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的文化艺术(共22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辽代的文化艺术(共2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代的文化艺术(共22页).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卓歇图善于画马的胡环是辽代享有盛名的大画家,他的一些代表作在中国画史上被列为“神品”。现存被认为是胡环的作品有:回猎图、还猎图、蕃马图、卓歇图等。其中以卓歇图最为著名。这是一幅描写契丹族狩猎生活片断的作品。其场面广阔,人物众多,深刻传神,十分壮观。全画分三大段,第一、二段主要画狩猎归来的人马嘈杂的场面及骑士们滚马下鞍牵马准备休息舜间的人们在互相交谈的场面。深山会棋图绢画立轴。1974年法库县叶茂台7号辽墓出土。长154.2、宽54.5厘米。这幅画悬挂在墓室内,出土时有画轴。画面上主色调是青山绿水,有山崖,有松林楼阁,并有三人在下棋对弈。画的艺术风格显然受唐宋风格影响,
2、但独具特色,山川布局,寓青绿重彩于浅绛之中。竹雀双兔图绢画立轴。长155.5、宽60.2厘米。法库县叶茂台7号辽墓,与深山会棋图并列一处。设色花鸟画。主题是双兔,竹丛与花草为陪衬。竹丛下生长的花儿,有蒲公英、地黄、白头翁。据史记载,契丹族对兔子的喜爱远过汉族,甚至到迷信的程度,把三月三日定为“射兔节”,并有重阳节饮菊花酒,吃兔肝、鹿舌的习俗。彩色版画南无释迦牟尼佛像版画为绢地,在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内发现,共3幅,同版印刷,此为漏印、套版彩色版画,其制法与唐代印染织物的夹缬法相同。该画印时素绢对褶,用缕孔雕版夹紧,缕孔处被染色,夹紧处不染色,形成图像。应是先红后蓝两次印成,黄色为刷染,五官、衣
3、领等处用笔勾画。高65.8、横62厘米。春之图在庆陵陵墓内,壁画装璜是十分侈华的,艺术水准最高。在墓道、前室及东西侧室、中室和各甬道两壁上彩绘与真人等高的人物绘画共70余个。最有特色的是中室四壁,各绘有一幅山水画,分别绘出春、夏、秋冬四季风景,构图严谨,鸟兽形象生动,描绘皇帝四时捺钵的景色。春之图。画师用一条河的断面表现出天鹅、鸳鸯、野鸭等几种水禽在嬉戏、觅食的景象。河岸杨柳吐绿,山坡上杏花开满枝头,象征春降人间。远景及近景点缀着野花和小草。作者以轻松、抒情的画笔,描绘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一派春天的景色。画高260、宽177厘米。夏之图画面中央是一个山丘,茵茵绿草覆盖着山背,牡丹、芍药、百合和蒲
4、公英等花卉争相吐艳,夏日的大自然更显妖娆,二、三群健壮的鹿儿正在悠然自得地跑着,有角的鹿更加美丽动人。画面的远景是一片茂密的树林,更加突出夏日大自然的繁荣景色。画高240、宽185厘米。秋之图画面上以陡峭的山岩作背景。远处有两座小山丘,近有一道山岗,其上有笔直的松树,山谷中红叶错落,山上有鹿群,前后追逐,好一幅深秋景色。画高227、宽190厘米。冬之图远山林木已凋谢,近处溪流已封冻,低矮灌木之红叶更衬托出冬天荒凉的气氛。双鹿立于山丘之上,更有鹿群自上而下,唯见两株苍松,亭亭而立,已是寒冬时节,正是坐冬的良好场所。画高209、宽180厘米。库伦1号辽墓出行图壁画绘于墓道北壁,描绘墓主人出行前的场
5、景。男、女人物大多穿着典型的契丹人服饰,男者髡发,服圆领、窄袖长袍,脚穿黑靴。主人戴耳环,腰系革带,穿着考究。女主人着五彩的长衫,有飘带,有耳饰等。画面情节可分为三组介绍。A组:第2人为主人,左手下握腰带,侧身向侍从在吩咐着什么。左右的侍从有的躬身俯着捧紫皮帽(似是警卫);有的捧砚、拿笔(似为书吏)。第六、七人为驭马者,有的牵马,有的执长杆。B组:描写为女主人备车启程的活动。女主人饰金耳坠,着绿长衫,扎红腰带,佩葫芦形皮囊荷包。周边的女仆,有的在为主人捧镜整容。出行的轿车十分讲究,有着装华丽的棚,有帷幕、格帘,棚柱四角有流苏,车棚上有火珠的装饰。C组:旗鼓仪仗场面。五面大鼓置于地上,五根长杆束
6、在一起,这是五面鼓的旗杆。旗鼓,是贵族出行的重要仪仗。五鼓之前五人均头戴交角幞头,宽袖长袍,是汉人衣饰。这是汉服装的旗鼓拽刺,类似鼓手兼主人的贴身侍卫。旁边服契丹装的人,应是旗鼓拽刺的主管。再向前有6人为汉装,有的持物,有的抬大斗,这是史料所记载的“五鼓大斗”的横阵。全幅画长达22米,共绘有29个人物,人高达1.5-1.6米,整个场面以主人为核心,前呼后拥,车马相接,呈现一场豪华阔绰、骄横显赫的高官厚禄的场景。库伦旗1号墓归来图该画绘于墓道南壁。主要表现墓主人带领大队人马,经长途跋涉满载而归的场景。分三组画面介绍。A组:双驼图。双驼跪卧,高车支架,一个老者双腿卧坐于地呈稍事休息状。B组:车前车
7、后的女仆们仍在劳碌着,有捧钵者;有双手抱包袱与另人女侍在交谈的。车辕两侧有一扶辕老者正在与其他几人在议论着什么。C组:仪仗。执事一行6人,其中1人扛剑囊。这三组前后连贯,呈现着车毂乍停,男女主人已入室内,女仆们在往家中搬送着家什,男仆们与各色执事人员经过长途跋涉之后,稍事休息的状态,画中有静、有动,形成动静结合十分和谐的气氛。生活气息十分浓厚。散乐图河北省宣化下八里张世卿辽墓东壁壁画。长225、高175厘米。舞蹈与吹奏者戴幞(f)头,着长袍,高腰黑靴。关于散乐,辽史中有记载,其演奏乐器有:觱(b)篥(l)、箫、笛、笙、琵琶、五弦、箜(kng)篌(hu)、筝、方响、枝鼓、第二鼓、第三鼓,腰鼓、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代 文化艺术 2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