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作法施工方案(共36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逆作法施工方案(共3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逆作法施工方案(共36页).doc(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 录专心-专注-专业1、工程概况1.1、概况工程名称富力盈凯广场工程地址广州市珠江新城华夏路(西侧为华夏路,北侧为花城大道,东侧为广州西塔附楼,南侧为变电站用地)建设单位广州圣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广州市住宅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广州天富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结构形式框架-核心筒结构基础形式核心筒为筏板基础、地下室裙房逆作区为人工挖孔桩基础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32315层数地下5层地上68层基坑底标高-30.9m,-26.75m开、竣工日期2009年12月5日2013年2月4日质量标准合 格1.2、土方开挖概况
2、本工程核心筒区域地下室全部采用正作,地下室裙房区域负一层采用正作、负二层负五层采用逆作。开工后,先明挖负一层土方,正作首层梁板,然后依次暗挖负二层负五层土方。地下室裙房逆作区四层地下室建筑面积为26119,外墙周长321m,基坑面积6512,开挖深度24.45m, 逆作土方约9万m。1.3、正、逆作区分区本工程在核心筒和裙房区域之间用A12002000的人工挖孔桩(已施工完毕)设置了一道直径为36m的圆形支护桩将地下室分为核心筒正作区和地下室裙房区,正做区域与逆作区域如下图所示:1.4、地下室裙房逆作区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概况1.4.1、竖向支护本工程地下室裙房逆作区周边采用相互咬合的方孔人工挖孔
3、桩作为基坑围护结构和止水帷幕。挖孔桩尺寸1.2m1.2m,桩底标高-26.5m/-27.5m,桩顶标高-1.8m。桩顶采用1.2m0.6m的钢筋混凝土顶圈梁连成整体。由于本工程采用逆作法,地下室由54根钢管混凝土柱、核心筒墙柱、若干水平梁板以及基坑支护桩组成一个安全可靠的支撑体系。1.4.2、水平支护结构本工程基坑的水平支撑是利用已施工的钢管混凝土柱以及钢筋混凝土梁板组成一个安全可靠的水平支撑体系,随着土方、结构逆作的进行,一层层水平混凝土结构支撑也不断完成(在楼板缺失处采用钢支撑进行水平支护,各层遂平结构缺失处详见基坑图纸),从而确保本工程基坑安全、稳定、可靠。基础结构中,负一层以及负一层以
4、下的各层结构,均被利用作为水平支护结构,施工时由上向下逆向施工。下图为支护原理概况:1.5、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1.5.1、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工程场地邻近花城大道和西塔,根据“珠江新城J1-1地块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本工程地基均属白垩系红色碎屑沉积岩层,主要以泥质粉砂岩为主,局部为泥岩、粉砂岩、砂岩、砂砾岩。与裙房地下工程有关的土层自上而下的分布情况详见下表:工程地质概况表岩土层名称状态分布情况(m)fak(kPa)岩土工程特征埋深厚度人工填土层松散-2.404.50主要为杂填土,局部为素填土,棕红色、浅灰黄色、杂色等,稍湿,松散为主,主要由碎石块、砖块、砼块等建筑垃圾及少量粘性土组成,局
5、部见旧基础,碎石块、砖块(2-1)淤泥质土软塑2.41.7170呈灰色,浅灰色,饱和,流塑软塑状,局部含粉、细砂。(2-2)层 粉质粘土可塑2.704.300.603.40170土性为粉质粘土、粘土,呈褐红色杂浅灰白色、褐黄色,可塑状为主,含少量粉细粒,粘性较好,土质较均匀。3层残积层可塑、硬塑2.87.303.414220土性为粉质粘土、粉土,呈棕红色为主,粉质粘土一般上部多呈可塑状,下部呈硬塑,粉土呈中密密实,由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砂岩风化残积而成,遇水易软化。(4-1)层全风化岩带全风化11.9014.801.102.90350由全风化岩组成,棕红色,原岩结构尚清晰,岩石风化成坚硬土状,
6、遇水易软化。-2)层 强风化岩带强风化9.3017.800.7011.40500主要由强风化岩组成,局部夹薄层状或透镜状中风化岩,棕红色,岩石风化强烈,裂隙很发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软岩柱状、块状,岩质极软, 岩块用手易折断,遇水易软化;局部差异风化发育,夹薄层或透镜状中风化岩,总体上来说自上而下风化变浅,强度增大。(4-3)层 中风化岩带中风化14.5029.100.1021.605000主要由中风化岩组成,局部夹薄层状强、微风化岩。棕红色,裂隙发育,岩芯呈块状、短柱状,岩质软-极软,锤击易碎。中风化岩带的风化均一性极差,局部夹强风化岩软夹层或微风化岩硬夹层,强、微风化岩呈透镜状或薄层状产出
