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共2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共25页).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四课:土壤中有什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2.用沉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3.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教学难点:
2、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三、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分组器材:为学生准备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小铲子、塑料盒、报纸、放大镜、去掉上部的透明饮料瓶、镊子、小棍、水、牙签等。教师演示:有关图片和课件。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资源(媒体)运用及设计意图一、复习引入1、整块的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又是怎样变成土壤的呢?学生猜测土壤是怎样形成的。【设计意图】 二、寻找土壤的成分土壤中有哪些成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吧! 1、观察新鲜湿润的土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把土倒在纸上进行观察。我们可以用什
3、么方法进行观察?我们观察到了什么? 2、观察干燥的土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把干燥的土壤捻碎,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一样吗?我们能描述它们的大小吗?资料阅读: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要小的沙粉,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沙砾(小石子)直径大于2毫米、黏土的微粒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没有办法看清楚。图片或课件出示:放大后的沙砾、沙、沙粉和黏土颗粒。3、观察土壤的沉积实验。把一些土倒入水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搅拌水中的土壤,然后静置一段时间,我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土壤的沉积物分成了哪
4、几层?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再做一次验证自己的想法。4、延伸、小结。土壤里还有我们没有发现的物质吗?(腐殖质、盐分)现在我们能解释土壤是怎样形成的了吗?1.小组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全班交流、汇报、小结。2、学生猜测,小组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全班交流、汇报、小结。学生阅读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小组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全班交流、汇报、小结。4.学生尝试解释 【设计意图】三、土壤和生命1、讨论。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我们怎么解释这一观点?2、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师讲解。3、说说土壤和人类的关系。4、小结。1.说说自己的理由,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2.学生阅读学
5、习【设计意图】四、课外拓展活动阅读高士其的诗歌我们的土壤妈妈。学生阅读感悟板书设计: 第四课 土壤中有什么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教学反思、总结1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2学生是否获得发展:3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第五课: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情
6、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教学难点: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三、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教师演示:雨水侵蚀土地的图片或录象、介绍实验操作的课件。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资源(媒体)运用及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1、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下雨时,雨水降落到土地上。雨水会不会对土地产生影响?土地会发生什么变化?雨水会发生什么变化?2、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
7、下这些问题。学生讨论交流。【设计意图】 二、雨如何影响土地1、我们先来看两幅图。(出示雨水侵蚀土地的图片)你能说说你看到的景象吗?你平时看到过类似的景象吗?你认为出现这样的景象的原因是什么呢?2、模拟实验:下雨。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明白实验器材所代表的含义。教师课件出示介绍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要求:实验前仔细观察斜坡上的土地的形态;实验时注意观察“降雨”过程中的土地,以及“雨水”和“径流”的情况,并做记录;实验后描述实验中的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3、小结、拓展。雨水会不会影响土地?教师出示图片,1. 学生看图讨论问题2. 学生观察实验学习学生分组实验小组交流、汇报3.学生观察并思考:斜坡上
8、的这许多小细沟是怎样来的,这许多小细沟中汇集的水流又会怎样改变地形。 【设计意图】 三、影响侵蚀的因素1、如果我们刚才实验中的土地不是斜坡而是平地,如果斜坡上长满树木,如果降雨量很大,结果又会怎样呢?为什么?2、接下去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影响侵蚀的因素”吧。我们能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吗?3.教师提示这是对比实验,方案中要注意明确不同条件和相同条件,实验器材的选用和实验装置的设计。1.学生回答2.学生小组选择一个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前的讨论交流。3.学生小组尝试撰写实验方案【设计意图】四、课外拓展活动还有什么影响侵蚀的因素呢?希望你们课后能继续观察与研究。学生课后调查。板书设计: 第五课 雨水对土
9、地的侵蚀模拟实验:下雨。教学反思、总结1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2学生是否获得发展:3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对今后教学的启示:第六课: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过程与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和修改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按照已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用实验结果推测自然界的情况,并运用所学知识思考洪水灾害
10、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关注有关洪水带来的灾害,及人们采取什么措施预防等相关信息。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和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三、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分别扎大孔、小孔)、水、接水容器。教师演示:有关水土流失、黄土高原、黄河水的图片或录象。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资源(媒体)运用及设计意图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已经制定了雨水
