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整理(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整理(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整理名词解释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技比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运动训练: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运动成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竞技需要原则:指根据提高运
2、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动机激励原则: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有效控制原则: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系统训练原则: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适宜负荷原则: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区别对待原则: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的运动员或不同训练状态、不同的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
3、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的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直观教练原则: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运动员的视觉器官,激发活跃的形象思维,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训练原则。适时恢复原则: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运动训练手段: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德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程序训
4、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完整训练法: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不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重复训练法: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间歇训练法: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持续训练法:指符合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
5、方法。负荷变换训练法:是一种功能独特的重要训练方法,不仅适用于身体训练,也适用于技、战术训练。循环训练法: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比赛训练法: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运动员体能:运动员在训练和竞赛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身体运动能力。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柔韧素质: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灵敏素质: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
6、,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运动技术:是合理有效地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协调能力:指运动员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协调能力是形成运动技术的重要基础。技术风格: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得、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战术意识: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模拟训练法:指在获得准确情报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与模仿重大比赛中主要对手的主要特征的陪
7、练人员的对练,及通过在与比赛条件相似的环境中的练习,使运动员获得特殊战术能力的一种针对性极强的训练方法。训练课的结构:指训练课的各组成部分及其进行的顺序。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1、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 2、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 3、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发展。竞技体育的构成:1、运动员选材 2、运动训练 3、运动竞赛 4、竞技体育管理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1、竞争性 4、集群性 2、规范性 5、公开性 3、公平性 6、观赏性现代运动
8、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 5、运动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 6、现代技术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运动训练理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划分项目类属的主要依据:由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之间的异同点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1、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2、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3、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4、为运动训练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1、运动员在
9、比赛中表现得竞技水平 2、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得竞技水平 3、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竞技能力与两个相似概念含义的异同 1、竞技能力与运动能力含义的异同: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即称为运动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则称为竞技能力。因此可以说,运动能力的涵盖面比竞技能力更广,而竞技能力只是运动能力诸多表现的一种、 2、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含义的异同: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作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但在训练实践中,训练水平这一概念也常用于表达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可以说,训练水平是一个多义词,竞技能力的含义则专一而明确;当训练水平被用于表达运动员的训练状态时,则
10、比竞技能力这一概念更为具体地表述所达到的程度。状态诊断和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一、 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1、 为运动训练过程确立一个客观、准确的出发点2、 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3、 实施有效控制的重要前提二、 建立目标在训练中德重要作用1、 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2、 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1、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 2、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 3、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周期安排原则的科学基础:1、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 2、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 3、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 适宜负荷原则的科学基础:1、适宜训练负荷下机体的生
11、物适应现象 2、过渡负荷下机体的劣变现象贯彻适宜负荷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一、 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负荷的量与强度二、 四种基本形式:直线式、阶梯式、波浪式、跳跃式三、 科学地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值四、 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五、 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模式训练法的特点:1、 模式训练法具有信息化特点2、 模式训练法具有定量化特点程序训练法与模式训练法的不同点: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控制运动训练过程依据的不同。模式训练法是以训练模型为控制依据,程序训练法则以训练程序为控制依据。程序训练法的基本特点:1、 程序训练法具有系统化特点2、 程序训练法具有定性化特点3、 程序训练法具有程序化特点完整训练法的应用间
12、歇训练法的应用:1、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 2、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 3、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 循环训练法的组织形式:流水式、轮换式、分配式。循环训练法的注意:1、要根据训练任务和目的设计好循环练习法 2、要注意练习的质量 3、选择熟练的练习手段 4、要及时对训练方案进行调整 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1、正确地认识身体训练的重要性 2、合理地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 3、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有机结合,选择体能训练手段应力求与专项技术动作形式和生物力学特征相近似。 4、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
13、。 5、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训练。 6、在训练中应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对身体训练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具有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力量素质分类:最大力量、相对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1、主义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 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 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 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主义的事项p205动作速度训练应注意的问题:1、 提高运动速度应与掌握和保持正确的技术动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2、 专门性的动作速度训练与专项比赛动作要求相一致3、 在使用贩毒做某一个规定动作为手段发展运动员的动作速度时,应合理地变换练习的速度4、 练习时间不宜太长5、 间歇时间适当提高动作速度常用的方法手段:1、利用外界助力控制运动员的动作速度 2、减小外界自然条件的阻力 3、利用动作加速或利用器械重量变化而获得的后效作用发展动作速度 4、借助信号刺激提高动作速度 5、缩小完成练习的空间和时间界限 速度训练的要求:1、速度素质训练应结合运动员所从事的专项运动进行 2、速度素质训练应在运动员兴奋性高、情绪饱满、运动欲望强的情况下进行 3、出现速度障碍时,可采用牵引跑、变速跑、下坡跑、带领跑、顺丰跑等手段予以克服耐力素质分类: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心血管耐力)、力量耐力(肌肉耐力)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