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咏怀古迹教案(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咏怀古迹教案(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教学目的1了解怀古诗借古伤今借古伤己的风格特点。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2感受诗歌主旨思想。赏析名句,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3了解历史人物,关注历史人物,思考历史人物。教学重点难点:赏析诗歌,理解寓意,把握主旨。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有一副形容四大美女的对联,叫作“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
2、民族团结的佳话,同时,昭君出塞、身死塞外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被人们誉为“咏昭君之绝唱”的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了解王昭君,感受王昭君。二、咏怀古迹五首简介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3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心怀。三、熟悉语词,诵读并背诵诗歌1注音 万壑(h) 赴(f)荆门 明妃(fi) 朔(shu)漠 青冢(zhng)2朗读、背诵(昭君绵绵无绝期的怨恨之情)3解释词语 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
3、近。 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还有古迹之意。尚:还。 一去:一旦,一经。指昭君一经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 省”:读作shng,教材作“曾经”解。关于“省”,注释纷纭,莫衷一是,有作“减”“少”解,也有作“略”“不”解。无论哪种解法,这句诗讽刺了汉元帝只看画图不看真人的昏庸。 “空”:徒然。 “春风面”:通感手法,将视觉移于感觉,写昭君颜容之美丽。 “环珮”女子佩戴的饰物,用来借代昭君。四、整体感知结合注释、感知诗歌。思考: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那个词语。并说说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明确:主旨落在怨恨二字,“一去”,是怨的开始,“独留”,是怨的终结。作者
4、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 明确:这是是一首怀古诗(咏史诗),怀古伤己,诗人借咏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来抒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飘沦的悲苦情怀。五、赏析诗歌1翻译 群山万壑赴荆门,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山, 生长明妃尚有村。这里遗留有生长明妃的香溪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一别汉宫便与北方荒漠连一起, 独留青冢向黄昏。最后只留下青冢向着漠漠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画工曾经辨识昭君美丽的面容,(却因一己私欲致使昭君嫁匈奴), 环佩空归月夜魂。只有死后魂灵徒然在月夜归来。 千载琵琶作胡语,千年以来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 分明怨恨曲中论。还分明倾诉着她内心的怨恨情。2评点 首联引出歌咏对象王昭君
5、,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这里用一个“赴”字,就表达出群山奔赴的气势,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壮丽。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本来是用来烘托生长英雄的地方,诗人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王昭君的不同凡响。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评析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 颔联写昭君悲剧的一生。 前两句写昭君村,这两句写昭君本人,形成生地
6、和死地的对照。这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当年王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到北方大漠之地,就再没回来;最后身死异域,只留下青色的坟墓,笼罩在昏黄风沙中。“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清人朱瀚杜诗解意)“黄昏”一词在这里,不仅是指时间,似乎更是指空间了,它指的是那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漠漠无边的黄昏天幕。“青冢”,指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据传塞外草白,唯昭君墓上草色常青,故称“青冢”。“紫台”与“青冢”的色彩对照,“朔漠”与“黄昏”的意境渲染,营造出浓浓的悲凉萧瑟的氛围,透出了强烈的悲剧色彩。这轻轻两句,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
7、冢有恨的无比广大和沉重之感。具有大巧若拙的艺术匠心。 颈联由咏史转向了抒情与议论,揭示了昭君悲剧的根源:汉元帝只看画图不看真人的昏庸,造成了昭君抱恨天涯,葬身异域的悲苦命运。 这两句从昭君命运的转折点说起,写她自从踏入宫门的那刻起,就注定了她这一生的孤独。毛延寿的一颗丧父落泪痣,让昭君做了三年冷宫人。然后,一纸和亲书,她的美便终老在了单于父子的怀抱。“空归”一词,突出昭君遗恨之深,并深寓诗人的同情。“月夜”二字则传神地渲染出魂归时凄凉清冷的环境气氛。“春风面”、“月夜魂”,将生前的青春美貌和死后的月下幽魂比照着写。一状姿容秀美,一写冷月孤魂。同一个昭君,昔如彼,今如此,讽意与同情隐于色彩不同的
8、六字之中。两句因果相生,明暗相伴,写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文字对仗工巧,又蕴含着无穷感慨:生前已经错过知遇的机会,死后魂魄归来也是枉然。当然,诗人写昭君,也是写自己。在对昭君埋没宫中,葬身塞外,一生孤苦独幽的际遇深表同情之时,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尾联正面写昭君的怨恨,点明全诗主旨。 昭君虽死,其怨难平,千年以来,胡地琵琶曲中倾诉的分明是她的满腔怨恨。“怨恨”,就是怨自己远嫁,恨汉元帝无知遇之恩。“千载”,则点出乐曲流传时间之长,以见昭君怨恨之深。此耳杜甫亦借琵琶之怨表明对朝廷的不滿, 杜甫的一生境遇与昭君相似, 所以昭君的不幸, 正是杜甫的不幸; 昭君的怨, 正是杜甫的怨。六、归纳主
9、旨意蕴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诗歌的主旨实际上是咏古迹以感己怀。虽表面写昭君的“怨恨”,写昭君生于长江美域,殁于塞外荒漠,去国之怨,难以言表。但联系背景就可知道,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肃宗朝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就这,还因忧国惜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差点获刑。虽然获救,却终被疏远,终于郁郁辞官,漂泊西南。而昭君也是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异乡,流离而不得归,身死而遗长恨。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无处不相似。显然作者在怀古伤己,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主旨:诗人借咏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抒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飘沦的悲苦情怀。七、小结艺术技巧 1借古讽今,怀古伤己。 2对比鲜明,对仗工稳。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