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一等奖(共3页).docx
《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一等奖(共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一等奖(共3页).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瀛湖中学 张本平教学目标1、了解孟浩然的生平、经历、作品风格以及本诗的写作背景。2、 在反复诵读中体味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内涵。 3、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4、对比阅读王维归嵩山作,根据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思路,体会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教学重、难点:1、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2、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3、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随机导入,书写标题:二、 文本解读:1、释题:鹿门山、歌2、孟浩然简介及写作背景等。三、整体感
2、知诗歌内容1、置身诗境,朗读诗歌,注意读音、节奏和感情。2、看注解,理解字面上的意思,讨论诗歌内容。3、讨论: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拿出稿纸,通过联想、想象,根据内容,画一幅画老师点评,补充。四、合作探究 1、在诗歌的画面里,作者选择了哪些基本意象?写了哪两个场景? 明确:山寺、钟鸣、渡头、江村、夜月、烟树、岩扉、松径 黄昏江边 月夜山中 2、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 明确: 江边杂乱喧嚣 世人回家 山中超然僻静 我归鹿门 3、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 对比 两种归途 两种选择 表现作者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 4、本诗作者写 “夜归”的“归”途,从日落黄
3、昏到月悬夜空,从江上舟行到鹿门山途,实际上是在写什么? 明确:实际是写:从尘杂世俗到寂寥隐逸的道路。诗人是洒脱的但同时也带有隐隐的失落、无奈和惆怅。小结: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及鉴赏方法深入探究炼字炼词:5、 提问:对“渔梁渡头争渡喧”中的“争”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6、 提问:这首诗第八句中的”惟“字可否换成”还“字?请简述理由。课堂小结:这首诗写“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构造了一种平淡自然,幽美恬淡的意境,抒写了作者摒弃世俗生活而安于归隐的情怀志趣。五、 拓展阅读:请同学们按照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基本思路赏析王维的归嵩山作,即完成课后习题三。六、 作业设计1、完成课后习题第二大题。2、拓展阅读课后相关链接。3 、背诵这首诗。专心-专注-专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夜归鹿门歌 教学 设计 一等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