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LNG勘察报告(共2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LNG勘察报告(共28页).doc(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分公司 天津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LNG罐区)(详细勘察阶段)专心-专注-专业1.前言1.1工程概况受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委托,我公司承担了天津液化天然气(LNG)项目LNG接收站工程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拟建天津液化天然气(LNG)项目LNG接收站规划设置6台m3LNG储罐、公用工程区(包括除盐水战、机柜间、污水处理设施、生产水储罐、车间级库房)、工艺处理区、冷能利用区(空分、轻烃回收装置及储存区)、管廊、汽车装车区、火炬、水池、办公楼、中心控制室、变电所等建筑物;占地面积约1.7万m2。并计划分期建设,其中一
2、期工程建设m3LNG储罐4台,二期工程建设m3LNG储罐2台。本工程设计单位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LNG接收站场地位于天津市南港工业开发区填海造陆场区的东北角,拟建场地东边为填海陆域护岸及防波堤临接外海,场地西侧临拟建东港池,北面为本项目拟建码头水域接南港区人工主航道(LNG接收站工程场地位置示意见图1-1)。目前拟建天津液化天然气(LNG)项目LNG接收站陆域用地造陆围堰已基本形成,拟分区、分步进行陆域吹填。其中造陆1区(即LNG储罐区场地)已完成初步吹填至+4.0m左右(据了解最终陆域场地还将加高至+7.0m);其它区域仍在初步吹填或计划吹填中。基于LNG接收站勘察场地目前的现状,经与业
3、主单位、设计部门的协商、沟通,经业主同意本次勘察先进行6个LNG储罐区场地的勘察,其它区域待时机成熟或必须的时候按业主通知要求再次组织进场勘察。项目位置图1-1 项目地理示意位置LNG储罐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分级:据天津液化天气(LNG)项目总体规划,项目设置LNG接收站1座(接收站设置m3LNG 储罐6台),管线供应末站4座(唐山、通州、东营、淄博),属跨多城市一级重要能源供应工程项目,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评价标准,天津液化天气(LNG)项目的主体工程之一LNG接收站工程重要性等级属一级工程;LNG接收站拟建场地位于近海软土发育、对建筑物抗震不利的地段
4、,按规范评价标准该场地复杂程度属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拟建场地岩土种类较多,且多个主要地基层均匀性表现为不均匀,浅部软土层较厚且在填海造陆工程中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按规范评价标准地基复杂程度属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综上评价: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分级标准,LNG接收站(含LNG储罐)工程重要性等级一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1.2 勘察目的与任务勘察的目的:根据设计部门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按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通过工程地质调查、钻探、取样、原位测试及室内土、水试验等手段,进行拟建工程场地的
5、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提出与设计阶段要求相适应的岩土勘察报告,为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地质基础资料。本次勘察的任务:完成14#LNG储罐区的详细岩土工程勘察;预留的56#LNG储罐区按初步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进行勘察工作。本次勘察的技术要求由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土建一室提出,并具体对勘探点的布置、间距、孔深作出了较明确的原则性要求,主要内容如下:勘探点间距LNG罐区及罐区预留区按20米间距布置(对预留56#LNG储罐钻孔数量减半调整,待二期工程需要时进行补充勘察),接收站内其他区域按3040米间距布置。勘探点深度LNG罐区及罐区预留区:一般性钻孔应进入强风化层,或钻孔深度不小于80米;控制性钻孔应