7、。(4-4)层 微风化岩带微风化15.8043.108.2029.0013000主要由微风化岩组成,局部夹薄层强风化、中风化岩;棕红色,岩芯多呈短柱状、柱状,少量块状,岩质软-较软, 锤击较易碎。风化不甚均一,局部风化较深,强度较低或夹薄层或透镜状强风化岩、中风化岩。1.5.2、工程水文条件工程所在地广州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形态单一,地形平坦。场区上部土层为弱透水的相对隔水层,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强、中风化基岩裂隙带中的裂隙水,在钻探过程中绝大部分钻孔未发生严重漏水漏浆的现象,说明裂隙的连通性较差,透水性较弱,总的来说,场区地下水较贫乏,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是裂隙带的侧向迳流补给。1.6、周边
8、环境本工程珠江新城J1-1地块东侧为一规划路,路宽7米,路的另一侧为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副楼部分(施工中),其地下室埋深约19米,地下室外边线离基坑边约12米,人工挖孔桩基础,其基坑(已回填)使用桩锚支护,锚索进入J1-1地块;南侧为一规划路,路宽7米,路的另一侧为一变电站规划用地,现建有一些临时工棚;西侧为华夏路,路宽约30m,路边线离基坑边约14米,路下为广州地铁三号线与五号线的换乘站-珠江新城站,三层(局部两层和一层)纯地下结构,地铁站主体结构与三号线地铁隧道埋深约15米,离基坑边约22米,其中III号通道(一层地下通道,埋深6m, 基坑平面尺寸约9米,已施工完毕,暂未开通)通向J1-1地块
9、,IIIa号和IIIb号出入口均位于J1-1用地红线内,III号通道B端2号风亭(两层地下通道,埋深约15米,已完工并在运营中)伸至J11地块,进风井与活塞风井均位于J1-1用地红线内。另与III号通道合建有J1-6地块地下通道工程(一层地下通道,埋深约9米,已完工,暂未开通),其结构主体进入J1-1用地红线约2.5米;北侧为规划中的花城大道,路宽约44米,路内边线离基坑边约12米,地下为地铁珠江新城站、五号线地铁隧道、和地下空间(正在施工),其中车站该侧主体结构与五号线地铁隧道埋深约21米,离基坑边约30米。地下空间为一层纯地下结构,埋深约10米,其基坑与本工程基坑相邻处拟采用放坡形式,该边
10、坡坡顶线将位于本工程基坑边。本工程基坑外周边地下管线分布如下:东侧和南侧均有电力管线隧道;西侧离基坑由近到远依次为排水管道、燃气管道、电信管网;北侧离基坑由近到远依次为电力管网、排水管网。1.7、工程特点综合本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周边环境条件、工程结构设计图纸,本地下室工程具有以下特点:1.7.1、基坑面积6512,开挖深度24.45m,属超深开挖,土方开挖量达14.74万m3。其中约9万方采用逆作法施工,土方开挖难度大,施工周期长,尤其到了强、中风化岩层地段,施工难度加大。1.7.2、采用逆作法施工,采用“二墙合一”,对外墙(地下连续墙)的质量要求高。1.7.3、场地条件复杂,场地内本身
11、就有原有围护桩、工程桩、立柱桩,浅层有原有建筑垃圾、条石基础、木桩等障碍物,且场地-15m以下有中风化岩和微风化岩夹杂层。1.7.4、基坑周边的环境复杂,四周道路下埋各种管线繁多,基坑东侧西塔裙楼距离基坑边仅为20m,广州地铁三号线与五号线的换乘站珠江新城站直接与本工程连通,在基坑土方开挖时,可能造成变形影响,需设置监测点点多面广,协调单位众多。1.7.5、采用逆作法施工,结构预留预埋多,精度要求高。1.7.6、本工程场地狭窄,地处交通要道,商业与居住的繁华地段,车流量较多且场地狭小,材料堆放及车辆进出难度大地,还得综合考虑地上施工的要求,为其提供合理的施工场地。1.7.8、地下工程施工需综合
12、考虑前期开工的核心筒的施工情况,以便与塔楼地下室分层顺利对接;同时,还得综合考虑塔楼地上施工的要求,为其提供合理的施工场地。1.7.9、工程地理位置显要,工程影响巨大,对文明施工、安全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高。1.7.10、本工程场地狭窄,地处交通要道,是广州CBD商业核心区域,车流量较多且场地狭小,同时材料需求量大,对运输车辆调度难度大。2、编制依据2.1、珠江新城J1-1地块酒店、办公楼工程基坑施工图纸(广东省建工设计院2008年03月)2.2、珠江新城J1-1地块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广东省工程勘察院2007年05月)2.3、珠江新城J1-1地块酒店、办公楼工程施工图纸(广州市住宅建筑设
13、计院有限公司2009年11月)2.4、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2.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1)2.8、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90)2.9、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T 12524-90)2.10、建筑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规程(DBJ13-91-2007)2.1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2.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2.13、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
