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运动(三)》单元教学分析(共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图形的运动(三)》单元教学分析(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形的运动(三)》单元教学分析(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图形的运动(三)单元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2能从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变换带来的美感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教学内容和作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具体编排如下表。“图形的旋转”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关于“图形的运动”的相关知识,标准(2011)对于该内容在义务教
2、育阶段三个学段分别有不同的要求,如下表。本套教材关于图形的运动的具体编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图形运动(一):在二年级下册,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图形的运动(二):在四年级下册,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图形的运动(三):在五年级下册,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能从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显然,无论是第一学段还是第二学段,
3、都不要求对三种变换做出一般化的描述,更不要求给出定义。从整体上看,整个小学阶段都只是初步认识图形的运动,上面这些具体目标可概括为:积累感性认识,形成初步表象,其外显的表现就是“能识别”“会画图”。离定性的认识、定量的研究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学习的主要方式是结合实例,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如折纸、画图等活动来进行。而且还规定了画图的行为条件“在方格纸上”,为学生提供了参照系,自然也是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仔细分析不难看出,两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呈现螺旋上升式的递进。第一学段从感知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现象(包括对称、平移和旋转)开始,学习特殊方向的平移,以及直观地认识轴对称图形。第二学段对平移、旋转、轴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图形的运动三 图形 运动 单元 教学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