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毕业设计正文(共29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地质毕业设计正文(共2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毕业设计正文(共29页).doc(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 一 章 概 况第一节 位置交通牛马司矿区位于湖南省中部,隶属邵阳市所管辖的邵东县境内,为国营股份制原煤生产企业,地理坐标为东经111 38111 42 ,北纬27 14 27 18 东距邵东县城约7公里,西距邵阳市22公里。矿区内有洛湛铁路从中部通过,设有牛马司火车站,距矿部3.5公里。牛马司实业有限公司有专用铁路与其相接,另有潭宝(320国道)、衡宝(1814省道)公路及上瑞高速公路通过矿区,向西可达邵阳、向南至衡阳、向东至株洲、长沙,向北可达涟源、新化、怀化等地,交通十分便利。详见插图(1-1)图1-1 牛马司矿区交通位置图牛马司矿区地形为一宽缓盆地,四周较高
2、、最高标高为北部牯牛岭308.5米,一般为255米至280米。中部较低,一般只有240米左右,总的地势为北高南低的低山丘陵地形。第二节 自然地理矿区本处于温带、气候温和,雨水较多,最高气温,最低6.2。年降雨量为1101600mm,一般为1300mm。水系发育沟溪甚多,主要河流有邵水从矿区南部流过,到邵阳流入资江。西洋江从西北流向东南横切矿区,在双江口注入邵水。桐木江为间歇性的小溪由西北转向东南穿过矿区汇于邵水。地面山塘、水库较多,但贮水量较少,对开采并无大的影响。本矿区位于地震强烈带但无强烈地震发生,2006年11月份曾发生一次.级地震,人体有明显感觉。但对地面建筑、井下设施均无影响及破坏。
3、第三节 矿井及小窑开发铁箕山矿区位于矿区中部西翼,走向长4千米;倾斜宽0.4公里;面积1.6平方公里。矿井基建始于67年11月,71年8月简易投产,一对斜井开拓方式,其设计能力为15万吨年,因煤层倾角大,采煤方法未彻底解决,单产低,长期达不到设计能力,80年核定为12万吨。铁箕山矿划分为东西两翼,其中西翼四个水平,东翼五个水平。第一水平在50以上,东西两翼的煤均由主斜井提升,东西两翼均由暗斜井提升。 (1)西翼:-50以上为第一水平、第二水平(-5000)、-322第三水平(200300)、442第四水平(300400水平);(2)东翼:-50以上为第一水平面、第二水平(-50-200)、31
4、2第三水平(-50-300);422第四水平(-300-500),522第五水平:在-500以下。铁箕山矿共有7层煤,主采煤、煤局部可采,其余均不可采。小窑开采历史悠久、除矿区西翼红层覆盖部分外,其余均有分布。第四节 以往地质工作成果如下表1-1: 表1-1 牛马司矿区地质工作一览表 序号工作时间(年)性质报告名称及论文主要工作量 备注11933踏勘踏勘估算储量800万吨21942踏勘二万分之一地形地质图31953踏勘邵阳牛马司地质概述一万五千分之一地形地质图41954踏勘复勘牛马司报告少量的山地工程,手摇钻3个51955普查邵阳牛马司地质报告万分之一地形地质图61956普查牛马司煤田普查及初
5、勘报告万分之一地形地质图71955-1957普查邵东牛马司煤田综合地质报告五千分之一地形地质图机械钻孔49个, 进尺16317.33米,手摇钻5个CK23 CK32 CK33 CK34为水文孔81961初勘初勘总结底稿机械钻孔7个,进尺1880.38米铁箕山一带2301 1511抽水试验91962-1963详查牛马司矿区地质勘探最终报告修测地形地质图28.1公里/米2槽探1363米3,浅钻20个,机械钻孔37个9941.23101968精查牛马司矿区铁箕山井田精查地质报告111964-1973补勘第 二 章 井田地质第一节 地层矿井所采煤层属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井田内地层从上而下为第四系残坡冲击
