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简介及代表诗歌阅读材料高中语文(共15页).docx
《杜甫简介及代表诗歌阅读材料高中语文(共1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简介及代表诗歌阅读材料高中语文(共15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和“诗史”。杜甫一生给我们留下一千四百多首诗,多数都是忧国忧民反映民生疾苦的爱国主义诗篇。纵观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唐诗人的一生,他也是一位命运多舛、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诗人。他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穷困潦倒、饱经沧桑,以至于最后客死旅舟,草葬他乡。他的生活从20岁后可分为四个时期。1、 读书游历时期(712-7
2、46)35岁以前,读书和壮游时期,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齐、赵,其间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代表作望岳。2、 困居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45-47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
3、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记录见闻,写成 “三吏”、“三别”。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859岁)随着官军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逃难,经秦州同谷到达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后,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后,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于湘江。这时期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旅夜书怀登高秋兴客至阁夜登高秋兴登岳阳楼等。杜甫一生的八大打击 杜
4、甫,字子美,生于河南省巩县。杜甫一生写了几千首诗,用诗描写了一个复杂多变的历史时代,深刻地反映了悲惨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把他称之为“诗圣”,把他的诗称为“诗史”。在杜甫的一生中,经历了多种磨难,看够人世间的各种痛苦,受到很多的打击,总结起来,他一生有八大打击。第一个打击,特考中的失败。公元年,唐玄宗举行了一次特考,下诏征集天下凡对文学艺术有一技之长的人,杜甫以为展示才华的机会到了,高兴地去应考了,然而,宰相李林甫却不喜欢新进人物,他怕有才能的人进入朝廷,于是叮嘱主考官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试题,结果没有一个人能考上,这下可把杜甫害苦了,把他多年的幻想破灭了
5、,给了杜甫一个沉重的打击。第二个打击,他父亲病故。杜甫的父亲在长安以西的奉先县做县令,杜家的生活来源由他父亲一个人把持着,他的父亲一死,这个责任就落到了杜甫的身上,这下,可把杜甫给难住了,一个文弱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这么重的担子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杜甫怎么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呢?杜甫的父亲的死,给他又来了一下重的打击。第三个打击,才华得不到赏识。杜甫为了维持生活,开始给一些达官贵人写信,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举荐,可是,他得到的却是冷水和白眼,杜甫还是没有放弃,为了述说自己的抱负,他写了一篇三大礼赋给唐玄宗看,唐玄宗看了很满意,就要宰相李林甫再一次对他进行考试,然而李林甫还是象以前一样,没给杜甫
6、这个机会。杜甫又写唐玄宗献上了两篇赋,才得到了一个地位很低的职务,这时,他已经四十四岁了。第四个打击,儿子饿死了。杜甫得到了这个很低的职务后,在长安一干就是十年,已经五十四岁了,身体越来越不行了,他就回家去看看老婆和孩子,一路上,看到了社会的灾难,连年水灾旱灾不断,民不聊生,他心更加牵挂着家里的人,可是,当他一进家门的时候,一片嚎哭之声,原来他那不到两岁的儿子已经饿死了,这时,杜甫的心里象撕碎一样的痛苦,写下了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名句。第五个打击,安史之乱中当了俘虏。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各地的人们是
7、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尝尽了各种辛苦,当时,杜甫在长安也呆不下去了,混杂在人群之中逃离了长安,去投奔唐肃宗,途中,被安禄山的人给抓起来了,把他又送回了长安,杜甫一看到长安那种河山破碎的悲惨景象,伤心欲绝,写下了感人肺腑的春望,反映了他当时的忧愤的心情。第六个打击,对官场产生绝望,放弃了官职。杜甫被抓到长安以后,想方设法地逃跑,终于,在公元年夏天,杜甫逃出了长安,拜见唐肃宗,唐肃宗任命他作左拾遗,负责给皇帝提意见,可这个皇帝却不喜欢听取劝谏,反把杜甫打发到华州去做管理祭祀、礼乐、学校等的小芝麻官,这下,在杜甫的眼皮底下又出现了各种民间的痛苦,唤起了他深切的同情,杜甫越看越对当时的社会失望,他毅然抛
8、弃了官职,去了成都建起一座草堂,去过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了。第七个打击,穷困再次逼进了他的生活。杜甫在成都西郊外,在亲友的帮助下,开辟荒地,建起了杜甫草堂,每天植树栽花,养鸡养鸭,本想过上一种悠然自在的生活,然而,老天也不给他种生活,在一年的八月,秋风怒吼,把他的草堂给刮走了,没地方住了,这时,下起了大雨,屋里湿淋淋的一片,无处安身,长夜难眠,这个夜里,杜甫写了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从自已的处境看到了社会上广大的“寒士”,幻想着天下有平安富裕的时候到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了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第八个打击,年老人蓑,无家可归,病死客船。杜甫离开成都以后,北方还是兵荒马乱
9、,他的亲友都失去了联系,他就以船为家,在湖南的湘江上漂泊,每天吃的是野菜,穿的是补丁又补丁的衣服,但是他的心里,还是惦记着灾难的祖国,忘不了受尽折磨的老百姓。杜甫怀着这种郁郁的心情,在他五十九岁的时候,在湘江的小船上病死了。杜甫一生的曲折不堪回首,一代诗圣满腹才华,得不到赏识,多种不幸,多层磨难困绕了一生,在无声无息地在一条小船上结束了生命,真是让人伤心落泪。可杜甫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才福,千百年来,为后人所赞扬,为后人所敬抑。 二、风格特点:沉郁顿挫 内容多为反映国家命运,民生疾苦的时代声音,善用比兴手法,饱含深沉、悲愤感情。布局上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手法上含蓄、深沉,委婉深厚;音律上
