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CU控制的步进电机驱动器设计(共49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基于MCU控制的步进电机驱动器设计(共4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MCU控制的步进电机驱动器设计(共49页).doc(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摘 要为了减小步距角, 提高分辨率, 增加步进电动机运行的平稳性, 提出了细分驱动的解决方案;采用线性与正弦相叠加的电流细分方案,以高速、高性能C8051F020单片机为核心,结合步进电机驱动芯片L297298,设计出步进电机的斩波恒流细分驱动控制系统。此驱动系统的电路结构简单,由于步进电机运行所需的步进脉冲主要有L297产生的,大大降低了MCU与程序设计的负担。实际运行表明,步进电机运行稳定,具有步距角小、转矩恒定、功耗低等优点,提高了定位准确度,达到精密控制的目的。关键字:步进电机 C8051F020 细分驱动 L297298AbstractIn order to
2、 improve resolution of step motor control system and eliminate the mechanical resonance caused by low frequency, a step motor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micro-step technology was presented. By applying linearity adding sin micro current step method with high speed and performance microprocessor C8051F0
3、20 as the kernel,combining with blending step motor driving chip L297298,the driving control system of step motor of switch-mode and constant current was designed. The circuit diagram of the control system is simply, due to the step pulse for the step motor run demand was produce by L297, reduce the
4、 burden of MCU and programmer.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control system runs stably with the merit of little stepping angle unvaried torque and low power consumption and has the higher precision in the running of step motor. Keywords: step motor C8051F020 fine driving L297298目录专心-专注-专业第一章 引言11步进
5、电机的概述在电气时代的今天,电动机一直在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工农业生产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大量使用着各种各样的电动机。电动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得力于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永磁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微机应用技术的最新发展成就。步进电机作为数字式执行元件,是一种将离散的电脉冲信号转化成相应的角位移或线位移的电磁机械装置。步进电机每接收到一个脉冲信号,它就驱动步进电机按设定的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称为。步距角。因此,步进电机又称作脉冲马达。可以通过控制脉冲个数来控制角位移量,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控制脉冲频率来控制电机转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从而达到调
6、速的目的。步进电机具有结构简单,转子惯量底,定位精度高,无累积误差,计算机接口方便,控制简单等特点。实际操作时不受电源电压,负载,环境,温度的影响能够实现快速启动、制动和反转。步进电机可以对旋转角度和转动速度进行高精度控制。步进电机作为控制执行元件,是机电一体化的关键产品之一,广泛应用在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精密机械等领域。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步进电机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在各个国民经济领域都有应用。随着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研究步进电机驱动电路,使步进电机的控制更加简便,灵活和智能化,使其应用更加广泛。步进电机主要分为包括磁阻反应式步进电机(VR)、永磁式步进电机(PM)、和混合式步进
7、电机(HB)等。永磁式步进电机一般为两相,转矩和体积较小,步进角一般为7.5度 或15度;磁阻反应式结构最为简单,材料费用低,制造方便, 因此,反应式电机的综合成本低,目前在国内各种数字控制设备中用得也最多。反应式步进电机一般分为三相,可实现大转矩输出,步进角一般为1.5度,但噪声和振动都很大。反应式步进电机的转子磁路由软磁材料制成,定子上有多相励磁绕组,利用磁导的变化产生转矩;混合式步进电机是指混合了永磁式和反应式的优点。它又分为两相和五相:两相步进角一般为1.8度而五相步进角一般为 0.72度。这种步进电机的应用最为广泛。上个世纪就出现了步进电动机, 步进电机的发展除了在加工工艺和精度上有