6、层下为第三系红色岩层,三迭系大冶群灰岩。二迭系上统大隆组硅质灰岩,及龙潭组上段P2L2砂质泥岩,由新至老简述如下:1、第四系(Q)为黄色-棕黄色砂质粘土,粘土局部为流砂及卵石,厚约为019.90m,平均厚为6.33m,不整合于下第三迭、二迭系之上。2、下第三系(E)主要分布于向斜西北翼,东南翼只有零星小块,以砾岩、砂岩砂质泥岩及泥灰岩为主,呈紫红色,故称“红层”,厚度变化较大,向西逐步增厚,最厚地段已出含煤地层,厚146.17561.43m,平均厚度为316.12m。超露于二迭系、三迭系地层之上。3.三迭系(T)只保留了下三迭统大冶群(T1dy)灰岩,分布于向斜中部,构成低丘,整合于大隆组之上
7、,全层厚97624m,平均364.04m。4 二迭系(P)二迭下统(P1)a、 栖霞组(P1q)分布于矿区四周、构成低山,依岩性分上下两层。下部为灰深灰色硅质灰岩,含透镜状燧石及丰富的蜓科和腕足类化石;上部为黑色硅质泥岩夹透镜状灰岩,产腕足类化石,全层厚约60米。b、 当冲组(P1d)黑色硅质灰岩夹硅质泥岩,含铁锰质风化后呈棕色,全厚约75米。二迭系上统(P2)a、 龙潭组(P2L)下段(P2L1)由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及薄层状砂岩组成,含菱铁矿结核。厚100185m,平均厚165m。上段(P2L2)以中细粒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含煤七层、自上而下为、煤层,煤层总厚度为0.5313.6
8、7m,平均3.18m。本段含煤系数为2.39,产双壳类、腕足类、大羽羊齿化石。全层厚40235m、平均134.6m。b、大隆组(d)以致密坚硬中厚层状硅质灰岩为主,岩性和厚度较稳定、规律性明显向斜西翼较厚、东翼较薄;全层厚17 223m,平均厚度79.4m。第二节 含煤地层二迭系上统龙潭组是本区的含煤地层,依含煤性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不含煤俗称“不含煤段”,上段含煤俗称“含煤段”。上段由中细粒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含煤7层。2煤层为可采层,全矿区稳定,1煤层局部可采,自下而上其岩性分别为:(1)中粒砂岩:灰白色厚层状,成分以石英和长石为主,云母、海绿石暗色矿物次之,泥质胶结,具斜层理
9、,波痕明显,厚3050米,平均40米。(2)7煤层:层位极不稳定,厚度极薄,不可采,厚00.20米,平均厚0.07米。(3)砂质泥岩:灰黑色薄层状,水平层理,厚0.247米,平均3.72米。(4)中粒砂岩:灰白色中厚至厚层状,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泥钙质胶结,微波状层理或断续波状层理,厚07.90米,平均3.30米。(5)6煤层:不发育,层位尚较稳定,厚00.40米,平均0.19米(6)砂质泥岩:灰黑色,薄层状,距6煤0.401米处有一层淡黄色粘土岩,全矿区稳定,为良好的标志层,近煤层处产化石大羽羊齿,厚0.726.55米,平均3.91米。(7)细砂岩:灰灰黑色中厚层状,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
