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共23页).doc
《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共2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力学客观性习题及答案(共23页).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关于客观性练习题的说明(1)用来测定自己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2)本课程需要认真看课本;(3)一定要自己找计算性习题练习!绪 论 部 分1-1. 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 (A)只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B)只与构件的形状尺寸关(C)与二者都有关; (D)与二者都无关。1-2. 各向同项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 )是相同的。(A)力学性质; (B)外力; (C)变形; (D)位移。1-3. 根据小变形条件,可以认为( )。 (A)构件不变形; (B)构件不变形; (C)构件仅发生弹性变形; (D)构件的变形远小于其原始尺寸。1-4. 在下列三种力(1、支反
2、力;2、自重;3、惯性力)中,( )属于外力。(A)1和2; (B)3和2; (C)1和3; (D)全部。1-5. 在下列说法中,( )是正确的。(A) 内力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 (B)内力与外力无关;(C) 内力的单位是N或KN; (D)内力沿杆轴是不变的。1-6. 一等截面直拉杆如图所示。在P力作用下,( )。(A) 横截面a上的轴力最大; (B) 曲截面b上的轴力最大; P (C) 斜截面c上的轴力最大; a b c(D) 三个截面上的轴力一样大。1-7. 用截面法求一水平杆某截面的内力时,是对( )建立平衡方程求解的。 (A) 该截面左段; (B) 该截面右段; (C) 该截面左段或右
3、段; (D) 整个杆。1-8. 在杠杆的某截面上,各点的正应力( )。(A) 大小一定相等,方向一定平行; (B) 大小不一定相等,但方向一定平行; (C) 大小不一定相等,方向也不一定平行; (D) 大小一定相等,但方向不一定平行。1-9. 在一截面的任意点处,若正应力与剪应力均不为零,则正应力与剪应力的夹角为( )。 (A)900;(B)450;(C)00;(D)为任意角。1-10. 在下列说法中,( )是错误的。 (A)应变分线应变和角应变两种;(B)应变是变形的度量; (C)应变是位移的度量; (D)应变是无量纲物理量;1-11. 在下列结论中,( )是错误的。(A) 若物体产生位移,
4、则必定同时产生变形;(B) 若物体各点均无位移,则必定无变形;(C) 若物体产生变形,则物体内总有一些点要产生位移;(D) 位移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变形和约束状态。1-12. 在图示受扭圆轴上,AB段( )。 (A)有变形,无位移; (B)有位移,无变形; A B C (C)既有变形,又有位移; (D)既无变形,也无位移。 M0 1-13. 在1-12题中,轴的BC段( )。 (A)有变形,无位移; (B)有变形,无位移;(C)既有变形,又有位移; (D)既无变形,也无位移。1-14. 如图示梁,若力偶M0在梁上任意移动时,则梁的( )。(A) 支反力变化,B端位移不变; M0 (B) 支反力不
5、变,B端位移变化; A B(C) 支反力和B端位移都不变;(D) 支反力和B端位移都变化。1-15. 在轴向拉压杆和受扭圆轴的横截面上分别产生( )。 (A)线位移、线位移; (B)角位移、角位移;(C)线位移、角位移; (D)角位移、线位移。答案:(C)、(A)、(D)、(D)、(A)、答案:(D)、(C)、(C)、(A)、(C)、答案:(B)、(C)、(C)、(B)、(C)、拉 伸 与 压 缩2-1.在下列关于轴向拉伸杆轴力的说法中,( )是错误的。 (A)拉压杆的内力只有轴力; (B)轴力的作用线与杆轴重合;(C)轴力是沿杆轴作用的外力; (D)轴力与杆的横阶面和材料无关。2-2. 在图
