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共11页).doc
《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地质学与地貌学实习报告姓 名 学 号 专 业 地理信息系统 班 级 时 间 2012/6 一. 庐山地理概况(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基本地理特征)行政区划庐山风景区地理上隶属九江市管辖范围,行政上庐山风景区归庐山风景名胜管理局管理。庐山风景名胜管理局是江西省政府派出机构,副地级级别,江西省政府直管,由九江市代管,管辖面积121平方公里。其中牯岭镇是庐山风景名胜区所在地,镇政府驻牯岭街,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1.5万,辖芦林、长冲、日照、正街、窑洼、橄榄、大林、花径8个居委会和朝阳、胜利2个村委会。行政代码: 行政级别:市辖区 长途区号:07
2、92 车牌号码:赣G 人口:27万人 人口密度:545人/km2 面积:495km2 邮政编码: 身份证前六位: 隶属政区: 九江。地理位置庐山,是首屈一指的名山,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的莲花镇附近。可谓一山飞峙,斜落而俯视着万里长江,正濒而侧影着千顷阔湖,山清水秀泛胜。由、庐山、相夹地带,才会形成、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之景象。故古人云:“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形容恰到好处。也正因是如此,庐山才不愧为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庐山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它经过漫长复杂的地质运动:早在震旦纪就在浅海底开始
3、沉积,经过“”慢慢升高露出水面受到锉磨,后下沉淹没汪洋海水继得洗礼,直至时发生“”,掀起“褶皱”波涛重新露出水面,断块续升,定型山的骨架,又经长期积雪覆盖,到四世纪末地球变暖,再经更强烈的冰川剥蚀,因而造就了崔嵬孤突,峥嵘潇洒,雄俊诡异,刻切剧烈。基本地理特征自然地理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
4、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庐山地区水资源丰富,有着丰富的降水、地表水甚至地下水,庐山顶上已打出,仰天坪开发区的供水也能满足。庐山地区的沟谷水系自成系统,各以庐山为源,流归江湖。山顶山行行宽谷通过河流袭夺作用而沟通,下切V型谷多瀑布跌水转入山侧深邃的峡谷。在庐山景区多借袭夺弯筑坝蓄水成湖,并建给排水系统调节用水,或借以发电补充供电,同时增加了水体风光旅游。 芦林湖以下是庐山水系及其演变情况1、水系的形态:在构造影响下,河流流向与构造走向一致,两者相互平行,作北东南西向,少数河流流向与构造,作南东北西向。2、河流袭夺:河流袭夺的原
5、因主要是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流动。3、瀑布:由于作用,即流水向沟谷源头侵蚀,随着侵蚀作用不断加强,侵蚀面不断后退,转折点坡度变大,水流到次便会形成跌水,形成瀑布,如三叠泉瀑布、大口瀑布。人文地理(左图:朱德故居)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遍布。千百年来,无数、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写的“,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马尾瀑;写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修仙而居的,均是诗景交融、名扬四海的绝境。庐山的名胜古迹还有:列中国之首的白鹿洞书院、唐寅中的观音桥、
6、周瑜鄱阳湖练兵点将之处周瑜点将台、周敦颐写出的爱莲池、与大战鄱阳湖时屯兵饮马的、凭栏可极目远眺蜿蜒长江的、白居易循径赏花的花径、千年古树、观鄱阳湖日出的,有3000多种植物的、如并立的、抛珠溅玉的瀑布,被誉为的,天下第六泉的,天下第十泉的天池峰顶龙池水等等。“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自古以来深受众多的文学家、艺术家的表睐,并成为隐逸之士、高僧名道的依托,政客、名流的活动舞台,从而为庐山带来了浓浓的文化色彩,并使庐山深藏文化的底蕴。山水文化,是人们以自然山水为素材而创造的精神成果。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自身的过程中辟出的一片壮丽天地,亦是构成中