10、泥质胶结,水平层理,厚0.522.90米,平均1.88米。(8)中粒砂岩:灰白褐灰色,以长石,石英为主,钙质胶结,近煤层处有时为砂质泥岩,产羊齿化石东方栉羊齿,具斜层理,厚0.396.66米,平均3.66米。(9)5煤层:层位和厚度尚较稳定,不可采,厚00.42米,平均0.25。(10)砂质泥岩:灰黑色薄层状,含菱铁矿结核,水平层理,产大羽羊齿、带羊齿、苛达树,厚1.9011.90米,平均6.18米。(11)细砂岩:灰灰白色中厚层状,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及云母次之,水平层理,厚0.5014.10米,平均3.25米。(12)中粒砂岩:灰浅灰色薄层状,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水平层理,产完整的植物化
11、石,大羽羊齿,厚0.839.40米,平均4.2米(13)砂质泥岩:灰黑色薄层状,产带羊齿,厚07.8米,平均0.60米。(14)4煤层:不发育,层位尚较稳定,厚00.50米,平均0.22米。(15)砂质泥岩:黑色薄层状,夹菱铁矿结核,水平层理发育,厚0.3517.07米,平均5.63米。(16)中细粒砂岩:灰白色厚层状,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云母、暗色矿物次之,泥质胶结,微波水平层理,厚0.549.69米,平均4.84米。(17)3煤层:不发育,厚00.26米,平均0.13米。(18)砂质泥岩:灰黑色薄层状,水平层理发育,近3煤层处产双壳类化石裂齿蛤、肌束蛤、变带蛤,厚0.909.46米,平均
12、5.14米。(19)中细粒砂岩:灰白色中厚层状,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钙质胶结,分选较好,微波水平层理,厚1.009.33米,平均4.71米。(20)砂质泥岩:灰黑色薄层状,含植物根部化石,有时产完整羊齿化石、鳞木,厚02.56米,平均1.04米。(21)2煤层:全区发育,层位稳定,变化较少,结构简单,是矿区的主采煤层,厚0.2411.40米,平均1.94米。(22)砂质泥岩:灰黑色中厚层状,由下往上含砂量增加,有菱铁矿结核,含丰富的植物化石、东方栉羊齿、大羽羊齿、苛达树、剑形瓣轮叶,厚013.42米,平均厚3.56米。(23)细砂岩:不稳定,灰灰白色,中厚层状,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黄铁矿
13、斑晶,产植物化石碎片,厚06.44米,平均3.32米。(24)中粒砂岩:灰白浅灰色中厚层状,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层间夹砂质泥岩,底部有植物化石碎片,断续波状层理,厚025.67米,平均厚13.99米。(25)1煤层:层位尚稳定,厚度变化极大,仅在水井头、麻元村、铁箕山井北端小块可采,厚01.03米,平均厚0.4米。(26)泥岩:全区稳定,黑色团块状,上部含黄铁矿晶粒,中下部夹菱铁矿结核或薄层,底部为鳞片状泥岩,近煤处有0.010.02米厚的黄铁矿条带,产丰富的双壳类化石,厚2.0638.20米,平均厚13.4米左右。第三节 井田地质构造31 区域构造牛马司矿区位于东西向的白马山龙山隆起的南侧
14、,祁阳弧构造带的北翼,置于一系列北东南西方向排列的褶皱群中,其西北有短陂桥向斜、范家山背斜、轴向为N2550E的“S”型展布。东南为罗鼓岭背斜,呈N3050E”S”型分布,再往东为宋家塘向斜,轴向N3540E。(见右图)32 区域构造特征: 褶皱群的向背斜轴向均为NESW方向 , 一般情况是向斜西北翼较陡,有时直立或倒转,构造 复杂,东南翼较缓,背斜与之相反。 33 区域构造形态矿区为一不对称的向斜构造,平面展布为一不规则的菱形状,向斜中段底部多呈复式向斜,其主轴呈马鞍形起伏,其方向为N2545E,东北部为N75E,由南向北呈“S”型展布,向斜轴面北东段倾向北西,南西段倾向南东,中部近似直立,
