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摘要: 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业务的中介机构,本身属于高风险行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各种类型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国家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在上述风险中,信用风险占有特殊的地位,信用风险一直是金融市场上最基本、最为古老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类风险。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业危机的研究表明,导致银行破产的最常见原因就是信用风险。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概述(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概念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交易对手不能或不愿意履行合约而给另一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以及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变
2、动或履约能力变化导致其债务市场价值的变动而引发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主要取决于交易对手的财务状况与风险状况。从狭义的角度看,信用风险主要指信贷风险,即在信贷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使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贷款而造成另一方本息损失的可能性。从广义角度看,参加经济活动的各方根据需要签订经济合约以后,由于一方当事人不履约而给对方带来的风险均可视为信用风险。因此,信用风险不仅仅包括传统的信贷风险,实际上可以将存在于诸如贷款、承诺、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工具等各种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中所有违约或信用有关的风险都包含在内。(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特征1.信用风险的内生性导致债务人还款违约的主要因素是债务人自身的还款能
3、力和还款意愿。由于违约风险取决于债务人的个体特征,商业银行必须及时、深入地了解受信企业的信用情况。商业银行对受信者信用状况及其变化的了解主要有以下三条渠道:一是分析企业提供的各种信息(包括财务报表、拟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近期重大经营活动等);二是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信息。三是商业银行从债券和股票市场获得的企业信息。这三条渠道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第一条渠道,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借款人的诚信度;而第二条渠道则明显受到信用评级覆盖范围的限制;对于第三条渠道,由于债券和股票的价格受到非信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市场能够提供的有效信息是很有限的。2.
4、风险和收益的非对称性信用风险的存在是因为受信方有违背某种承诺(偿还债务的承诺,或衍生工具中按协议交割资产)的可能性。这种承诺一般是事先安排好的确定的价格,因此对授信人(投资人)来说,收益就是一个事先确定的数额,而授信人的损失取决于受信方的违约情况,在违约敞口内没有限制。因此,有很大的可能只获取相对较小的利息收入,同时遭受较大的损失。通常假定市场风险的概率分布为正态分布,市场价格的波动是以期望值为中心,主要集中于相近两侧,而远离期望值的情况发生可能性较小,大致呈钟形对称;信用风险由于存在收益和损失不对称的风险特征,使风险的概率分布向左倾斜,即信用风险存在后尾现象,这一特征导致难以对信用风险进行正
5、态分布的假设,给信用风险的分析与控制带来了较大困难。3.道德风险是形成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由于在信贷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在信贷市场上通常表现为银行发放贷款后,很难对借款人在借款后的行为进行监管。因此借款人可能从事较高风险的行为,将银行置于承受高信用风险的境地,这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它对信用风险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4.信用风险具有明显的非系统风险特征信用风险多数情况下受与借款人明确联系的非系统性因素的影响,如贷款投资方向、借款人经营管理能力、借款人风险偏好等,尽管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也会受到诸如经济危机等系统性因素的影响,信用风险这种非系统性风险特征决定了多样化投资分散风险的风险管理原则也
6、适用于信用风险管理。5.信用风险量化困难信用风险量化困难主要体现为历史交易数据缺乏,信用产品的交易记录少,而且贷款的持有期限一般较长,即使到期出现违约,频率远比市场风险的观察数据少。(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将信用风险进一步分为以下类型:1.按照信用风险的性质分可以将信用风险分为违约风险、信用等级降级风险和信用差价增大风险。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或交易对手违约给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信用等级降级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信用等级的变动造成的债务市场价值变化的不确定性。信用价差增大风险,是指由于资产收益率波动、市场利率等因素变化导致信用差价增大所带来的风险。2.按信用风险所涉及的总类分
7、可以将信用风险分为表内风险和表外风险。源于表内业务的信用风险称为表内风险,如传统的信贷风险;而源于表外业务的信用风险称为表外风险,如商业票据承兑可能带来的风险。3.按照信用风险所产生的部位分可以将信用风险分为本金风险和重置风险。当交易对手不按约足额交付资产或价款时,金融机构可能收不到或不能全部收到应得的资产或价款而面临损失的可能性,这称为本金风险;当交易对手违约而造成交易不能实现时,未违约方为购得金融资产或进行变现就需要再次交易,这将有可能遭受因市场价格不利变化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这就是重置风险。二、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因素分析(一)微观经济因素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8、不仅会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还会受到银行本身各类指标的影响。1.贷款增长率 贷款增长率主要反映了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速度,而信贷规模迅速扩大则是形成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刚开始,正常范围内的信贷增长有利于促进社会投资的增加,进而能够增加社会的总产出,总产出增加说明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刺激投资进一步增加,从而促进信贷规模进一步扩大。然而,如果信贷规模增长过快,甚至超出了经济发展水平,则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信用风险,对整个社会也会造成很大危害,特别是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方向来看,投向十分集中,集中的信贷规模大幅扩大使得银行的信用风险积聚。如下图所示,从贷款方向来看,主要集中于以下三大领域:第一位是个人
