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共85页).doc
《赤峰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共8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峰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共85页).doc(8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赤峰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2017年6月前 言工业园区是企业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的重要载体和优势平台,搞好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对于振兴区域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至关重要。“十二五”时期,赤峰市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坚持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要素向园区集约,工业园区得到长足发展,园区数量、规模、发展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明显增强,逐步成为了赤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然而,由于赤峰工业园区建设起步比较晚、建设速度比较慢,
2、产业层次比较低,使得发展中出现了园区之间结构趋同、同质竞争、内耗较大等现象。当前,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新形势,必须进一步发挥工业园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作用,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引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深度转变。为此,就必须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对工业园区的统筹规划,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功能优势,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
3、体制创新的先行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为解决工业园区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推动工业园区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释放新动能,让工业园区真正挑起赤峰工业经济的脊梁,特编制赤峰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专心-专注-专业目 录第一章 产业基础与发展环境一、产业基础“十二五”以来,赤峰市继续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要素向园区集约”的方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优化政策环境,搞好配套服务,使得工业园区企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产业集聚度有所增强,集群化发展趋势初步显现,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4、(一)主要成就1、园区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5年底,全市13个市级以上工业园区,有6个自治区级园区,分别是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赤峰经济开发区)、宁城经济开发区、玉龙工业园区、林西工业园区、喀喇沁经济开发区、松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有7个市级园区,分别是克旗工业园区、左旗工业园区、右旗工业园区、敖汉工业园区、阿旗工业园区、元宝山综合产业集中区和红山绿色食品加工园区。这13个园区已批或待批的规划面积达到65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约150平方公里。2、产业实力明显增强。2015年赤峰市工业园区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50%以上,单位面积产出强度10.88
5、亿元/平方公里。赤峰是一个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原材料工业一直占工业比重在半数以上,“十二五”期间,这一比例发生了根本改变,加工制造业占据了半壁江山,加工制造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3.2%,这是工业园区发展的重大贡献,说明赤峰市工业园区在推进企业集中、产业集聚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也说明赤峰市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真正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其中,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达到630亿元,完成了实现千亿元目标阶段性任务;先后有宁城经济开发区、玉龙工业园区、林西工业园区和巴林左旗工业园区进入百亿园区行列。同时,还有一批园区进入国家或自治区承接产业转移试验区、循环
6、经济示范区、有色金属、绿色食品等各类产业加工基地行列,有的获得环渤海省级园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百强园区、节水型示范园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示范园区等称号。3、社会贡献大幅提高。到2015年底,全市工业园区共入住企业677家,实现利税近40亿元,安排劳动就业近5万人,均实现了翻倍增长。特别是5万就业大军中不乏管理精英和产业技术工人,为工业园区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相关产业的扩张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4、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各工业园区按照“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原则,筑巢引凤,在地方财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集资金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园区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截至2015年底,13个市级及以上
7、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近400亿元,大幅度改善了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城经济开发区、玉龙工业园区、克旗工业园区等道路、给水、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红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中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实现全覆盖,成为产城融合示范区。 5、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十二五”期间,工业园区内创建了国家级产学联盟基地2个,国家和自治区级技术、工程研究院3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近百项,获得自治区以上著名商标20多个。特别是在铜基、硅基等产品研发方面取得突破,为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产业链的向前延伸奠定了良好基础。(二)主要问题在赤峰
