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教案(共156页).doc
《工程力学教案(共15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力学教案(共156页).doc(1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导课:在第一章中我们初步了解了力的基本概念和力的基本性质,以及力的一系列的特殊状况,力的约束解除和物体的受力图表示方法.第二章 基 本 力 系2-1 汇 交 力 系一、空间力的投影1.用角和 表示力的方向力Fx、Fy、Fz的大小分别为图2-1设i、j、k为x、y、z轴上的单位矢量,根据矢量的正交分解特性,力F表示为其大小其方向用角,角表示为 2.用方向余弦表示力的方向设、分别表示力F与Ox轴、Oy轴、Oz轴正向之间的夹角,它们统称为方位角。则力F在三个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分别为力F的大小由(2-3)式算出,力F的方向由决定。cos、cos、cos统称为力的方向余弦。 图
2、2-2 图2-33.用一线段的三个投影表示力的方向设一已知沿F指向的线段ON在三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分别为lx、ly、lz。以OA和ON为对角线分别作两个相似长方体。显然,三角形OAC和三角形ONK相似(图2-3),对应边成比例有得同理有即其中若已知线段MN的起点不在坐标原点,起点M的坐标为(x1、y1、z1),线段终点N的坐标为(x2、y2、z2),MN方向与已知力F一致(图2-4)。于是将(2-8)式代入(2-7)式中,则可求得力F在三个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由图知:lx0,lz0,故由(2-7)式得Fx0,Fy0。二、汇交力系的合成作用于物体上诸空间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的力系称为空间汇交力系。
3、若诸空间力的作用线仅分布于同一平面且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这类力系称为平面汇交力系。研究汇交力系合成的方法有几何法和解析法。1.几何法设作用于刚体上的空间汇交力系为F1、F2、Fn,且各力作用线均汇交于一点O(图2-7(a)。O点为汇交点。按力的可传性原理,施加于刚体上的汇交力系中各力作用点均可沿各自作用线移至汇交点O。凡力系中诸力具有共同作用点的力系称为共点力系(图2-7(b)。 图2-7按平行四边形原理,力F2、力F3可合成为合力R;再由R和F1合成为R;依次类推,两两合成下去,最后求得图2-7(c)所示的共点力系的合力R,这也是图2-7(a)所示汇交力系的合力。由此可见,汇交力系可以合成为一
4、作用线通过汇交点的合力,它为各分力的矢量和,即图2-82.解析法一般空间汇交力系可合成为一作用线通过汇交点的合力,其合力矢量表示式为 因合力R的投影分量为这就是说,合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这个结论称为合力投影定理。合力R的大小和方向余弦为若汇交力系为平面汇交力系,可选取力所在平面为O-xy平面,则(2-12)式简化为三、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力系的平衡条件是指刚体在某力系作用下保持平衡时力系中各力应满足的条件。前已指出,任一空间汇交力系总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因此,空间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力系的合力等于零。即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既可用几何法表示,也可用解析法表示:1.