11、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计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吧。看看,我们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分享研究计划【设计意图】 二、交流、讨论实验方案1.思考:在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2.、小结。1.小组交流展示实验方案。2.全班讨论,评价、修改或完善实验方案。 【设计意图】 三、探索侵蚀的实验1、实验前的准备:明确实验方案和注意事项,教师特别要提醒注意实验中的公平性、操作的规范性;准备实验装置。要求用容器接住“径流”,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中的现象。2、实验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3、小结: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呢?1.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2. 小组交流3
12、. 全班交流汇报。【设计意图】四、课外拓展活动1、刚才我们进行了探索侵蚀的实验,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自然界中什么地方的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呢?2、土地在被侵蚀的过程中地形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3、思考:侵蚀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灾害?1.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出示“黄河水”、“水土流失”等相关图片和录象。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出示“黄土高原”等相关图片和录象。3.学生交流讨论。板书设计: 第六课 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小组研究计划研究题目:推测:试验方法:结论:教学反思、总结1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2学生是否获得发展:3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对今后教学的启示:第七课:河流对土地的作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3、】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过程与方法】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将会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尝试解释冲击平原的形成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
14、地的作用。教学难点: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三、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开对接成河道装置)、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教师演示:河流形成、河流侵蚀两岸和河床、江河下游泥沙沉积成平原的图片或课件。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资源(媒体)运用及设计意图一、导入1、我们国家有哪些大的河流?家乡有哪些河流?这些河流和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关系?你知道长江和黄河的形成原因吗?2、教师小结后讲解:河流一
15、般是由冰雪融化形成的小溪,或是山涧溪流汇集而成的。当流水漫过地表时,会形成细小的水流和沟壑,这些细小的水流会逐渐形成溪流并汇成河流,而沟壑在流水不断侵蚀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大的切沟和冲沟并形成河床。3、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结果。那么河流对土地又会有什么影响呢?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1.学生回答2.学生听教师讲解3.学生讨论交流。【设计意图】 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1、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2、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注意:在向“河流”注水时,一定要检查出水口是否正对“河道”,试一试,流出的水是不是正好流入“河道”中
16、。确保无误后,才能正式向“河道”注水。注水一开始,要保持杯子中的水始终是满的。在实验盒的出水口,一定要用较大的容器接住流下来的水。为了让效果明显,观察得更清楚,可以让实验观察的时间长一些,也就是说在一瓶水流完后,再接着倒一瓶水。观察河水流动速度的变化,注意河水的什么地方被侵蚀了?什么地方会有土沉积下来?3、小结。1. 回忆沉积实验,观看关于“大石头鹅卵石细沙”的图片。2. 学生实验:准备实验装置:注意空出盒的1/3不要装土。观察无河水流过的“河道”,在记录纸上画出河道的形状,并把它的宽度、深度标记在图上。推测:当河流形成时,什么地方流速大,什么地方流速小,什么地方会发生侵蚀,什么地方会发生沉积
17、?在河道上记下自己的推测,用虚线标出。3.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 三、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1、思考:为什么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2、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课件。1.学生讨论回答。2.学生观看图片。【设计意图】四、课外拓展活动除了流水,还有什么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的侵蚀和沉积?请课后阅读单元资料库,了解其他自然力如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学生笔记作业要求并查找资料板书设计: 第七课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教学反思、总结1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2学生是否获得发展:3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对今后教学的启示:第八
18、课:减少对土壤的侵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各种力量在重塑和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认同人类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减少因自身活动带来负面影响的观点。认识到土地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关注人类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不被破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
19、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方法。三、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分组器材:长方形塑料水槽(或大盘子)、土、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水、接水容器、建造房屋的材料等。教师演示:防治水土流失的图片、录象或课件。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资源(媒体)运用及设计意图一、引入1、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侵蚀使某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变了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出示预防水土流失的图片、录象或课件。2、今天我们就运用我们在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在一个大水槽
20、里建造一个有山地有平原的地形,然后选择地形中的一个地方建造房屋。1.学生观看录像2.分组并观察地形思考在哪建造房屋出示预防水土流失录像【设计意图】 二、设计和建造我们的家园1、我们建造什么样的地形,用什么材料?选择什么位置建筑房屋?2、引导学生展示并互相交流自己的设计意图4、预测暴雨过后,我们的家园会怎样?1. 学生小组讨论并画出设计图。2. 全班交流展示设计图描述为什么这样建造地形,解释为什么这样选择家园的位置,以及选择建造地形及房屋所需要的材料的理由。 【设计意图】 三、暴雨对我们的家园有什么影响1、思考:在比赛实验中,每组的什么条件应该保持相同,为什么?2、学生进行比赛实验:用喷水器装水