6、进入强风化5米或中风化1米,或钻孔深度不小于100米。接收站内其它区域:当勘察深度内埋藏有厚度较大且分布稳定的坚实地层,其下又无软弱土层时,一般性钻孔进入该层即可,且钻孔深度不小于40米;控制性钻孔进入该层35米,且钻孔深度不小于60米。勘察的工作内容1)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条件。2)查明场区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征、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查明地层成层条件、各个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提供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等。3)查明桩基持力层的岩性,提出估算的有关岩土的桩基设计参数,提出各个土层估算的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比例系数m,估算的水平和竖向承载力。4)评价
7、成桩的可行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5)当场地下有软土层,提出对软土的地基处理加固方案。6)由于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工程问题的建议。7)分析和评价工程场地,并提供以下内容: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评价工程建设活动(挖方、填方、开挖边坡、降水等)对场地稳定的影响;查明是否有断裂从拟建场地通过;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分区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地段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 进行场地地震液化判别8)判定地下水和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9)查明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另外在LNG罐区陆域场地形成的要求中提出了在地震基本烈度
8、8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3g时消除罐区场地液化的要求(针对地基处理要求提出)。1.3 勘察依据及执行的标准本工程勘察合同;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土建一室提出的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分公司天津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执行的标准(1)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行业标准(3)天津市地方标准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 29-2-2000)(4)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5)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TJ 79-2002)(6)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TJ 94-2008)(7)国家标准建筑
9、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8)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9)行业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1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以及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等相关行业技术文献。1. 勘察方法按本工程特点及勘察技术要求、相关规范、规程对岩土工程勘察宜采用多手段勘察的要求,以及本场地岩土分布、各岩土层对工程影响的不同程度及重要性,分别采用了工程地质调查、钻探、取样、原位测试(标贯、静探、十字板剪切、载荷试验)、岩土水室内试验以及物探(波速测试、电阻率测试)等多种勘察手段有针对性的进行该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以求全