7、华民族形象的重要精神支柱。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东晋诗人的、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他的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在中国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宋代诗人苏轼的,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
8、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庐山风景,是以山水景观为依托,渗透着人文景观的综合体。庐山,通过诗人、书画家、文学家、哲学家们的心灵审视,创造出众多散发着特别浓郁人文氛围的历史遗迹。正如一位新加坡学者所评论的那样:“如果说的历史景观是帝王创造的,庐山的历史景观则是文人创造的。”陶渊明以庐山作为文化背景,创作的,洋溢着“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光灿。南朝时的,以庐山为活动舞台,成为中国早期志怪小说的名篇。唐代诗人的一诗,造就了一处名胜花径;他在庐山筑有“庐山草堂”,所撰的,是记述中国古代山水园林的名作。宋代理学家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并使其成为之首,由此宋明理学在这里千秋耕耘,并真切地记录
9、了这一具有深刻特征的文化现象的过程和历史。朱熹订立的白鹿洞书院学规,成为中国封建教育的准则和规范,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进程。山水诗、山水画是中国山水文化中两大华项,山水诗在庐山大放光采,山水画亦在庐山一展风流,闪烁出耀人的辉光。东晋画家创作的庐山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独立存在的山水画,从此历代丹青大师以庐山为载体,以这一艺术形式对庐山赋予美感境界的表述。中国画在理论上的第一次突破,亦是顾恺之的“传神说”,然而这是受到东晋高僧慧远在庐山阐发的“形尽神不灭论”哲学思想影响的结果。庐山东林寺“十八高贤”之一的,他所撰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中国山水画论,他所阐述的山水“”,打破了“君子此
10、德”的美学观,表现了一个新的美学思潮的兴起。文人墨客对庐山抒情写意,浓墨重彩,使庐山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科学家们对庐山进行科学探求,揭示其美的真谛。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以庐山第四纪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发表了等一系列研究著作,从而开创了第四纪冰川学说,又由此而引发中外学者对庐山第四纪冰川的学术论争,从而演奏出一部中国的世纪交响曲经济地理庐山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名蜚中外的知名度,庐山的深度开发,首先要解决好景区理念组装的规划问题,在具体操作上,对曲牯岭景区和山南景区组成的核心区,进行政治文化理念的设计,以政治名人的秩事、起居、游览为内容,开发体验名人生活的旅游项目。在外
11、围区,沙河景区应加强宗教文化理念设计,提高东林寺的宗教感染力,开发一定规模的香客市场,而浔阳景区及鄱阳湖风景线应加强文学感应的理念设计,开发文学夏令营、儒商商务旅游等项目,从而形成一个以核心区政治文化功能为主体,兼具外国区宗教文化、文学感应功能的大庐山理念形象,并使外围区起到对核心区游客分流的作用。在社会资源的开发上,庐山应利用谷帘泉和招隐泉的名泉优势,辅以“云雾茶”,大力开发茶文化,合理布局一些具有江南韵味的茶楼,开设说书、评唱等古典式旅游项目,以弥补在风情上的不足。另外,合理规划牯岭镇的开发规模,理顺开发与环境容量的关系,使牯岭向纯粹性旅游特区发展,扭转目前其社会职能“小而全”的局面,以求
12、得保护旅游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二. 庐山地质特征2.1地层与岩石(泥岩、长石砂岩、灰岩、石英岩、千枚岩、片岩、混合岩)庐山地层与构造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山体中部出露最宽, 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仰天坪一带为界,将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南部主要 出露前震旦系双桥山群,庐山最高峰汉阳峰由前震旦纪喷出变流纹岩组成,因易受风化,故 山峰略呈浑圆状,北部出露震旦系下统南沱组,该组分为上、中、下三部。 其岩性一般上部为长石石英砂岩,中部为石英砂岩、砂砾岩、长石石英砂岩,下部为石 英粗砂岩。因为岩石软硬不同,抗风化能力不同,因此侵蚀的程度也不同。上部长石
