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行为分析法(ABA)基本概念(共20页).doc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基本概念(共2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行为分析法(ABA)基本概念(共20页).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关于ABA的几个基本概念(一) ABA的基本特点ABA大家都知道就是行为应用分析法。1将人的社会交往活动和行为进行分解,直到最细小的但可观测的行为单元。如:“吃饭”可以分解为:“走到餐桌前”、“坐在椅子上”、“拿自己的餐具”“吃自己碗里的东西”等等。行为可以无限往下分,尽可能的细小。通过有系统的训练,帮助孩子学会有社会适应性的行为和活动。每一种特殊儿童不能出来的行为,从简单的“看”别人,到复杂的如主动的交流和社会活动,都可以被分解成为许多工作步骤。2、 要求孩子必须对每个指令做出反应。3、 孩子的错误反应肯定不能得到解决奖励,即不能被强化。例如:发脾气,刻板行为,自
2、伤,退缩等)。4、 同一课题的训练要重复很多次,直到在没有成人的任何指导和辅助下,孩子也能有稳定的正确的反应,将孩子的反应记录下来并且按照特定的、客观的定义和标准来评价。课题的不同孩子的接受能力也不同,有的孩子三次就会了,有的孩子则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每个孩子都如此不同。多长时间学会只有上帝知道。5、 教学计划是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而个别化设计的(IEP)。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意思。(二) ABA的基本操作分式回合操作教学法(DTT)指令(刺激)(孩子)反应结果(强化)停顿。下一个回合。要对指令作出反应,听指令做反应是社会行为。(三) 行为的分解和目标行为1、 行为的分解将一个行为分
3、解成一系列单元行为,对每一个单元行为还可以继续分解,这样逐级将一个行为拆分为更小的,有先后顺序的行为链。洗手的分解:会洗手要具备的能力:开水龙头洗手关水擦手。如果不会洗手,就要现分解洗手搓手打香皂冲手。现在都是用洗手液,更方便了,设备的发展也可以改善孩子们生活的艰难。平时没事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总想多少年后自己S了后孩子怎么办哪。不试永远不了解孩子。教孩子时不要一根筋,一种方法打不开孩子的心灵再寻求另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但能解决孩子的问题也能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帮助,但要一步步的来。具有阶段性和目标性。这就是目标行为的特点。指 令-ABA回合操作教学法(DTT)中的第一要素1、 指令的概念:
4、指令不一定非得用语言发出,意识到不对就好。指令从不反应机械反应弹性反应泛化反应。这里指除了用语言还可以用肢体、动作、沟通板、图片等建立沟通。2、 指令的意义让孩子理解别人的意愿,建立起自己与别人之间“是有关系”的意识。3、 发指令的原则:A、具有统一性,家庭成员的统一。开始教时指令要保持一致,以孩子准确理解让他做什么,等他学过一阵后我们可以将指令改变一下。注意:开始时指令必须保持一致,但要尽快地改变它,以帮助孩子泛化使用。B、不重复性:如果指令发出后孩子没有反应,给予辅助,完成一个回合,再发一下个指令。目的是:是让孩子知道我们的言语是有意义的,听到我们说话,他就必须做出反应。C、 与强化物的结
5、合。在孩子反应正确时,给予夸奖(强化)。如果孩子做对了,而我们不对此做出反应,就没有结果,或者说他的正确反应被忽视了;换言之,是我们的行为在影响着孩子的行为,要想孩子做出适当的反应,我们也必须做出适当的反应。D、明确预期反应发指令前要明确知道孩子想做什么,只有我们自己明确地知道指令的内容和预期反应,孩子才可能明白。因此我们要事先有明确的目标。然后动用指令去达到目标。4、 发指令的技巧:A、及时、适时;B、有必要性;C、准确、扼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怎么样才能理解);D、可实现性。5、 注意事项:A、环境单一,目标明确,避免不必要刺激;B、观察孩子反应,给予必要辅导;C、语言指令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