10、面、客观、准确的查明场区勘探深度内的各岩土层的分布、工程特性,为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综合分析、评价提供丰富翔实的基础数据。1.4.1 工程地质调查本次地质调查的工作主要以收集与本工程场区相关的区域地质资料及已有的相关工程资料等,为本次勘察工作提供有效资源。最终借鉴、引用采纳部分成果的主要参考资料如下:天津LNG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送审稿)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2012年04月天津液化天然气(LNG)项目码头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可阶段)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2年02月天津市潮间带地区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所 1990年10月天津市地基层序划分技术规程(地
11、方标准 DB/T29-191-2009)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 2009年07月01日实施1.4.2 钻探、取样1)钻孔定位 :所有勘探点均采用徕卡RTK进行测放,所有勘探点定位精度均满足规范要求,与设计坐标最大差值小于0.25cm。2)孔口高程及孔深测量:勘探点孔口高程测量采用水准仪测量,其误差小于等于0.01m。3)钻探工艺:采用钻深能力大于100m、150m的回转钻进工程地质钻机,采用套管护壁和泥浆,全程取芯工艺。岩芯采取率黏性土85%以上,粉土和砂类土70%以上,满足岩土层划分、岩土试样采取要求,所有岩芯均拍照备查。4)取样:对不同的地层,采取不同的取样方法,一般黏性土采用91-108m
12、m开口活塞式厚壁取土器重锤少击或静力连续压入法采取;砂类土及土夹砂地层作标准贯入试验并留扰动土样,并采用取砂器采取部分原状砂样。取样间距一般为1.52m,遇土层变化立即取样,为避免薄层土缺失样品在需要时加密取样间距或在临近钻孔中补取。1.4.3 土工试验及水质分析试验本工程土工试验由我公司现场试验室完成。试验操作过程严格遵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规定进行。土工试验主要试验项目有:物理性试验:含水率试验、密度试验(重度)、土粒比重试验、界限含水率试验(塑限、塑性指数、液限、液性指数)等。力学性试验:直接剪切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固结试验等。特殊性试验:对部分土样选作了高压试
13、验。此外对砂类土做筛分及水上、水下休止角试验,并对地下20米以内的砂土选做全分析试验。水质分析试验: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在代表性地段选取地下水3组做水质简分析。测定水的阳离子(含Ca2+、Mg2+、K+、Na+)、阴离子(含Cl-、SO42-、HCO3-、CO32-)、PH值、游离及侵蚀CO2、总硬度、总碱度、总酸度、矿化度等项目,并判断其对混凝土及钢结构的腐蚀性。本次外业勘察所取土、水样的取样、封存、运输等环节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以确保试验数据的真实可靠性。1.4.4 原位测试本次勘察采用了多种原位测试手段,主要有: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载荷板试验。1)标准贯入试验本试
14、验试验方法及设备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执行。试验采用63.5Kg落锤,自由落距76cm,先击入15cm不计击数,再记录后30cm的锤击数,以判断土层的变化和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对未到达30cm、标贯击数大于50击,停止锤击,记录实际贯入度与实际锤击数,内业整理以N50标注。标贯间距视取样间距确定。所有标贯击数均未作杆长校正。对于指定的标贯孔采用岩心管回转法清孔、并保证清孔质量。在采取原状样以外部位沿钻孔深度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间距一般为1.52.0m。2)静力触探试验本试验按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41-2003)的相关规定进行。试验前对探头
15、进行标定。试验采用单桥探头,每10cm测记1次;提供原始数据、Psh曲线;划分土层,估算土的压缩模量等。测试探头保持匀速垂直压入土中,贯入速率为1.2m/分钟。本次勘察中该试验主要是针对吹填砂层、淤泥质层的分布及特性指标调查来进行的,受场地地层及静探钻入能力的限制,难以测试到更大的深度及下部地层,一般测试深度约26m左右。3)十字板剪切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是用插入软黏土的十字板头,以一定的速率旋转,将土体破坏,测出土的抗力矩,通过换算得到土体的抗剪强度,它相当于内摩擦角为零时的凝聚力值。十字板剪切试验是一种原位测定饱和软黏土的不排水总强度和残余强度的方法。所测得的强度指标在稳定性分析等方面有多