5、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空间汇交力系的合力是以力系各分力为边所构成的力的多边形的封闭边。若该力系合力为零,则表明力的多边形的封闭边R=0。换言之,力的多边形中最后一个分力的矢端与第一个分力的矢尾O点相重合,力的多边形自行封闭(图2-10),这就是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图2-102.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由汇交力系合力公式R= 可知,当汇交力系平衡时其合力必然为零,即R=0,那么,合力公式中根号内三个平方项应分别为零,即有 它表明,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为:汇交力系各力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为零。方程(2-15)称为空间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它建立了平衡时各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三个方程彼此
6、独立,故可求解三个未知量。若汇交力系为平衡汇交力系,可选取力所在平面为O-xy平面,则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简化为这就是说,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各力在两个坐标轴上的投影代数和分别为零。小结:在这一节中我们学习了力的汇交系统,并且能够利用汇交中的平衡方程来求解我们要求解的力的大小及方向.作业布置: 习题与思考题导课:在前一节中我们学习了汇交力系,那是力的一种求解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力的求解方法一种是解决不了全部现实问题,从而我们要继续学习力的另一种求解方法-力矩2-2 力矩一、平面问题中力对点的矩当一力作用于物体上时,可产生两种效应:一是力的作用线通过物体的质心使物体产生平动效应;二是力
7、的作用线不通过物体的质心而使物体绕某一点转动,产生角加速度,同时又使物体平动,产生平动加速度(图2-15)。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产生平动效应,物理学中已作阐述。这里只研究力对物体作用而使物体产生的转动效应。 图2-15通常把O点称为矩心,把h称为力臂,把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称为力对矩心的矩,简称力矩,用它来衡量力F使物体绕矩心转动的效应。力矩用符号mO(F)表示。人为约定:使物体产生逆时针转动(或转动趋势)的力矩为正(图2-17(a);使物体产生顺时针转动(或转动趋势)的力矩为负(图2-17(b)。在平面问题中力对点的矩可表示为图2-17图2-16 二、力对点的矩矢1.力对点的矩矢在涉及空间力使物
8、体绕某点产生转动效应时,必须考虑下述三个因素:(1)转动效应的强度。它与力的大小和力臂的乘积成正比。(2)转动轴线的方位。即力F的作用线与矩心O点所决定的平面的法线方位。(3)转向。即使物体绕轴线转动的方向。以上三个决定力使物体绕某点转动效应的因素,在数学上可用一特殊矢量来表示。这个矢量的模等于力的大小F和力臂h的乘积;该矢量的方位(即转动轴线在空间的方位),其指向由右手螺旋法则确定(图2-19)。这个矢量称为力对点的矩矢,用符号mO(F)表示。由图可知,它是一个通过矩心O的定位矢量,是力对物体产生转动效应的度量。 图2-19 图2-20 2.力对点之矩矢的矢积表达式r和F的矢积的模为3.力对
9、点之矩矢的解析表达式设选定直角坐标系O-xyz,i、j、k分别为三对应轴的单位矢量。F和r分别可写为代入(2-18)式得这就是力对点之矩矢的解析表达式。很显然有三、合力矩定理设一力系F1,F2,Fn可合成为一合力R,则合力对物体作用时产生的效应与各分力对物体同时作用时所发生的效应完全相同。于是,合力R对点的矩矢可写为这就是合力矩定理,其物理意义是合力对任一点之矩矢,等于各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矢的矢量和。若力系为平面力系,各力对平面上任一点的矩为代数量,故合力矩定理在平面问题中表述为它表明:平面力系的合力对平面上任一点的矩,等于各分力对同一点的矩的代数和。小结:在这一节中让学生理解力矩的概念和力矩的
10、表示方法以及力矩在求解时的平衡方程.作业布置:习题与思考题导课:在学习了力系和力矩之后我们已经了解了力在实际中的两种表示方法,现在我们在力矩的基础上我们继续进一步了解力偶系的表示方法和计算状况.2-3 力 偶 系一、力偶的概念1.力偶的概念把一对等值反向、作用线平行而不重合的力称为力偶,记作(F,F)。两力作用线间的距离d称为力偶臂。力偶所在平面称为力偶作用面(图2-24)。图2-23 图2-24 图2-252.力偶矩设一力偶(F,F),其力偶臂为d(图2-25),力偶对力偶作用面上任一点O的矩,应为平行力F,F对点O的矩的代数和,即由此可知,两个力矩相加的结果与两力矩的矩心位置无关,即力偶中
