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学设计(共3页).doc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学设计(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学设计(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4、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材简析:这篇略读课文是世界名著,是一首童话叙事诗,作者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和诗人。这首著名的童话诗讲述了一位老渔夫的妻子贪得无厌,永不满足,对知恩图报的金鱼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最后一无所得的故事。全诗鞭挞了那些凶狠、贪婪、不劳而获的人,同时也批评了老渔夫对丑恶行为的姑息、忍让和他的软弱无能,启示我们美好的生活要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去创造。全诗共10节,以空行相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全文的内容。第12节,交代故事的起因。第38节,讲述事情发展的经过。老太婆向金鱼提出要木盆、要木房子、要当贵妇人的要求,金鱼一一答应了她。第910节,讲述事情发
2、展的结果。诗歌在叙述故事时,主要用人物的对话和动作刻画人物的内心和性格,用大海的变化体现金鱼的变化,即由报恩逐步到强烈不满,最后到恢复老太婆贫穷的原状,告诉人们,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把握故事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认识真善美,憎恨假恶丑。3、能对故事中的主人公发表自己的看法。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故事。教学重点: 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变回原来的样子,感悟其中的道理: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教学难点:了解诗歌中的人物特点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师生可共同查阅有关普希金的生平资料,包括人物照片、主要
3、作品、创作成就、诗人的生活经历等,以加深对本课思想内容的理解。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设疑自探(一)创境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吗?听说过神灯吗?是这些故事伴随我们长大,是这些故事给了我们无数的幻想,是这些故事教我们分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个同样的故事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板书课题)2、今天学的是一篇诗歌体裁的外国名著,作者普希金。关于普希金,大家了解些什么? 3、本课是一首童话诗,又是外国文学作品,在表现形式和语言习惯上与已往学过的诗歌有较大的差异。如有小节间隔;有诗句上的重叠表现;有括号内的注解说明等。(二)、初读感知
4、。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反馈。 3、分组分节朗读课文。 4、快速阅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全诗线索。 第1、2节,交代故事的起因。(老头儿打鱼网上了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哀求渔夫放了它,并许诺要用贵重的报酬答谢老人。) 第38节:讲述事情发展的经过。(老太婆向金鱼提出要木盆、要木房子、要当贵妇人,金鱼一一答应。) 第9、10节:讲述事情发展的结果。(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老太婆回到了从前,变得一无所有。)( 三)、设疑自探。1、针对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预设:课文中的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渔夫 金鱼 故事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