6、,把握恰当、提高的原则。6、 当孩子没有正确反应时:A、保持镇静,不要着急,更不要和孩子怄气;B、 对孩子的不适当反应可以忽视;C、 平静的对孩子说:“不行,再来一遍。”(视孩子的个别情况而不同,对有些孩子我们什么都不说,而对有些孩子,我们可以用平静但坚定的语气说:“不行”。) 如何建立孩子的交换意识首先我们大家来了解下交换意识的概念:交换意识就是在训练中让孩子明白我完成了训练者的要求后,就能得到我想要的强化物(物品或喜欢的活动)。前提是孩子所想要的物品必须是安全的、健康的、他想进行的活动是滑破坏性的。交换意识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原则,特殊孩子在这方面的缺失严重,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建立这种意识
7、。二、建立交换意识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我们都知道应用行为分析法ABA的核心是强化。当孩子出现我们所期望的行为时,我们就给予强化,孩子得到了强化孩子就是被强化者。在训练的过程中,检验强化是否有效就是孩子是否有被强化的体验,而让孩子体验到被强化的前提是孩子是否建立了交换意识,所以建立孩子的交换意识对整个训练都非常重要。三、交换意识建立步骤:1、发指令,收回孩子喜欢的物品,“把某某给我”,必要时配合手部动作,态度要坚定。(但不能用吃的交换)。2、指令不能重复。3、放置收回的物品后立刻发指令。4、对孩子要提出简单的符合能力的要求。(注意要把收回的物品放在孩子能看到的却拿不到的位置,让孩子知道东西没有消失
8、)。反应:孩子按要求做了,立刻口头夸奖并把物品还给孩子;若没做,辅助完成后再给孩子物品。5、重复练习这种交换的意识,直到可以独立完成,中间无哭闹发生。(但要注意扩展孩子更多喜欢的物品)循环多遍后,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会逐渐明白:当我完成训练者的要求后,训练者就会将我心爱之物还给我,进而慢慢地帮助孩子建立起对训练者的信任及建立交换意识,为训练的顺利进行和训练目标达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这里我用比较通俗的概念来形容下这个交换意识,让孩子获得任何东西时,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要付出才能有回报,像我们去吃肯的基,要付钱,这就是一种交换,诸如此类种种。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我们对孩子付出了心血,孩子回报我们
9、更大的进步。回合操作教学法:刺激(指令)辅助反应结果(强化)停顿1、 要具有明确的预期反应,对孩子的课题具有标准性和一致性,不要让孩子产生不一致的感觉。但反应的标准又是可以变化的,根据程度而定,重新开始塑行为。2、 注意反应中附带的不良行为。一个反应要有一个结果。3、 反应的分类如:正确、错误和无反应。正确反应的处理方式:正确反应:奖励(强化)停顿,下一回合;错误反应:忽视(不强化)停顿重发指令辅助正确反应强化停顿下一回合;无反应:直接辅助正确反应强化停顿下一回合。结果:及时的展示结果,灵活使用强化物,不正确的反应的处理。辅助:要及时,要用最有效的以及最小的辅助程度,辅助的开始就要想到辅助的消
10、失回合操作教学法(DTT):DTT五元素:1、指令2、辅助3、反应4、结果5、停顿。DTT回合公式:指令(刺激)辅助 反应(孩子)结果(强化)停顿下一回合ABA的四个操作特点1、对行为进行分解,在DTT中操作;2、操作中伴随指令和辅助,对孩子的预期的行为标准(目标行为);3、反复教,注重巩固和泛化;4、从“一对一”开始,逐步进展到“小组”和“集体课”。指令的回顾和讨论刺激包括:指令、刺激物和环境。环境要单一,目标要明确。指令的概念:让孩子做什么事情进祟的刺激。可分为:语言和非语言指令。指令的意义:就是让孩子理解别人的意愿,建立起自己与别人之间“是有关系”的意识。但要明确的让孩子知道应该做什么,