16、种用途。由于方法本身是在野外指定的原位土层中进行,与室内试验相比更能反映土体的天然结构、天然应力条件,是一种有效的现场测试方法。该手段主要针对吹填砂下部的淤泥质层进行。)载荷试验平板载荷试验是在一定面积的承压板上向地基土逐级施加荷载,测求地基土的压力与变形特性的原位测试方法。它能够反映承压板下1.52.0倍承压板直径或宽度范围内地基土强度、变形的综合性状。该手段主要针对罐区吹填层地基处理后的浅层地基综合工程地基强度、变形指标来进行的。共完成载荷试验3组(22m2)。1.4.5 物探1)波速测试剪切波测试仪器使用武汉岩海公司研制的RS-1616k(S)型信号检测分析仪,检波器使用武汉岩海公司研制
17、的RSJ-2000A/B三分量检波器。测试时,在距孔口1.5m处设置激振板,并在激振板上面压重物500kg,沿板纵轴分别从两个相反方向水平敲击板端,使其产生剪切波,将三分量检波器固定在孔内不同深度处接收剪切波。沿板纵轴从垂直方向敲击板,使其产生压缩波。全部实测曲线和测试时使用的仪器参数都记录在磁盘上,可保存和回放处理,数据处理在微机上完成。按建筑场地划分的测试要求在部分代表性钻孔中进行。2)土壤电阻率测试本次勘察土壤电阻率测试选用了四极电阻率测深方法(示意图见图1-2),测量场区地基土的电阻率;共布置电阻率测试点6处,每个罐区一处。本次工作采用重庆奔腾数控研究所生产的WDJD-3型多功能电测仪
18、,该仪器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规范要求。供电电极为铁电极,测量电极为铜电极,供电、测量导线均为48股铜芯线,供电电源为最大180V干电池组。其施工技术均按照物探勘察标准执行。岩、矿石的电阻率测定公式:=K/I式中为测量到的电位差,为供电回路的电流,K为装置系数,为电阻率,单位为m。在地下岩石电性分布不均匀(同时赋存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导电性不同的岩石)或地表起伏不平的情况下,若仍按测定均匀介质电阻率的方法,按上面电阻率公式计算结果称之为视电阻率以符号s表示:式中U为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mV),I为供电回路中的电流(mA),K为装置系数(m)。图1-2 四极法装置示意图1.勘察完成的工作量本次勘察外业工作
19、自2012年4月1日至2012年6月28日止,历时3个月,完成LNG罐区计划布置的全部207个钻孔(均为陆域孔),钻探总进尺20087.08米;并完成了本次勘察计划布置的各项现场取样、原位测试工作。本项目完成的主要勘察工作量见表11:1.采用的高程和坐标系统本工程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90年天津任意直角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72天津大沽高程系。1.几点说明)本次勘察技术要求由设计单位确定。)本报告标准贯入试验击数未做杆长校正,均为原始击数,对实测、换算击数大于50击的数据均以“50”击表示。)本项目所取的土试样,常规土工试验全部在天津现场设立的试验室完成,仅高压固结试验样品、土的腐蚀性样品、水
20、样受现场试验条件所限在武汉完成。)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载荷试验为实施中国石化天津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储罐区陆域形成工程地基检测项目时所完成,相关数据引用自该检测报告。)本次勘察是按我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实施,勘察成果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符合现行勘察规范的规定,产品质量优良,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管理达到了我公司的预期目标,未发生环境污染和健康安全事故。表1-1 主要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工作内容单位工作量备注钻探钻 孔个207均为陆域钻孔进 尺m20087.08取样原状样件2652扰动样件3374海 水组1地下水组3原位测试标准贯入次6907静力触探m354.8十字板