11、两力对力偶作用面上任一点之矩的代数和为一常量,它等于力偶中任一力F的大小F和力偶臂d的乘积。此乘积称为力偶矩,记作m(F,F),简记为m。于是式中正负号反映力偶的转向,逆时针转向取正,顺时针转向取负。力偶矩的量纲与力矩相同,其单位也相同。二、力偶的基本性质1.力偶不能与一个力等效(即力偶无合力),也不能与一个力平衡。2.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若其力偶矩相等,则这两力偶彼此等效。图2-26力偶这一基本特性给出了在同一平面内力偶等效的条件,故这一性质称为力偶的等效性或称为力偶的等效定理。由它可得如下推论:推论一 任一力偶可以在它的作用面内任意转移,而不改变力偶对刚体的作用。力偶对刚体的作用与力偶
12、在其作用面内的位置无关。推论二 只要保持力偶矩的大小和转向不变,可同时改变力偶中的力的大小及力偶臂的长短,而不改变力偶对刚体的作用。三、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1.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作用于物体上的若干力偶若同在一平面内,则称为平面力偶系。设有三力偶(F1, F1 )、(F2,F2 )、(F3,F3 )作用于同一平面内,它们的力偶臂分别为d1、d2、d3(图2-28(a)。根据力偶的等效性,可以把这三个力偶化成为具有相同力偶臂的三个力偶,于是图2-28由图2-28(b)可知:因P1,P2,P3三力的作用线重合,均通过A点与AB垂直,该三力可合成为一个合力R,其大小等于三力大小的代数和,即在B点共
13、线的三力的合力R的大小为可见,合力R和R构成一等值、反向、平行且不共线的合力偶(R,R)(如图2-28(c)所示),其合力偶矩为显而易见,上述结论可推广至由n个力偶构成的平面力偶系,其合成后的合力偶矩为这就是说,平面力偶系合成的结果仍为一力偶,其合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这个结果称之为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定理。2.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力偶系的平衡是指合力偶的力偶矩等于零。由(2-23)式推知:平面力偶系的平衡的充要条件是所有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为零,即上式称为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解决基本力系平衡问题的途径(1)选定研究对象。(2)绘制受力图。(3)应用平衡条件。小结: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力
14、的一系列的表示方法和计算平衡方程,以及力矩和力偶的表示方法及平衡方程.从而我们要进步掌握力的实际应用中的求解.作业布置:习题与思考题导课:在上一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力系,力矩,以及和力偶,知道了力系,力矩以及力偶的表达方式和计算方程,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把这些已经学习的概念应用在一定的范围之中.第三章 平面一般力系凡力系中诸力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且任意分布的力系,称为平面一般力系,简称平面力系。3-1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一、力的平移定理力的平移定理:施加于刚体上点A的力F可以平移到任一点B,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附加力偶的矩等于原力对新作用点B的矩。图3-1可以把作用于刚体上A点的力F平移到另一任意点
15、B上,但必须同时附加一相应的力偶(图3-1(c),这个力偶称为附加力偶。由于Fd也等于力F对B点的矩,mB(F)=Fd,于是得二、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的简化(一)、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的简化在力系的作用平面内,被任选的一点O称为简化中心。将力系中诸力平移至简化中心,同时附加一个力偶系的过程,称为力系向给定点的简化。图3-2经简化后的平面共点力系合成为一个合力R,该合力作用点在简化中心上;把简化后的附加力偶系m1,m2,mn合成得一力偶MO(图3-2(c)。自然,依据力的平移定理,可将力R和MO合成为一个力R(图3-2(d),这个力R就是原力系F1,F2,Fn的合力。1. R和主矢从图3-2可知,
16、R是图示共点力系的合力。R的大小和方向可由平面共点力系合成的几何法或解析法获得。运用几何法:由于简化后的共点力系中诸力与原力系中诸力等值同向,即 ,故可直接用原力系中诸力作出力的多边形,力的多边形之封闭边称为原力的主矢,即 这表明平面共点力系的合力R等于原力系(F1,F2,Fn)中诸分力的矢量和,亦即原力系的主矢。而合力R的作用线则通过简化中心。运用解析法:在力系所在平面上取坐标系O -xy(图3-3(a),应用合力投影定理,则由(3-2)式得故主矢R的模为主矢R的方向从图3-3(b)中可知 图3-32.对点O的主矩从图3-3(b)中可知,MO应是该平面一般力偶系m1,m2,mn的合力偶矩。由
