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传播速度的测量(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声波传播速度的测量(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超声波传播速度的测量【教学目的】1.学习用驻波共振法和相位比较法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了解压电换能器的功能。3.学习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教学重点】1. 掌握本实验的原理,熟悉各仪器的使用。2. 能够运用驻波共振法和相位比较法准确的测出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驻波共振法和相位比较法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的原理及方法。【课程讲授】提问:1. 本实验中的超声波是如何获得的?2. 如何利用驻波共振法和相位比较法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实验原理频率介于20Hz20kHz的机械波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声波,介于20kHz
2、500MHz的称为超声波,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就是声波的传播速度,而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和会聚等优点,声速实验所采用的声波频率一般都在20KHz60kHz之间。在此频率范围内,采用压电陶瓷换能器作为声波的发射器、接收器、效果最佳。根据声波各参量之间的关系可知,其中为波速, 为波长,为频率。图1共振法测量声速实验装置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定声波的波长和频率求声速。声波的频率可以直接从低频信号发生器(信号源)上读出,而声波的波长则常用相位比较法(行波法)和共振干涉法(驻波法)来测量。图2 相位比较法测量声速实验装置1.相位比较法实验装置接线如图2所示,置示波器功能于XY方式。当S1发出的平面超
3、声波通过媒质到达接收器S2,合成振动方程为:在发射波和接收波之间产生相位差:见图3,随着振动的相位差从0的变化,李萨如图形从斜率为正的直线变为椭圆,再变到斜率为负的直线。因此,每移动半个波长,就会重复出现斜率符号相反的直线,测得了波 (a) (b) (c) (d) (e) 图3 合成振动长和频率,根据式即可计算出声音传播的速度。改变S1和S2之间的距离L,相当于改变了发射波和接收波之间的相位差,荧光屏上的图形也随L不断变化。显然,当S1、S2之间距离改变半个波长,则。2.共振干涉(驻波)法测声速由声源S1发出的声波(频率为),经介质(空气)传播到S2,S2在接收声波信号的同时反射部分声波信号。
4、如果接收面(S2)与发射面(S1)严格平行,入射波即在接收面上垂直反射,入射波与反射波相干涉形成驻波。反射面处是位移的波节,声压的波腹。改变接收器与发射源之间的距离L,在一系列特定的距离上,空气中出现稳定的驻波共振现象。此时L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驻波的幅度达到极大;同时,在接收面上的声压波腹也相应地达到极大值。通过压电转换,产生的电信号的电压值也最大(示波器显示波形的幅值最大)。因此,若保持频率不变,通过测量相邻两次接收信号达到极大值时接收面之间的距离L,即可得到该波的波长(=2x),并用计算出声速。二 、实验仪器SVX-5型声速测试仪信号源、SV-DH系列声速测试仪、双踪示波器等。 压电陶瓷
5、换能器是由压电陶瓷片和轻重两种金属组成。 压电陶瓷片是由一种多晶结构的压电材料(如石英、锆钛酸铅陶瓷等),在一定温度下经极化处理制成的。它具有压电效应,即受到与极化方向一致的应力时,在极化方向上产生一定的电场强度且具有线性关系:,即力电,称为正压电效应;当与极化方向一致的外加电压加在压电材料上时,材料的伸缩形变与之间有简单的线性关系:图1 纵向换能器的结构,即电力,称为逆压电效应。其中为比例系数,为压电常数,与材料的性质有关。由于与,与之间有简单的线性关系,因此我们就可以将正弦交流电信号变成压电材料纵向的长度伸缩,使压电陶瓷片成为超声波的波源。即压电换能器可以把电能转换为声能作为超声波发生器,