21、剪切点次/孔92/6载荷试验组3物探波速测试m/孔2921/28电阻率测试 孔6土工试验常规组2789快剪(含固结快剪)组2365高压固结组92渗透系数组1070无侧限抗压强度组860休止角组409颗粒分析件3945易溶盐分析件14水质分析化学成分组42.工程地质条件2.1区域地质构造据区域地质资料,晚第三纪至今,华北准地台的构造格局基本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主压应力方向为北东东南西西向,近水平,中间主应力方向近垂直,现今构造应力场也基本沿袭这一格局,因此,地质学界将晚第三纪以来的构造阶段称为新构造阶段,此阶段的构造活动,尤其是第四纪的构造活动与地震关系密切。新构造运动在类型、幅度和方式等方面具有
22、分区性,这势必影响地震活动的特点,因此新构造分区是地震构造区、带划分的基本依据。考虑到构造演化的继承性和新生性,新构造单元以大地构造单元分区为基础,结合新构造运动的具体特征划分。按新构造单元的划分,LNG接受站位于级构造单元华北盆地断坳区的5区黄骅坳陷内,位处河北平原断裂带。河北平原断裂带是泛指沿河北平原内部广泛分布的一系列断裂,它们总体整体呈NNENE向展布,期间穿插有NW向断裂。据天津LNG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送审稿 2012年4月)的研究, LNG接受站近场区活动性断裂主要有4条,以北东向为主,其次是北西西向。它们分别为海河断裂、沧东断裂、北大港断裂(包括港西断裂和港东断裂)和南大港
23、断裂。断裂性质主要为正断层。断裂均为隐伏断层,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LNG接收站近场区4条活动性断裂的构造特征和活动性评价现摘录如下(见表2-1、图2-1):表2-1 LNG接收站近场区主要断裂特征一览表断裂编号断裂名称区内长度(km)产状活动性质最新活动时代备注走向倾向倾角F1海河断裂36NWWSSW正断Q41815年5级地震F2沧东断裂18NESE2060正断Q1F3-1港西断裂30NESE2555正断前Q F3-2港东断裂26NESE5070正断Q1F4南大港断裂16NEESE3565正断Q2图2-1 LNG接收站近场区地震构造图LNG接收站近场区4条活动性断裂的简要描述摘录如下:1)海
24、河断裂(F1)海河断裂为潘庄凸起、双窑、小韩庄凸起和白塘口凹陷、板桥凹陷的分界构造。该断裂总体呈NWW走向,倾向SSW,西起天津市以西,沿海河穿过天津市区,经东丽区、塘沽区一直延伸到渤海湾西部,长约80km,区内长36km。海河断裂被天津、大寺、沧东等断裂切割,从而将海河断裂分割为西(天津断裂以西)、中西(天津断裂与大寺断裂间)、中东(大寺断裂与沧东断裂间)和东(沧东断裂以东)等四段,近场区内为其中东段和东段。近年来天津市地震局利用浅层地震勘探、钻探和大地电磁测深等手段对海河断裂进行了系统探测与研究,认为海河断裂中东段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东段为全新世活动断裂。2)沧东断裂(F2)沧东断裂是沧县
25、隆起和黄骅坳陷的分界断裂。该断裂北起宁河附近,向南经沧州、南皮、吴桥和山东德州,直至临清附近,总体走向NE30左右,倾向SE,倾角缓,为上陡下缓的铲形断裂,全长约350km,区内仅长18km,位于近场区西北部。天津市地震局近年来的浅层地震勘探显示,近场区内沧东断裂的上断点距地面400500m,即上第三系顶部或第四纪底部,说明沧东断裂仅可能在第四纪早期有微弱活动,晚第四纪以来,特别是晚更新世以来已不再活动。3)港西断裂(F3-1)港西断裂走向NE,倾向SE,断面为平面状、铲状,有些地段呈坐椅状,倾角2555,长30km。根据石油资料和人工浅层地震勘探结果,港西断裂没有错断第四系底界,在上第三系中
26、仅表现为断裂两侧反射波组特征明显不同,断距并不明显,因此,认为该断裂为前第四纪活动断裂。4)港东断裂(F3-2)港东断裂走向NE,倾向SE,断面为铲状,倾角5070,长约26km。根据石油资料和人工浅层地震勘探结果,港东断裂对第四系底界有明显错动,断距1015m,但向上并未断错Q2和Q3底界。因此,确定港东断裂为第四纪早期活动断裂。5)南大港断裂(F4)该断裂总体走向NEE,倾向SE,倾角3565,区内长16km。发育于歧口凹陷南侧,主要控制歧口凹陷内部的渐新世沉积。石油人工地震资料显示,断裂断至最浅层位距地表约800m,上第三系底(T2)垂直落差为200m。因此,判断其为中更新世活动断裂。L
27、NG接收站近场区地震活动性分析摘录如下:近场区没有记载到Ms4.7级破坏性地震。自1970年有区域性地震台网记录以来,近场区共记录到1.0Ms4.6级地震10次,其中3.0-3.9级地震1次, 1.0-1.9级地震9次,最大地震3.2级。图3.1-2给出了1970年以来小震震中分布图。近场区范围内地震频次较低,年均频次只有0.25个,没有密集成带分布图像,属于弱地震活动区。LNG接收站地震构造与地震活动性综合评价结论摘录如下:LNG接收站近场区内第四纪活动断裂有4条,包括海河断裂、沧东断裂、北大港断裂和南大港断裂。其中海河断裂东段为全新世活动断裂,具备发生7.0级以上地震构造条件;沧东断裂、港
