盾的态度,这种类型又叫矛盾型依恋,也是典型的焦虑依恋。10%的婴儿属于这种类型。正确建立好依恋1、反应性。正确理解婴儿发出信号的意义所在,并能予以积极的应答和反馈。 2、情绪性。经常会通过说、笑、爱抚等积极情绪,进行情感交流,以满足婴儿愉悦的需要。 3、社会性刺激。通过互相模仿、亲子游戏、共同生活等社会性互动以及通过丰富环境,不断调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婴儿活动节律和互动内容的要求来适应婴儿的社会活动需要。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均属消极依恋,是不安全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的婴儿最好照料,回避型依恋的婴儿应该想办法加深亲密关系,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反抗型依恋则要非常耐心、细心地考虑其心理感受,减少其不安全感。婴儿自我的发展无我有我主我 08月 1218月 24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