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共8页).doc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今后中外交流史的学习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而且瑰丽的史实更是有力的证明了: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利用本课的教学资源更可以挖掘出:交流才能进步,开放才会发展的深刻内涵。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课本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围绕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铁骨铮铮英雄史通西域、古道漫漫梦驼铃丝绸路、长江后浪推前浪班超记。通过基于史实的合理想象,感悟张骞开通丝绸之路的艰辛。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水平和认知能力,我利用PowerPo
2、int制作教学课件,配以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创设历史情境,以历史想象力的思维培养为核心,启迪学生进行合理想象,组织学生参与游戏和课堂讨论,使学生较容易理解汉朝对外交往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学情分析】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就是兴趣为主,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他们有参与学习的热情和活跃的思维,对张骞出使西域及丝绸之路的历史也略有耳闻。这些都可以成为教师引导教学的开发性资源,为学生自主的学习开辟道路。而且初一学生是一个热情奔放的群体,他们愿意展示自我;也是一个自信、有思想的群体,他们敢于发表见解。基于以上的考虑,教师可以
3、选择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在对话交流中获得心灵的沟通和感悟,实现知识体系的建构。【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立、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的史实。2.通过分小组讨论,加强同学之间团结合作、沟通交流的意识。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从而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本课重点:一是张骞出使西域,二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汉代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也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中西方的首次直接交往正是通过它实现的,而张骞开通西域促成了这条中西方贸易要道的形成
4、。本课的主题是中原地区与祖国西北边疆地区不可分割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这一主题集中地体现在张骞通西域这一重点问题上。此后,汉朝和西域的联系日趋密切,终于形成了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政治管辖。【教学难点】本课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丝绸之路的得名,是因为中国的丝绸最初由陆上道路运往地中海的西方世界,成为中国输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同时也是一条文化之路。丝绸之路更大贡献就在于它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因此可以说,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目前,丝绸之
5、路的研究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专门学问。那么让学生感悟领会其内涵和作用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张骞出使西域的图片和名胜古迹”也可从网上下载,制成幻灯片。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收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表法、史料分析法、讨论探究法、活动法、联系对比法、归纳法等。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对外关系)采用情境体验教学模式,在以学定教、以学促教、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梳理知识。采用质疑法、体验式等教学方法,达到师生的和谐互动,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载体,实现生生的融洽合作,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见解、敢于质疑的创新精神。【
6、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播放初一学段学生比较喜欢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小故事张骞出使西域动画视频材料,导入新课。学生观看视频。师:看大屏幕,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曾经这样评价张骞“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那么张骞是谁?西域在哪儿?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又有什么关系?丝绸之路有什么作用?大家一起来学习。以动画片张骞出使西域视频材料导入新课,从学生兴趣点出发,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对本节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讲授新课】师: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一.张骞通西域,二.丝绸之路,三.班超经营西域一
7、、铁骨铮铮英雄史通西域提问请大家阅读课本第一目的相关内容,针对学案上的相关问题在课本上做出标记。1、西域在哪儿?谁派张骞出使西域?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结果如何?有什么不同?后来,西汉政府是如何管理西域的?活动设计: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简单扼要回答完成学案填空。张骞出使西域,作为本课的重点之一,通过展示地图和张骞拜别汉武帝的图片,让学生对此事件和人物有更为深刻的印象,引领学生了解张骞、匈奴、西域、西域都护等历史名词。1.西域的地理位置:两汉时期,人们把甘肃_和_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_。2.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第二次时间公元前年公元前年目的联络,夹击匈奴。访问
8、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结果了解西域各国的情况及西域各国想和往来的愿望。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为的开辟奠定了基础。3.西域都护的设置(1)背景:西域各国纷纷归附。(2)时间: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3)职责:总管。(4)意义:今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问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诗句当中与阳关、玉门关有关的呢?(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总结补充: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联系语文以及地理知识,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以及整合能力,形成大的网络式知识体系。提问张骞出使西域后,加强了汉朝和西域的联系。中原和西域的一
9、些物品也互相传播,请指出有哪些?并完成课本86页活动与探究。(展示活动与探究中原和西域的特产图片)学生活动预期效果:讨论得出葡萄、石榴、核桃、苜蓿是从西域传入的。让学生从风土民情等方面更进一步的领会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与西域的关系更为密切。深刻感悟汉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发展。联系现实,让学生对当今食用的的一些水果、蔬菜的最早的传入有明确的认识,更加喜爱历史课堂。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回答中原和西域互通有无的物品。汉族的丝绸、铸铁、开渠等技术传到西域。教师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完成学案表格我会填张骞通西域的要点填空。作为第一栏目的小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
10、在学习中发现,快乐学习、体现学习的乐趣。二、古道漫漫梦驼铃丝绸路提问张骞出使西域的另一项重要意义就是对外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商道丝绸之路。有关丝绸之路的内容,我想设计一个小游戏解决,也就是让同学们比较喜欢的贴字游戏,能够把写有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点的纸板与其对应的位置快速贴准确。(画面展示幻灯片丝绸之路示意图和相关图片)。请大家阅读课本第二目的相关内容,针对学案上的相关问题在课本上做出标记。本课用的地理知识较多,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指图说出西域的地理概念,并能标出陆上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地区,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丝绸之路的掌握。也可以把丝绸之路作出以下简单图示: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提出
11、问题张骞作为开通这条路线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想象他在出使西域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挫折?应学习他的什么精神?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意义?学生活动预期效果:1.去时扣留了十年,回来时又被扣留了一年多呢。2所到之处,有茫茫的戈壁滩,有人迹罕至的雪山峡谷,道路不熟、语言不通、缺衣少食,环境恶劣,非常人所能承受。”3.好不容易找到大月氏,但大月氏不愿再回来打匈奴。学生活动预期效果:1.他的执着,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不怕艰难险阻。2.他的性格,刚毅坚强,不屈不挠。3.有胆有识、敢于冒险、开拓进取。4.我最佩服他面对困难,永不言败的精神,像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教师总结: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
12、化交流,也为汉朝的兴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学们说的真好,爱国、执着、刚毅、坚强、开拓进取、永不言败,言必行,行必果。这就是成功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样的人就是我们的榜样。(画面展示幻灯片想一想:张骞身上有一股什么精神?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教师过渡: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 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和保护。1.本目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2.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关注人文关怀,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3.在学生阅读、思考问题的同时,教师进行适当的学法指导。三、长江后浪推前浪班超记提出问题看教材P84-85归纳一下自学东汉班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4 沟通 中外 文明 丝绸之路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