6、反过来也可以使声压变化转化为电压变化,即用压电陶瓷片作为声频信号接收器。因此,压电换能器可以把电能转换为声能作为声波发生器,也可把声能转换为电能作为声波接收器之用。压电陶瓷换能器根据它的工作方式,可分为纵向(振动)换能器、径向(振动)换能器及弯曲振动换能器。图1所示为纵向换能器的结构简图。 三、实验步骤1.声速测试仪系统的连接与调试接通电源,信号源自动工作在连续波方式,选择的介质为空气的初始状态,预热15min。声速测试仪和声速测试仪信号源及双踪示波器之间的连接如图2所示。1)测试架上的换能器与声速测试仪信号源之间的连接信号源面板上的发射端换能器接口(S1),用于输出相应频率的功率信号,接至测
7、试架左边的发射换能器(S1);仪器面板上的接收端的换能器接口(S2),请连接测试架右边的接收换能器(S2)。2)示波器与声速测试仪信号源之间的连接信号源面板上的发射端的发射波形(Y1),接至双踪示波器的CH1(X),用于观察发射波形;信号源面板上的接收端的接收波形(Y2),接至双踪示波器的CH2(Y),用于观察接收波形。2.共振频率的调试测量只有当换能器S1和S2发射面与接收面保持平行时才有较好的接收效果;为了得到较清晰的接收波形,应将外加的驱动信号频率调节到发射换能器S1谐振频率点处,才能较好地进行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提高测量精度,以得到较好的实验效果。超声换能器工作状态的调节方法如下:各
8、仪器都正常工作以后,首先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输出电压(100mV500mV之间),调节信号频率(在2545kHz),观察频率调整时接收波的电压幅度变化,在某一频率点处(34.537.5kHz之间)电压幅度最大,同时声速测试仪信号源的信号指示灯亮,此频率即是压电换能器S1、S2相匹配的频率点,记录频率i ,改变S1和S2之间的距离,适当选择位置(即:至示波器屏上呈现出最大电压波形幅度时的位置),再微调信号频率,如此重复调整,再次测定工作频率,共测5次,取平均值0 。3.用相位比较法(李萨如图形)测量波长1) 将测试方法设置到连续波方式,连好线路,把声速测试仪信号源调到最佳工作频率。2)调节示波器
9、:把“扫描时间”旋扭旋至“X-Y”方式;3)移动S2,依次记下示波器上波形由图3中(a)变为 图3中(e)时,读数标尺位置的读数L1、L2 共10个值;4)记下室温t ;5)用逐差法处理数据。4.干涉法(驻波法)测量波长1) 按图1所示连接好电路; 2) 将测试方法设置到连续波方式,把声速测试仪信号源调到共振工作频率(根据共振特点观察波幅变化进行调节)。 3) 在共振频率下,将S2移近S1处,依次记下各振幅最大时的读数标尺位置L1、L2 共10个值; 4) 记下室温t ; 5) 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四、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1. 驻波法t= 0C 331.45m/s =波幅最大位置i(mm)1234
10、5 波幅最大位置i+5(mm)678910(mm) 2. 相位法t= 0C 331.45m/s =相位变化为位置i(mm)12345 相位变化为位置i+5(mm)678910(mm) 五、注意事项1) 换能器发射端与接收端间距一般要在5cm以上测量数据,距离近时可把信号源面板上的发射强度减小,随着距离的增大可适当增大;2) 示波器上图形失真时可适当减小发射强度;3) 测试最佳工作频率时,应把接收端放在不同位置处测量5次,取平均值。六、思考题1) 本实验中的超声波是如何获得的?提示:利用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原理将高频率的电信号转换成超声波信号。将正弦交流电信号变成压电材料纵向的长度伸缩变化,从而
11、产生纵向的机械振动,从而产生超声波。 2) 超声波信号能否直接用示波器观测,怎样实现?提示:不能。利用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将电信号转换成超声波信号发射,再利用其正压电效应将声压转换成电电压的变化用于示波器观测。3) 用驻波共振法测量超声波声速,如何测量其频率?波长又如何测量?提示:波长:调整接收端和发射端的距离,使之为半波长的整数倍,发射信号与信号相遇产生驻波,据此测量相邻两波幅之间的距离计算得到。频率:调整发射信号的频率,观察振幅,使之最大,由此判断发射信号与换能器产生共振,此时发射信号的频率即为超声波的频率。4) 发射信号接CH1通道、接受信号接CH2通道,用驻波共振法时示波器各主要旋钮该如何调节?用相位法时又该如何调节?提示:见实验步骤。5) 固定距离,改变频率,以求声速。是否可行?提示:不行,换能器有一个固有频率,发射信号的频率与之相等时产生共振,幅度最大,若发射信号的频率偏离其固有频率,幅度衰减很快直至幅度为零,不利于观测。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