15、东南翼倾向较缓,倾角2040,其西南段在-50水平以下以85倾角倒转,西北翼较陡倾角5087,东北段为6070局部直立或倒转。第四节 岩浆活动铁箕山422采区内未发现岩浆侵入体,矿井生产过程中也未发现岩浆活动迹象。第三章 井田煤层、煤质第一节 煤层一、 煤层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二迭系上统,龙潭组上段,含煤7层,自上而下依次为、,其中煤层为主采煤层,厚度0.2411.40m,一般厚1.94m,较为稳定,煤局部可采,其它均为不可采煤层,下段不含煤段厚140m。含煤系数即煤层总厚与含煤地层总厚度之比,其值为2.93%二、煤层对比对比方法和依据:1.标志层和化石结核对比(1)1煤层顶板黑色泥岩,厚208-
16、332米,一般厚米左右岩性致密均一,呈团块状构造,含大量黄铁矿晶粒及结核,上部含腕足类、腹足类等动物化石,下部含菱铁铁矿薄层或结核,近1煤处有厚0.01-0.02米的黄铁矿条带.本层层位稳定,特征明显,全矿区一致,易于辨认,而且与上覆大隆组硅质灰岩相连,是对比1煤层的可靠标志。(2) 2煤直接顶板灰黑色砂质泥岩,厚0-13.42米,一般厚4米左右.含丰富的单网羊齿和荷达树植物化石,化石之完整,清晰程度为其它层位所没有,因此,是对比2煤层的良好标志层。(3)3煤层直接顶板灰黑色砂质泥岩,水平层理,距3煤顶0.5-1米处富产裂齿蛤、肌束蛤、变带蛤等双壳类动物化石,是对比3煤的可靠标志.厚0.9-9
17、.46米,一般厚5米左右.(4)6煤直接顶灰黑色砂质泥岩中,距6煤0.4-1米处有一层0.02-0.05米厚的谈黄色黄褐色粘土岩,矿区范围内普遍存在,层位稳定,是对比6煤可靠标志层.(5)7煤直接底中粒砂岩白色,厚层状,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泥质胶结,斜层理,透镜状斜层理,波痕明显,厚30-50米,平均厚40米,厚度大,岩性特征明显,是7煤的可靠标志.2.层间距对比矿区内各煤层的层间距均较稳定,其中主采煤层2煤层与1煤层之间的层间距最大,为11.04-37.65米,平均22.74米,相当下伏各煤层层间距的2倍,相当于1煤层至大隆组底层间距的1.5倍.由此,可进行1、2煤层的对比.3.煤层特征对
18、比1煤层为薄煤层,厚0-1.03米,各钻孔平均厚度0.41米,极易尖灭,变化大.2煤层为中厚煤层,厚0.24-11.40米,名钻孔平均煤厚1.94米,全矿区钻孔见煤,除2个孔沉积不可采外,其余均在可采厚度以上,矿区内普遍发育,煤厚变化小.4.煤质特征对比(1)灰份(Ag),挥发份(Vr)对比:1煤层原煤Ag平均为17.44%,Vr平均为27.40%;2煤层原煤Ag平均为7.74%,Vr平均为22.54%.二者相比,1煤AgVr均比2煤高,特别是Ag二者相差悬殊,1煤为中灰煤,2煤为低灰煤.这种差异在矿区内各个井田表现均十分明显.(2)硫(SgQ)磷(Pg)对比:1煤层原煤SgQ平均为3.13%
19、,精煤Pg平均为0.0085%;2煤层原煤SgQ为0.91%,精煤Pg平均为0.0062%.用各井田资料制成对比曲线,差异十分明显,1煤属富硫煤,2煤属特低硫煤; Pg虽然差异不大,1煤属特低低磷煤,2煤为特低磷煤,但从曲线图可以看出,二者差异仍然存在.(3)灰成分对比:1,2煤层灰分差异指标主要为Fe2O3,CaO和酸碱度,其他成分含量十分接近,不易对比.现将差异指标列表3-1:表3-1 灰 成 分 对 比 表 煤层Fe2o3cao1煤2煤9.45.地球物理测井曲线对比(1)曲线幅值对比:1煤层厚度薄0-0.71米,2煤层较厚为0.24-11.40米,但二者电性稳定,伽玛伽玛,视电阻率幅值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 毕业设计 正文 29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