8、变化, 主要是在步时电机的控制和驱动上的发展。针对步机电机的性能优化主要在两个方向, 一是使步机电机具有良好的加减速过程, 保证其在较高运行频率的加减速过程中不失步不过冲; 二是运用步进电机的细分技术, 保证步进电机具有良好的精度和运行的平稳度。随着微处理机技术的发展, 在这两个方向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12步进电机的驱动技术及发展1.2.1步进电机驱动技术步进电机驱动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我国步进电机应用起步较早,但驱动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成为制约步进电机应用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最早应用的但电压串电阻等驱动方式,驱动电路中分立元件多,可靠性差,各厂家的技术规范和生产工艺等难以达到统一的标准,已
9、逐渐被淘汰。近代步进电机的驱动技术的主流是。电流型。,常规的控制技术仅对绕组的电流进行通断控制,在转子齿数一定的条件下,增加相数才能提高电机的分辨率。运用电流波形技术可方便地实现步进电机细分驱动。步进电机的细分驱动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逐步发展到90年代完全成熟。我国的细分驱动技术的研究,起步时与国外相差无几。细分驱动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电机的相数不受步距角的限制,为产品设计带来方便。目前步进电机的驱动技术上,采用斩波恒流驱动、细分驱动以及最佳升降频控制,大大提高步进电机 运行的快速性和运转精度,使步进电机在中、小功率应用领域向高速且精密化的方向发展。在驱动电路中,目前较普遍采用的
10、功率场效应管(MOSFET),与现采用的大功率晶体管(GTR)相比有很多优点。性能更加优越的绝缘栅晶体管(IGBT)也已应用于高速型及较大功率的步进电机驱动电路中。而把IGBT驱动电路及保护电路都集成在一起的智能IGBT模块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及运行可靠等优点,目前已开始应用于中、小功率的步进电机的驱动。1.2.2步进电机的驱动软件技术在微型计算机出现以前, 步进电机的控制完全由硬件实现。 比如环形分配器, 就是由多个标准数字集成电路按照逻辑真值表组合而成, 不同类型的电机、 不同的工作方式就需要有不同的环形分配器, 如果更换了电机类型或改变工作模式, 则整个硬件电路需要重新设计。 随着以M
11、CS-51 系列为代表的单片机的迅速普及, 基于软件为核心的通用环形分配器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此类环形分配器仅需要更换不同的软件即可适应各种电机, 而无需变更硬件, 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此外, 在步进电机的速度控制中, 我们寻求的最佳升降速曲线是根据步进电机的动力学特性及矩频特性得到的, 在数学上这种曲线是比较复杂的, 人们很难找到一种硬件电路来模拟它, 只能在一定频段内做一种大的近似来拟合。 现在。 我们可以通过软件编程来精确的模拟升降速曲线, 并且结合当前微型计算机的强大计算功能可实现步进电机的最优化控制。1.3步进电机的细分驱动技术随着步进电机在数控机械、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
12、小步距、低振动和低噪声的步进电机要求愈来愈迫切。步进电机细分驱动技术是70 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可以显著改善步进电机综合使用性能的驱动控制技术。1975 年美国学者T. R. F redrik sen 首次在美国增量运动控制系统及器件年会上提出了步进电机步距角细分的控制方法 2 。在其后的二十多年里, 步进电机细分驱动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实践证明, 步进电机细分驱动技术可以减小步进电机的步距角, 提高电机运行的平稳性, 增加控制的灵活性等。步进电机的步距角公式 (1-1) 式中 Zr 为齿数 N 为拍数由式(1-1)看出,步距角的大小由电机自身参数Zr ,N决定
13、,受电机制造工艺限制,靠增加Zr和N来减小步距角收到一定的限制,此时必须通过改变电机驱动方式来获得更小的步距角。步进电机细分驱动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小步进电机的步距角,并且步距角越小,进入稳定区越容易,这样就增加了电机运行的平稳性,还可以减弱甚至消除电机的低频振荡和噪声,提高启动频率和高速下的转矩,同时也可以提高电机的定位分辨率与精度。第二章 基于单片机的二相步进电机细分驱动系统2.1步进电机的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通常步进电机的转子为永磁体,当电流流过定子绕组时,定子绕组产生一矢量磁场。该磁场会带动转子旋转一角度,使得转子的一对磁场方向与定子的磁场方向一致。当定子的矢量磁场旋转一个角度。转子也随着该
14、磁场转一个角度。每输入一个电脉冲,电动机转动一个角度前进一步。它输出的角位移与输入的脉冲数成正比、转速与脉冲频率成正比。改变绕组通电的顺序,电机就会反转。所以可用控制脉冲数量、频率及电动机各相绕组的通电顺序来控制步进电机的转动。2.1.1混合式式步进电机的特点混合式步进电机既有反应是步进电机的高分辨率,每转步数比较多的特点;又有永磁式步进电机的高效率,绕组电感比较小的特点。从结构上看,它通常有多相绕组,它的定转子上开有很多齿槽,类似反应式步进电机。转子上有永磁铁产生的轴向磁场,这与永磁式步进电机相似。混合式步进电机也称为永磁感应式步进电机,即可作同步电机进行速度控制,也可以做步进电机进行位置开