6、示四个轴力N1、N2、N3和N4中,( )。(A)N1和N2为正,N3和N4为负。(B)N1和N4为正,N2和N3为负。 (C)N2和N3为正,N1和N4为负。(D)N3和N4为正,N1和N2为负。 N1 N2 N3 N4 2-3. 受拉压杆如图所示。其中在BC段内( )。 (A) 有位移,无变形; A B P C (B) 无位移,有变形; op (C) 既有位移,又有变形; (D)既无位移,也无变形。 2-4. 拉压杆截面上的正应力公式=N/A的主要应用条件是( )。(A) 应力在比例极限以内; ( B) 外力合力作用线必须重合于杆件轴线;(C) 轴力沿杆轴为常数;(D) 杆件必须为实心截面
7、直杆。2-5. 轴向拉伸杆,正应力最大的截面和剪应力最大的截面( )。(A)分别是横截面、450斜截面; (B)都是横截面,(B)分别是450斜截面、横截面; (D)都是450斜截面。2-6. 轴向拉压杆,在与其轴线平行的纵向截面上( )。(A) 正应力为零,剪应力不为零;(B) 正应力不为零,剪应力为零;(C) 正应力和剪应力均不为零;(D) 正应力和剪应力均为零。2-7. 对于低碳钢,当单向拉伸应力不大于( )时,虎克定律E成立。(A)比例极限P; (B)弹性极限e;(C)屈服极限s; (D)强度极限b;2-8. 测定材料标距时,应采用标距范围内的最小截面尺寸。(A)只能为10d; (B)
8、只能为5d;(C)为10d或5d; (D)大于等于10d都行。2-9. 应力应变曲线的纵、横坐标分别为P/A,L/L,其中( )。(A)A和L均为初始值; (B)A和L均为瞬时值; (C)A为初始值,L为瞬时值; (D)A为瞬时值,L均为初始值。2-10. 进入屈服阶段以后,材料发生( )变形。(A)弹性; (B)线弹性; (C)塑性; (D)弹塑性。2-11. 设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的上、下屈服极限分别为S1和S2,则材料的屈服极限S( )。(A)S1; (B)S2; (C)(S1S2)/2; (D)(S1S2)/22-12. 铸铁的强度指标为( )。 (A)S; (B)b; (C)S和b;
9、(D)p、S和b 。2-13. 在延伸率L/L100和截面收缩率L/L100两个公式中,( )。 (A)L、A均为初始值; (B)L为初始值,A为断后值; (C)L、A均为断后值; (D)L为断后值,A为初始值;2-14. 钢材经过冷作硬化处理后,其( )基本不变。(A)弹性模量;(B)比例极限;(C)延伸率;(D)截面收缩率。2-15. 试件进入屈服阶段后,表面会沿( )出现滑易线。(A)横截面;(B)纵截面; (C)max所在面; (D)max所在面。2-16. 关于铸铁力学性能有以下两个结论: 抗压能力比抗拉能力差; 压缩强度比拉伸强度高。其中,( )。(A)正确,不正确; (B)正确,
10、不正确;(C)、都正确; (D)、都不正确。2-17. 铸铁的许用应力与杆件的( )有关。(A)横截面形状; (B)横截面尺寸;(C)受力状态(指拉伸或压缩); (D)载荷的大小。2-18. 设一阶梯形杆的轴力沿杆轴是变化的,则发生破坏的截面上( )。(A)外力一定最大,且面积一定最小;(B)轴力一定最大,且面积一定最小;(C)轴力不一定最大,但面积一定最小;(D)轴力与面积之比一定最大。2-19. 一个结构中有三根拉压杆,设由这三根杆的强度条件确定的结构许可载荷分别为P1、P2、P3,且P1P2P3,则该结构的实际许可载荷P( )。(A) P1; (B)P2; (C)P3; (D)(P1P3
11、)/2。2-20. 一等直圆截面杆,若变形前在横截面上画上两个圆a和b(如图示),则在轴向拉伸变形后,圆a、b分别为( )。 (A) 圆形和圆形; (B) 圆形和椭圆形; (C) 椭圆形和圆形; (A) 椭圆形和椭圆形。 2-21. 圆管受轴向拉伸时,若变形在弹性范围内,则其( )。 (A)外径和壁厚都增大; (B)外径和壁厚都增小; (C)外径减小,壁厚增大; (D)外径增大,壁厚减小。答案:(C)、(A)、(A)、(A)、(A)、答案:(D)、(A)、(C)、(A)、(C)、答案:(B)、(B)、(A)、(A)、(C)、答案:(B)、(C)、(D)、(C)、(A)、(D)实 用 剪 切 部
