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土地利用管理(共9页).docx
《第六章-土地利用管理(共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土地利用管理(共9页).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1. 土地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土地利用指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性能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可以是生产性的活动,也可以是非生产性的活动。土地利用是土地的利用方式、利用程度和利用效果的总称。土地利用的主要内容:确定土地的用途;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和各行业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采取各种措施开发、整治、经营、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果。土地利用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质条件等);社会经济因素(社会制度、政策、城市化与工业化,土地所处的位置、交通条件,成
2、本、效益、土地利用现状等);人的文化素质(知识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土地利用的原则:生态平衡原则;最大经济效果原则(尽量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尽量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节约原则(土地是自然产物,数量有限)2. 土地利用管理的概念和目标土地利用管理是国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的总称。本质是对各类型土地的利用水平和数量分配(一种类型到另一种类型的转换)进行干预。土地利用管理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保障土地资源安全和有效供给、前瞻性及科学性的指导思想。土地利用管理的目标:经济效率;分配公平;社会发展;保障供给;环境质量。
3、土地利用管理的任务:对土地的利用水平和用途转变设置一定的约束条件,将土地资源在不同用途间的分配(转换)控制在可持续发展的幅度之内,保证土地资源安全。我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内容:保护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引导建设用地有序扩展;保护、协调土地生态环境。3. 土地利用管理的依据法律依据: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理论依据:土地报酬原理(在科学技术水平相对稳定条件下的土地利用中,当对土地连接追加劳动和资金时,起初,追加部分所得的报酬逐渐增多,在投入劳动和资金超过一定的界限时,追加部分所得的报酬则逐渐减少,从而使土地总报酬的增加也呈递减趋势);马克思的地租、地价理论(P1
4、877-190);区位理论;生态经济学原理。第二节 农用地保护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根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养殖水面等。农用地是农业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基本条件。1. 各类农用地利用的特点耕地(用来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利用的特点:利用周期较短;对自然条件要求严格;集约利用程度较高 ;具有永续利用性能。林地(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利用的特点:利用周期较长;森林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对自然条件要求不严;多为综合性利用。养殖水面(从事养殖和捕捞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的水面)利用的 特点:利用的综合性;利用的不稳定性(水的不稳定、流动)。2. 农用地保护的重点
5、耕地是土地中的精华,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成为农用地管理的重点。保护农用地最首要的就是要保证耕地总量的稳定,尤其是优质耕地基本农田的数量稳定,从而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保持耕地总量相对稳定; 保持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 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改变粗放的用地模式; 建立耕地预警系统。第三节 引导建设用地有序扩展1. 建设用地利用的特点建设用地通常是指用于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适用范围的土地,它利用的是土地的承载力。它是把土地作为生产基地、生活场所,而不是以取得生物产品为主要目的的用地。建设用地的主要特点:建设用地利用的非生态性(主要考虑非生态因素,在与农用地发生争
6、地矛盾时质量好的土地优先用于农业);建设用地位置的特别重要性;建设用地的高度集约性(占地面积小,单位建设用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高,直接经济产出高);建设用地的稳定性;建设用地的扩张性(扩张对象是城镇周围的耕地,特点是循交通线发展方向而推进,形式为向周边呈圈层扩散)。2. 引导建设用地有序扩展建设用地扩展是指土地被城镇、住宅、商店、厂房、学校、医院、道路等建筑物、构筑物不断占用的现象。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城镇、交通、工商业等的发展,必然会占用土地,尤其是耕地,如果建设占用土地,尤其是耕地,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对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需求相协调,达到互动平衡,则可认为建设用地呈有序扩张态势。建设用
7、地有序与无序扩展的辨识:建设占用土地是否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建设占用土地是否符合小城镇规划;建设占用土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小城镇建设规划;建设占用土地是否符合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引导建设用地有序扩展: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以供给引导需求;大力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1、确定城镇合理用地规模和布局,严格控制城镇盲目扩张;2、充分挖掘建设用地内部潜力);逐步缩减农村建设用地规模。第四节 保护、协调生态环境1.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在陆生生态系统中,土地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是决定生态系统类型及其构成的主要因素,是能量输入与输出、物质交换转移得以实现的基础,又是地球生态系统的物质储存器、供应
8、站和能量调节者。2. 保护、协调生态环境的重点 保证农用地中园地、林地、养殖水面等的合理比重; 谨慎开发未利用地(未利用地开发是指人类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等,是各种未利用土地资源,投入经营与利用);必须遵循原则:1、必须依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2、必须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进行;3、是以开发成农用地的,应当优先开发成农用地。 保护和改善城镇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五节 实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手段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人民政府按照法律规定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
9、要,确定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用地布局的总体战略部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其核心是确定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性:综合性(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来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部门用地,协调各部门的土地利用活动);战略性(只能是战略性的规划,只能为主要用地部门提供概略的、方向性的、指导性的规划指标);长期性(是土地利用的中长期规划,对与土地利用有关的重要经济与社会长期变动趋势作出预测,据此制定长远的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性(从纵向讲,下一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受到上一级的指导和控制,下一级的又是上一级的反馈;从横向看,一个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本区域内国民经济各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土地利用 管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