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武汉市九年级元调语文模拟试卷(一)答案详解(共10页).docx
《2019年武汉市九年级元调语文模拟试卷(一)答案详解(共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武汉市九年级元调语文模拟试卷(一)答案详解(共10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9年武汉市九年级元调语文模拟试卷(一)答案详解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的注音或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A. 慰籍 狡黠(xi) 冗杂(rn) 自出心裁 B. 桑梓 拮据(j) 蓦然(m) 重峦叠障 C. 诲暗 镂空(lu) 魁梧(w) 前瞻后顾 D. 张皇 骁勇(xio) 栈桥(zhn) 莫名其妙 思路分析:从“字音”方面来看,可从读准、写对两方面来总结规律;从“字形”方面来看,要注意辨析、释义和书写。同时要注意题干要求,例如,本题选择为“无误”的选项。解析:正确答案为“D”。 A项错误的为“慰籍”,应为“慰藉”;B项错误的为“拮据(j)”,“
2、据”只在“拮据”一词中读“j”,“ 重峦叠障”错误,应为“重峦叠嶂”;C项错误的为“诲暗”,应为“晦暗”。总结:第一题将汉字字音与字形的考查结合在一起,考查的内容为语文教材九年级上、下册中课下注释及课后“词语积累”中涉及的字词。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关公崇拜起源于荆楚,也寄寓着荆楚人民对关羽的特殊感情。关公是“义”的化身,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守土报国的 ,也看到了治军安民的 ;看到了扶危济困的 ,也看到了同生共死的 。A仁义 侠义 情义 忠义 B侠义 情义 忠义 仁义 C情义 忠义 仁义 侠义 D忠义 仁义 侠义 情义 思路分析:解答词语运用题,需要注意采用排除法,将最
3、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步减少选项,降低难度。解析:正确答案为“D”。 此题考查词语辨析及运用能力应该结合语境来回答解决本题的关键要留意填空处前面的词语“仁义”指仁爱正义;“侠义”指指抱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爱国爱民,机智勇敢,扶贫济困,惩恶扬善,为人仗义,肯于助人,路见不平,替天行道等等;“情义”指人情与义理,指亲属、朋友、应有的感情;“忠义”指忠心和义气结合语境,守土报国是忠心,因此选择“忠义”,选项B正确;治军安民符合“仁义”的特点;扶危济困正是侠义;同生共死是情义。总结:词语辨析要特别注意具体的语境,辨析异同,把握区别,平时要积累大量的词语,理解词义,即可顺利解答此类问题。 3.下列各句
4、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能把我们内心爱的渴望与爱的失落变成这么十六个精简的文字再现出来。 B.“大漠孤烟”描述了在辽阔的地平线上看到一缕炊烟升起来,抑或是抵御烽火的狼烟烧起来。 C.“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杜甫这句诗可以概括出李白的全部:落魄、流浪,又聪明到才华盖世。D.“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李白的这句诗体现的诗风,绝对就是“贵游文学”风格。思路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及修改病句的能力。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解析:正确答案为“
5、B”。本题B项有语病,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两个“起来”的后面加“的情景”。总结:通常可以用语感法,紧缩法,分解法,聚焦法来提升分析的效率。4.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韩愈一贯坚持文以载道的立场,获得同时代诗人白居易的高度评价:“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与其说是儒学影响深厚,不如说是佛学在诗学上尚未形成气候。B.李白一直在人间与天上两者之间游离,他是从人间出走的一个角色。先是感受到巨大的孤独感;然后去寻找一个属于“仙人”的完美性,可是他并没有说他找到了,大部分时候他有一种茫然。 C.李清照写词用字很俏皮,比如“绿肥红瘦”。春天过完了,花都凋零了,“红”是一种颜色,可