14、-2009)3、施工部署3.1、施工流水段的划分根据本工程的工程特点以及周边交通情况,在土方暗挖阶段及地下室裙房施工阶段将整个施工场地分成A、B两个施工区,每个施工区内分为两段(即A1、A2,B1、B2)。A、B两个作业区平行施工,A1与A2,B1与B2之间流水作业。具体分区分段见下图所示:裙房逆作法分区示意图其中,梁板施工缝留设在每跨梁中的1/3位置处,具体位置如上图所示,同时在逆作从上至下施工每层混凝土梁板结构时,相应每层的核心筒外围的围护桩也要及时进行拆除,以保证裙房水平结构的顺利施工。3.2、施工流程注:开挖下一层土方时必须待该层梁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方可开挖。3.3、主
15、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表根据施工进度要求,编制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安排进场时间,并保持机械设备良好的工作状态,具体情况见下表:序号机械名称型号设备功率(KW)数量备注1挖掘机PC200型/4台改作液压炮机2挖掘机PC200型/2台用于出土口出土3小挖掘机PC120型/6台4台挖土,2台装土4自卸汽车/20台夜间土方外运5农用车2t4用于地下楼层内转运土方至出土口6潜水泵SY21-CR651.512排除土方作业面积水3.4、工期安排根据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本地下室暗挖工程工期安排在2010年5月21日地下二层暗挖施工起至2011年5月5日地下室裙房逆作区地板完成止,共350日历天,中间穿插施工水平
16、梁板、衬墙等主体结构。计划日出土量600m(每个出土口日出土量300m)。4、土方开挖(暗挖阶段)施工4.1、出土口及堆土场的布置本工程周边可用场地均较狭窄。为了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基坑首层土方采用正作大开挖施工,负一层以下采用逆作法施工。逆作部分的土方采用2个出土口,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为提高出土效率,拟在基坑南北两侧各设一个出土口: 南侧出土口设为1号出土口,负责B区域逆作期间出土;北侧出土口设为2号出土口,负责A区域逆作期间出土。为提高出土效率,在1号出土口设置1#桁吊(桁吊的布置及设计详见提升系统专项方案),料斗容量约为4m,桁吊起吊垂直行程速度为7m/min,水平行程速度为30m/mi
17、n,整个提一斗土行程总时间约10分钟。在出土口旁设置1#堆土场,负责暗挖阶段逆作施工时1#出土口土方堆放,堆土场堆土量为300m。2号出土口设置2#桁吊,料斗大小、起吊能力与1#桁吊一致。1号、2号出土口在各层的位置、堆土场位置如下图所示:现场平面布置图 4.2、各阶段土方开挖顺序及开挖线路逆作区土方开挖由出土口处向内分段进行,每层开始逆做时,先开挖A1、B2区域,开挖完成后,插入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同时开始开挖A2、B1区域。在开挖至距核心筒围护桩位及地下室钢柱外围人工挖孔护壁处,插入围护桩破桩施工。具体分区及开挖路线见下图:4.3、各阶段、各出土口土方开挖典型界面工况本暗挖工程原设计开挖要
18、求是每层开挖至各层梁板底,做砖胎膜后施工水平梁板。我项目部在综合考虑到地下室各层梁截面较高(最大达到600*1900),采用砖胎膜构件质量无法保证,特别是在梁与梁相交相处砖胎膜阳角在钢筋绑扎过程中易破坏,且在土方开挖过程中构件与垫层不易分离,梁板底阴角处不易开挖等各种因素后,为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在取得设计院、业主、监理单位同意后,决定每层超挖2m,然后搭设满堂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撑系统施工水平梁板。根据工程的设计要求,在首层梁板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方可进行地下室裙房暗挖工程施工,地下室裙房暗挖工程分为四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为负一层反压土土方开挖(-6.40m以上反压土及-6
19、.4m-9.43m);第二阶段为负二层土方开挖开挖(-9.43m-13.23m);第三阶段为负三层土方开挖(-13.23m-17.53m);第四阶段为负四、负五层土方开挖(-17.53m-24.45m)。4.3.1、暗挖第一阶段按照设计要求,此阶段主要挖除负一层反压土及-6.4m-9.43m土方,开挖深度3.03m。土方量约为17000m。本阶段采用1#、2#出土口进行出土。在1号出土口设置1#桁吊(桁吊的布置及设计详见提升系统专项方案)、2号出土口设置2#桁吊,桁吊料斗容量约为4m,桁吊起吊垂直行程速度为7m/min,水平行程速度为30m/min,整个提一斗土行程总时间约10分钟,每天工作1
20、2小时,每台桁吊出土量为288m。白天吊出的土堆放在堆土场,夜间外运。堆土场、施工道路位置、桁吊处荷载须上报设计院并按照设计院加固方案进行加固处理,加固荷载为35kN/。4.3.2、暗挖第二阶段按照设计要求,此阶段主要挖除负一层反压土及-9.43m-13.23m土方,开挖深度3.8m,土方量约为20862m。本阶段土方出土主要采用1#、2#出土口进行出土(桁吊的布置和堆土场的位置同暗挖第一阶段)。4.3.3、暗挖第三阶段按照设计要求,此阶段主要挖除负一层反压土及-13.23m-17.53m土方,开挖深度4.3m,土方量约为23607m。本阶段土方出土主要采用1#、2#出土口进行出土(桁吊的布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法 施工 方案 36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