10、抑扬铿锵。格调慷慨俊逸,深沉而不凄凉,悲中有壮,壮而又沉,形成悲壮美。 秋兴八首旅夜书怀咏怀古迹五首登楼登高均为具此风格之名篇。三、主要作品选读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
11、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注解】:、妻子:妻和子女。、干:犯,冲。、点行频:一再按丁口册上的行次点名征发。、里正:即里长。唐制:百户为一里,里有里正,管户口、赋役等事。、与裹头:古以皂罗三尺裹头作头巾。因应征才年龄还小,故由里正替他裹头。、武皇:汉武帝,他在历史上以开疆拓土著称。这里暗喻唐玄宗。、山东:指华山以东,义同“关东”。、二百州:唐代潼关以东设七道,共二百十一州。这里举其成数。、县官:指官府。【韵译】:战车叮铃响不停,战马声声嘶啸;远征的壮丁,个个把弓箭背在腰。爹娘呵妻儿呵,都匆匆跑来相送,车马扬起的尘埃,遮蔽了咸阳桥。拖的拖抱的抱,拦路顿
12、脚放声哭,悲惨的哭声,一阵阵冲上九重霄。有一个行人,同情地问一个壮丁,壮丁只轻轻说:频繁地点名征兵。有的人十五岁,就征去驻守黄河,到了四十岁,还编入屯田的军营。当年出发,还是村长替他扎头巾,归来头白了,还要再去卫戍边境。边境上的战士,鲜血已流成海水,皇上拓边的雄心,仍然没有休止。你没听说吗?汉朝的华山以东,有二百多个州,千村万落,处处长满野草和荆棘。虽有健壮的妇女,把握锄犁种地,但是庄稼杂芜,阡陌也难辨东西。再说关东士兵,素以苦战称第一,如今被人驱赶,与狗鸡并无差异。要不是你这个老人家来问究竟,我怎么敢把心中怨恨向你提起?且说象今年已经是冬天了,关西守卒没一个回家休息。县官衙役急匆匆追逼租税,
13、无人种地租税从哪去筹集?早知生男孩招来许多麻烦,倒不如生女孩还来得适宜。生女孩可以嫁给隔壁邻居,生男孩尸骨埋在战场草地。你没看见吗?就在青海头的那边,自古来白骨堆成山,没人去料理。新鬼含冤烦恼,旧鬼不停地哭泣,倘若是阴天雨天,更是啾啾咿咿。三吏1.新安吏客行新安道, 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 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 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 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 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 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 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一作却)见骨, 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 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 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 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 牧马役亦轻。 况
14、乃王师顺, 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 仆射如父兄。2.潼关吏士卒何草草, 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 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 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 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 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 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 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 千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 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 慎勿学哥舒!3.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孙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
15、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三别1.新婚别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一作固)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 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一作致此)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2.垂老别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乾。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
16、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 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3.无家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鼙。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只一身,远去终转迷。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
17、沟溪。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四、相关评论杜甫的悲悯情怀作者 马犇 摘要 杜甫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尤其是其作品中饱含伟大的悲悯情怀,是任何诗人都不能企及的。其诗歌中对百姓、自然生命甚至皇室贵族都表现出深深的关爱,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臻于绝境,这是杜诗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内在根源,他的无私精神和伟大情怀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键词 悲悯情怀 诗意抒发 历史影响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直以来被历代文人雅士、普通百姓所熟知,向来不乏追捧者和研究者。人们把他称之为诗中之“圣”,和诗中之“仙”李白齐名, 杜甫虽然堪比李白,但是有人给了杜甫更高的评价,著名作家鲁迅先生曾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杜甫 简介 代表 诗歌 阅读 材料 高中语文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