6、是她用“瘦”来形容“红”;绿色越来越多,她用“肥”来形容“绿”。D.李煜亡国以后有很重要的一首作品浪淘沙。“春意阑珊”,“阑珊”这两个字有慵困、慵懒、迟延的感觉;“罗衾不耐五更寒”,人惊醒了,身上的罗衾很薄,挡不住黎明即将到来时的春寒。思路分析:抓句子意义、语气语调、层次、位置组合、用法功能等几方面来辨析。解析:正确答案为“B”。分号是表示句中分句之间的并列关系,没有使用逗号之前,不能使用分号。本句两个分句之间也没有并列的关系。总结:标点符号的辨析中,对常见的标点运用规则要非常的了解,不犯低级失误。二、(共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中国经典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
7、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
8、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漫长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
9、”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
10、、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5.下列对“中国经典”内涵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经典等同于“经”,其实指的就是儒家经典,因为历史上儒家思想特别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 B中国经典能够做到将儒家、佛教、
11、道教“三教合一”,这是中国古代的一大政治特色。 C中国经典中的儒、佛、道思想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大作用。 D中国经典除了圣贤、宗教、学派的著作,还包含历史、文字学名著以及诗词里的名篇佳作等。6.下列对“中国经典”形成过程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 B.新的经典并不是照着前世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它本身的思想与价值能被后人认可,于是渐成经典。 C.古代很多著述,能治世、治心、治身,被后人广泛引用,被一再解释、践行,传诵不衰,此类著述即成为中国经典。 D.有些著述因为符合统治者思想,充满真理又被多
12、次引用,被皇帝“钦定”为必读书,这些书结果就成为了经典。7.下列对阅读经典的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经典时,应该将其放在使它产生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应当活学活用,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B.阅读经典时,既不能抛开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核,也不能因为社会风俗和口耳相传的原因而违背经典的要求。 C.阅读经典时,要根据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让经典知识再生和重建,使经典中一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D.阅读经典时,要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思路分析:在实用文本阅读中一定要注意用圈点勾画法,勾出文章的重要信息;审题时也要注
13、意对题干重要信息进行勾画;将选项与原句进行辨析时若有表述不一样的,要进行勾画辨析。解析:5.A (中国经典并不独指儒家经典) 6.D (“符合统治者思想”“充满真理”“多次被引用”并非同一部经典) 7.B (对于一些传统思想既可以抛开,亦可违背)总结:其中选项中偷换概念,恶意因果(逻辑关系不当),无中生有(无根据的推理),以偏概全,绝对化表述为常见、易考的考点。三、(共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诈疾平叛正德五年,安化王寘鐇反,游击仇钺陷贼中,京师讹言钺从贼,兴武营守备保勋为之外应。李文正曰:“钺必不从贼,勋以贼姻家,遂疑不用,则诸与贼通者皆惧,不复归正矣。”乃举勋为