11、不应该做什么。发指令不能随意发,要有技巧和艺术,要注意原则:1、统一性,指令的统一就是指一样的语言或动作,等孩子理解了再变化。注意:开始时指令必须保持一致,但要尽快地改变它。以帮助孩子再泛化。2、不重复性,指令发出没反应,给予辅助,完成一个回合,再发一个指令。千万不要总说坐下坐下坐下,声调越来越高,孩子最后是坐下,但不是对指令的反应,而是对声调的反应。3、与强化结合使用,要珍惜孩子对我们的反应,所以要忽略表现不好之处,大声的发自内心的夸奖孩子。4、明确预期反应:发指令前要明确知道想要孩子什么什么。开始过程结果环境单一统一性及时强化目标(合适)不重复性辅助(观察反应)预期反应及时、适时忽视(镇静
12、)确定指令准确、扼要适当目标变化课题准备干扰性行为的处理在学习过程中影响正常上课进展的行为叫干扰性行为。干扰性行为的功能:1、逃避行为,2、吸引注意力。下面介绍几种最常用的方法:一、忽略(忽视法):是惯用方法,也是最温和的方法,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忽视法不等同于不管不问,只是不给予任何关注和注意,就当任何事情没有发生一样,其目的就是:让孩子明白这种动作没有起到干扰上课的作用,不要因孩子的动作而延缓我们的指令,不要做任何停顿、犹豫、关注等等,继续我们的课题。但孩子从地上躺着到位子上来坐一定要大力的强化这种行为。强化和忽视相结合,一旦配合了就要给予最高的强化。如果孩子是习惯性往地上躺就要提前预防
13、。孩子在地上躺着如何来发指令啊,当干扰性行为发生时孩子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老师或家长身上,可以发指令继续课题。二、隔离注意法:这种方法不同于隔离法,如果孩子的行为非常严重时又无法控制,用忽略法又不管用了。应该怎么办。首先要不看他,背对他,脸要避开,保持安静和镇定。不要用表情、语气以免影响到孩子,把与他的注意力隔离开,如果有条件的可以用隔离室,但隔离室里面一定要安全,不要有任何玩具,时间在520分钟见到效果,确实安静后再观察510秒之后消除注意力隔离,然后继续课题。三、隔离法:(角落隔离),带有一定身体限制的方法,让感觉不舒服,最长不超过2分钟,超过2分钟这方法无效,一定要慎用,因为短时效果有,但
14、对长期效果来说没好处,强化的效果是长期有好处的,不要让家长用,因为家长容易感情用事,控制不好情绪。老师叫我配合他示范,双手被控制的感觉确实不舒服。四、说不行,继续课题:不论再怎么哭闹都不行,继续课题,能用温和的不用激烈的,以最小化为原则。忽视法是基础是最重要的。模仿与配对的课题分解 模仿:1、使用物品模仿如:打电话,用杯子喝水等,2、粗大动作模仿如:拍拍手,跺跺脚,点头等,3、精细动作模仿:从大到小的顺序,手指动作,只要跟手指有关的动作都可以做。4、口型模仿:这个也可以放到语言里面。5、连续动作模仿:二步三步多步动作,一步动作模仿是锻炼孩子观察、模仿和跟随。三步三步动作模仿是:增加了视觉记忆能
15、力。6、节奏动作模仿:感觉到节奏变化就可以,也可以伴随着声音来做,手口的协调。7、生活中动作模仿:所有的模仿都是生活中模仿的基础,模仿摆碗等。模仿的作用是:培养孩子观察、模仿和视觉记忆能力,指令是:这样做。先发指令再做动作,模仿是一切课题的基础。配对:配对的指令是:把一样的放一起,拿一样的给老师。形式:物与物的配对,图片与图片和配对,物与图片,图片与物,形状与颜色配对,功能(关联配对)。意义:让孩子进行视觉对比,提升孩子视觉学习能力。无错教学法无错教学法:是在教学中的一个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孩子错误反应率,降低为零或接近为零。1、 初始回合:S0秒等辅助正确反应强化停顿。2、 下一回合:S2
16、秒等辅助正确反应强化停顿(一切取决于孩子的情况)。3、 转换回合:(简单的)A、反差从大到小,目标与目标间的反差。B、回合次数从少到多。C、会的,独立能做出的。4、 探测回合:S2秒等辅助正确反应强化停顿。纠错程序:S0秒等辅助正确反应强化停顿。S2秒等辅助正确反应(错误反应)强化停顿。S0秒等辅助正确反应强化停顿S0秒等辅助(辅助退缩)正确反应强化停顿。穿插回合: 以孩子的情况而定。探测回合:S2秒等辅助正确反应强化停顿。注意一点是:只要是错误反应就要进入纠正程序,在纠正程序里重复向个回合,根据孩子的情况而定,没有确切的数据。总之是为了能够达到效果(正确反应)和课程的流畅就可以。强化一、强化
17、1、意义ABA方法体系中的重要概念,DTT回合中的表现结果的环节,体现了行为训练的基本理念(交往的愉快感)。正确理解强化的原则,熟练掌握强化的技巧,是训练有效的关键。2、概念针对孩子的反应而预设的反应:给予强化/不给予强化。着重讲到“预设”二字,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反应给予孩子不同的反应,表现好给予奖励(强化),不配合不给予奖励(不强化)。但这需要我们提前准备好的,不能等孩子表现好了你再到处找强化物或还没想出该奖励什么比较好。3、原理:刺激(指令)反应(R)强化刺激(指令)反应(R1)无强化R:正确反应适当的行为所期望的行为R1:错误反应不适当行为不期望的行为某种行为:适当给予奖励该行为得到强化继