17、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定理可知,按力的平移定理,力向一点简化后所产生的附加力偶的矩,等于力对简化中心的矩,故合力偶矩可表示为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任意一点的简化,一般可得一力和一力偶。该力的作用线通过简化中心,其力矢量R称为原力系的主矢,它等于原力系诸力之矢量和;该力偶作用于原作用平面上,其力偶矩称为原力系对简化中心的主矩,它等于原力系中诸力对简化中心之矩的代数和。3.固定端(或插入端)约束的分析图3-4(a)和(b)所示车刀和工件分别夹持在刀架和卡盘上,是固定不动的。这类约束称为固定端约束或插入端约束。其简图如图3-4(c)所示。图3-4固定端约束对物体的作用,是在接触面上作用有一群约束反力。在平
18、面问题中,这些反力构成一平面一般力系(图3-5(a)。若将这群力向作用面内A点简化,则得一力和一力偶。一般情况下,简化后所得之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为未知量,但该力可用两分力Nx,Ny来代替。因此,平面一般力系在固定端A处的约束反作用可简化为两约束反力Nx,Ny和一个力偶矩为mA的约束反力偶(图3-5(c)。图3-5(二)、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结果分析1.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的简化结果平面一般力系向简化中心简化,其结果可能出现四种情况:(1)R=0,MO=0主矢和主矩均等于零。它表明简化后的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均为平衡力系,因而平面一般力系必也是平衡力系。(2)R=0,MO0主矢等于零而主矩不等
19、于零。它表明原力系与一平面力偶系等效。此时,作用于简化中心O点的力 相互平衡,从而相互抵消。但附加力偶系并不平衡,它可合成为一力偶,即原力系的合力偶,其合力偶矩等于原力系对简化中心点O的矩,即按力偶的性质,力偶对于作用平面上任一点的矩都相同,因此当力系合成为一个力偶时,主矩与简化中心无关。但在一般情况下,力系简化后的主矩与简化中心有关。(3)R0,MO=0主矢不等于零而主矩等于零。它表明原力系与一个作用线通过简化中心的合力等效。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主矢R确定。(4)R0,MO0主矢、主矩都不为零。它表明力系向O点简化后得到一力和一力偶。按力的平移定理,这一力和一力偶还可合成为一个合力。2.平面
20、一般力系简化为一个合力的情况 设将力偶矩为MO的力偶(图3-6(a)用两个力R和R来表示,并令R=R=-R(图3-6(b),R和R构成一平衡力系,于是有等效关系如下:这就是说,可将作用于O点的力R和力偶(R,R)合成为一个作用于O点的力R(图3-6(c)。显然,力R就是原力系F1,F2,Fn的矢量和,力R的作用线距简化中心O点的位置(即力的作用线离O点的距离d)由下式确定图3-6至于力R作用点在原简化中心O点的哪侧,则取决于主矢R的方向和主矩MO的转向。若力偶转向为逆时针(MO0)时,则力R的作用点位于从O点沿主矢R箭头方向的右侧;反之,则R的作用点位于从O点沿主矢R箭头方向的左侧。小结:在这
21、一节中让学生了解力系在平面中简化方法,进一步认识力系在平面中的表示方法。从而更深刻的理解力系的概念。 作业布置:习题与思考题导课:在上一节中学习了力系的简化原理,在简化之后我们就要进一步学习计算所要的力,那么今天我们就学习力系的一般平衡方程。3-2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一、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二、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平面平行力系是平面一般力系的特例。力系中诸力彼此平行,如图3-10所示。设若一物体受一平面平行力系的作用。选O -xy系中y轴与各力平行,则不论力系是否平衡,各力在x轴上的投影恒等于零,即X0。于是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是使用(3-13)式时,必须使A、B两点的连线不
22、与各力平行。三、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例3-4 图3-11所示为悬臂式起重机。梁AB的A端以铰链固定,B端用拉杆BC拉住。梁自重P=4 kN,载荷重Q=10 kN。梁的尺寸如图示。试求拉杆BC所受的拉力和铰链A处的约束反力。解:选取梁AB和载荷体一起为研究对象。除作用于梁AB上的已知力P,Q外,还受拉杆拉力T和铰链A处的约束反力N的作用。因拉杆BC为二力杆,拉力T必沿BC连线;又因N方向未知,但总可作正交分解,得Nx,Ny。力N,T,P,Q可近似地认为分布于同一平面内,故由它们构成的力系可视为平面一般力系。图3-10 图3-11因梁处于平衡,该力系必满足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由(3-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力学 教案 15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