21、模拟暴雨降临,观察自己的家园能否经得住暴雨的袭击。3、交流讨论并评价比赛实验结果。4、反思:如果重新设计建造自己的家园,我们会对地形做哪些改进?我们仍将房子建造在最初选择的地方吗?为什么?我们将房子建造在哪里?1.学生讨论回答。2.学生观看图片。3. 学生交流讨论4. 学反思交流【设计意图】四、总结、拓展延伸1、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2、地球的各种力量包括人类自身在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会对我们造成哪些灾害?3、调查一下,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止这些灾害的发生,以及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危害。1.点名学生总结2. 学生交流讨论,然后以小组进行汇报3.学生记录问题回家调查板
22、书设计: 第八课 减少对土壤的侵蚀设计建造我们的家园教学反思、总结1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2学生是否获得发展:3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对今后教学的启示:第四单元 运动和力第一课:我们的小缆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过程与方法】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三、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实验小车一辆、
23、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资源(媒体)运用及设计意图一、引入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 板书:我们的小缆车学生说想到的方法(推、用绳子拉)【设计意图】 二、安装小缆车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2、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3、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4、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1.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2.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
24、车。3.学生安装小车【设计意图】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3、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提示:(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2)、每次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4、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1.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学生交流讨论实验,获得数据3. 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
25、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4.学生实验,交流汇报【设计意图】四、小结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学生小结,记录板书设计: 第一课 我们的小缆车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教学反思、总结1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2学生是否获得发展:3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对今后教学的启示:第二课:用橡皮筋作动力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6、】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三、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小车反冲运动实验套材、长线一根、喷气式飞机等图片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资源(媒体)运用及设计意图一、引入1、玩气球,教师把吹足气的气球放开,气球会飞走,引导语:玩过吗?请你也来这样玩一玩,想一想气球为什么会飞出去。 你在哪些地方也看到这样的现象?3、揭题:能不能把这种力来驱动小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1. 学生思考回答2.学生实验、解释【设计意图】 二、安装小车1、交流讨论安装方
27、法。2、出示小车安装示意图。1.学生讨论2. 学生动手操作 三、用气球驱动小车1、指导调试小车。2、测量小车能行驶多远。3、提问:如何让小车行驶得更远?说说为什么?4、出示反冲力的概念。5、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反冲力?出示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1.学生调试小车2.讨论测量方法并测量3.学生交流讨论4.实验。5.学生汇报【设计意图】四、小结1、提问:怎样才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2、提问:怎样才能让小车运动得更快?学生思考问题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回顾。板书设计: 第二课 用橡皮筋作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教学反思、总结1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2学生是否获得发展
28、:3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对今后教学的启示:第三课: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河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过程与方法】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形成不怕苦难的积极态度。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教学难点:对小车反冲运动的解释。三、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资源(媒体)运用及设计意图一、引入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
29、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3. 学生思考回答2.学生讨论【设计意图】 二、给小车安装橡皮筋1、提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3、调试橡筋动力小车1.学生讨论2.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设计意图】 三、橡皮经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1、发现问题。引导:每个小组的橡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远。2、发现问题(1)起点、终点不固定(2)橡皮筋绕断了(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3、实验验证指导学生看书本73页的记录表,并4、解释说明提
30、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1)实验:橡皮筋的力怎样产生。(2)出示弹力的概念,书本74页。1.学生比赛2.学生交流讨论3.学生开始实验4.学生解释【设计意图】四、小结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学生小结,记录板书设计: 第三课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河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教学反思、总结1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2学生是否获得发展:3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对今后教学的启示:第四课:测量力的大小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过程与方法】
3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难点:会使用弹簧测力正确计测量力的大小三、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资源(媒体)运用及设计意图一、引入1、谈话: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件非常重要的测量工具,我们要比一比谁最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2、出示我们的小缆车的记录表,提问:在这个表格中,我们是用什么表示拉力大小的?3、提问:那么2个、3个、5个垫圈的力到底有多大,我们能不能测量出来?
