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八下语文课内古诗文阅读理解复习题(共9页).doc
《2018部编八下语文课内古诗文阅读理解复习题(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部编八下语文课内古诗文阅读理解复习题(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8部编八年级语文(下)课内古诗文阅读理解复习题一、关雎1,关雎抒发了什么情感、?答:抒发了男主人公求偶不得的痛苦,求而得之的喜悦。2;试分析一下,本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比兴手法,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出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这是兴的艺术手法。同时雎鸠相和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这是比的艺术手法。3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其动作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难以入眠。4、体会“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一句中连用两个“悠”字的表达效果。答:作者连用两个“悠”字,
2、把君子长夜难眠,思绪万千,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5、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请举例作简要分析。答:主要运用“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6、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关雎是一首男女言情之作。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7、读了这首诗,你觉得统领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
3、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8、这句话告诉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 和 ?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君子和淑女。君子去追求淑女的过程。9、这是一首 的诗,表达了劳动人民 。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 手法的巧妙运用。10、“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一句历来受到大家的推崇,请你做简要分析。答: 答案:“悠哉悠哉”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体现韵律美,读来朗朗上口,写出了男主人公的思念之情。“辗转”是双声叠韵,突出了男主人公内心状态的不平静,难以入眠。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
4、共沾巾。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的“辅”字和“望”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2分)“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城的景象,气势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拓宽了诗的意境,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邻一样。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以及乐观宽广的胸襟、对友人真挚的情谊。3、这首诗中作者与友人的送别地点是: ,杜少府“之任”的处所是: 抒发了 之情。 长安(城阙);五津 ; 旷达宽慰4、这首诗的作者是:
5、 ,他和: 、 、 并称为“唐初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5、赏析首联中“辅”字和“望”字。答: 一个“辅”字,是辅佐、护卫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宏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一个“望”字,将相隔万里的长安与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6、赏析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答: “歧路”照应送别,慰勉友人不要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流露了作者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答: 这两句一扫离别诗情感悲伤、基调低沉的特点,显得昂扬乐观,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哲理:诚挚的友谊
6、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三、兼葭1、请解释“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两句诗。答: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2、诗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是:美丽善良的姑娘,是男子的好配偶。3、这首诗歌中通过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4、这首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抒发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和相思之苦。5、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全诗三章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
7、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 ”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 ,为诗歌创设了一种 的意境。答案:兴 深秋 萧瑟、凄清四、望油庭湖赠张丞相1、“太清”的意思是: 。(天空)2、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说说它的妙处。 答: 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湖的壮观景象和宏伟气势。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D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4、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8、”,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 ,言外之意是 。(2分)(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 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3分)答: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6、本诗尾联中的“徒”字有哪几层意思?答: 白白地(徒劳地) 羡慕别人当官,自己不能,盼人引荐。7、本诗标题与全诗内容是什么关系?请简要说明。(2分)答: 标题统领全诗,二者是总分关系。“望洞庭湖”对应诗歌前四句;“赠张丞相”对应诗歌后四句。8、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
9、一成语,它是_,现在的意思是:_临渊羡鱼 比喻只有愿望不做实际的工作,就达不到目的。9、这首诗的写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夸张。想渡过洞庭湖却没有舟楫,想出仕却无人引荐,暗示作者想得到对方的援引。10、说说“涵虚混太清”中“混”字的表达效果。答: “混”字形象贴切的描摹了湖水水势浩淼与天相接的恢弘气氛。1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示的图景。 答: 水汽蒸腾,笼罩着广大的云梦泽地带,水波澎湃动荡,岳阳楼好像也瑟缩不安的摇晃起来。12、从诗的最后两联中,我们可以窥定诗人怎样的心曲?答: 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
10、无事,因此渴望出仕求官,渴望被援引。13、诗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用典故。这是隐喻做官没有途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下列对古诗词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的前两句中,一个“怒”字运用比喻,写出了秋风气势之猛,一个“卷”字写出了人们受害之重。B“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一句是激愤之词,诗人因贫困面对大风刮走的茅草心急如焚,“群童”因贫困而冒风抱走不值钱的茅草。C“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句从眼前的处境想到“安史之乱”的种种痛苦,让人想到“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句诗。D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
11、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博大宽广的胸襟。【解析】“怒”字运用了拟人。2、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答: 作者通过个人遭遇的描写,推己及人,仍然表现出了关心人民、关心社会的济世情怀。3、题目中的“歌”字代表了诗的体裁,诗流露了作者: 的思想,“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是指“ ” 答案:忧国忧民 安史之乱4、“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在诗里有什么作用?答: 答案: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二是烘托出诗人暗淡、凄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
12、蓄势。4、全诗先 (表达方式),后 (表达方式),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 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答案:记叙 议论抒情 忧国忧民博大宽广 5、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的理解。答: 答案:诗人希望眼前能突现这样的房屋,来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受茅屋破败,受寒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6、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答: 答案:秋风破屋图群童抱茅图屋漏无干图遥想广厦图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经过“安史之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部编八下 语文课 古诗文 阅读 理解 复习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