8、市工业园区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发展中的问题突出地显现出来:一是总量不足与增量不够并存。赤峰市13个市级以上工业园区201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不足500亿元,连苏州开发区的一半都不到。再以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全市工业园区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不足400亿元,如此小规模的投入,难以产生产业发展的关联效应,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效应自然也就不够明显。二是产业结构低质化与趋同化同在。错位布局、产业协同发展问题虽然已经成为共识,但由于赤峰市还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趋同化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每个旗县区发展工业园区的基本思路都是倚重地方资源禀赋,寻找当地或者外地加工制造客商,实现资源就地转换增值,由此形成了产业
9、趋同、同质化竞争的恶性局面,互相争资源、争项目、争投资、争人才,内耗过多过大;工业园区产品大多处于产业链的前端,深加工、精加工比重较小,知识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比重极低;特别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得不到深度融合,互联网+工业制造还只是刚刚起步。三是空间布局分散与产业协同度低兼有。每个旗县区平均拥有3以上产业园区,扁平化布局,随意性安排项目,构不成特色园中园, “一区多园、一园多片”现象突出;部分工业园区产业“空心化”现象严重,多数园区建成面积不足规划面积的三分之一,入驻企业数量远低于预期,单位工业用地投资密度、产出强度均低于国内同级开发区水平,产业协同度很低。赤峰市委、市政府已经
10、注意到此类问题,出台了中共赤峰市委、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飞地经济”的意见,着手用经济手段解决内部消耗较大、产业无序竞争问题,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未来还可以扩大到其它园区和其它产业。四是管理机制不健全与服务体系不完善伴生。由于地域和行政隶属关系的不同,赤峰市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基本属于画地为牢、各自为政状态,主观上割裂了产业发展的经济联系;各地虽然都搞起了“一站式服务”和负面清单,但距离工业快速发展和产业链工程构建的要求还相去甚远,打通政府与企业“最后一公里”仍然任重道远,需要加大力度调整、完善和创新。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是通过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可以
11、解决的问题。同时又是动态的和不确定的,随着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层次的高级化,这些问题都会得到有效解决。二、发展环境(一)比较优势1、区位交通优势。赤峰市位于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500公里范围内拥有北京、天津、沈阳、大连等特大城市或区域中心城市,还有锦州、秦皇岛、营口、葫芦岛等重要港口,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出海口。北部与满洲里、二连浩特等陆路口岸顺畅衔接,是发达地区通往俄罗斯、蒙古乃至欧洲的重要节点。加之赤峰市公路、铁路、民航密度越来越大,四通八达,便捷通畅,有利于资源、技术、人才、产品等的输入输出。这些优势还会随着重大基础设施的加大投入和建设愈发凸显出来。2、
12、资源禀赋优势。赤峰市是一个地下地上资源都相对富集的地区,地下目前已经发现矿藏70多种,矿产地1000多处,涵盖贵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和煤炭等多种矿产类型;地上有丰富的农畜产品及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优势的资源禀赋为实施资源转换战略提供了条件,也为形成区域支柱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奠定了基础。赤峰市是全国有色金属的战略接续基地和加工基地,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称号,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城市。赤峰从北到南分为三条成矿带,分别是北部铁、锡、钨、银、铜、铅、锌成矿亚带,中部铅、锌、铜、钼、金、钨成矿亚带和南部金、铜、铁成矿亚带,这三条成矿带在赤峰辖区有223个矿床和矿化点。
13、赤峰市是自治区的农牧业大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10万公顷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500万吨左右,其中商品量达到200万吨以上。赤峰市还是自治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草原面积近600万公顷,可利用面积近500万公顷,牧业年度大小畜存栏1800万头只,年肉类加工销售达到40万吨。这些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为赤峰市发展工业提供了既充足又独具优势的原材料,几乎成为了赤峰市多数工业园区的立园之本。资源转换战略一直是赤峰市工业发展的主导战略,各地在实施资源转换、拉长产业链条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资源精深加工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一些资源富集的旗县区,县域经济发展较快。但赤峰市资源加工型产业大多处于加工产业链的
14、前端,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产业较少,只处在加工制造业的初级阶段,难以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聚,还需要用产业的高级化和规模化来集聚国内外生产要素,确保赤峰工业实现由资源加工型产业向高端制造业的根本转变。3、比较成本优势。表现在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且价格便宜、原材料品种多且数量充足、劳动力素质较高而成本较低、环境容量相对较大及能源充裕等多个方面。在举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好形势下,赤峰市回乡创业人数越来越多,创业规模越来越大,这是比较成本优势带来的“回流效应”,未来还会继续放大。4、后发优势。赤峰虽然属于欠发达地区,但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一
15、张蓝图绘到底,形成了跨越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积蓄了赶超先进地区的巨大能量,一旦采取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得当,就会走出一条反梯度转移的捷径。“十二五”期间,赤峰市发展思路进一步理顺,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人力资源潜力加快释放,主导产业、重点园区、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支撑水平进一步提升,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赤峰市正在积极着力谋划和加快推进区域战略合作发展。目前,“锡赤通”经济合作已经上升为自治区发展战略,延伸共建“锡赤通朝锦”业已列入“十三五”东北振兴规划,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获得国家部委明确支持,申报列入国家级产业合作与转型升级示范区有望实现。这些重大战略的谋划
16、、推进和实施,必将为赤峰市工业园区的加快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特别是围绕国家、自治区发展战略和赤峰发展布局,赤峰市正在着力谋划和加快推进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地方特色、产业层次高级、对地方经济带动较大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总投资在1.3万亿元。这些项目必将为赤峰市后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引擎。(二)重要机遇1、政策机遇。赤峰市工业园区的提档扩区升级,拥有立体的多维的政策机遇需要准确把握和充分利用。国家利好政策不断增多。在全球新一轮信息化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带动下,我国经济全面向高端迈进,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和市场体分工系加速重构,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为我们转变发展方式、振兴地方经济、谋划发展格局、