28、东断裂(北大港断裂东支)和南大港断裂为早、中更新世活动断裂,这些断裂一般不具有发生6.0级以上地震的构造条件。根据近场及场区地震构造分析,场地及其周边无活动断裂通过,因此本工程场地不存在地震地表破裂的地质灾害;场地为海域人工填海造地形成,因此也不存在崩塌、滑坡等地震地质灾害。2.地形地貌天津市地貌上处于燕山山地向滨海平原的过渡地带,北部山区属燕山山地,南部平原属华北平原的一部分,东南部频临渤海湾。总的地势北高南低,由北部山地向东南部滨海平原逐级下降,最高峰为蓟县九顶山,海拔1078.5m,最低处为滨海带大沽口,海拔高程为零。区间由陆地到海洋有明显的分带性,即冲积平原、海积平原至潮间带到水下岸坡
29、,构成完整的地貌类型分布。海岸低缓平直,为典型的平原淤泥质海岸,海岸长度约150.82Km。潮间带发育,面积约230.75 Km2,沿海岸呈带状分布,高程为03.5m,微向海倾斜;水下岸坡和海湾陆架相当于华北平原的水下延伸,其地貌特征即呈现出被淹没的滨海平原性质,又表现出冰后期河口物质扩散的沉积掩埋及潮流的再造作用。天津液化天然气(LNG)项目LNG接收站场地原地貌为大港区独流减河口浅海区水下岸坡地貌区,自然海底高程多在-4.5-5.0m,地形平坦;现场地为填海造陆所形成,拟建场地的填海造陆工作还在进行中。其中LNG罐区场地目前已完成初步吹填,现地面高程约+4.0+5.0m。2.3气象水文天津
30、地区气候类型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冬季干冷少雪,夏季炎热多雨,春季干旱多风,秋季冷暖适宜。气温:年平均气温11120c。1月和七月温差在300c以上。冬季最长为160天左右,夏季为100天左右,春秋为5055天。降雨:沿海一带年均降水量一般为600636mm。降水很不均匀,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又多集中在78月,占全年的66%以上。最大年降水量1221.9mm,一次最大降水量553.8mm,单日最大降水量83.4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43.6mm。季风:沿海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冬季以西北风、北风为主,频率在2030%;夏季以东南风、南风为主,频率在20%左右;春秋季处于过度季节
31、,以西南、偏南风最多,频率在1520%。全年平均风速4.6m/s。最大风速出现在春天,夏季风速最小,大风多出现在12月、1月、3月和4月份。2.4海洋水文渤海湾位于渤海西部,南、西、北三面为沿岸平原所环绕,水深一般小于20m,个别海区超过25m。流入渤海湾的河流有20余条,其中包括海河、蓟运河、滦河等。其水文状况受气候和各河流的水文状况影响较大。潮汐:天津市海岸带位于渤海湾顶部,潮波属于渤海潮波系统,为太平洋经东海、黄海传入渤海后形成的谐振潮。南堡、岐口附近为正规半日潮,其余各处均属于不规则半日潮性质。渤海湾岐口附近平均潮差2.51m。由于季节变化和影响,冬季潮位偏低,1月最低,为2.31m。
32、全年有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8月和5月,以8月最大,为2.64m,5月为2.48m。波浪:渤海湾的波浪90%以上属于风浪类型。全年风浪方向以偏东、东南和西南居多,但一般较小。大浪通常以偏东北和偏西北方向,但出现的次数较少。浪高大于2m的大浪冬季持续时间较长,最长可达2天,其它季节最长为1天左右。水温:渤海湾近岸水温12月最低,平均在00c左右。由于冬季气温水文均较低,渤海湾海区会出现结冰现象。一般在12月中旬开始在浅滩、并在距岸10Km内出现固定冰,厚度一般为2040cm,最厚可达70cm。终冰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整个冰期约5060天。随着潮流方向形成流冰,速度一般0.30.5 m/s。风暴潮
33、:渤海湾是风暴潮多发区和严重区。历史统计的风暴潮渤海南部沿岸多于西部沿岸,在南部沿岸有记录的就有80多次。历史记载的风暴潮最大增水达2.242.38m,据近50年记录的风暴潮实测最高水位达5.72m。 2.5地层岩性据区域地质资料,天津市海岸带地区,普遍分布第四系沉积地层,最大厚度约420m左右,地层时代下限为248万年,为海陆交互相沉积。本工程场区位于潮间带至近海水下岸坡区,为华北平原的水下延伸,故除全新统为滨海相沉积外,其下地层均与陆地平原沿海地层连续沉积,与沿海平原陆地沉积地层具有很高的对比性。按区域地质研究成果资料及天津市地基层序划分技术规程(地方标准 DB/T29-191-2009)
34、地层层序划分标准,场区揭示的全新统地层、上更新统、中更新统地层对应为五个陆相层和四个海相层,本次勘探揭示的地质单元层划分与区域地层对应如下表2-2所示。 表2-2 单元土体成因及分层划分表单元土体揭示厚度成 因时代代号吹填砂约10m人工填土人工堆填mlQ4Q4mla吹填砂c吹填砂淤泥质粘土约10m第一层海相浅海相沉积mQ4ma 粉质粘土-1粉土约20m第二层陆相河床河漫滩相沉积alQ4al-1a粉质粘土-2粉细砂-3粉细砂粉质粘土05.0m第三层陆相河床河漫滩相沉积alQ3Q3al粘土13m第二层海相滨海潮汐相沉积mQ3ma粉细砂b粉质粘土-1粉质粘土23m第四层陆相河床河漫滩相沉积alQ3a