18、续出现;某种行为:不适当不予奖励该行为没得到强化减少或消失。二、强化的种类:根据强化的动力来源:、外在强化(来自孩子以外的奖励性刺激,如夸奖、实物等);、内在强化(来自孩子本身的奖励性刺激,如愿意、兴趣、对社会规范规则的自觉认可)。注意:外在强化是手段,内在强化是目的。家长和老师要做到正强化匹配:把自己当作强化物,孩子一看见你就高兴。内在强化是目的,就是让孩子学会自我强化,自我控制。三、强化的方式、正强化通过给予奖励性的刺激,促进正确行为反应的增长。正强化的技巧:、及时夸奖(仅限于初期训练),当正确反应及时夸奖。、判断准确:强化的结果是孩子想要的。、创造机会:做适当的行为的机会,让他有机会得到
19、奖励。、契约兑现(没有附加条件):答应孩子的一定要给,无条件满足,不能孩子只拿到强化物一下就提出许多问题。这不等于孩子得到了奖励而是又多做了几个课题。、坚持原则:就是指在什么情况给予奖励,什么情况下坚决不给。、持之以恒:既然开始训练了就要每天坚持,不能今天心情好我教教你,明天心情不好了随便你干什么或要什么。、说明原因:要对孩子讲为什么会奖励,为什么得到奖励,坚持给孩子说明原因,孩子会明白只有配合好表现好才会给予奖励。正强化的意义帮助孩子体验到与人交往(如学习活动)的快乐。、负强化当不正确反应出现时,出现孩子不喜欢的刺激物,当正确行为反应出现时,就移去孩子所不喜欢的刺激物。负强化绝不等于惩罚,负
20、强化的作用仍然是以期待正确反应为目的。某种行为:、错误不适当出现不喜欢的刺激物(如:妈妈离开,饼干拿走等)该行为没有增强减少或消失。、正确适当移去不喜欢的刺激物该行为被增加继续出现。负强化的技巧:、赏罚严明,、贵在坚持,、反复提醒(给予诱惑):妈妈离开是不愉快的刺激,有的孩子怕见不到妈妈而哭闹,这时就要提醒表现好妈妈马上回来,也有妈妈走了就忘了似的,这也需要提醒,配合好让你找妈妈。与正强化同时使用:让孩子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不要让孩子一看见你就不高兴或是害怕你拿走他的东西。、说明原因:要对孩子说明错误的结果或是对的结果。负强化的的意义帮助孩子建立是非感,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正、负强化的使用、
21、制造正面效果和负面效果的反差。、使用原则:学习新东西时多使用正强化;巩固已学会的东西时可以使用负强化。像掌握了却不做可以使用负强化,但一定要多使用正强化。四、如何判断什么是应该被强化的行为强化技巧是行为训练的核心,被强化的必须是正确的行为,基本是“赏善不赏恶”,但在使用和操作时常常会混淆。以下两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判断。、从家长角度出发的思维方法:孩子的行为是否应该鼓励?是给予奖励,该行为受到强化,继续出现;否:不给予奖励该行为没有受到强化,减少或消失。、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的思维方法:我的行为是否行到鼓励?是继续出现,因为得到强化;否减弱或消失,因为没有得到强化。五、强化物、概念在的操作中用来
22、对孩子的正确反应进行奖励的物品或活动。其特点是多样性,即凡是对孩子能起到鼓励性作用的事物都可能成为强化物。、强化物的种类:一级强化物直接(间接)与孩子的生理需求有关,如食物、物品、亲抚、依恋物品等,也称做:初级强化物“。二级强化物成为一级强化物信号的事物,它是在一定条件下习得的,是因为它们伴随初级强化物的反复出现,而对孩子具有了强化的作用。二级强化物是社会性的。二级强化物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社会性强化物鼓励赞扬的表情和动作;、活动性强化物中断一下学习、玩孩子喜欢的游戏,听音乐等;、象征性强化物分数、红花、硬币、奖杯、奖状等。钱本身没有意义,通过努力得到钱,再用钱去换自己喜欢的物品中。钱也是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用 行为 分析 ABA 基本概念 2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