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备课第六单元(共41页).doc
《2018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备课第六单元(共4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备课第六单元(共41页).doc(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单 元 备 课 二 年级 下 册语文第 六 单元单元主题 热爱大自然 探索太空奥秘单元知识体系分析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六组成,分别是古诗二首、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 古诗二首分别是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雷雨讲的是夏天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为我们介绍了太阳、北极星、大树的枝叶稀稠、冬天里沟坡积雪的多少这四种天然的“指南针”,把学生带入了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太空生活趣事多讲述了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趣事和经历。 这几篇课文是围绕自然现象、神奇太空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 语文园地六有七个部分,目的在于引
2、导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单元目标1会认49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词。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认字识字规律。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 3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4通过优美句段的品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发现自然的奥秘,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单元重难点及解决策略1注重识字教学。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来识字,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使之举一反三,逐步形成识字能力。 2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学的过程中
3、要以教材为依托,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张开师生对话,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提倡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3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串讲、满堂灌,避免逐字逐句讲解的做法,把课堂交给学生,注重自读自悟。 单元教学方法古诗二首中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可以由画入诗,先让欣赏课文的插图,感受西湖六月荷花美丽的景色。然后再让学生读读诗,把相应的诗句写到图上相应的位置上。绝句可以由诗入画。在读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想想如何来给诗歌配一幅插图。雷雨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雷雨前用欣赏美文的方法“,雷雨中则让学生提出问题。雷雨后用画画的形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时不必太过
4、强调课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应把重点放在能“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太空生活趣事多通过图片、视频了解太空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课时划分15 古诗二首 2 课时16 雷雨 2课时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2 课时18 太空生活趣事多 2 课时 语文园地六 3 课时课题15 古诗二首课时2课时备课人吴艳丽单位范镇中心小学课前预习及教学准备课前预习:一、预习两首诗,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自主认字识字,扫除生字障碍。1试着记住下面的字。(提示:加一加 减一减 换一换 猜字谜等)晓、慈、毕、竟、映、绝、鹂、鸣、行、含、岭、泊2反复读古诗,并把
5、下列字意思整理在课本上。毕竟 泊 二、走进作者相关搜索。 杨万里: 杜甫: 三、 记下预习时所遇到的问题。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 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了解诗句大意,在感知古诗所描绘美丽画面的同时,感悟诗人西湖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了解诗句大意,在感知古诗所描绘美丽画面的同时,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教 学 过 程修 改 建 议一、谈话:背古诗比赛【由背诗活动,回顾以前的杨万里的小池,实现自然过渡。】 二 、观察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问:在图中你看到
6、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晓(xio)、慈(c)。解题:1“晓”是什么意思?(早晨)2“净慈寺”是个佛寺。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西湖,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西湖的风景怎样?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本文两首诗的特点,抓住学生形象思维,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把观察与说话结合起来,感悟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初步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三、初读感知1出示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引导学生初读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和味道,也可以让课前会读的学生领读,注意停顿,教师相机指导。2指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识字经验,抓住重点字
7、进行正音和识记,如: “晓”由“日字旁”加熟字“尧”组成、“碧”字可以用编儿歌“王姑娘,白姑娘,一起坐在石头上”的方法记忆等,教育要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识记字的情况。同伴练读诗句,争取背诵。【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识字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为研读诗句,体会感情打下良好的铺垫。】四、写字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湖、莲、穷、荷”。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2指导。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进行示范书写。其他的字学生对照课本自行书写。3.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取多形式引导学
8、生进行正确评价。 【及时巩固认字成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自主写字的水平和良好习惯。】 4.要想真正读出这首诗的味道,除了反复诵读,你觉得还要做什么?只是读读就可以了吗?(还要理解诗意) 五、研读品悟1自学诗句。借助工具书和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2小组合作。交流自学中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毕竟:到底。中:时候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指名
9、说说诗句的意思。(2)读第二行诗,理解“四时”。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3)读三、四行诗句。理解: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别样: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 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10、。(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毕竟、四时)(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六、悟读,边读边想每句诗都写了怎样的景色1自由读诗,对照插图,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小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图描述画面,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生动,说具体。 3启发: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看到这样的画面,就会立即想到两句诗4组织学生扮演诗人,借助教师准备的课件或挂图,进行角色换位,体会诗句的含义和情感。 【尊重学习的学习主动权。启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自主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诵读 1带
11、着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感情朗读。如:评读、赛读、加动作读、看画面读等,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八、布置作业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赞美西湖和荷花的诗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外搜集,读一读,背一背。板 书 设 计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美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了解诗句大意,在感知古诗所描绘美丽画面的同时,理解诗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的特点。 教 学 过 程修 改 建 议一、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法 【巩固积累,引导方法,为
12、绝句的学习做准备。】 二、板书课题 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自读 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 2交流自学情况。出示卡片认读生字,(鹭、含、岭、泊、吴)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加深学生对字意的理解,促进识记。 3指读诗句。抓住重点的字音,进行指导。如:“翠”读“平舌音”,“泊”读“bo”不要发成“be”的音等。 【挖掘学生识字经验,引导主动识字。加强识字经验的交流,培养学生
13、多渠道识字的良好习惯。】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吴、含、窗、岭、鸣、绝、泊、柳”,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书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楚。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窗”注意不要丢掉“囱”字上面的小撇。“含”和“岭”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岭”里面的是“令”。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写字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学中应突出其主要地位,下大力气,抓实抓好。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说说你看
14、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所以诗人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
15、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
16、诵。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读背诗句。如:自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读、指画面读等,实现美读成诵的学习目标。 【一句一景、色彩多姿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创设情境,变“话”为画,有机地转化学习活动,在学生想画、说画、赏画、评画的过程中,理解了诗句的大意,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 五、拓展 杜甫绝句。板 书 设 计黄鹂 鸣 有静有动 有声有色白鹭 上窗含 千秋雪门泊 万里船教 学 反 思课堂达标训练题一、听写生字词。二、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本课的字,再扩成三个词写下来。尧: ( )、( )、( )连: ( )、( )、( )何: ( )、( )、( )央: ( )、( )、( )三、按下列要求填空或
17、回答问题。生紫烟的“慈”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的部首是( )部,余下的部分是(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的音序字母是( );该字的上半部分笔顺是: 四、填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这两首古诗作者分别是( )代伟大诗人( )和( )代伟大诗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绘了( )的景色。绝句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 )的心情。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看到这样的画面,就会立即想到两句诗_参照画出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绝句,然后再回答问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1诗中描写色彩的词有:_ 2诗中描写动作的词有:_ 3诗
18、中表示数量的词有:_ 4这首诗描写了怎样一种景色?表达诗人什么感情?_课题16 雷雨课时2 课时备课人吴艳丽单位范镇中心小学课前预习及教学准备课前预习:一、读1.标出段落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并认读。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同桌或家长检查读。二、想读了课文,想一想雷雨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哪里?三、问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字词,句子,并试着找同伴解决。 教学准备:课件 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1.会认“压,蝉,枝,摆”四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垂”。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色的变化。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
19、文,感受雷雨前的情景。难点:能边读边想象,具体感受并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教 学 过 程修 改 建 议一、揭示课题,初步感知课文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并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的旋律)雨有很多种,你知道有哪些雨?(板书雨)(学生自由说)2雨有很多种,你知道有哪些雨?(板书雨)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你的同桌,可以小组讨论解决。(2)标段落序号。二、借助课件、插图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借助图画独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想办法识记。采用小老师带读、同桌检查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识记生字。2书写一个生字。(1)这四个字中,你认为哪个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级 语文 下册 备课 第六 单元 4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