35、l-1a粉细砂 -2粉细砂-2a粉质粘土-3粉质粘土-3a粉细砂粉质粘土06.6m第三层海相浅海滨海相沉积mQ3m粉细砂约14m第五层陆相河床河漫滩相沉积alQ3ala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约15m第四层海相滨海三角洲相沉积mQ2Q2m粉细砂a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约7m(未揭穿)第六层陆相河床河漫滩相沉积alQ2ala粉细砂勘区揭示地层沿深度自上而下按单元层划分描述如下:人工填土(Q4ml) 为拟建场地填海造陆吹填造陆材料。围堰以袋装砂、抛石为主;造陆吹填材料以细砂、粉砂为主。据该场地陆域吹填工况调查,LNG罐区场地在吹填至高程约+5.5m左右后,对吹填砂层采用了无填料振冲挤密处理,处理后的现地面高程约
36、在+4.0+4.3m。据本次勘察,初步处理后的吹填层平均厚度约10m,以中密密实状态的细砂为主;在LNG罐区场地周边近围堰附近场地或其它局部场地仍揭示分布有松散稍密状态的吹填砂,吹填地基均匀性整体表现为不均匀。据此对该吹填层在按密实度区分的基础上,再按松散稍密状吹填砂分布在上层或下层变化的情况、以及断续或零星分布的特征,将层吹填砂中松散稍密状态的部分再划分出a、c两个亚层。现按各亚层的特征分别描述如下:吹填砂(Q4ml):灰黄色,饱和,中密状态,局部密实;以细砂为主,颗粒较均匀,含少量贝壳屑,密实度分布不均匀;构成吹填场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反应了吹填层的主要特征;平均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26(1
37、646)击。a吹填砂(Q4ml):灰黄色,稍湿饱和,松散稍密状态;以细砂为主,颗粒较均匀,含少量贝壳屑,密实度分布不均匀;分布于部分钻孔揭示的场地浅表25m以上,以及在罐区东侧、西侧近围堰附近的部分钻孔全孔(如DZ1、DZ5剖面)连续揭示,挤密效果明显不如中部场地;平均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11(415)击。c吹填砂(Q4ml):灰黄色,饱和,松散稍密状态;以细砂为主,颗粒较均匀,含少量贝壳屑;该亚层仅在少量钻孔中的吹填层底部呈薄层零星揭示;平均标准贯入试验击数为N=12(1115)击。全新统(Q4) 场区全新统地层由第一海相沉积层(Q4m)、第二陆相沉积层(Q4al)组成,揭示厚度约30m。上
38、段海相层厚度约10m,以灰色淤泥、淤泥质粘土为主,局部间砂或夹砂;下段陆相河流沉积层厚度约20m,上部为稍密中密状态的灰色粉土(夹薄层粉质粘土、粉砂)、中下部为中密密实状态的灰色、灰黄粉细砂。该段岩土按其岩土性质、分布特征及工程特性综合划分为3大单元层,细分为6个亚层。淤泥质粘土(Q4m):灰色,饱和,流塑状态;含少量腐植物,局部间砂或夹薄层粉砂,呈厚层分布、连续稳定;层顶标高-6.76-3.93m,平均层厚8.09m;平均静力触探锥尖阻力Ps=0.53(0.360.68)MPa。a粉质粘土(Q4m):灰色,饱和,流塑软塑状态;含少量腐植物,间砂或局部夹薄层粉砂,具水平层理;以薄层状或零星地层
39、分布于淤泥质粘土层底部,不连续;平均层厚2.23m;平均静力触探锥尖阻力Ps=1.25(0.941.96)MPa。-1粉土(Q4al):灰色,湿很湿,稍密中密状态;混砂不均,局部夹薄层粉质粘土、粉砂,具水平层理;分布厚薄变化略大,较连续稳定;层顶标高-22.68-11.96m,平均层厚3.58m;平均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21(1129)击。-1a粉质粘土(Q4m):灰色,饱和,软塑可塑状态;局部夹薄层粉砂、粉土,具水平层理;呈薄层或透镜体分布于-1粉土层中或上、下,不连续;平均层厚2.20m;平均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15(823)击。-2粉细砂(Q4al):灰色、灰黄色,中密状态;颗粒较均匀,
40、含少量贝壳屑,局部夹薄层粘性土;呈过渡层性质层位分布于-3粉细砂层上部,较连续;层顶标高-25.07-13.60m,平均层厚4.50m;平均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25(1830)击。-3粉细砂(Q4al):灰色、灰黄色,饱和,密实状态,颗粒较均匀,含少量贝壳屑;呈中厚层分布、连续稳定;层顶标高-31.61-14.26m,平均层厚10.37m;平均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39(3049)击。l 上更新统(Q3) 场区上更新统由第三陆相层、第二海相层、第四陆相层、第三海相层、第五陆相层构成,揭示厚度约50m。按岩土层的沉积成因、岩土性质、分布特征及其工程特性划分为5大单元层,细分为13个亚层。粉质粘土(
