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通史)一轮复习考点过关课件-第5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共69张PPT).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届高考历史(通史)一轮复习考点过关课件-第5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共69张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历史(通史)一轮复习考点过关课件-第5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共69张PPT).pptx(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一 部 分中 国 古 代 史第5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历历 史史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本单元主要阐述了古代农耕文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对其有效补充,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的走向都与其息息相关。线索一: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线索三:古代商业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源流、对外贸易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古代
2、商业的发展。线索四:古代经济政策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古代,封建土地私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此后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内 容 索 引知识排查 教材深化主题探究 能力提升纵联横合 思维升华真题实战 模拟演练备考指导把握一个特征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和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经营模式掌握两个阶段 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把握三个趋势从春秋战国到唐宋时期铁犁牛耕技术日趋成熟;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掌握三个行业冶金业、纺织业、制瓷业是古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了解三种形态
3、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长期并存发展认识一种现象 明朝中后期在民营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素养目标(1)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古代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2)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角度,了解中国古代金属冶炼技术、纺织技术和陶瓷技术的发展(3)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享誉海内外的原因,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护中华民族优秀遗产的历史价值观知识排知识排查查 教材教材深化深化一、发达的古代农业1.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的人们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用石犁翻土播种,进行最基本的种植经营。
4、(2)石器锄耕: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使用范围十分有限,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西汉时,赵过推广耦犁,后又出现犁壁和耧车。东汉时,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耕犁已相当完善。2.农耕技术(1)耕作技术春秋战国时期,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垄作法。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2)耕作制度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3)水利灌溉水利工程:战国
5、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流行于新疆一带等。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了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2)特点: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4)影响:在较长时间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由于小农经济长期牢固地存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且长期存在。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官营手工业(1)历程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
6、展。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都收归官办。(2)特点: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3)成就 时期 项目冶铸业制瓷业纺织业商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商朝已有织机,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秦汉东汉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西汉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魏晋南北朝南北朝时发明了灌钢法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时期 项目冶铸业制瓷业纺织业隋唐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朝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元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在苏杭等地设织造局;缎成为清朝
7、丝织品的代表2.家庭手工业:自给自足,是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3.民营手工业(1)生产特点: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2)发展历程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遭受摧残。隋唐时期得以恢复和发展,唐朝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宋元时期,民间日常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4.享誉世界(1)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8、”。(2)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情境体验 1.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五谷之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社稷祭祀反映了什么观念? 提示 以农立国。 概念阐释 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或劳动,采用新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办法来增加总产量。其表现主要有:不断改进农具,不断提高耕作技术,运用合理有效的耕作制度,加强田间管理,重视农业灌溉等。思维提升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自然
9、经济的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而不需要承担地租。小农经济除包括自耕农经济外,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主的佃农经济。三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情境体验 2.考工记记载,“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等手工业品闻名于世。这一现象说明了当时手工业的特点是什么?提示 特色手工业生产出现。 思维点拨 盐铁官营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的制度,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盐铁官营虽然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商人势力,但亦带有封建官营制度共有的弊
10、病。易混易错 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一直领先尽管官营手工业产品大多精美,但由于其生产不计成本,同时其严格的管理严重挫伤了工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技术的传承,致使官营手工业的发展难以持久。明朝中叶以后,官营手工业被民营手工业超越。主题主题探究探究 能力能力提升提升主题一主题二探究探究1史料实证史料实证小农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小农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主题一田园风情主题一田园风情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材料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晁错论贵粟疏探究根据材
11、料,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不稳定的因素。提示 沉重的封建剥削(或赋税、徭役);自然灾害的影响;高利贷的盘剥;土地兼并严重。主题一主题二【认知深化】小农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1)有利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农具和牛耕的普及。农民自身的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封建政府的扶持: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持小农经济。主题一主题二(2)不利因素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由于自耕农生产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古代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的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封建政
12、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主题一主题二探究探究2唯物史观唯物史观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影响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影响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摘编自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农经济的发展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影响
13、。主题一主题二提示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使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中央集权制度最终确立;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促进了思想解放。主题一主题二【认知深化】多视角认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影响(1)政治: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和经济基础。(2)经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根源;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3)科技文化: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造就了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落后性也决定了中国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的
14、突破;古代许多文学作品多是反映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主题一主题二(4)民族心理: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具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自私、保守等不足。(5)家庭伦理观念:小农经济导致了“重男轻女”“安土重迁”思想观念的产生;同时也铸就了中国古代注重孝道、重视人际关系和睦的观念。主题一主题二素养感悟 唯物史观小农经济的再生性我国古代经济制度有其特有的、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再生能力,从唐宋迄明清,农民进行生产的条件获得某种改善,从而使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精耕细作农业继续获得发展。这也是精耕细作传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主题一主题二探究探究1史料实证史料实证中国古代手工业发
15、展的特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主题二天工物华主题二天工物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材料汉代私营手工业主要集中于盐铁业。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后,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也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规模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江西景德镇的民窑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明清时期,江南出现许多工商业市镇,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摘编自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李龙潜明清经济史等探究根据材料,概括从汉到清私营手工业的发
16、展变化。主题一主题二提示 变化:生产领域扩大;由盐铁扩展到纺织、制瓷、矿冶等领域;生产形式不断进步,由家庭小作坊到手工工场;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地位不断提高,由从属于官营手工业到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主导地位;一些私营手工业部门出现新型生产关系。主题一主题二【认知深化】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四大特点(1)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奴隶社会就有了冶铜工业,封建社会增加了冶铁、纺织、制瓷、造纸、印刷等部门。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有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行业,有的则是由某个行业演变分化成的新部门。(2)手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劳动分工的不断发展。任何一个手工业部门,不论其创立早晚,一旦创立以后,它的生产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历史 通史 一轮 复习 考点 过关 课件 发达 古代 农业 手工业 69 PPT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1517417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