13、石英砂 岩较软,抗风化能力弱,因此很多地方已经被侵蚀,中部石英砂岩出露。如牯岭上层岩石已 经被侵蚀,中层含砾石英砂岩因为坚硬,抗风化能力强而被保存下来,西谷因为上层长石石 英砂岩被侵蚀而形成逆地貌。 牯岭是牯岭向斜的一翼岩层因岩性比较坚硬而保存下来形成山岭的逆地貌,这是一个次 成谷,岩性为含砾石英砂岩。岩层的产状:走向是东北 65西南 245,倾向是 155, 倾角是 40。这是在月照松林处测得的数据,此处岩层已经被侵蚀得差不多了,背面已经崩 塌,其倾角很大。五老峰是单斜山,单面崩塌到鄱阳湖,岩性为总的来说是石英砂岩,但因 为变质作用,夹杂片岩。其岩层的产状为:走向 NE55SW235,倾角
14、34,倾向 145.。牯岭和五老峰岩层都是北东南西走向,因此可以看出庐山是由西南向东北方向 倾斜延伸。庐山南部地层较北部地层为老, 由元古代前震旦系双桥山群组成, 主要岩层有片麻岩、匡顶板岩与仰天坪页岩等, 其东南部尚有大片的喷出岩和侵入岩出露。如庐山最高峰汉阳峰( 1 474 m) 就是由前震旦纪喷出的变流纹岩组成( 南部在前震旦纪处于浅海环境, 期间有多次火山喷发, 喷出酸性变纹岩, 燕山运动中有大量侵入岩产生, 产生混合岩 。北部前震旦系地层绝迹, 而出露震旦系下统南沱组, 其主要岩层有五老峰粗粒石英岩( 亦各大月山粗砂岩) 与牯牛岭层。大月山粗砂岩岩性艰硬, 在庐山都成为高大山岭、悬崖
15、峭壁。如大月山、五老峰、大林峰、虎背岭及庐山东南侧和西北侧的断层崖皆由此岩层组成。牯牛岭层可分为二层: 上层泥质砂岩或砂质页层、千枚岩; 下层女儿城砂岩。它们往往交互成层。女儿城砂岩较坚硬, 出露之处, 多为山脊, 如女儿城、日照峰、蚱蜢岭、含鄱岭、九奇峰、上霄峰与玉屏峰等, 均由此岩层组成。上部的泥质砂岩、砂质页岩、千枚岩, 岩性软弱, 多被侵蚀, 形成次生谷地, 如大校厂、船洼、西谷、七里冲、小天池等。2.2构造(断裂、褶皱、X节理、虎背岭单面山、背斜谷、向斜山)断裂是岩体的破碎现象。是由于应力作用下的机械破坏,使岩体丧失其连续性和完整性,不涉及其破碎部分是否发生位移。断裂包括裂隙、节理和
16、断层等。褶皱是由于两边岩石挤压组成地壳的岩石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 5 列:五老峰、大月山、女儿城、牯岭、 虎背岭。 山脊之间为谷地, 主要有 4 列: 七里冲、 大校场船洼、 中谷(东谷)、 西谷(大林冲), 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x节理(如下图)是指岩石受剪切应力破裂形成的裂隙。能切穿岩石中的砾石、结核和岩脉等,节理面光滑平直通常是闭合的,延长较远。剪切节理多成群出现,构成平行排列或雁行排列的节理组或由两组剪切节理形成共轭的x节理。在锦绣谷变的岩石上有出现。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北翼断陷后残留的南翼
17、,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形成于庐山北部地区的最高峰岭大月山(1453m),背斜发育典型,形态完整,出露的地层主要是南沱组下部的石英砂岩和含砾石英砂岩。大月山背斜由大月山背斜的核部构成;由于受背斜构造的控制,山体大致呈北东南西向延伸;因中部上升量最大,故该背斜山分别向北东南西端倾伏。向斜谷庐山北部发育了两列典型的向斜谷,为东谷王家坡谷地和青莲寺谷地。东谷王家坡向斜谷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因受剪刀峡断层错动的影响,在日照峰一代隆起,导致王家坡向斜谷和东谷向斜谷分别向东北、西南倾斜。东谷向斜核部主要由南沱组上部长石石英砂岩和凝灰岩组成,岩性松软,易受侵蚀,故保留的地层较薄;而王家坡向斜谷
18、南沱组上部地层已被剥蚀而光,出露的是南沱组中部的地层。东谷向斜谷在乌龙潭以上发育较好,而向西南牧马场碧云庵一带受到次一级河谷切割发育不明显,局部甚至出现地形倒置形成向斜山。青莲寺谷地是受三叠泉向斜控制形成的向斜谷。2.3外动力地质作用(高岭石的形成、球状风化) 高岭石的形成 高岭石是长石和其他硅酸盐矿物天然蚀变的产物,是一种含水的铝硅酸盐。它还包括地开石、珍珠石和埃洛石及成分类似但非晶质的水铝英石,因此叫作一它们属于。高岭土是一种主要由高岭石组成的粘土。长石经过完全风化之后,生成高岭土、石英和可溶性盐类;再随雨水、河川漂流转于它处并再次沉积,这时石英和可溶性盐类巳分离,即可得高岭土。高岭土在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庐山 地质 地貌 实习 报告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