14、参将,钺为副戎,责以讨贼,勋感激自奋。钺称病卧,阴约游兵壮士,候勋兵至河上,乃从中发为内应。俄得勋信,即唆人谓贼党何锦:“宜急出守渡口防决河灌城遏东岸兵勿使渡河。”锦果出,而留贼周昂守城。钺又称病亟,昂来问病,钺犹坚卧呻吟,言旦夕且死。苍头卒起,捶杀昂,斩首。钺起披甲仗剑,跨马出门一呼,诸游兵将士皆集,遂夺城门,擒寘鐇。注:正德:明武宗朱厚照在住时的年号。姻家:指联姻的家族及其成员。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约游兵壮士 阴:暗中 B.言旦夕且死 且:况且 C.俄得勋信 俄:不久 D.苍头卒起 卒:突然思路分析:第8题,考察文言文实词。结合积累的词语含义来辨析。主要有通假
15、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几项。解析:正确答案“B”。 且在这里不是况且,(且:将要);其中D项卒是通假字,通“猝”,是突然的意思,要格外注意。总结:核心方法:对一词多义要结合具体句子辨析,不能死记硬背。将解释带入原句、原文中,看是否能解释通顺,误项一般都解释不同;对于常见的通假字要注意积累,提升辨析能力。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宜急出守渡口防决河灌城遏东岸兵勿使渡河。 A.宜急出/守渡口防决河/灌城遏东岸/兵勿使渡河。 B.宜急出守渡口/防决河灌城/遏东岸兵/勿使渡河。 C.宜急出守渡口/防决河/灌城遏东岸/兵勿使渡河。D.宜急出/守渡口防决/河灌城遏东岸兵/勿使
16、渡河。 思路分析:第9题,考察文言文断句1、 文意理解是根本 2、注意常见的虚词及转折词语3、注意句式的对应 4、四字原则(四个字一停顿,汉语的常见组词习惯)解析:正确答案“B”。具体句意为:要赶紧调派军队防守河口,严防朝廷大军决堤灌城。并阻击东岸的朝廷军队,不要让他们渡河。“遏”是“阻击”的含义,和下文紧密相连;“勿使渡河”是个整体,不能分开。总结:文言文断句的首要原则是对文句含义的准确把握,记住常见的词义搭配,对于起断句标志作用的虚词(如:而,夫)也要注意。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游击将军仇钺被俘后,投降并归顺了起兵造反的安化王朱寘鐇。 B.兴武营守备保勋和朱寘鐇有姻亲关
17、系,因此成为安化王朱寘鐇造反部队的外应。 C.周昂前往探望生病的仇钺,仇钺因病情加重,躺在床上痛苦呻吟,担心性命不保。D.仇钺用计将何锦调离到城外去镇守渡口,又装病诱杀了守城的周昂,得以顺利擒获安化王。思路分析:第10题,文意辨析。要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来理解,有时候就是简单的翻译错误。对于选项还是要逐个分析;首先,要明确四个选项的范围,这四个选项的排列顺序与阅读材料的行文顺序大致是一致的,一般是选择错误的一项,显然其他三项是正确的,所以还可以利用这点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析:正确答案“D”。 (A项:仇钺并未归顺;B项:保勋是外应乃谣传;C项:仇钺是装病而并非病情加重)总
18、结:文意辨析题大多时候是对文本的错误理解,所以要将选项和原文语句反复的比较,可以选用排除法。附:参考译文明武宗正德五年,安化王朱寘鐇叛变。游击将军仇钺被俘,京师谣传仇钺投降了叛贼,而兴武营守备保勋则是外应。李东阳说:“仇钺一定不会投降贼人。至于保勋,如果因为他和寘鐇有姻亲关系,就怀疑他是贼人的外应,那么凡是和贼人有交往的,都会害怕而不敢归附我们了。”于是推荐保勋为参将,仇钺为副将,将讨贼的任务交给他们,保勋感动奋发,暗暗发誓一定要消灭贼人。仇钺在贼营中谎称生了病,暗中却集结旧部在河岸边等候保勋的部队,伺机接应。不久得到了保勋的书信,就唆使人告诉贼将何锦说:“要赶紧调派军队防守河口,严防朝廷大军
19、决堤灌城。并阻击东岸的朝廷军队,不要让他们渡河。”何锦果然上了当,命令周昂守城,自己则带着军队去河口防守。仇钺又谎称自己的病情加重,于是周昂前去探视,仇钺正躺在床上痛苦呻吟,看到周昂来后就说:恐怕自己的死期到了。然后趁周昂不注意,突然起身杀了周昂,砍下他的首级。接着仇钺披上盔甲拿起剑,骑上快马冲出营门,召集从前的部下,一举攻下城门,擒获了寘鐇。第卷(非选择题共 90 分)四、(14 分)11.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乃举勋为参将,钺为副戎,责以讨贼,勋感激自奋。思路分析:记住核心原则:以直译为主,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特殊句式(就是倒装)要能结合上下句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武汉市 九年级 语文 模拟 试卷 答案 详解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