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美学差异及缘由(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美学差异及缘由(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西方美学差异及缘由浙江理工大学 风景园林一班 费舟凯摘要:中西方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历史发展也不尽相同。导致东方和西方人得审美情趣也大相径庭。为了探究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引起差异的缘由,本文通过对各方面的具体实例的比较,总结。阐述了具体中西方美学之间的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关键字:美术 建筑 园林 中西一中西方绘画美学中的差异:水墨画和油画,一个飘渺灵动,一个绚丽写实。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历代画家和传世之作灿若星辰。从商周时代壁画,青铜器上的以线条概括所要描绘之物,到东晋顾恺之以笔墨线条造型,以线条流动之美作为其艺术特色。再到唐朝吴道子飘逸,豪放的笔墨线条。可以说,中
2、国画注重的是以笔墨线条造境,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用线条形象的描绘出人物形态,用笔细劲联绵,色彩典丽、秀润。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用细腻的线条勾画出众多人物,神态生动,栩栩如生。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以浙江富春江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工画人物,设色浓丽,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相对于中国画注重对意境涵养和线条的组织,西方美术主要表现在油画上,油画更能体现出光色效果,还有一点就是透视,这能让画更有立体感。所以从审美的角度而言,西方的油画更能体现出视觉的美感,比较现实、真实,具有摄影般的透视效果。说到光色效果,印象派大
3、师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就完美诠释了对色彩和光学的应用,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升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毕加索名作格尔尼卡线条扭曲着,膨胀着,激情在奔腾驰骋,采取象征性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法国画家米勒之作拾穗者风格写实,透视关系明确,朴实的画作却给观众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庄严感。总之,西方美术以注重实际,光影效果要求严格为主,形似神不似创意抽象留出想想空间为辅。中国美术以中国画为代表,注重意境,注重人的情感,神似形不似。以画家的意志为本。二中西方建筑美学的差异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
4、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中国传统建筑特别注重“线形美”,讲究线条的婉转、流动和节奏韵律,擅长以线造型,以线传情。故中国画无论是绘画工具还是绘画语言,无不与线有关。中国传统建筑采取木质的梁、柱恰恰能适应这种“线”的艺术感染力。故中国传统建筑无论是单体建筑的外轮廓线,还是群体建筑的天际线,都与中国绘画重的勾、描有相同之处。西方建筑美学艺术:当代西方建筑的美学构架,主要是由历史主义建筑美学、新现代主义建筑美学、技术主义建筑美学和有机主义建筑美学支撑起来的;当代西方建筑的审美形态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优美、狂怪以及二者的融合
5、。从审美思维来说,当代西方建筑美学明显地表现出四大特征:非总体性、非理性、非线型性和共生思维特征;从内在精神来说,则表现出一种反讽与游戏的、反叛一切的、玄学思辩的特征。从总体来看,当代西方建筑最抢风头的是解构主义建筑,最容易引起争议的也是解构主义建筑。综观当代西方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这样说,虽然当代建筑的魅务更多的似乎不是它诉诸于人们视觉的美,而是丑与狂怪、滑稽与残破;不是一种审美愉悦,而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表现和富有玄学思辩的批判力量、反讽力量。21.中国建筑的和谐之美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以“和谐”之美为基调。尽管我国先秦时期的建筑也曾有过高台榭、美宫室,气势磅礴、壮丽辉煌的阳刚之美,但随着儒
6、家“中和”思想的影响,汉以后,中国传统建筑这种展现对抗力度的阳刚之美逐步走向“和谐”与含蓄之美。以内封闭的内部空间组合,纡余委曲的建筑序列层次,婉转、舒缓的建筑节奏韵律和凝重、自然的建筑装饰设计,给人以亲切、温馨、安闲、舒适的审美心理感受。在中国传统建筑多数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个体服从于整体,追求和谐。正如李泽后先生所言:“中国建筑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的,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的。它重视的是多个建筑之间的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2。2西方建筑的对抗之力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
7、石头、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质感生硬、冷峻,理性色彩浓,缺乏人情味。在建筑的形体结构方面,西方古典建筑以夸张的造型和撼人的尺度展示建筑的永恒与崇高,以体现人之伟力。那些傲然屹立的神殿、庙坛,处处皆显示出一种与自然的对立和征服,从而引发人们惊异、亢奋、恐怖、等审美情绪。西方古建筑的空间序列采用向高空垂直发展,挺拔向上的形式。同时,西方古典建筑突出建筑个体特性的张扬,横空出世的尖塔楼,孤傲独立的纪念柱处处可见。每一座单位建筑,都不遗余力的表现自己的风格魅力,绝少雷同。这反映了西方传统文化中重视主体意识,强调个体观念。哥特建筑就是欧洲封建城市经济占主导地位时期的建筑。以高、直、尖为特色,高大的形体由于飞
8、扶壁的作用显得薄而轻快,建筑风格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影响。一个个向上挺拔的尖拱打断了横向的构架,自下而上层层推进,仿佛卷起的浪潮,一层层向上推涌,直至尖顶,以震撼人心的力量将人们的精神引向上苍,寄托着教徒对天国的慕渴与向往。巴洛克建筑:17世纪意大利的建筑现象十分复杂,形式新异。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组合,打破建筑,雕刻与绘画的界限,使用贵重材料,充满了装饰。因为这时期的建筑突破了古典的、文艺复兴的“常规”,所以被称为“巴洛克”式建筑。三中西方园林美学上的差异 3.1 中国园林的审美特征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讲究施法自然,“取自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9、”,是一种蕴含着非常丰富和谐而又具有自然韵致的景观体系。中国古典园林还被赋予了深致的精神内涵,中国文化中的人格精神、哲学思想、宇宙观念等等都可以通过园林这个艺术方式而予以表现。追求诗画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理念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自从文人参与园林设计以来,追求诗的涵义和画的构图就成为中国园林的主要特征。谢灵运、王维、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曾自己经营园林。历代诗词歌赋中咏唱园林景物的佳句多不胜数。画家造园者更多,特别是明清时期,名园几乎全由画家布局;清朝许多皇家园林都由画师设计。32 西方园林的审美特征西方园林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
10、,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追求的是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是园林的统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形成小广场,呈点状分布水池、喷泉、雕塑或小建筑物。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园林花木,严格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形状,草坪,花圃则勾划成菱形、矩形和
11、圆形等。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池中总是布置人物雕塑和喷泉,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33 中西园林思想差异和根源西方园林一反中国式的“天人合一”,而表现天人对立,人定胜天为主题。在西方造园家眼里,自然景物不是模仿对象,而是改造的对象,因而西方古典园林的造景多以体现人工伟力的建筑为主,山水花木不过式建筑的陪衬。并且这里的山水花木亦并非保持自然的生长之态,而被修剪成各式规整的图案。园林的布局,亦按人的意志划分为规则的几何形,表现出古代西方人勇于征服自然的抗争精神。中西方园林在起源上有着根本不同的用途,又因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审美特征的不同发展趋向。总结:中西方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历史发展也不尽相同,导致东方和西方人得审美情趣也大相径庭。两者之间的美术,建筑,园林等方面也各不一样,但两者都是世界艺术的瑰宝,是人类的伟大财富。参考文献:西方造园变迁史、 中国美术、 西方美术史 中国古典建筑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