9、贷款,比重最高,占比为31.75%;第二位是批发和零售业,占比17.74%;第三位是制造业,占比为13.16%。表一 2013年商业银行贷款主要投向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3) 贷款投向相对集中,将使得银行的信用风险增加。当个人经济水平发生变化或企业经营出现问题时,银行将成为风险的直接承受者。同时,银行业之间也具有传导效应,一家银行出现信用风险将使多家银行出现链锁反应,从而使整个银行业风险增加。2.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后,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 不难发现资本充足率直接决定了商业银行抵御信
10、用风险的能力。 作为一种风险缓冲剂的资产,具有吸收损失、承担风险、吸收损失、保护商业银行抵御意外冲击的作用,反映了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后,商业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是保障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资本充足率能够有效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而提高银行抵御信用风险的能力,从而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保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二)宏观经济因素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它通常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最佳指标,因此可以选用GDP
11、作为经济波动的指标来观察它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从理论上来看,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是随着经济周期波动的:在经济状况发展态势良好时,一方面,面对信贷需求量的过快增加,贷款的增加使银行的利润增加,另一方面,当商业银行对于未来有很好的预期时,会因此扩大信贷规模,而此时增加的信贷业务中一般会有对风险估计不足的高风险项目。当整体经济状况呈下滑趋势时,高风险的项目会逐渐暴露,从而增加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银行对未来的预期会变得悲观,这就会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信贷规模。信贷规模的缩减使得部分企业经营受到影响,不良贷款范围出现扩大,进而陷入信用风险的恶性循环。2.货币增长率 政府通过货币政策手段对于经济可以进行调
12、控,而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的高低和经济波动状况紧密相关,因此货币政策是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其中货币增长率是衡量货币政策状况的最重要指标。过高的货币增长率通常意味着政府通过扩张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发展,也说明银行信贷处于扩张阶段,增加了商业银行未来的经营信用风险。表二 我国货币与准货币(M2)增长率(%)数据来源:中国金融统计年鉴(2013) 上表数据选取了自1997年一2012年的货币增长率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货币增长率较高的年份不良贷款率也较高。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入WTO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信用风险管理理念、技术
13、、体制等方面,仍存在较多不足之处。(一)系统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尚未形成风险管理理念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地位十分重要,它渗透到银行业务的各个流程,涉及各个员工和各个细节。然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理念缺位,部分工作人员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充分,信用风险管理思想刻板,已不能适应商业银行的高速发展和风险环境的复杂多变。主要表现为:银行业务发展与信用风险管理的关系协调不够充分,对银行发展的眼前利益与长远目标的协调认识不够充分。(二)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尚未建立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尚未健全,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还欠坚实。一是公司治理结构尚不完善;二是信用风险管理体制不完善;三是内部激
14、励约束机制不完善,缺乏统筹安排的信用风险内审机制;四是信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完善;五是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总体素质有待提升,特别是还缺乏一批富于经验的风险管理人才。(三)完善的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尚未建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科学在银行业的应用日趋深入。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软件操作体系,在信息系统开发上缺乏前瞻性和不连续性,造成信息冗余,数据一致性较差。基础数据的不统一和准确性差,严重阻滞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没有专门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对于早期风险的防范仍是一片空白,对于客户的监测仍仅停留在对财务报表的审查上,导致分析的结果缺乏可信度。(四)信
15、用风险的度量与管理技术尚未建立定量分析在现代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中越来越重要,但中小商业银行本质上仍依赖传统的定性分析与主观判断,较少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和数理统计模型,贷款分类科学、量化准确的基本要求难以达到,因此,来自于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尚未建立。四、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办法(一)贷款组合管理组合管理是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在非交易资产投资过程中的应用。通过构建贷款组合,可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1.贷款审查标准化贷款审查标准化就是根据一定的程序和指标考察借款人或债券的信用状况,以避免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如果一家银行决定是否给一家公司贷款,首先银行要详细了解这家公司的财务状况。然后,应当考虑借