15、环控制。混合式步进电机的典型结构如图2-1所示,它主要友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定子被分成若干个磁极,每个磁极上饶有励磁线圈,磁极末端有均匀的小齿。磁极线圈能以两个方向通电,对于二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就形成A相和A相,B相与B相。转子由两段铁心及环形永久磁钢组成,两段铁心装在环形永久磁钢的两端,并且每段铁心的圆周上都均匀分布有一定数量的小齿,两段铁心的小齿相互错开半个齿距,且小齿的齿距与定子的齿距相同。环形永久磁钢轴向充慈,使得同一段铁心上的小齿都具有相同极性,而两块不同段铁心上的齿的极性相反。2.1.2混合式步进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混合式混合适步进电机的气隙磁动势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永久磁铁产生的磁
16、动势;二是由定子绕组产生的磁动势。在每一个具体的磁极下,这种磁动势有时相加,有时相减,随交流绕组中通电的的电流方向变化。如图2-1所示的是一台四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结构示意图。定子是四相八级,每个定子磁极上有5个小齿,转子上有50个小齿。从电机的某一端看,当定子的一个极上的小齿转子上的小齿重合时,相邻极上定转子的齿就错开1/4齿距。在图2-1中从I端看,磁极“1”和“5”下定转子齿轴线重合,“2”极下错开1/4齿距,“3”极和“7”极下则定子齿与转子槽重合。定子为四相绕组,驱动器供给同极性脉冲。这种情况与驱动器供给正负脉冲而采用两相绕组是完全相同的。当转子上没有磁钢或定子绕组不通电时,电机基本不产
17、生转矩,只有在转子磁钢与定子磁势相互作用下,才产生电磁转矩。当各相控制绕组中没有电流通过时,气隙磁动势尽有永磁钢的磁动势决定。如果电机的结构完全对称,各个定子磁极下的气隙磁动势将完全相等,电机无电磁转矩。因为永磁磁路是轴向的,在它的磁路上,总的磁导与转子位置无挂关。四相(二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可以在不同的通电方式下运行。当一相通电,例如当A相绕组通电时,转子的稳定平衡位置如图2-2所示。定子的半数磁极上有作用磁势,即“1”-“3”-“5”-“7”极,它们的极性为N-S-N-S。如图2-1所示的电机,每相邻两个定子磁极之间的齿距数为50/8=6+1/4若使转子偏离这一位置,如转子向右偏离了一个角度
18、,则定转子齿的相对位置及作用转矩的力矩方向如图2-3所示。可以看出,在不同端不同磁极的作用转矩都是同方向的都是使转子回到稳定平衡位置的方向,这是由于在电机两端,定子极性相同,转子极性相反,但相互错卡了1/4齿距,所以当转子偏离稳定平衡位置时,两端作用转矩的方向是一致的。同时可以清楚地看到,混合式步进电机的稳定平衡位置是:定转子的极性的极下磁导最大,而同极性的极下磁导最小。当定子各相绕组按A-B-C-D-A的顺序通电时,每改变一次通电状态,转子沿ABCD方向转过1/4齿距,即360/50*4=1.8度。当定子绕组按双四拍或单八拍方式通电时,没改变一次通电状态转子转过一个步距角,当通电状态的改变完
19、成一个循环时,转子转过一个齿距。混合式步进电机线圈电流出示的异极磁场作用磁钢产生的单极磁场,改变了每极磁场的分布,使磁极间产生了磁位差,该磁位差随定子通电相序同步变化,它作用于气隙基波磁导转矩,实现电机的步进运动。它以轴向磁场为基础,又受径向磁场的作用,是基于反应式电机的工作原理。由于混合式步进电机是基于反应转矩工作的,因此可把它看作是一台等效的反应式步进电机,与反应式步进电机的差别只是极齿下的磁势是异性磁势和单磁势的合成。2.2 C8051F020单片机2.2.1 C8051F020功能特点C8051F020完全集成的混合式信号系统级MCU芯片,具有64个数字I/O引脚。C8051F020使
20、用Silicon Labs的专利CIP-51微控制器内核,它与MCS一51指令系统完全兼容,可以使用用标准的ASM一51、C高级语言等开发编译程序,且CIP-51内核具有标准8052的所有外设部件,包括5个16位的计数器/定时器、两个全双工UART、256字节内部RAM、128字节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地址空间8/4个字节宽的I/O端口。CIP-51内核采用流水线结构,与标准的8051 结构相比指令执行速度有很大的提高。C8051F020功耗低,供电电压为2.73.6V,典型工作电流10mA,并具有多种节电休眠和停机模式,全部I0、RST、JTAG引脚均允许5 V电压输人,该芯片在程序运行时
21、可实现内外部时钟的切换,这在低功耗应用系统中非常实用。C8051F020 MCU对CIP-51内核和外设进行了关键性改进,提高了整体性能。扩展中断系统向CIP-51提供22个中断源,允许大量的模拟和数字外设中断控制器。如图2-5所示 :C8051F005中单片机内含真正8路12位、10位或8位多通道输人ADC,带PGA和模拟多路开关;2路12位DAC(输出02.5 V的电压信号),具有可编程数据更新方式;2路电压比较器、电压基准和可编程增益放大器,它内置温度传感器(30),并具有5个捕捉比较模块的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阵列(PCA)、5个通用16位定时器和64个数字端口IO。该单片机带有I CSM
22、B Ixs、SPI、UART串行总线接口以及364k Flash存储器和2 304字节数据RAM,同时还具有片内电源监测、片内看门狗定时器及片内时钟源,C8051F020还在内部增加了复位源,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2.2.2 单片机最小系统介绍12位电压输出DAC每片C8051F020中都有两个片内12为dac。输出电压为0V到(VREF-1LSB),对应输入码为到。可以通过编写对应的寄存器来控制转换的进行。每个都具有灵活的输出更新机制,允许无缝的满度变化并支持无抖动输出更新,适合用于波形发生器应用,原理图如图所示。的DAC 的输出更新可以用定时器溢出事件触发。这一特点在用DAC 产生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MCU 控制 步进 电机 驱动器 设计 49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