41、Q3al):黄褐色,饱和,软塑可塑状态;含铁锰质结核,局部混砂;呈薄层分布、较连续,为上更新统顶部第三陆相层;层顶标高-39.92-23.36m,平均层厚1.98m;平均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13(821)击。粘土(Q3m):灰色,饱和,软塑可塑状态,软塑为主;含少量贝壳屑、腐植物,局部间砂或夹薄层粉砂、粉土;呈厚层分布、连续稳定,为上更新统上段第二海相层;层顶标高-40.42-29.12m,平均层厚8.59m;平均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11(818)击。a 粉细砂(Q3m):灰色,饱和,中密密实状态,中密为主;含少量贝壳屑,局部夹薄层粉土、粉质粘土;呈薄层或透镜体状分布于粘土层底部、较连续、局部
42、缺失,为第二海相层底部粗颗粒层;层顶标高-45.64-38.50m,平均层厚2.30m;平均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36(2749)击。b 粉质粘土(Q3m):褐灰色,饱和,可塑硬塑状态,可塑为主;局部夹薄层粉砂、粉土;呈薄层或零星地层分布于粘土底部,分布不连续,为第二海相层早期残缺地层;平均层厚2.97m;平均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20(1233)击。-1粉质粘土(Q3al):褐黄色,饱和,可塑硬塑状态,可塑为主;含铁锰质结核,局部含少量粒径0.22.0cm钙质胶结块,间砂或夹薄层粉砂、粉土;与-2粉细砂、-3粉质粘土层共同构成上更新统中段第四陆相层,而整个第四陆相层多以粘土、砂、局部粉土的交互夹
43、层、局部互层分布,连续稳定,水平层极发育;本次勘察划分出的-1层为第四陆相层上段,层顶标高-51.22-41.06m,平均层厚3.68m;平均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26(1244)击。-1a粉细砂(Q3al):灰黄色,饱和,中密密实状态,密实为主;局部含少量粒径0.22.0cm砂质结核块,局部含粉土、夹薄层粉质粘土;呈薄层或透镜体状零星地层夹藏于-1粉质粘土层之中,为二元相沉积层中的砂质薄层;平均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47(3850)击。-2粉细砂(Q3al):灰黄色,饱和,密实状态;局部含少量粒径0.25.0cm姜结石,夹薄层粉土、粉质粘土;为稳定连续分布的第四陆相层中段,水平层理较发育;层顶标
44、高-57.69-41.53m,平均层厚6.52m;平均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49(4150)击。-2a粉质粘土(Q3al):褐黄色,饱和,可塑硬塑状态;含铁锰质结核,间砂或夹薄层粉土、粉砂;呈薄层或透镜体状零星地层夹藏于-2粉质粘土层之中,为二元相沉积层中的粘性土薄层;平均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29(1839)击。-3粉质粘土(Q3al):褐黄色,饱和,可塑硬塑状态;含铁锰质结核,局部含少量粒径0.22.0cm钙质胶结块,间砂或夹薄层粉砂、粉土;为稳定连续分布的第四陆相层下段,水平层理极发育;层底标高-70.94-50.95m,平均层厚6.15m;平均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30(1848)击。-3a
45、粉细砂(Q3al):灰黄色,饱和,中密密实状态,密实为主;局部含粉土、夹薄层粉质粘土;呈薄层或透镜体状零星地层夹藏于-3粉质粘土层之中,为二元相沉积层中的砂质薄层;平均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49(4750)击。粉质粘土(Q3m):褐灰色,饱和,可塑硬塑状态;局部混砂、间砂或夹薄层粉土、粉砂;呈薄层或零星地层分布,为残存的上更新统中部第三海相层,大部分场地缺失;平均层厚3.12m;平均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30(1942)击。粉细砂(Q3al):灰色,局部灰黄色,饱和,密实状态;颗粒较均匀,局部含较多量贝壳碎屑、含少量粘性土,局部夹薄层粉土、粉质粘土;呈厚层分布,连续稳定,为上更新统下段第五陆相层;层顶标高-82.95-57.59m,平均层厚11.62m;平均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大于50击。a粉质粘土(Q3al):褐灰色、灰色,饱和,可塑硬塑状态;含铁锰质结核,混砂不均,局部间砂或夹薄层粉砂、粉土;多呈透镜体状夹藏于粉细砂层中,局部呈中厚层、薄层状断续分布;平均层厚2.73m;平均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27(1543)击。l 中更新统(Q2) :本次勘察最大钻探深度111.8m,揭示中更新统厚度大于20m,未揭穿。钻探揭示的中更新统层由第四海相层、第六陆相层组成。按岩土层的沉积成因、岩土性质、分布特征及其工程特性划分为3大单元层,细分为5个亚层。粉质粘土(Q2m)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