16、款公司的各种因素,如盈利情况,边际利润、负债状况和所要求的贷款数量等。若这些情况都符合贷款条件,则应考虑借款公司的行业情况,分析竞争对手、行业发展前景、生产周期等各个方面。然后,银行就依据贷款的数量,与公司协商偿还方式等贷款合同条款。尽管共同基金与债券投资并不能确定投资期限,他们也是通过类似的信用风险分析来管理投资的信用风险。2.贷款分散化银行可以通过贷款的分散化来降低信用风险的基本原理是信用风险的相互抵消。例如:如果某一个停车场开的两个小卖部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了解到其中一家在卖冰淇淋,另一家在卖雨具。在晴天卖冰淇淋的生意好,卖雨具的生意不好。而在雨天的情况相反。因为两家小卖部的收入的负相关
17、性,其总收入波动性就会较小。银行可以利用此原理构造自己的贷款组合和投资组合。在不同行业间贷款可以减少一定的信用风险。(二)资产证券化1.资产证券化的概念资产证券化是将有信用风险,但能够产生和预见的稳定的现金流的债券或贷款的金融资产集中起来并将其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或投资者。资产证券化可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降低和分散投资者风险,自诞生以来,资产证券化发展迅速,已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交易市场。2.资产证券化的好处对商业银行等资产的出售方而言,资产证券化为原始权益人提供了一种新型融资工具,提高了借款能力,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获得较高收益;对投资者而言,可以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降低投资风
18、险。3.资产证券化的条件即将被资产证券化的资产能产生固定的或者循环的现金收入流;原始权益人对资产拥有完整的所有权;该资产的所有权以真实的方式转让给特设信托机构;特设信托机构本身的经营有严格的法律限制和优惠的税收待遇;投资者具备资产证券化的知识、投资能力和投资意愿。4.资产证券化的运作程序确定资产证券化目标,组成资产池;组建特设信托机构,实现真实出售;完善交易机构,进行内部评级;进行信用增级;进行发行评级,安排证券销售;获取证券发行收入,向原始权益人支付购买价格;实施资产管理,建立投资者应收积累金;按期还本付息,对聘用机构付费。5.资产证券化类型第一,无追索权证券化。这类证券化方式,资产采取用真
19、实出售的方式,资产的风险全部从原始权益人转移到后续的投资者,投资者放弃向原始权益人行使追索权。能采用这类证券化方式的必须是现金流稳定、风险较小、发放过程和借贷合约标准化的资产,住房抵押贷款就是这类资产的典型。为了降低风险,有时需要对这类资产进行信用增级,由著名的大公司或机构提供担保。第二,有追索权证券化。这类证券化方式,投资者有追索权,当出现违约风险时,投资者可以向原始权益人要求补偿损失。由于保留追索权,这类资产的投资者收益率较低,商业银行倾向于采用有追索权的方式进行证券化。第三,部分追索权证券化。这类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资产的风险由资产原始权益人和投资者分担。典型做法是,资产的出售方,即放贷银
20、行,将资产证券化的部分收益存放在“利差账户”作为违约准备金。如果实际损失低于账户的准备金,节余就作为放贷银行的收益;如果实际损失高于账户的准备金,则由投资者承担其余的损失。(三)贷款出售1.定义贷款出售是指银行在发放贷款后通过贷款出售市场将其贷款以有追索权或无追索权的方式转售给其他银行或投资机构。实践中,大多数贷款出售是不带有追索权的。2.可贷款出售的类型可出售的贷款主要是传统的短期商业贷款,这类贷款由于期限短、安全性高,较能吸引投资者,比较容易达成出售协议。相比较,中长期贷款由于期限长、风险性高,达成出售的难度较大。3.贷款出售合约的类型贷款出售合约主要有两种类型:参与贷款、转让贷款,其中转
21、让贷款占贷款出售的主要份额。(四)信用衍生工具对于债券发行者、投资者和银行来说,信用衍生工具是贷款出售及资产证券化之后的新的管理信用风险的工具。1.信用衍生品的作用第一,将信用风险分割交易,可以在不拥有信用资产本身的同时承担某种特殊类型的信用风险,实现资产组合的升值;第二,信用衍生品可以作为投资者管理资产组合中信用风险的工具;第三,信用衍生品是机构投资者进入贷款市场的桥梁;第四,对远期借贷成本进行套期保值;第五,加强贷款组合的管理,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2.信用衍生品的风险管理途径可以利用期权对冲信用风险。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收取一种类似于贷款者资产看跌期权的出售者可以得到的报酬。银行发放贷款时
22、,风险等价于出售该贷款企业资产看跌期权的风险。银行会寻求买入该企业资产的看跌器来对冲这一风险。违约期权对冲信用风险的方法:在贷款违约事件发生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期权购买者,从而对银行予以一定补偿的期权。银行可以在发放贷款的时候购买一个违约期权,与该笔贷款的面值相对应。当贷款违约事件发生时,期权出售者向银行支付违约贷款的面值;如果贷款按贷款协议得以清偿,那么违约期权就自动终止。银行的最大损失就是从期权出售者那里购买违约期权所支付的费用。这类期权还可以出现一些变体,如可以把某种关卡性的特点写入该期权合约中。如果交易对手的信用质量有所改善,比如说从B级上升到A级,那么该违约期权就自动中止。作为回报,这
23、种期权的出售价格应该更低。对这种信用风险的对冲方式的最早运用是美国中西部的农业贷款。它与普通期权类似,可以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欧式期权和美式期权。看涨期权买方支付期权费后将获得一个在到期日买入利差的选择权,如果利差下降则获利;看跌期权买方则有权卖出利差,利差上升则获利。参考文献1(美)科尔基特. 信用风险管理(第三版)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2 刘澄, 李峰. 信用管理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3 张金清. 金融风险管理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4 蔡鸣龙.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M.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4.5 周源. 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M.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4.6 李定, 郭建强. 我国银行金融风险的定位与制度性成因N.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10月(7).7 张贵清. 信用风险评级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5.8 王勐. 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因素研究D. 吉林大学, 2014.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