17、实现跨越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国家大力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脱贫攻坚等战略的纵深推进,“一路一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深度实施,正在设立面向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区的国家级产业合作与转型升级示范区,为我们用好支持政策、提升竞争优势、借助外力发展、开放合作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国家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我们提升动能、转换动力、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自治区重大战略全面推进。自治区党委提出 “一个总目标、两个屏障、三条底线、四个高于、五化协同、六大基地、七网七业七新”发展战略,与赤峰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定位高度吻合,为赤峰市盘活存量、优
18、化增量、做大总量,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实现跨越升级带来了重要机遇。自治区加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力度,对东部盟市很多领域给予差别化政策,深入推进京蒙对口合作,加快推动“锡赤通”经济区和蒙东能源基地建设,这为赤峰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全力破解发展瓶颈、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提供了重要契机。特别是2015年以来,自治区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县域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这为赤峰市充分释放发展潜能、积极提升发展活力、全面夯实发展基础、实现均衡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2、承接产业转移机遇。承接产业转移是后发地区完善工业体系、转变发展方式、缩小地区差距的重要途径。目前,国际正经历第五次产业转移浪
19、潮,其显著特点是“双向转移”加速,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以出口或代工为主的中小制造业国际上向东南亚等新兴国家转移,国内则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高端制造业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引导下回流。在此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陆省份转移加速,多个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相继批准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成为后发地区产业发展新热点。当前,国内产业转移正处于高峰期,产业转移呈现出“从沿海到内地梯度转移、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制造业重点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转移、资本密集型产业加速转移、现代服务业初步转移”等特征,特别是作为北京市重点帮扶的赤峰市,应该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和北京非
20、首都功能转移的良好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搞好对接,争取更多的项目完成嫁接改造。3、扩区升级机遇。2017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十三五”开发区发展规划的通知先后下发,对各级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布局、扩区改造、提档升级提出了非常明确、非常具体的要求。赤峰市多数工业园区都处在扩区改造、提档升级的关键阶段,应该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实现新的功能整合和产业提升。(三)威胁与挑战赤峰市在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依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有些矛盾和问题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园区建设和发展。1、产业阴影区瓶颈亟待破解
21、。一般意义上,先发展地区的周边地区由于中心-边缘效应的影响,在产业辐射边缘形成了产业发展的阴影。赤峰周边的城市群主要有京津冀都市群和沈大城市群。这两个城市群虽然距离赤峰都在500公里左右,但从产业溢出效应来看,其最早溢出的是200公里范围以内的卫星城,当卫星城无法承接核心城市产业外溢的情况下,才可能梯度向更远地区转移。事实上,北京已经开始大规模产业外溢,而当前直接受益的是河北省环首都城市群,赤峰市受益则相当有限;沈大两个城市受自身实力影响,其产业外溢只是局部的小规模的和中低端的。另外,产业承接城市需要有资源、人才和产业文化特色,而且这些优势不会被核心城市所吸附,只有这样,产业承接才会成为可能。
22、由于赤峰市人口规模和工业基础有限,对周围的辐射和吸引作用相对较弱,有些产业处在核心城市的发展阴影中,难以有较大发展,需要有特殊的政策环境引领。玉龙工业园区在破解阴影区瓶颈、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创造出了成功的经验,需要在赤峰市工业园区进一步发扬光大。面对经济发展新态势,国家先后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区、长江经济带、东北-蒙东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六大区域发展战略,全力推动中东西部和东北区域协调发展。对于推动扩大发展成果、破解发展难题、依靠内生动力推动提质增效点明了方向。我市应该紧抓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大势和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与周边地区同步驶入经济发展快车道。2、
23、产业支撑条件需要寻求突破。赤峰市的资源加工型比重较大,非资源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兴起,目前的主导产业对土地、水资源、环境等产业支撑条件依存度比较高,过渡开采、过渡破坏导致承载力下降。(1)水资源匮乏。赤峰市全年平均降雨量381mm,空间分布不均,总地下水量21.23亿立方米,可开采量10.05亿立方米。国际公认全年平均降雨量低于800mm地区,都属于水资源匮乏地区,赤峰市则属于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事实上,赤峰市近年工业园区上项目、搞建设,水资源约束日趋明显,水资源论证工作面临极大挑战。比如,赤峰市东部工业走廊的马林有色金属加工园,按照规划要建设百万吨铜冶炼基地的目标,首先受到限制的就是水
24、资源,虽然政策措施、行政措施、工程措施等多管齐下,但贫水的事实无法改变,而且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很多有色金属冶炼项目、煤电化一体化项目,由于水资源的制约也无法实施。(2)生态环境硬约束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重要战略,上升到了国策的高度,国家和自治区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先后出台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环境准入政策,提高了开发项目的产业门槛和环境标准。同时,根据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实施面上保护、点状开发,严格控制开发范围和开发强度。面对这样的大环境大气候,赤峰市这个曾经以环境承载力高作为招商引资优惠条件的地区,也越来越感受到环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赤峰 工业园区 产业 发展规划 8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