12、 分3-1. 在连接件上,剪切面和挤压面分别( )于外力方向。 (A)垂直、平行; (B)平行、垂直; (C)平行; (D)垂直。3-2. 连接件应力的实用计算是以假设( )为基础的。(A)剪应力在剪切面上均匀分布;(B)剪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剪切比例极限;(C)剪切面为圆形或方行;(D)剪切面面积大于挤压面面积。3-3. 在一传动机构中,轮子通过平键与轴相连,如图。设键埋入轮子和轴内的深度相连,若轮子、键、轴三种材料的许用应力分别为jy,1、jy,2、jy,3,则三者只间的合理关系应当是( )。 (A)jy,1jy,2jy,3; 键 (B)jy,2jy,1jy,3; 轴 (C)jy,3jy,2j
13、y,1; (D)jy,1=jy,2=jy,3。 轮 3-4. 在连接件剪切强度的实用计算中,剪切许用力是由( )得到的。(A)精确计算;(B)拉伸试验;(C)剪切试验;(D)扭转试验。3-5. 在图示四个单元体的应力状态中,( )是正确的纯剪切状态。 (A) (B) (C) (D) 3-6. 剪应力互等定理是由单元体的( )导出的。(A)静力平衡关系; (B)几何关系;(C)物理关系; (D)强度关系。3-7. 剪应力互等定理的运用条件是( )。(A)纯剪切应力状态; (B)平衡应力状态; (C)线弹性范围; (D)各向同性材料。答案:(B)、(A)、(D)、(C)、(D)、(A)、(D)扭
14、转 部 分4-1. 电动机传动轴横截面上扭矩与传动轴的( )成正比。(A)传递功率N; (B)转速n;(C)直径D; (D)剪切弹性模量G。4-2. 根据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可以认为圆轴扭转时其横截面( )。(A)形状尺寸不变,直径仍为直线; (B)形状尺寸改变,直径仍为直线;(C)形状尺寸不变,直径不保持直线;(D)形状尺寸不变,直径不保持直线。4-3. 圆轴横截面上某点剪切力r的大小与该点到圆心的距离r成正比,方向垂直于过该点的半。这一结论是根据( )推知的。(A)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和平衡关系;(B)变形几何关系和物理关系;(C)物理关系;(D)变形几何关系。4-4. 直径为D的实心轴
15、,两端受扭转力矩作用,轴内最大剪应力为。若轴的直径改为D/2,则轴内的最大剪应力变为( )。(A)2; (B)4; (C)8; (D)16。4-5. 设直径为d、D的两个实心圆截面,其惯性矩分别为IP(d)和IP(D)、抗扭截面模量分别为Wn(d)和Wn(D)。则内、外径分别为d、D的空心圆截面的极惯性矩IP和抗扭截面模量Wn分别为( )。(A)IPIP(D)IP(d),WnWn(D)Wn(d);(B)IPIP(D)IP(d),WnWn(D)Wn(d);(C)IPIP(D)IP(d),WnWn(D)Wn(d);(D)IPIP(D)IP(d),WnWn(D)Wn(d)。4-6. 一根空心轴的内、
16、外径分别为d、D。当D2d时。其抗扭截面模量为( )。(A) 7/16pd3; (B)15/32pd3; (C)15/32pd4; (D)7/16pd4。4-7. 设受圆轴中的最大剪应力为,则最大正应力( )。(A)出现在横截面上,其值为;(B)出现在450斜截面上,其值为2;(C)出现在横截面上,其值为2;(D)现在450斜截面上,其值为。 4-8. 半径为R的圆轴,抗弯截面刚度为( )。(A)pGR3 /2; (B)pGR3 /4; (C)pGR4/2; (D)pGR4/4。4-9. 当实心圆轴的直径增加一倍时,其抗扭强度、抗扭刚度分别增加到原来的( )。(A)8和16; (B)16和8;
17、 (C)8和8; (D)16和16。4-10. 当实心圆轴的直径增加1倍时,其抗扭强度、抗扭刚度分别增加到原来的( )倍。(A)8和1 6; (B)16和8; (C)8和8; (D)16和16。4-11. 一内外径之比d/D0.8的空心圆轴,若外径D固定不变,壁厚增加一倍,则该轴的抗扭强度和抗扭刚度分别提高( )。(A)不到1倍,1倍以上; (B)1倍以上,不到1倍;(C)1倍以上,1倍以上; (D)不到1倍,不到1倍。4-12. 一圆轴用碳钢制作,校核其扭转刚度时,发现单位长度扭转角超过了许用值。为保证该轴的抗扭刚度,采用措施( )最有效。(A)改用合金钢材料; (B)增加表面光洁度;(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力学 客观性 习题 答案 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