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5),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2)从知识的体系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不仅加深对函数思想的理解,也为以后学数列的求和,数学归纳法等做好铺垫。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与方法,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2)教学对象: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表现欲较强, 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而片面、不够严谨。(3)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学生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q = 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3、、本节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并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从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 简洁美。四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运用。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方法及公式应用中q与1的关系。五教法与
4、学法分析.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前提,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呢?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这个观点从教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并通过与他人(在教师指导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因此,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愉快地自觉学习,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探索
5、等步骤,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论证后得到一般性结论,形成完整的数学模型,再运用所得理论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一句话: 还课堂以生命力,还学生以活力。六课堂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时间设定:3分钟)利用投影展示 在古印度,有个名叫西萨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印度国王大为赞赏,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萨说:请给我棋盘的64个方格上,第一格放1粒小麦,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往后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两倍,直至第64格。国王令宫廷数学家计算,结果出来后,国王大吃一惊。为什么呢? 设计这个情境目的是在引入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故事内容紧扣本节课的主题与重点提
6、出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粒小麦吗?引导学生写出麦粒总数 (二)师生互动,探究问题5分钟提出问题2:有学生会说:用计算器来求(老师当然肯定这种做法,但学生很快发现比较难求。)提出问题3:同学们,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和式有什么特征?(学生会发现,后一项都是前一项的2倍)提出问题4:如果我们把每一项都乘以2,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那么我们若在此等式两边同以2,得到另一式:利用投影展示比较(1)(2)两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经过比较发现:(1)、(2)两式有许多相同的项)提出问题5:将两式相减,相同的项就消去了,得到什么呢?。(学生会发现:这五个问题的设计意图:层层深入,剖析了错位相减法
7、中减的妙用,使学生容易接受为什么要错位相减,经过繁难的计算之苦后,突然发现上述解法,也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的神奇这时,老师向同学们介绍错位相减法,并提出问题6:同学们反思一下我们错位相减法求此题的过程,为什么(1)式两边要同乘以2呢?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对错位相减法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也为探究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做好铺垫(三)类比联想,解决问题。时间设定:10分钟提出问题7: 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老师巡视课堂,发现有典型解法的,叫同学板书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从特殊到一般,从模仿到创新,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能力提高,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 (四)分析比较,
8、开拓思维。时间设定:5分钟将不同的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学生的认识状况,可能有如下几种方法:错位相减法1: 错位相减法2提出公比q累加法可能也有同学会想到由等比定理得【设计意图:共享学习成果,开拓了思维,感受数学的奇异美】(五)归纳提炼,构建新知。时间设定:3分钟提出问题8:由得对不对?这里的能不能等于1?等比数列中的公比能不能为1?时是什么数列?此时?【设计意图:通过反问精讲,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完善知识结构,增强思维的严谨性】提出问题9:学生归纳出【设计意图: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数学思想,加深对公式特征的了解】(六)层层深入,掌握新知。时间设定:15分钟【设计意图:通过两道简单题
9、来剖析公式中的基本量进行正反两方面的“短、浅、快” 练习通过总结、辨析和反思,强化公式的结构特征】题号a1qnanSn(1)1/21/28(2)272/38(3)-2-96-63【设计意图:渗透方程思想.通过公式的正用和逆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公式中”知三求二”的题型】练习3:求等比数列前8项和; 变式 1、等比数列前多少项的和是; 变式2、等比数列求第5项到第10项的和; 变式3、等比数列求前2n项中所有偶数项的和。(先由学生独立求解,然后抽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讲评学生完成情况,寻找学生中的闪光点,给予热情表扬。) 【设计意图:变式训练,深化认识,增加思维的梯度的同时,提
10、高学生的模式识别能力,渗透转化思想】练习4 有一位大学生毕业后到一家私营企业去工作,试用期过后,老板对这位大学生很欣赏,有意留下他,就让这位大学生提出待遇方面的要求,这位学生提出了两种方案让老板选择,其一:工作一年,月薪五千元;其二:工作一年,第一个月的工资为20元,以后每个月的工资是上月工资的2倍,此时,老板不假思索就选择了第二种方案,于是他们之间就订了一个劳动待遇合同。请你分析一下,老板的选择是否正确?【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七)总结归纳,加深理解。时间设定:2分钟(1)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是什么?应用时要注意什么?(2)用什么方法可以推
11、导了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设计意图:形成知识模块,从知识的归纳延伸到思想方法的提炼,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八)课后作业,巩固提高。时间设定:1分钟 必做:(1)P66练习1研究性作业:请上网查阅“芝诺悖论”选做:求和:【设计意图:为了使所有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布置了“必做题”;“选做题”又为学有余力者留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布置了“探究题”以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拓展学生的视野】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立足课本,着力挖掘,设计合理,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探究能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兴趣,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探索过程中,由学会走向会学,由被动答题走向主动探究。在教学思想上既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还特别突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探究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体验求知的乐趣。 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