32、4、揭题:测量力的大小1.学生比较发现问题2. 学生看记录表3.学生猜测回答能测量出来或不能测量【设计意图】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提问: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见它。2、课件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从弹簧测力计上获得哪些信息?1牛100克力1. 学生交流汇报:用弹簧测力计2. 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2、汇报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引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3、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
33、在78页表格。(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1.学生尝试使用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2.交流汇报3.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动文具袋的力【设计意图】四、制作弹簧测力计1、讨论制作方法2、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学生自由讨论 并记录注意事项板书设计: 第四课 测量力的大小1.受力大,伸长长 2.力的单位;牛教学反思、总结1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2学生是否获得发展:3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对今后教学的启示: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
34、,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三、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弹簧测力计、线绳、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纸盒、载重物、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一块新轮胎和旧轮胎的图片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资源(媒体)运用及设计意图一、导入:了解学生原有水平1、出示轮胎纹路
35、图,提问:看了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2、引导:你所知道,什么叫摩擦?3、引导:这种阻碍手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 揭题:运动与摩擦力4、提问:关于摩擦力,你认为可以研究它的哪些内容?1.学生可能答防滑、摩擦2.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中滑动,再用手在桌面拖动,说说你的感受。【设计意图】 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1、提问:一个物体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怎么测量呢?2、测量钩码、笔袋等物体的摩擦力。3、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1.学生交流、讨论。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2.学生测量。 三、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状况的关系11、提问:请你推测,物体的接触面
36、状况会对它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2、你能用实验证明吗?提供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3、指导学生实验、记录1.学生推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2学生结合81页表格设计实验3.交流汇报、得出结论【设计意图】四、摩擦力和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1、推测物体重量对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2、设计对比实验1、学生实验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五、小结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2、提问: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除了和物体的接触面和重量有关系外,它的大小还可能受什么因素的影响?1.学生总结与摩擦力大小相关因素2.学生思考并作答。板书设计: 第五课 运动与
37、摩擦力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 接触面积的光滑程度 物体的重量教学反思、总结1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2学生是否获得发展:3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对今后教学的启示:第六课:滑动与滚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摩擦力大,滑动的摩擦力大;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滚珠轴承使一种将滑动变为滚动的装置。【过程与方法】做简单的对比实验;用简单物品模拟做滚珠轴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改进搬运重物的方法,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对比实验证明同一物体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教学难点:整理分析对比实验获得的数据,分析结果三、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纸盒、载重物(钩码、小沙袋)、弹簧测力计、胶带、大小瓶盖、玻璃弹子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资源(媒体)运用及设计意图一、导入1、分别出示滚动和滑动的卡通图片,提问:这两幅图中他们在干什么?板书:滑动和滚动2、提问:你想到了什么?1.一个箱子在地上滑动,一个箱子在木头上滚动2.为什么要在箱子底下垫几根木头因为让木头滚动比滑动省力【设计意图】 二、对比实验:滑动和滚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