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共11页).doc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1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立志、学习、惜时)。“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去,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
2、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考点经典句翻译1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夫君子之行()(2)俭以养德()(3)非宁静无以致远()(4)淫慢则不能励精()(5)险躁则不能治性()(6)多不接世()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2)用、
3、凭借、依靠(3)实现远大目标(4)懈怠、懒惰(5)陶冶性情(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2.翻译下列句子。(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译文:(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译文:(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译文:答案:(1)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2)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3)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4.用课文原句。(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答案:(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静以修身俭以养
4、德(3)险躁则不能治性5.课内。全文,回答(1)(3)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诫子书() 淫慢则不能励精() 年与时驰() 非志无以成学()答案:告诫振奋,振作消失,逝去立志(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译文: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答案:过度懒惰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_答案(示例):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47题。 孙叔敖疾,将
5、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注】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荆:楚国的别称。 (j):迷信鬼神和灾祥。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孙叔敖疾() (2)王数封我矣()答案:(1)生病(或生重病)(2)多次(或屡次)5.翻译下面的句子。(1)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译文:_(2)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译文:_答案:
6、(1)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不好),而且地名十分凶险(不好、不吉)。(2)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利益看作利益(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6.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答:_【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从“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再结合文中“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思考作答。答案:因为“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越人惦记抢夺。(或: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7.“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答:_【解析】此题考查整体感知、概括文意的能力。从孙叔敖不接受封赏和让儿子“
7、请寝之丘”的角度思考作答。答案:“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或:做事要有远见;吃亏是福;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才能长久保有等)。附【译文】 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不好),而且地名十分凶险(不好、不吉)。楚国人敬畏鬼,而越国人迷信鬼神和灾祥。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拿肥沃的土地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没有接受,请求楚王封给
8、叫寝的这块山地,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利益看作利益(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10.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
9、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11.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10.D11.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一、(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0、?”(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行:操行。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淫漫:荒淫,怠惰。励精:振奋精神。意:意志。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1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 )非学无以广才( )悲守穷庐( ) 又相天子( )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 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 )夫君子之行( ) 险躁则不能冶性
11、(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参考答案】1.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扩展 屋子 辅佐 2. 在 因为 放在句首作发语词,无实意 就3.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要立德、修身 4.(1)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
12、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甲)周公诫子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
13、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乙)诫子书君子的品行,以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诫子书 子书 课外 对比 阅读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